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杨亚伟学号0903010429设计题目数字电子设计题目: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和串序列发生电 路设计模拟电子设计题目:波形发生电路设计内容及要求:1 数字电子部分1 由所给的约束项,列写时序图,并画出各个触发器的次态的卡诺图,并由此生成驱动方程。检查电路设计能否自起,并做相应的修改。2 由给出的所要检测的序列信号画出原始装态图,由此画出各次态的卡诺图,求出驱动方程。检查电路设计能否自起,并做相应的修改。3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设计电路并分析结果。2 模拟电子部分4 采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建立各设计电路模型;5 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6 在multisim环境下分析仿真结果,并与之前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给出仿真波形图。进度安排:第一周:数字电子设计第1天:1. 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2. 查找文献、资料,确立设计方案。第23天:1. 熟悉JK触发器的原理及其工作状态,熟练掌握各逻辑门电路的接法。第4天:1. 画出时序图,列出真值表,画出各次态的卡诺图,并由此列写出各个触发器引脚的驱动方程。2. 由驱动方程在数字实验系统上搭建电路,观察并分析结果。第5天:1. 课程设计结果验收。2. 针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答辩。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第二周:模拟电子设计第1天:1. 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2. 查找文献、资料,确立设计方案。第23天:1. 安装multisim软件,熟悉multisim软件仿真环境。2. 在multisim环境下建立电路模型,学会建立元件库。第4天:1. 对设计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2.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电路功能,修改相应参数,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第5天:1. 课程设计结果验收。2. 针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答辩。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分院院长(签字):年 月 日II目录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2 课程设计的任务11.3 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和串行序列发生电路设计11.3.1 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设计电路的理论分析11.3.2 串行序列发生电路设计51.4设计总结和体会61.5参考文献7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8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8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82.3 电路模型的建立112.4 理论分析及计算132.4.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设计分析132.4.2 矩形波发生电路的设计分析152.4.3 三角波发生电路设计分析172.5 仿真结果分析182.5.1 RC串并联振荡网络的Multisim结果仿真分析182.5.2 矩形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结果分析202.5.3 三角波发生电路Multisim仿真结果分析212.6 设计总结和体会222.7 参考文献22III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字电路在各种电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0、1代码的简易变换能够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使得数字电路的实现效率很高。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并搭建一些简易但典型的数字电路来加深对各逻辑器件逻辑功能的理解。课程设计能够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课程设计的任务利用所学的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用触发器、74LS00、74LS08等逻辑门在数字电路系统上设计并搭建001、010为无效状态的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以及串行序列111111的检测电路,注意检查其中的无效状态能否自行启动,若不能自启进行相应的逻辑修改,直至符合设计要求。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进行课程设计答辩。1.3 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和串行序列发生电路设计1.3.1 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器设计电路的理论分析I. 原始状态图的建立:所给无效状态为001、010,对其余有效状态进行逻辑抽象可以得到加法器设计电路的原始状态图如图1.3.1所示: /0 /0 /0 /0 /0 000 001 011 100 110 111 /1 /Y 排列:Q2nQ1nQ0n图1.3.1 加法器的状态图 II. 时钟方程、输出方程和状态方程:由于JK触发器功能齐全、使用灵活,本设计选用3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采用同步方案,故取CP0= CP1= CP2= CP (CP 是整个设计的时序电路的输入时钟脉冲)。题中所给无效状态是010、101,其所对应的最小项 和为约束项。由图1.3.1所示状态图所规定的输出与现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直接画出输出信号Y的卡诺图,如图1.3.2所示: Q1nQ0n Q2n 00 01 11 1000 0 0 1 0 图1.3.2 输出Y的卡诺图由以上卡诺图可得输出状态方程为:Y= Q2nQ0n。由图1.3.1可得到电路次态Q2n+1Q1n+1Q0n+1的卡诺图如图1.3.3所示。再分解开便可得到如图1.3.4所示各触发器的次态卡诺图。 Q1nQ0n Q2n 00 01 11 10001 010 100 101 000 111 图1.3.3电路次态Q2n+1Q1n+1Q0n+1的卡诺图 Q1nQ0n Q2n 00 01 11 1000 1 1 0 1 (a) Q1nQ0n Q2n 00 01 11 1001 0 0 0 1 (b) Q1nQ0n Q2n 00 01 11 1010 0 0 0 1 (c) 图1.3.4各触发器次态的卡诺图(a). Q2n+1的卡诺图 (b). Q2n+1的卡诺图 (c). Q2n+1的卡诺图显然,由图1.3.4所示各卡诺图便可很容易地得到各状态方程为:Q2n+1=+ Q1n+1 =+ Q0n+1=(+)+由触发器的特性方程:Qn+1,变换状态方程,使之与特性方程的形式一致便可得Q2n+1=+ Q1n+1 =+ Q0n+1=+由以上各状态方程变换式比较触发器特性方程可得各个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为:J0= ,K0=; J1=, K1=; J2=, K2=。III. 根据所选用的触发器和时钟方程、驱动方程,便可以画出如图1.3.5所示的逻辑电路图。无效状态为010、101,带入驱动方程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0 /0 101 010 111(有效状态)所以设计电路能够跳出无效状态自行启动,符合设计要求。 图1.3.5 设计电路的逻辑电路图1.3.2 串行序列发生电路设计I. 进行逻辑抽象,建立原始状态图: 检测电路的输入信号是串行数据,输出信号是检测结果,从起始状态出发,要记录连续输入序列010010的情况,假设去掉无效状态010、101,根据设计要求可以建立如图1.3.6所示的原始状态图: /1 /0 /0 /1 /0 000 001 011 100 110 111 /0 /Y 排列:Q2nQ1nQ0n图1.3.6 原始状态卡诺图 II. 输出状态Y的卡诺图如图1.3.7所示: Q1nQ0n Q2n 00 01 11 1001 0 0 0 1 图1.3.7 输出状态的卡诺图由以上卡诺图可知输出状态Y=+,也即:Y=+=III. 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输出方程和状态方程本序列发生电路的设计选择三个JK触发器,采用同步时钟触发的发生方式,即:CP0= CP1= CP2= CP (CP 是整个设计的时序电路的同步输入时钟脉冲)。所设计的电路接线图如下图1.3.8所示: 图1.3.8 串行序列010010发生设计电路由设计三位二进制加法电路是可知,无效状态为010、101时电路能够自行启动,故设计电路符合设计要求,1.4设计总结和体会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查阅了资料,询问过老师,找出了自己在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的欠缺和知识盲点。这样既锻炼了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又加深了我对课上老师所讲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使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课程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多次想过放弃,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并完成了课程设计,这给了我一个启示,也是一种激励,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要努力行动起来!1.5参考文献1 李良荣主编,罗伟雄副主编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基于Multisim 7&Ultiboard 200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 佘孟尝主编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邱枫主编,郑伟副主编 .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理论分析 . 2版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大学生则是所谓人才的主要人群之一。在大学里我们学习了多科与所选专业相关的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课堂上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理论部分,而课程设计主要是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目的是在我们学好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开设课程设计来让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学以致用良好习惯。一方面锻炼了实践能力,另外通过课程设计的实际操练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利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分析设计指导,查阅资料书籍,设计出常见波形正弦波、矩形波(包括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三角波的发生电路,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计算分析,之后用Multisim软件仿真所设计的电路,并将仿真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若有较小的差别,则可认为电路设计合理;若误差较大,检查设计电路并做相应的修改,直至理论结果与实际仿真结果近似相等。完成课程设计的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Multisim时加拿大IIT公司开发的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和PCB板生成以及绘制机械CAD的软件,能够仿真世界上很多种测量和控制类仪器和仪表。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进入软件界面,如图2.2.1所示:图2.2.1 Multisim软件界面新建电路设计文件,并单击放“放置”或快捷方式放置所需的元器件,如图2.2.2所示:图2.2.2 放置元器件界面把所用到的元器件一一放到电路绘制界面中,然后再按所设计的原理图用导线将各元器件连结起来,并对各个元器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的电路效果图如下图2.2.3所示:图2.2.3 绘制完成的电路图电路建立完成之后点击仿真按钮进行实时仿真,利用虚拟软件观察并分析电路的各种参数,并适当的进行参数调整。仿真效果如图2.2.4所示:图2.2.4Multisim 仿真界面2.3 电路模型的建立 利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以及所学的元器件通过理论分析设计出的正弦波发生电路、矩形波(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和三角波发生电路的电路图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2.4 理论分析及计算 2.4.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设计分析正弦波发生电路是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一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RC串并联网络如图2.4.1所示。若在其输入端加一个幅度恒定的正弦电压U,当频率f较小时,也较小,由此可得1/C1 R1 ,1/ C2 R2 ,所以可以忽略R2和1/ C1,低频等效电路如图2.4.2所示。越低,1/C2就越大,Uf的幅度就越小,其相位超前U越多。同理,当频率较大时,即较小时,可以忽略1/C2和R1,高频等效电路如图2.4.3所示。越高,1/C1就越小,Uf的幅度就越小,其相位滞后越多。由此知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度,而RC串并联选频网络在R1=R2=R,C1=C2=C,f=f0=1/2RC时输出达到最大值,为输入信号U的1/3,并且与输入同相。此时也满足RC串并联振荡网络振荡频率的条件,即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另外,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为|F|1,又当f=f0时,|F|=1/3,则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为|Au|3。已知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例系数为1+(RF/R,),为了使1+(RF/R,)3,负反馈支路的参数应满足RFR,在本电路设计中也即,R1+R22R5 。通过改变RF(本设计中为R1+R2)或R,(本设计中为R5)的值的大小可以调节负反馈的深度。RF愈小,则反馈系数F= R,/(RF+R,)愈大,负反馈深度愈深,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愈小;反之,RF愈大,则负反馈系数愈小,即负反馈愈弱,电压放大倍数愈大。当电压放大倍数超过一定程度以后,会使输出信号因幅度太大而产生非线性失真。本电路中通过调节R2的大小来调节输出幅度的大小,从而使电路产生幅度适当的正弦波信号。2.4.2 矩形波发生电路的设计分析矩形波(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由一个滞回比较器,一个RC充放电回路以及由一个电位器和两个稳压管组成的调节电路组成。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端信号只有两种可能Uz(Uz为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当其输出信号加到RC充放电回路的两端时,若开始电位器R5放在50%处,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滞回比较器的输出为U0=+Uz ,则其同相输入端电压为U+= UzR1/( R1+ R4),向电容充电(电容充放电示意图如图2.4.4所示)。滞回比较器两个输入信号相等即U+= U-时,输出信号发生跳变。当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c= U+时输出跳变为-Uz。此时U0=-Uz,U+= -UzR1/( R1+ R4),电容开始放电,同理,当电容电压Uc=U+时输出信号再次跳变。如此周期性的跳变就产生了矩形波。 图2.4.4 电容充放电示意图1电容充放电的时间常数为=RC,所以通过调节RC可以改变电容充、放电的时间,即改变了矩形波的占空比,此时的充放电示意图如图2.4.5所示。 图2.4.5 电容充放电示意图2在电容放电的过程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由UzR1/( R1+ R4)下降至-UzR1/( R1+ R4)所需的时间等于T/2,而电容充放电时的表达式为:uc(t)= uc(0)- uc()e-t/T+ uc()在本设计中:uc(0)=UzR1/( R1+ R4)uc()= -UzT=RC把式带入式可得,uc(t)= UzR1/( R1+ R4)+ Uz e-t/RC - Uz当t=T/2时,uc(t)= -UzR1/( R1+ R4),带入式可得:-UzR1/( R1+ R4)= UzR1/( R1+ R4)+ Uz e-t/2RC - Uz由此式可解得矩形波的振荡周期为T=2RCln(1+2R1/R4)本设计中R= R2+ R5 ,C为C1。当调节电位器R5不为50%时,同理可分别算出充、放电时所用的时间T1、T2,此时,T= T1+T2。2.4.3 三角波发生电路设计分析三角波发生电路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电路组成。滞回比较器的输出加在积分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进行积分,而积分电路的输出又接回滞回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控制滞回比较器输出的状态发生跳变。滞回比较器的输出只有两种可能,设为U01 ,则U01为Uz (Uz为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积分电路输出设为U0, 则由叠加定理可得滞回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U+= U01R1/( R1+ R4)+ U0R4/( R1+ R4)假设t=0时积分电容上电压为零,则U0=0,而U01= Uz ,所以U+为高电平,而电容电压为Uc=icdt= (t-t0)U01/RC=(t-t0)U+/RC又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U0=-Uc故:U0=-(t-t0)U01/RC=(t-t0)U+/RC即经反相积分后,输出电压U0将沿着时间轴往负方向增长,此时U+将随之逐渐减小,当减小至U-= U+(本设计中U-= U+=0)时,滞回比较器发生跳变,使由+Uz变为-Uz,U+也变为一个负值,之后,U0将随着时间往正方向增长,U+将随之逐渐增大,直至U-= U+时,U01输出电压再次发生跳变。这样输出电压U01周期性的在Uz之间跳变致使输出U0的波形为三角波(波形图如图2.4.6所示),设其输出幅度为Uom则在U01从-Uz向+Uz跳变时有:0=-UzR1/( R1+ R4)由此可解得三角波的输出幅度为:Uom= UzR1/ R4图2.4.6 三角波波形示意图由图2.4.6知,在积分电路对U01=-Uz进行积分的半个振荡周期内,输出电压U0由-Uom上升至+Uom ,由此可得:-0T/2(-Uz)dt/R3C=2Uom由此可解得三角波的振荡周期为:T=4R3C Uom / Uz=4CR3R1/R42.5 仿真结果分析 2.5.1 RC串并联振荡网络的Multisim结果仿真分析调节电位器R1使振荡电路达到起振条件,也即R1+R22R5,当电位器大小适中时可得到图2.5.1所示的正弦波波形图。当电位器R1调到60%时,其周期理论值为471us,实际测得周期为478us,忽略误差,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图2.5.1 RC串并联振荡网络产生的正弦波波形当电位器电阻过大(在这里是指超过其值的60%)时会使输出波形因幅度过大而产生明显的非线性失真,如图2.5.2所示。图2.5.2 RC串并联振荡网络失真的正弦波波形2.5.2 矩形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结果分析但电位器R5放在50%处时,由于电容充放电所经过的电阻、电容等值,故充、放电所用时间相等,输出波形为占空比为50%的矩形波,如图2.5.3所示。由周期公式T=2(R2+R5)C(1+2 R1/R4)可计算理论周期为7.698ms,由图读得其周期为7.8ms,忽略误差,符合设计要求。图2.5.3 占空比50%的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党政机关内部管理工作专项模拟试题集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保育员(初级)操作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产品技术要求模板
- 屠宰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学生宿舍楼防雷与电气接地设计
-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4-2025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猪场环境控制技术方案
- 屠宰场废水处理与环保措施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进度管理方案
- 2025年分布式能源在工业园区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医美员工制度管理制度
- 大棚搭建用工合同范本
- T/CCS 059-2023智能化煤矿运维技术架构与流程
- T/CAQI 96-2019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总则
- 2025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纪委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家庭保姆雇佣合同范本
-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GB/T 45356-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统
- 石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策略
- 科技辅导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