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直面人生史铁生的“西绪弗斯式”反抗摘 要: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在二十岁的年龄没来由的残废了双腿,便被命运逼到了绝望面前。生存困境的发现与体认,使他不断扣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史铁生认为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这有中国传统文化道教的“道法自然”的意味,然而他的“荒诞观”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目的虽虚设,但非得有不可,”的过程说,较之庄子弃世修心的逍遥思想,多了几分沉重,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就是这份沉重,让史铁生在当代文坛上显得格外显著。关键词:史铁生 荒诞 反抗 生之意义Title: facing life-shengs Sisyphus- rebel Abstract:-Sheng is a contemporary literary a very unique writer. In the 20-year-old age didnt come from cripple his legs, it was fate into despair. Survival of the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for him to buckle ask ourselves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sheng believes that death is a natural thing,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aoist naturalness means, but his fantastic concept die attitude, the purpose was a fake, but have to have the process, said, compared with the Zhuang Zi abandoned Sai) of Soyo thought, much of some kind of heavy, is a life unbearable weight. Is this a heavy, let-sheng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exceptionally notable. Key words:Fatalistic absurd meaning of health revolt目 录题目1正文1一、史铁生的生命思考(一)个人经历(二)生存困境的发现与体认(三)生命意义的思考二、史铁生创作的哲理性思考(一)荒诞的艺术意义(二)史铁生的荒诞观三、史铁生的创作意义(一)文字背后的沉重(二)当代意义注释参考文献致谢直面人生史铁生的“西绪弗斯式”反抗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毕业;1969年到陕西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致残回到北京;1974年至1981年开始尝试创作,后由业余创作改为专业创作,现为北京市作协理事、合同制作家。自1978年以来,史铁生发表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70多篇小说、散文作品。二十多岁突然致残使他变成了在轮椅上度日的残疾人。在灵魂经历痛苦挣扎又尝试种种生存方式后,史铁生最终选择了写作作为生存下去的理由,让史铁生在当代文坛上显得格外显著。一、 史铁生的生命思考(一)个人经历在史铁生的小说中,有一种极为突出而固执的倾向,那就是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人说正是残疾成就了史铁生及其思想,假如他没有残疾,他也就不会是现在的史铁生那意思当然是说,他就不会成为这么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者这么一个有思想的人了。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可笑的误读了。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优秀的作家或深刻的思想家身体都非常正常,而绝大多数的残疾者也都无非一介庸碌之民。我从来不认为外在的偶然事件会对一个思想天才或精神议案才起。内涵,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归根结底这与一个人的心理特质有关。前人说得好:启示的种子会随处撒落,但只有落在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它才会萌发。透过史铁生的文字,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一种处在他这样的条件下难有的达观于宁静,尤其是对他讲到死的时候事无巨细地全都娓娓到来而且谈笑风生的风度,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到一个思想者内在的强大。(二)生存困境的发现与体认 王克俭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中说:“作家的缺失性体验当然是对自身的缺失状态的体验。正因为如此,这种体验才是强烈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作家自身的缺失性体验又往往进而感悟到社会的缺失,人类的缺失等。超越自身具体的缺失,进而感悟到更为普遍的缺失,这对于作家的创作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当作家感到更为普遍的缺失时,个人的缺失性体验就已注入了社会的、时代的内容,使他们的体验一方面既是独特的、个别的,另一方面这种独特的、个别的体验又是社会的、时代的乃至全人类的1史铁生认为从行为能力着眼,就像高位截瘫的人不能行走一样,健全的人也不能飞翔。“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2史铁生对“残疾”有了新的界定,他认为从广义上看,“残疾”不仅是肉体的疾患,它是指人类先天的有限性,是永远无法完美的残缺,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根本困境。命运永远给人以困境这是应该试图超越的。史铁生是当代作家中第一个确立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文化观念的人,这也使得他以后的创作愈来愈近于人得生命本体。史铁生在探索中发现“人有三种根本困境,于是人有三种获得快乐的机会。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在务虚笔记中,作者借用古时候的一则传说,提到了“墙”的意象。传说讲述在古代有一种防止犯人逃避的监狱,它的墙壁里灌满了沙子,犯人如欲凿壁越狱而逃,就会被源源不断的沙子埋掉。这里的“墙”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它象征无处不在的“障壁”,在这“障壁”里充当沙子的是他人、习惯、观念、甚至语言,肚皮和眼皮是墙,假笑和伪哭是墙,山水、天地、时间、空间都是墙,于是孤独成了无所不在的心灵监狱,使你无处可逃。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能力有限而欲望无限,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残疾”或者说局限就是人的欲望和人实现欲望能力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它属于所有的人,每个人都面临欲望的困境,史铁生在最该享受青春的年龄遇到几乎将他摧垮的不幸,多少次他梦想能找回健康,屡屡做着一个大同小异的梦,梦见病好了,腿又能走了。在我二十一岁那年中史铁生写道:“心里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3命若琴弦中的一代代盲人琴师,用尽心力弹断一根根琴弦其实是为了心底那看一眼这个世界的欲望欲望人人皆有,相对于肉体上的残疾,健全人也面对能力有限的“残疾”,因“残疾”而产生欲望。“欲望是不会死的,而欲望的名字永远叫我”5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6人终有一死,死将一切生之意义消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伴随着死亡,人生的过程各有不同,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它如期地等待在每个人生命的前方,任何人都概莫能外。山顶上的传说中的残疾青年因得不到平等的爱情与尊严而欲走出“非人非鬼的躯壳”我二十一岁那年中病床上的“我”,内心被“死”字占满,毒药务虚笔记等文本反复提到用河豚毒提取毒药的自杀方式,毒药的毒性之大可令人没有痛苦地死去。也许正因这死之过程之可怕,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还是选择了生。每一种困境都意味着生命的残缺,人生注定是荒诞、残缺和不圆满的。(三)生命意义的思考史铁生长期对死的思考使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在山顶上的传说这篇具有强烈心理自传色彩的小说中,史铁生就已经借主人公表达了这样的思考,后来他更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正如海氏认定的那样:只有死亡才可以使生命的存在意义澄明,使自我进入自由的境界;人应该先行到死,在心理上把死亡预先接纳到自我的生命中来。蒙田随笔中也指出:“预谋死无异于预谋自由。学会怎样去死的人便会忘记怎样去作奴隶。”命若琴弦中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7在小说的结尾史铁生写到“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是谁”8史铁生在一种轮回的时空交错中完成这个故事的叙写。把自己的一生寄予一张空白的纸本来是一种荒诞,但恰是这荒诞给了瞎说书人活着的勇气和信心,老瞎子的师父,老瞎子、小瞎子,以后还有小小瞎子,都把生命维系在不断磨损和更换的琴弦上。史铁生在原罪中借十叔之口说出了生存神话对于一个在绝境中的人的生之意义。残疾人十叔脖子以下不能动弹,只能依靠挂在窗边墙面的一个类似于潜望镜的装置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常把自己有限的所见所闻想象成神奇的故事,尤其把窗外一个边走边唱,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男人想象成王子般的俊秀人物,在给我们三个孩子讲故事时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把“他”说成“我”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十叔曾说:“我的病治不好了这我不比谁都知道?所以我说我讲的是一个神话一个人总得信着一个神话,要不然他就活不成了他就完了。”一个在绝境中挣扎的人维系内心的正是一种渴望,尽管这种渴望只是一个神话。后来十叔在我们几个孩子的帮助下来到窗外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王子”而是一个矮小瘦弱的瞎子,于是十叔心中的寄托骤然坍塌,紧关门很久,他摘掉了墙上的镜子也不再讲故事。赵毅衡认为:“这篇小说所显示的救赎之难。不用镜子或小车,十叔的想象,反而更美好一些。有了企及的工具,反而走向失望,因为世界的荒诞立即无情地显示出来。”9当他再打开门时就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神话,他吹大而漂亮得肥皂泡,而且相信,如果他能一连吹出一万个来就没得病了,他也就没病了。身处如此绝境的十叔之所以能活下去,支撑他的精神力量,除了爱,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为自己在精神上设立了一个生存的神话。正如命若琴弦,目的是虚无的,但人一生必须有一个目的在前方引导,无论这个目的最终是否实现,它都能让你拥有一个充满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史铁生在残疾研究可以靠一种努力最终克服的情景设定中完成了小说的叙写,在一种不断追求,最终发现无望的过程中,史铁生给予了这种无望追求本身以意义,无论这种追求是一种命运还是荒诞,它都将使活着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价值和意义。二、 史铁生创作的哲理性思考(一)荒诞的艺术意义对自身的认识,对人生存状态的探究,对人生意义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幸福追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加缪的荒诞哲学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思考方式。加缪认为荒诞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感受和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绪,是一种人的主观意识与外部世界分裂和对立的领悟。他的哲学思想向我们展现出独特的人生观:荒诞存在于人与世界二者之间的对立,荒诞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荒诞的人是清醒认识到荒诞存在的人,是敢于面对和正视荒诞的人,是在荒诞的世界中体验到幸福的人。面对荒诞,要勇敢地与它抗衡,决不寄托于未来,不希求有什么永恒和舒适。没有必要消除荒诞,关键是要活着,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西绪弗斯被神惩罚去往山顶上推石头,而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上滚落下来。我们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西绪弗斯在做着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但西绪弗斯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明知无效而仍然不屈,奋力不止,“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了”加缪说:“西绪弗斯,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绪弗斯痛苦地清醒意识同时也造就他了的胜利。西绪弗斯的反抗仅仅是“意识”与“正视”,推石上山的行为本身并无丝毫变化,意识到了并带着蔑视去接受,这就是加缪的反抗。加缪在此书中明确说过:“生活若没有意义,则更值得人们去经历它,经历一种经验,一种命运,其实就是全然接受它。”10小说宿命设计了一个正被命运宠爱正在幸运巅峰上的青年,忽然被汽车撞断了腰椎,从此跌入命运的低谷。导致如此大的命运逆转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开始一步步追索,追到底原来是一声发闷的“狗屁”“狗屁”引出了一连串的偶然,导致了躲不过的灾难。最荒唐无稽最不值一谈的狗屁竟然颠覆了最严肃神圣的命运,一个极其微小的原因竟然导致了一个极其重大的结果。原因和结果的不平衡不对称,让人啼笑皆非无话可说。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荒诞。在病隙碎笔中他感叹:“这也许荒诞,荒诞如果难逃,哀叹荒诞岂不更荒诞!上帝决定借你演一出荒诞剧,你别无选择,只有接受而已。永远别埋怨他,他永远对,他就这脾气。”11既然命运受一种客观的超人力量所支配,不可捉摸、不可预测、神秘难猜,那么,在命运面前人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两种最基本的选择。一是向命运低头,屈服于它的安排,即所谓听天由命;另一种是坦然接受它,然后与之作英勇的抗争。史铁生选择的是后者。然而,接受并不等于逆来顺受,而是意味着敢于直面生存的真相,抗争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凭借人的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同命运搏斗,在搏斗中赢得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取得生存的意义。(二)史铁生的荒诞感观人本困境与生俱来,永远不可能消除,面对永不可破的困境,史铁生的目的不是玩味苦难,而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作者的哲学家朋友周国平说:“看到并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点,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冷漠的犬儒主义。”12史铁生一方面承认困境的存在,知晓困境的严峻,另一方面更认为人依靠智慧生活感悟是可以从精神上打破苦难宿命的玄机,实现对困境的超越。有人把史铁生称为当代中国的“西绪弗斯”而史铁生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人物在困境中挣扎突围,也每每会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西绪弗斯反抗绝望的精神。加缪说:“爬上山顶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就足以使一个人的心理感到充实13“西绪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14史铁生认为西绪弗斯的反抗虽是没有效果的徒劳,但却在这看似的徒劳中完成了人生价值的获取。这种西绪弗斯式的“徒劳”恰恰是人的存在,人生价值和人的快乐所在,这当然涉及到人的态度。结果是空的,人生并不因此而黯淡。15史铁生他对人生的意义的求证由“目的”转向了“过程”作为对虚无的反抗。关于残疾苦难的降临给生命造成的悲剧史铁生这样说:“由谁去充任哪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16既然西绪弗斯式的苦役,既然个人肢体的残疾是一条命定之路,那就索性愉快的接受它,相信上帝认为你能够承受才给你背负的十字架,把超越痛苦地艰辛历程作为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展现自己的精神力量,享受生之快乐的机会。史铁生以西绪弗斯为例阐释他找到“过程哲学”前后不同的自己。把获得快乐之前,之后的那个西绪弗斯相比较,就能明白一个区别:前者(即便不是推石头)也仅仅是一个永远都在劳顿和焦灼中循环的西绪弗斯,后者(无论做什么)则是一个既有劳顿和焦灼之苦,又有欣赏和沉醉之乐的西绪弗斯,因而它打破了那个怪圈,至少是在这条不明缘由的路上每天都有一个悬念迭出的梦境,每年都有一个可供期望的假期。17以自己的劳顿即自己与虚无结果抗争得艰难历程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这是获得了过程哲学之后的史铁生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豁然旷达的人生态度,包括残疾在内的一切艰难困苦也都不再成其为艰难困苦了,相反它将成为你获得生命意义的过程和条件。克尔凯郭尔说:“一个人倘若没有尝过绝望的痛苦,他也就错失了生命的意义。”18在好运设计中作者设计了一系列令人心驰神往的好运,最利于一个人成长的家庭背景,超人的体魄,俊美的容貌,智慧的头脑,以及相应的活泼又机趣的童年时代,才华横溢的少年时代,美满的爱情,一切一切似乎完美得天衣无缝,然而矛盾也从这看似的“完美”中渐渐凸现出来。因为这无波峰也无低谷的一路“好运”会使你失去挥洒并燃烧生命的机会,会使你被顺理成章的好运麻木着的心灵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缺少波澜壮阔的过程,会使目的变得索然无味19这时的作者已从自哀自怜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审美地走向生活。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残缺,却将它们看做获得生命意义甚至生之快乐应有的题中之义,人文精神的光芒也在此凸现。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爱和希望,无论身处怎样的困顿处境,生命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好与悲壮。”20三、 史铁生的创作意义(一)文字背后的沉重史铁生在二十岁的年龄没来由的残废了双腿,便被命运逼到了绝望面前。可能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较之其他作家更为执着。“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的问题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若隐若现,也是史铁生对命运扣问的出发点,对人生生死的根本问题的发问和思索构成了史铁生写作的精神脉络。 “死”是史铁生的文学中经常提到的话题,以死命名的篇目就有说死说活、死国幻记、务虚笔记开篇即是“死亡序幕”毒药更是一篇以生死之关系作为主题的作品,这也许是因为史铁生过早地体验了死亡,他对死亡的领悟正如海德格尔的“不知死,焉知生”的向死而生。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形成鲜明对比,庄子不信天命,不信鬼神,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庄子的生死观,一日:等生死,齐荣辱;二日:物我同一;三日:安天乐命;四日:逍遥自由。庄子知道生死是自然的变化,但究其主宰,则是莫可推测,无可解释的,他把这些全归于无可解释的命。庄子于生于死的态度是矛盾的,说是生不如死,却不采取自杀的方式,于生无少恋却念念不忘“养生”。这种矛盾滋生了两个婴儿,一个是生无足乐,而不“自杀”的“顺天安命”思想,另一个弃世修心而滋生的逍遥自由思想。不可否认,执着于审美人生的道家庄学追求的是一种消极的审美生活,从而区别于海德格尔(包括史铁生在内)等西哲的审美人生观。然而庄学是由厌世而逃世,在出世的宁静生活中消解了痛苦烦恼的情感,在无已无我中达到与天地万物的合一。在经历了死亡威胁,了悟了死之必将来临之后,史铁生领悟了生与死之间的关系,死亡在他看来,是一个自然的结束。他正是把死看得如平常的得病一样,把死看得如同回家,把死看得像过一个节日,所以才能那么坚强,乐观的活着。在对生的认识上,他是通过死来更深刻的了悟生,没有对死之绝望的体验,不可能有他这么深刻的对生的珍惜与认识。史铁生认为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这有中国传统文化道教的“道法自然”的意味,然而他的“荒诞观”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目的虽虚设,但非得有不可,”的过程说,较之庄子弃世修心的逍遥思想,多了几分沉重,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就是这份沉重,让史铁生在当代文坛上显得格外显著。(二)当代意义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周国平在读的笔记中曾说史铁生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自发的哲学气质的哲学家。1985年对于整个文坛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史铁生创作的命若琴弦,让读者走进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此时作家深邃的思考占了统帅地位,摆脱了最初生活形态的束缚,故事的真实与否不再是作家关注的中心。所以他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以思想性著称的作家,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所创作的诸多作品无不充满着对人生的思考。史铁生也是当代作家中第一个确立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文化观念的人,他从自身的伤残困境,看到了人的残疾和人的有限性,从人的有限性出发思考人的存在,又从人的存在追寻抵达了对神的仰望,进而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史铁生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尽管他本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徒,宗教精神不属于哪个阶级或阶层,也不属于哪个政治派别,它属于整个人类,史铁生抛开了世俗的功利目的,立足于人类灵魂的拯救。五、结语史铁生创造过程中倾注了镇静所有的生命热情,文学成了他的“生之舞”在作品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作者的心魂,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真实,他将个体之“真”上升到了存在之“真”,这使其作品不停留于“小我”的长吁短叹,而是站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上来面对人的存在困境,具有了更加深广的概括力。在创作中史铁生由个体心灵的真实认知上上升到了对人类生存真相的思考,从这里开始的创作成为一种真正的生命与灵魂的奔跑,使我们看到,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以作品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总之,史铁生的创作可看做是对存在的发现与质询。史铁生的痛苦证明了他作为人存在的深刻性,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怜自伤,而是作家所认识到的人类的存在“在我们俗人沉默的领地,史铁生一切开始了,他停下脚步的对面,正是人们永远钟情的地方。倾听史铁生必须默然,躁动于红尘的不会与其相会。21正如他说:“写作肯定不是为了重现记忆中的往事,而是为了发现生命的根本处境22发现生命的种种状态,发现历史所不曾显现出的奇异或者神秘的关联,从而,去看一个恒古不变的题目:我们心灵的前途,和我们生命的价值终归是什么?这样的发现,是对人独特存在的发现,同时是对神独特存在的发现。”注释:1加缪、杜小真译西绪弗斯的神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45页2王克俭文学创作心理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页3史铁生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4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5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6史铁生自言自语,写作之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7史铁生命若琴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8史铁生命若琴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9赵毅衡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2001年最佳文论,(主编:陈思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页10加缪西绪弗斯的神话,杜小真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67页11史铁生好运设计(散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12转引自孙良好、张佳佳在命运的思索中寻找存在的意义,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37页13转引自柳鸣九见证生活勇气的传世作品,西绪弗斯的神话-加缪荒诞与反抗论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14加缪著/杜小真译西绪弗斯的神话加缪荒诞与反抗论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15胡河清史铁生论,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3期,第26页16史铁生我与地坛,灵魂的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17史铁生信仰是自己的精神描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版,第241页18【英】詹姆斯c利文斯顿著/何光沪译现代基督教思想(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第6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 总复习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浙教版
- Unit 3 写作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合同终止协议的样本
- 2025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供求合同
- 2025河南省农业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合伙经营合同范本
- 2025企业采购销售合同
-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1维护秩序说课稿
- 4.7 逻辑代数应用举例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职业模块 工科类-语文版-(数学)-51
- 第一节 传染病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北京版八年级下册-北京版
- 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2025 河北省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试题 (押题) 带答案解析
- 药品追溯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公开招聘一级造价工程师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心理测试题范文(附答案)
- 羽毛球讲解课件
- 智能生产线技术方案
- 2025年民政行业技能鉴定考试-墓地管理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质量意识题目及答案
- 家装方案汇报讲解
- 小学数学命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