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_第1页
《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_第2页
《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_第3页
《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_第4页
《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素养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历史核心素养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13年 全国 卷 27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 这说明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B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C 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D 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A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23年 邓中夏在 中国现在的思想界 一文中指出 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 一个叫 科学方法派 一个叫 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 他们亦根据科学 亦应用科学方法 所不同者 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 老实说 经济变动 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 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B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C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B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 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社会主义研究 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 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 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 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 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 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C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 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 无论如何 中国无产阶级 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 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 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D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C 一 唯物史观 一 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 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 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7 唯物辩证法 2011年大陆出版的 中华民国史 中 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 推倒北洋军阀 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给予应有的肯定 但对他发动政变 导致国共关系破裂 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 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 发动内战的责任 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 这体现了作者的 A 文明史观B 整体史观C 革命史观D 唯物史观 D 二 时空观念 一 概念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 二 目标 1 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理解它们的意义 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二 时空观念 常见纪年方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赵惠文王十六年 年号纪年 庆历四年春 干支纪年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公元纪年 公元前 公元后 早期 初期 前30年 中期 中间50年 晚期 后20年 前半期 前50年 后半期 后50年 民国纪年 民国元年 1912年 民国n年 1911 n 近代史现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1500年前后 中国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世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鸦片战争 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 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中国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二 时空观念 一 概念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 二 目标 1 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理解它们的意义 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 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 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 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2016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33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 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 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 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 遭到破坏时间 1689 权利法案 1721第一任首相 1832议会改革 B 图4是依据 隋书 食货志 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D 二 时空观念 一 概念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 二 目标 1 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理解它们的意义 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 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 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 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 空间联系 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 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 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 综合 比较 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 目标 1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 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 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 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 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 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 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 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 丰富的解释 4 能够比较 分析不同来源 不同观点的史料 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 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1 按表现形式 1 文献 文字 史料 种类以纸张为载体 史书 档案 传记谱牒 日记 报纸 杂志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 电子邮件等 地位 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局限 受到个人因素 立场 修养 政治因素 时代因素等影响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 民立报 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 题目为 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 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 以蒋介石为指挥官 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 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是珍贵的史料 有吹捧蒋介石之嫌疑 不具备史料价值 经考证无误后 可以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 正确 错误B 正确 错误C 正确 错误D 正确 错误 C 2017全国卷 25 史记 汉书 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 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 甚至由宰相主持 皇帝亲自参与 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记载的真实性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 修撰的政治性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C 宋朝初年 宋太宗命史官重修 太祖实录 时指出 时值契丹入侵 太祖率兵出击 一日醉卧帐中 众将士云集 强拥太祖为皇帝 此乃时势所趋 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 赵匡胤制造辽 契丹 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 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 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 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 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 拥立他为天子 这反映出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 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D 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 D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1 按表现形式 1 文献 文字 史料 2 实物史料 种类 遗迹 遗址 遗物 出土文物等 地位 与文献相互参证 局限 只是很小的碎片 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1 按表现形式 1 文献 文字 史料 2 实物史料 3 口述史料 种类神话传说 俗谚 回忆录 对话录 采访记 座谈录等 局限经过代代传承 可能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存在虚构情节当事人回忆可能不准确或不全面 2013全国卷 24 司马迁著 史记 时 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 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 他从文献中 择其言尤雅者 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 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B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1 按表现形式2 按史料价值 1 分类一手史料 当事人 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等原始资料 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以一手史料居多 二手史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 转述 或后人的研究成果 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文献史料以二手史料居多 2 价值一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 四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研究者的立场 研究方法 角度 史料的选取 时代的局限等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 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 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 中兴名臣 生平以天下为几任 忍辱负重 庶不愧社稷之臣 D 不学无术 不敢破格 是其所短也 不避劳苦 不畏谤言 是其所长也 C 2010年全国卷 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 济远航海日志 记载 7点45分 倭三舰同放真弹子 轰击我船 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 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称 7点52分 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 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A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 四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研究者的立场 研究方法 角度 史料的选取 时代的局限等 2017 卷35 20世纪70年代至今 赫鲁晓夫回忆录 多次出版 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 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 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晌 D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 四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 运用史料的原则1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2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3 选取客观 公正 正确的史料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 四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 运用史料的原则1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2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3 选取客观 公正 正确的史料4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 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历史的真实性 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 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 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 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A 理论联系实际B 史由证来 论从史出C 有史有论 史论结合D 重视调查研究 B 三 史料实证 一 概念 二 目标 三 史料的分类 四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 运用史料的原则1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2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3 选取客观 公正 正确的史料4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5 孤证不立 搜集更多史料 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 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 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 发现在康有为所称 不收 其上书的当日 都察院代奏了官员 举人反对签订 马关条约 的上书共计15件 对此认识合理的是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D 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D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 昔汴都数百万家 尽仰石炭 煤 无一家燃薪 木柴 者 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 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 赐在京 汴都 官员柴 炭各有差 柴578万 炭585万 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 结论都不能成立B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 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 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 材料二指的是官员 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B 四 历史解释 一 概念以史料为依据 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能力与方法 二 目标 1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 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 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2 能够选择 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 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 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 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 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 尝试从来源 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 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 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 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 1919年5月 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某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 见下图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B 参加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的爱国运动C 抗日烽火点燃 上海学生奔赴前线D 国民经济崩溃 难以维持学业 B 下图是一幅题为 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 漫画 对其解读符合事实的是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B 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C 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