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__景观园林实习_第1页
苏州__景观园林实习_第2页
苏州__景观园林实习_第3页
苏州__景观园林实习_第4页
苏州__景观园林实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苏州实习报告 姓名:chaverliu 班级: 2班 学号:* 指导老师:姚晓洁、吕荃、郝凌子、李改维、张少杰、王志鹏 景观实习报告 通过在苏州的实习收获与感受,基于景观学科大范畴内的人与环境互相关系谈谈个人对这次苏州实习的感悟,以获得对人与城市相对较理性的认识总结。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深化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探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了解园林景观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规划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 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在景观环境上的特征与差异。三、实习时间:2013.11.62013.11.10四、实习地点:苏州1观前街2苏州博物馆 拙政园3盘门4金鸡湖5虎丘6山塘街7 留园8里古镇苏州以其园林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江南私家园林集中地。江南园林汇集了古人的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几乎都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古人一直崇尚“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人热爱大自然,即使在造园时也不忘“小中见大”地将自然浓缩到园中。 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除了竹子之外,就是石头。水的驳岸用石头围成、亭子旁边用石头堆砌成假山、留园中用6吨重的太湖石作为中心景观等,古人独爱竹,古人也很爱石。古人爱石个人看来也是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表现,从他们造园时用石头堆砌的假山或者园中的假山盆景都可以看出来。他们用假山造景时,“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小小假山即使一尺之高,也是千丈之势。“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假山的运用依然是小中见大的思想。留园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难怪人说来看留园要看园林建筑。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一进大门,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长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拙政园虽然环境感受上我更加喜欢留园,但是从造园造诣上来看,无论是从其整体布局、园林规划的层面还是从其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细节来看,拙政园的造诣都颇深,有些手法的处理,看完之后只能赞叹,连模仿都无从下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与谁同坐轩和宜两亭的对景,以前在上课时光听老师讲解看照片,只觉得新奇并不能体会其妙处,但等我到了实地亲身感受了一番之后,我才切实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关于控制视线和引导视线的有关手法,这一处给我的启发很大,一高一低的两处景观互为对照,中间隔着一泓清泉,“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情此景颇有其中真意。拙政园的景色设置处处体现着古人的这种智慧,阴阳互补,互利共生,八卦五行的种种哲学思想蕴含其中,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神奇。苏州博物馆这些游览景点中我最喜欢也最激动地当然还是这个苏州博物馆,即使不是第一次来,但是依然能够和第一次来一样,看到那些空间一下就能兴奋起来。苏州博物馆就坐落于拙政园旁边,首先在区位上就要求设计者贝律铭要考虑如何去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协调好这片区域的风貌,但是今天看来,贝大师做到了,而且做的很优秀,我相信100年后这座博物馆也将成为历史文物被保护起来。从参观中我们能感受到,贝大师在设计这个博物馆时真的用了很大的心思,对苏州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特质思考认识的很深,除了因为他的职业特点之外,我想多的是他对自己家乡苏州的那份情感在他晚年时的宣泄。 如上图左,贝大师用的“高山流水”意象,现代的设计手法,简约的线脚处理,依然表达出了这样的一个意境。了解过的人或者能体会到这样设计的缘由,大众游人虽然不能了解到这么多,就像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但是从现场很多人在这驻留我们就可以相信,设计者的意图达到了,这是个驻足空间!人都有亲水情节,水是生命之源。有这样一个室内的亲水空间,同时又有流水声,这样的一个模拟自然地环境,你在这里还愿意匆匆走过或者大声说话么? 如上图中,依然令我感到兴奋的空间处理。据平时了解,贝大师当年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光影的处理,这样的光影视觉效果又要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家乡人的情怀。这样光影处理,在解决了室内大部分空间照明的同时,给人也到来一种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当然,用廊道相连的建筑顶部也用了中国传统的老虎天窗做法,同为样的光影在不同空间也用了不同的手法,我们不得不为贝大师这样的活跃的思维赞叹。“粉墙为底,以石为绘”是苏州园林中最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苏州一直都是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尤其每年的梅雨季节,室内很潮湿。古人又热爱字画,但在古时苏州字画挂在墙上是不能保持多久的,所以他们想出了这样的把白墙当做是画纸,石头代表水墨丹青,一幅山水画就这样浮在眼前。贝大师通过研究这些思想,将这样的意境也用在里苏州博物馆之中,一幅中国山河景观就这样被浓缩在这个馆中的一角。贝大师设计苏州博物馆用的依然是“以小见大”的思想,这在思想境界上与一墙之隔的拙政园设计思想是一致的,与古时苏州文人思想境界也是一致的。贝大师作为现代的建筑师,设计苏州博物馆用的是传承的方式,即思想方法上的传承,文人思想境界的传承,身为苏州人的血脉的传承。总体布局的空间序列节奏好的园林空间应该是松弛、紧密有致,空间多变,有开始发展高潮收尾等节奏。按照游览路线游览全园后会明显感受到园内空间的变化。空间序列可以分为环形序列,串联序列,发散序列和综合型序列。网师园游览路线呈环形,有入口进入经过封闭的各个院落进入撷秀楼,空间稍开阔。最后由竹外一枝轩看到全园美景,视野顿时开阔,达到空间序列高潮。最后进过各景点后回到出口处达到尾声。空间序列: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空间序列特点布置多用于小庭院,建筑多沿园子周边布置,使中间形成一个很开阔的空间,通常中央设有水池,建筑面向水面造成一种内聚、向心的感觉。拙政园拙政园比较特殊,有三个不同的院子组合而成,各园子之间为串联式,单看东、西、中部园子游览路线比较清晰,可以看做是环形式空间布局。空间特点:建筑围绕周边布置。中部园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面较开阔,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曲折取胜;西部园区水面较散,以散为主聚为辅。苏州城来苏州玩好几次每次都是流连忘返除了这些著名景点吸引人之外,还与这座具有着古风遗韵的城市有关。苏州的门户型场所苏州火车站即是苏州形象展示的第一张名片。我们留恋苏州的园林,留恋苏州的古城墙,留恋苏州的金鸡湖,留恋苏州的山塘水街,留恋这里的公交站台 在那边是显得那么自然与落落大方,而在另外一些地方显得多么的保守与回避。人们的神情显得很淡定、从容,步行街上的人们的步伐也是不快不慢,人很多却不拥挤,跟淮河路步行街绝对两种场景这里的人的行为是这样的不同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应该和这里的环境有关。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绿水绕城。有如此秀丽的景观人们当然愿意停下自己的步伐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仿佛物质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即使开车在路上也不愿意去按下喇叭的。连我们这些来参观的人都会被环境感染到,停下脚步,感受人文的、自然地景色,各得其乐。总结 看了苏州的古典园林,尤其是名园后情不自禁的感叹古人的才华,感叹江南的古典园林不愧是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膜拜模仿的对象!“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师出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拙政园的山水,留园的空间,网师园扩大空间的手法,狮子林的假山,沧浪亭的漏窗。每个园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精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