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I 密级 _ 论文编号:_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中 文 摘 要 小麦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二大品种,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25%左右。我国小麦的质量相对比较低,但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长迅速,但大部分优质小麦需求仍需 依赖进口来满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优质小麦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尽管国产优质小麦在全部小麦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普通小麦已经供大于求,特别是国内品质低劣的春小麦几乎没有市场需求。 小麦生产的区域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小麦的区域流通成为必然。小麦的区域间流动(包括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区域间小麦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而且随着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趋势是,小麦供给水平在年度间和不 同季节呈波动状态,增减相互交替;而小麦消费水平是因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替代品的变换呈减少趋势。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较好地阐述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且对影响小麦流通的因素以及入世后我国小麦市场受到的影响作了讨论。本论文采用的第一手数据来自小麦流通实地调查,小麦分地区产量、消费量以及贸易量等数据主要是来自统计资料和研究报告。小麦流通实地调研地区包括小麦主产区(河南)和小麦主销区(广东、重庆、上海)。分析小麦的比较优势或者政策对小麦市场的扭曲主要是通过 算来进行。 结果显示:小麦流通格 局的演变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取向,统计数据显示,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占社会粮食流通总量的比重已经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 90%下降到 2003 年的 50%以下,非国营粮食流通企业(包括集体和私营)的粮食经营量逐渐增加,已经逐渐取代地方粮食局成为地区小麦贸易的主渠道。我们的分析同样表明,我国产销区小麦市场价格基本上是一体化的,产区小麦价格与销区小麦价格的差距与产销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基本吻合,政府对国内小麦贸易干预程度较低,小麦价格信号在国内市场的传递过程中没有受到扭曲,市场效率较高。我国只有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小麦产量大 于消费量的地区,可以向其他地区输出小麦,其余地区均为产量不足消费量的小麦输入地区。而且从 1992/93 年度至 2002/03 年度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小麦输出地区能够输出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小麦输入地区需要输入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全国小麦总体产需关系的变化趋势。 2000 年以前,我国小麦国内批发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到岸价格),最高时 到 96%。从 1988年开始 开始逐渐减小,国内价格开始向国际价格趋近,到 2000 年时, 下降至 18%,说明国内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高 18%。在 2001 年 1 月至 2004 年 5 月期间,我国优质小麦价格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对比关系出现过反复,大部分时间都是国内优质小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 基本在 15%左右,只有在 2002 年 8 月至 2003 年 3 月期间 负值,说明我国优质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从 2003 年 11 月,我国国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同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上涨幅度低于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因此 又重新回到 15水平。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将进口较多的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主要冲击的将是国内优质小麦市场, 而对于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的普通小麦市场则影响不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键词:小麦,流通,世贸组织,名义价格保护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is 5 of is of 980s. A of to on by 990s. of to of on On of or in of of or in of on of of in in of is to a of of s s in on on in or in is of of s of in 0 in 980s to 0% 003. On or by or in in in is to s to is is in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V of so is in 992/93 002/03, to in of 000 96 PR 988, is 000, 8 8 of of to 001 004, at 5 002 003, is s in of 003 PR 5TO on of be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 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 究背景 . 1 题的提出 . 2 究目的和内容 . 3 文结构 .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4 世前小麦流通格局 . 4 世对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 5 何应对入世对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 7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方法 . 8 义保护率( 计算 . 8 口小麦与国产小麦的可比性 . 9 场之间的价格关系 . 9 第四章 建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 11 革开放以前的粮食流通体制( 1949 . 11 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七个阶段 . 12 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 19 麦流通环节 . 19 麦流通渠道 . 20 麦流通成本 . 22 麦流通数量 . 24 993 年以来我国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 26 国小麦产区分布及特点 . 26 国小麦销区分布及特点 . 28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 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我 国小麦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 30 国小麦分地区产消对比情况 . 31 域间交通运输能力分析 . 33 麦贸易流 向分析 . 35 麦贸易价值流情况 . 41 口小麦流通情况 . 46 993 年以来我国优质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 49 用面粉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比例 . 49 质小麦的生产现状与分布 . 51 质小麦的消费区域 . 53 产优质小麦替代进口比率提高 . 54 质小麦的供求平衡分析 . 55 第五章 贸易开放格局下我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趋势 . 57 入 对国内优质小麦形成冲击 . 57 口小麦品质与我国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对比 . 57 产小麦与进口小麦质 量差距分析 . 58 产优质麦完全替代进口麦的可能性 . 59 世后限制小麦进口量的主要因素 . 60 入 国 内普通小麦影响不大 . 61 究国内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 62 究国内普通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 62 究国内优质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 63 第六章 在新的供求形势下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 . 66 004国内小麦市场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 67 求形势决定小麦价格长期看涨 . 67 食市场放开对小麦市场的影响 . 68 免小麦进口增值税带来的影响 . 69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70 论 . 70 策建议 . 72 参考文献 . 73 致 谢 . 75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 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表 目 录 表目录 表 2 五种研究报告对我国粮食供求缺口的预测资料 6 表 4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费用构成 2 3 表 4 山东、陕西、湖北和云南省 1988 年与 1995 年粮食商品率调查对比情况 .2 5 表 4 1950我国粮食和小麦产量的发展变化 2 6 表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分区生产量 .2 7 表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生产量分区分布比例 .2 8 表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分区消费量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消费量分区分布比例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分区产需余缺量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分省产消余缺量 41976我国粮食和小麦进口量的发展变化 46 表 41996我国分国别进口小麦数量 47 表 4我国专用面粉质量标准( 1988) 50 表 4优质小麦 品种分布情况 . 42001/024 年度我国优质小麦产量 . 5 中国国家标准和美国、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小麦的品质对比 . 5 1997我国小麦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60 表 5 我国加入 61 表 5 1978小麦国内价格与到岸价格 . . 5 国优质小麦国内价格与到岸价格 算 . 64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小麦 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目录 图 3 产销区市场小麦批发价格之间的关系 . 10 图 4 小麦流通渠道示意 . 21 图 4 我国 1978小麦产量与收购量对比图 .2 4 图 4 我国 1978小麦收购量占产量比重变 化 .2 5 图 4 我国 2002/03 年度小麦消费构成情况 . 30 图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产消变化情况 . 30 图 4 1992/933 年度我国小麦供需变化情况 4 广东地区 2001 年小麦物流图 36 图 4 深圳地区 2001 年小麦物流图 37 图 4 重庆地区 2001 年小麦物流图 38 图 4上海地区 2001 年小麦物流图 39 图 4河南地区 2001 年小麦物流图 40 图 4广东地区 2001 年 12 月小麦价值流图 . 41 图 4深圳地区 2001 年 12 月小麦价值流图 . 42 图 4重庆地区 2001 年 12 月小麦价值流图 . 43 图 4上海地区 2001 年 12 月小麦价值流图 . 44 图 4河南地区 2001 年 12 月小麦价值流图 . 45 图 4我国优质小麦消费情况 . 51 图 41997 年以来国内优质麦产量迅速增长 . 53 图 42003 年优质小麦产量分布情况 . 53 图 4我国国产优质小麦替代进口小麦比率明显提高 . 55 图 4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变化 . 56 图 5 1978我国小麦价格名义保护率变化情况 63 图 5 2001 年 1 月至 2004 年 5 月我国优质小麦价格名义保护率 65 图 6 2002 年以来我国主产区小麦价格走势图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究背景 2001 年 12 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协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必须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改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把一切影响市场准入和出口竞争的措施置于 则和纪律约束之下。到 2005 年,我国农产品的总体关税水平将下降至 15%,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贸易将取消非关税措施,在过渡期内实行关税配额管理,过渡期结束后是否还能执行配额管理应有待多哈谈判的结果。同时,协议还要求打破国营企业垄断贸易的局面,允许私营企业参与部分进口配额的最初进口分配等。这 些条款表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将逐渐加深,粮食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大(朱瑞海, 2002)。国内粮食(包括小麦)流通格局必会受到影响和挑战,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必将发生变化,它不仅将为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给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深远很复杂的,它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是农业部门,问题也是相当复杂的。由于复杂性,人们在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问题上,认识很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相当大( 2001;李善同等, 1999);也有人认为,虽然会有一些影响,甚至对某些农产品冲击是巨大的,但就总体而言,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将是温和的( 1998; 2002; 2001)。 入世之前很多人担心农产品价格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会迅速增加进口。也有乐观的一面,认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入世以后出口会较快地增加。但是,从入世两年的情况来看,这两个判断都没有得到应验,实际状况是农产品进口适当 减少,但出口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是粮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目前国内的农产品供求状况,以及 2002 年主要农业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有直接的联系。从国内来看,到 2002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价格进一步下降( 2003 年以后除外)。从国内农产品的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来看,国外的产品应该说是无利可图(除大豆等农产品外),所以没有进来。当然这里也有我们采取的比较正确的应对措施,比如粮食,有两项重要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 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是取消了粮食国内运输的铁路基金,第二个是对出口的粮食全部退税(陈锡文, 2003)。 入世第一年农业没有受到较大冲击,并不等于以后永远也不会受到冲击,我国农业仍然是处于国际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成为 员后,国外农产品会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形成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进口这些农产品的压力较大,对主产区及其农民会产生不利冲击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即东北和华北地区,这些产品的进口增加会给这些地区的生产造成直接的压力。目前中国农产品并非总量过剩,农产品价高质低,科技含量少,现在中国的粮食价格普遍比国外高,因此,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竞争上,任重道远。我国不可能长期处于主要农产品供过 于求的局面,一旦局面改观,国外的谷物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压力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是长期存在的(陈锡文, 2003)。 题的提出 在入世前后的几年中,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一直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和我国的供求现状是密切相关的。由于 1980我国年均进口 1000 多万吨小麦以及 1994连年小麦增产,我国小麦一直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特别是1997 年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矛盾尤其突出,小麦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也成为国内小麦市场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国内小麦供远远大于求的现状决定了入世前后我国小麦进口量 较低的事实,但 1997 年以后我国小麦逐年减产,而且减产的幅度和步伐都较大,供求矛盾逐渐得到缓解,经过几年的累积,小麦库存逐渐下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2003 年秋季粮油价格全面上涨就是对这一状况的直接反应。随后小麦价格出现了三次较为明显的跳跃式上涨,也是对小麦供求状况的反应。 2004 年上半年我国已经签订了 500 万吨的小麦进口合同,小麦会不会大量进口又一次被提上日程,进口小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也再一次受到关注,同时有关粮食安全的议论也纷纷而至。 大量预测表明,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化方案下,我国粮食的净进口量只在 4右(黄季焜, 199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998;中国农业大学, 1999),这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范围之内。通过贸易自由化,我国的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劳动密集型的畜牧、园艺、花卉等农产品出口将进一步增加,而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如粮食、油料的进口将会增加(黄季焜, 1999;钟甫宁, 1999)。在粮食生产中,我国的水稻生产仍然具有优势,主要是小麦、玉米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3 目前不具有优势。由于我国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如果小麦大量进口,同样会成为贸易大国,国内小麦市场是不是会更加不稳定,是不是会过分依赖国际市 场? 本文将从我国目前的小麦生产和流通现状入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因素,进而研究入世后特别是小麦由供大于求逐渐向供不应求转变的过程中国内小麦市场流通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中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所面临的困难。 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小麦流通的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研究的具体内容确定为:一、我国小麦流通的现状及成因;二、入世对我国小麦流通的影响;三、在由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转变的过程中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 四、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所面临的困难。 研究采用的实证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粮食局和作者调查,其中小麦在省际间运输环节所发生的费用是通过实地调研所得。 文结构 论文围绕中国小麦物流格局的现状、成因和入世对现有小麦流通格局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分七章进行讨论。第一章是研究背景,介绍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关于中国小麦生产、消费、流通和入世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是理论和方法,介绍名义保护率( 算方法。第四章介绍建国以来 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第五章介绍贸易开放格局下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第六章介绍在新的供求形势下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第七章进行全文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世前小麦流通格局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开始告别短缺时代,走向不断追求差别化和改进品质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许多农产品并没有积极参 与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 1997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部贸易额的 谭向勇, 2001)。 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是实现农产品顺畅流通的基础。但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市场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体制变迁是渐进式、分步骤进行的,因而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逐步实现的。这一过程中,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法制化显得十分薄弱,行政性的市场干预色彩浓郁。往往是农产品过剩时,政府撒手不管, 农产品紧缺时,政府横加干预。乱设关卡,严禁粮食出县、出省;乱开“白条”,拖欠农民粮款;政策调整频繁,农民预期不足,这些都是市场制度缺陷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制度建设,以规范的制度,保障市场交易,引导农户生产和经营。 2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乏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只是将原来高度集中的政府控制行为,改为集中调控和分散调控相结合,把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责任交给地方政府。但由于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行政调控的作用难 以协调,甚至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了政府的调控能力,不利于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当粮食丰收、市场供给充裕、价格下跌时,销区为转移储粮费用,即使有仓容也不积极购进,人为地加强了产区产品积压和农民卖难的紧张状况;而当粮食减产、供给不足、价格上涨时,销区又设法到产区抢购,人为地推动粮价上涨导致市场波动(黎元生, 2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