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doc_第3页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doc_第4页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前言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具有海洋的、开放的、生态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海洋经济、临海经济、涉海经济。承载蓝色经济发展的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陆地资源的不断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海洋,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国策。海洋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强大力量。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作为经济新型业态,不断引领着科技创新的前沿,促进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0年,国务院批示同意在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经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了有关工作。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北部沿海开发上求突破”和“加快重点区域发展,确保实现滨海开发投入的新突破”,为我市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部署。在编写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本规划范围为潍坊市所辖海域及陆域全部,陆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作为规划的重点。规划由前言和七章构成,第一章,机遇与挑战,全面分析了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优势、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确定了海陆一体化发展总体格局;第四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第五章,产业发展,确定了重点发展的蓝色高端产业集群;第六章,资源环境,提出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海洋灾害防治等建设任务;第七章,保障措施,从自主创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打造环境、推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措施。第一章 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战略优势我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体区连接内陆联动区的枢纽,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我市还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四个城市之一,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在国家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面临两个国家战略和一个省级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拥有争取上级政策资源、深化区域合作的优越平台。具体分析,主要优势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区位优势明显。我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邻青烟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西接济南都市圈,南与鲁南经济带相连,北靠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地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我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咸淡水分界线以北面积达2657平方公里,其中盐田和荒地903平方公里。另有近1400平方公里浅海和447平方公里滩涂,其中高涂面积200平方公里。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在国家严控土地利用的形势下,丰富的建设用地资源为北部沿海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具有吸引要素聚集、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海洋生物、能矿资源富集。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蟹、贝、藻等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贝类之乡”,海洋渔业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海洋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12种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探明发现5个含油气区,储量达12亿吨。境内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库容量达14亿立方米。地热资源、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洋资源种类较多,禀赋较高,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发展现代渔业、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产业。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潍坊是东夷文化发祥地,古时对山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至今与东部沿海经济联系密切。海洋捕捞是沿海一带的重要经济活动,海洋文化在我市有较深的根基。三千年前的周朝,北部沿海就有“煮海为盐”之说,盐业生产工艺已相当成熟,规模初具。春秋战国时期,食盐就成为支撑齐国强盛的重要战略资源。清代乾隆年间,昌邑建立“富国盐场”,为当时全国12大盐场之一。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羊口盐场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项目,潍坊纯碱厂是“七五”期间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重点项目,以海盐和“两碱”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产业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人文资源,有利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融合、提升发展软实力。第二节 发展基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北部沿海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滨海新城建设,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支撑能力较强。我市产业体系比较健全,已形成以汽车、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禽肉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商贸、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8亿元。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76家和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86%。良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北部沿海开发势头强劲。经过前几轮的开发,我市北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推动环渤海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启动了新一轮北部沿海开发。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把北部沿海作为全市科学投入、跨越发展的最大战略空间,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北部沿海地区已累计投入1100亿元,配套面积355平方公里。2010年,该区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GDP的26.1%。以森达美集团、海化集团、弘润石化、潍柴大机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了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主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全市年产原盐1500万吨,占全国的1/4;纯碱300万吨,占全国的1/6;工业用溴素10万吨,占全国的90%左右。2010年,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增长22.1%;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5.8万吨。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新能源、滨海旅游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境内有青银、潍莱、荣乌等多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公路通车里程达2.3万公里,被列为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长深高速、潍日高速,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潍日铁路、潍坊城际铁路、朐沂铁路正在规划建设。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货物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潍坊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海口等多条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山东省航空货运枢纽,潍坊机场搬迁列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完备,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沿海防护堤、疏港公路、潍坊港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基础设施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三节 面临挑战我市发展蓝色经济,优势条件很多,机遇前所未有,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从国际上看,100多个沿海国家正在抓紧开发利用海洋,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技术、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看,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浪潮兴起,由南向北,沿海各省均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省内周边地市都在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机遇,采取各具特色的发展举措,竞争激烈,形势逼人。我市发展蓝色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海岸线短,海洋经济特征不够明显。海洋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一带,而北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难以对广阔腹地形成辐射带动,海陆统筹压力较大。二是海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比较单一。全市海洋主要产业产值总量偏小,只占全省的11%,与青岛、烟台、日照相比,差距较大。石油化工、盐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三是海洋产业发展层次偏低,骨干企业较少。海洋、涉海、临港产业中高科技企业较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较少,蓝色高端产业和产品比例偏低,海洋优势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海洋科技人才不足。全市仅有1家省级及以上专业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没有院士和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也极为短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五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我市北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风暴潮威胁较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粗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北部沿海为主战场,以陆域经济为依托,坚持全面融入、海陆统筹,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有所作为、奋力突破,集约优势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提升蓝色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建设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努力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学发展与先行试点的重要区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发展原则根据蓝色经济的内涵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蓝色经济区建设遵循的原则是:坚持高端引领,科技支撑。以科技进步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端化引领全市产业上档升级,提升蓝色经济核心竞争力。坚持沿海带动,海陆一体。把北部沿海地区作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先行区、示范区,迅速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把海洋与陆地整体谋划,形成沿海带动、沿海与内陆互动、海陆一体发展的格局。坚持生态优先,产业联动。始终把生态建设、低碳环保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特别在北部沿海地区,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海洋产业与临海、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实现海洋经济与相关产业的配套联动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培育优势。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园区。第三节 战略定位在战略定位上,要立足我市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一城、五基地、一极”。“一城”,即滨海新城。建设渤海南岸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打造引领服务北部沿海发展的核心。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大趋势,立足于推动产业聚集,强化城市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努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备、产业发达、生态良好、宜业宜居、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城市组团,成为与中心城区相互呼应、错位发展的次中心。“五基地”,即以蓝色经济为引领,以海洋和临海、涉海产业为纽带,打造竞争力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全国重要的特色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科教创新基地。立足现有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整合盐化工、溴化工、镁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资源,纵向精深发展,横向联合重组,加快优化升级,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网络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建成以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为主要特色的化工产业基地。发挥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现有龙头企业为骨干,拓展船舶、汽车、机床等机械装备产业链条,重塑“动力城”品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重点突破战略,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声光电等领域加快规模扩张和产业提升,使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立足我市区位特点,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物流业,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将我市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基地。立足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型职业教育和科技创新,依托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建设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建成全国最大、可辐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科教创新基地。“一极”,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之一。加快发展壮大我市海洋产业、临港产业、涉海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若干千亿级产业链条,增强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跨越发展。第四节 发展目标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海洋经济持续壮大,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成为全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超过国家生态市标准,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海陆统筹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具有潍坊特色的蓝色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环渤海地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今后五年,即到“十二五”末,达到以下目标:蓝色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5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6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沿海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海洋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临海、涉海经济加快膨胀规模。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海洋主要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等海洋优势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经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主要行业建立国内一流的研发平台,科技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类高校达到5家,培养引进200名高层次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海洋科技研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万人。新增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3家、省级涉海创新平台15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5%以上,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量削减10%,大部分近岸海域环境达到较清洁海域要求。海洋类自然保护区新增10个,全市海防林总面积达到1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0%。海洋物种、环境、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第三章 空间布局根据蓝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潜力,统筹考虑经济、城镇、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着眼于加快形成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我市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带、一体、两翼、多点”。“一带”,即把北部沿海地区作为全市海洋产业和临港、涉海产业的隆起带和核心带动带。“一体”,即以中心城区和寿光、昌邑、安丘、昌乐、潍坊滨海五个“卫星城”组团形成的半小时经济圈,作为全市蓝色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主体。“两翼”,即以诸城-高密组团和青州-临朐组团为两翼。“多点”,即各县市区和重点园区围绕蓝色经济发展,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全面向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转型,形成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多点支撑。第一节 滨海发展带把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寿光滨海经济开发区、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为两翼的北部沿海地区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加快建设我市滨海经济新区。利用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优势环境,发挥临海、临港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扩展总量、调优增量,重点发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物流、海洋生物医药、滨海农牧业等海洋产业,建设装备制造、石油炼化、临港物流、新型能源等海洋高端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园区,引领示范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区、新兴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国家级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部沿海科学发展的核心区域,全面加快“一城四园”规划建设。把滨海新城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现代化新城区的定位,高标准推进四个功能区规划建设,以希望城理念建设科教创新区,打造环渤海地区一流的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基地;以太阳城理念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商务聚集区;以幸福城理念建设高档商住区,着力打造滨海生态宜居区;以欢乐海理念建设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潍坊“蓝色逍遥游”特色旅游品牌和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强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和容纳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加快形成长链条、大配套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高地;生态化工产业园,以循环经济理念突出发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实现油盐化工一体化,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特色化工基地;绿色能源产业园,实施一批起点高、投资规模大、战略周期长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海港物流园,以潍坊港为依托,高起点、大容量发展港口物流业。到2015年,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滨海新城完成港口、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主要基础设施配套,人口达到60万左右,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具备城市功能。到2020年,初步建成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集群完善、城市规模适中、生态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市,形成港口、产业和新城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寿光滨海经济开发区,加快对现有产业园区的整合提升,统筹沿海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布,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园、渤海化工园和侯镇工业园,大力培植海洋精细化工、石油装备、船舶制造和临港工业、新型能源等500亿级产业基地。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下营、柳疃、龙池三个园区,重点发展石油炼化、机械制造、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等产业。到2015年,建成两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基地、一个千万吨规模的物流基地和一个20亿千瓦时规模的绿色能源基地。北部沿海各功能园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内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引进创造便利条件。突出强化统筹发展的能力,着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科学划分园区功能,促进更多特色产业、资源要素和关联企业集聚,形成企业簇群功能区域。第二节 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主体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在推进南部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北部潍坊滨海区、东部潍坊高新区、西部鲁东物流区、中部中心商务区“五大板块”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东扩西延”,各组团实现相向发展,逐步实现城市、经济、交通、环保一体化发展,形成东跨潍河,西达昌乐,南至峡山,北到潍坊滨海的大城市框架。着重发挥潍坊高新区科研开发与产业化、潍坊滨海区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心城区银行保险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以及现代物流枢纽的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产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全市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提供金融、科技、人才、商务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8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力争使潍坊成为较大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努力在电声器件、发动机、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先行区、示范区。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培育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奎文区,加快金融街核心商务区、中部商贸商务区、南部城市经济发展区、北部现代商住区“四大功能区”建设,努力建成全市蓝色高端产业的升级示范区。潍城区,重点推动中心城区、安顺新区、潍城经济开发区、“两山一湖”生态经济区、白浪绿洲生态发展区“一城四区”建设,打造辐射省内外的现代物流强区及潍坊中心城区西部蓝色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坊子区,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精密线材、光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寒亭区和潍坊经济开发区,借助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以蓝色高端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建成市区北部的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基地。潍坊出口加工区,加快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中心。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和水生态旅游业。安丘市,按照“三区四园”发展布局,打造全国著名的农业示范化基地和全省有影响的低碳工业示范园区。昌乐县,重点抓好科技工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园区建设,建成全国著名珠宝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禽肉生产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煤矿综采设备生产、海洋防腐新材料、电动车产业基地。第三节 诸城-高密组团和青州-临朐组团发展侧翼诸城-高密组团,作为东南侧翼,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和鲁南临港产业带的主体城市日照紧密相连,经济互补性、关联性强,发展蓝色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与中心城市及北部沿海互动发展的基础上,既可接受青岛辐射,又可面向黄海发展,充分借助青岛港、日照港两个亿吨级大港,发挥腹地支撑作用,规划建设一批海洋经济、临港经济特色示范园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企业扩张、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临港物流、海洋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产业。诸城市,重点推进“十大工业园区”和“十大服务业园区”建设,打造全国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全省纺织服装、文化旅游集散地。高密市,重点建设光伏产业园、豪迈装备产业园等9个投资过十亿元的园区,打造国家级标准化自然生态养殖基地和全省著名的光伏发电、机械制造基地。青州-临朐组团,作为西南侧翼,背靠内陆鲁中腹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与联动区的连接点。充分发挥劳动力富集、土地广阔、生态环境优美等综合优势,加强与鲁西、鲁南经济带的产业连接,加快融入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海洋生物、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青州市,重点推进南部文化产业园区、北部经济开发区等“五区”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花园和服务基地。临朐县,抓好工业园区、旅游发展区等“四区”建设,建成全国著名的铝型材加工基地和全省知名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休闲旅游集散地。第四节 特色园区发展多点各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坚持海陆统筹、海陆一体发展。内陆各县市区立足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位置,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涉海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周边沿海城市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延伸,引进和发展一批服务蓝色经济的涉海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迈向海洋经济新市场。各县市区用3-5年时间,确立2-3个蓝色经济发展板块,加快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聚集区。引导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及各重点特色园区,集中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为完备的方向发展,着力增强园区研发创新功能和高端服务功能。尽快培育做大一批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培育配套程度高、专业协作好的高端产业集群,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对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凸显、后劲较强的特色园区,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立足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促进园区功能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承载和聚集能力,增强对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第四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对蓝色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一节 港口建设依据港口岸线资源分布,根据“一主两辅、功能互补、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在适合建港的潍坊北部沿海岸线打造以潍坊港中港区为主体,东港区(昌邑下营)、西港区(寿光羊口)为两翼的港区分布格局。中港区,加快整合现有港口和码头资源,加快万吨级以上码头建设,增强吞吐能力,建设以通用散杂泊位、油品专用泊位、集装箱泊位、客货滚装泊位为主,级次规模合理的码头,扩大和完善港口功能。到2015年,建成14个万吨级以上的通用泊位、油品和液化品专用泊位、客货滚装泊位和港口辅助岸线,完成码头后方配套仓储区、辅建区建设,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西港区,作为中港区的辅助港区,是中港区泊位功能的必要补充,建设1000至5000吨级小型泊位,重点发展临港造船产业,结合羊口货站适当提高海铁联运规模,成为寿光北部的物流通道出海口。同时开辟小清河内河港口,结合小清河湿地旅游休闲项目的开发,在原有渔业码头的基础上,建设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渔人码头”。东港区,重点建设小型专业化的业主码头和渔船码头,是中港区的补充,主要服务昌邑市区域经济,加快建设航道及防波挡沙堤,形成港区环抱的良好避风港湾,建设5000至1万吨级泊位4个,尽快形成港口通过能力,带动周边临港经济和渔业经济区的发展。到2015年,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67个,码头通过能力达到4300万吨,拥有码头岸线10500米,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潍坊中心渔港和羊口、下营渔港成为海洋水产品流通基地和船用物资补给基地。到2020年,力争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建成内外贸并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力争跻身省内一流港口行列。第二节 公路、铁路、航空设施建设公路。规划建设“二纵四横一绕”高速公路和“九纵八横十连”国、省道普通干线公路网和“五环”中心城区环城快速道路网。加快疏港高速公路、潍日高速、长深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潍莱高速西延伸至济南潍坊段、青银高速潍坊城区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国、省道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网、国、省道普通干线公路网、中心城区环城道路网全部建成,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全省公路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铁路。扩大铁路网规模、完善铁路网结构、增加铁路里程,提高铁路对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潍坊至滨海城际铁路、滨海至东营城际铁路、滨海至诸城铁路、德大铁路、黄大铁路、寿平铁路、疏港铁路、朐沂铁路、大莱龙铁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成“三横三纵”的铁路网络,实现与青烟威城际高速铁路的连接。到2020年,以服务潍坊港口、滨海新城为重点,以加快建设境内南北铁路运输通道、有效联接辖区各市县、对接国家铁路线为目标,形成布局合理、运输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现代铁路运输体系。航空。加快对机场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进新型大型客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提高客运能力,到2015年,争取新开辟航空客运航线4-6条,客运航线达到8条以上,每周70个航班以上,年客运吞吐量达到25万人次。积极开辟其它货邮专线,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潍坊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万吨,实现航空口岸开放。完成潍坊新机场的搬迁、选址的可行性论证并开工建设,为潍坊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航空运输基础。到2020年,力争达到年客运吞吐量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万吨的支线机场规模,新机场迁建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港口建设:潍坊港扩建、寿光港建设、昌邑下营新港建设等项目。公路建设:潍日高速、长深高速、青银高速潍坊城区段、潍坊港疏港高速、森达美港东引堤改造工程等项目。铁路建设:疏港铁路、城际铁路、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滨诸铁路、大莱龙铁路潍坊段、寿平铁路等项目。航空建设:潍坊机场搬迁项目。客运枢纽:潍坊滨海交通枢纽、潍坊客运东站、潍坊交通客运中心、潍坊客运西站等项目。第三节 水利、电力、管道设施建设水利设施。以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高密胶河中游孟家沟水库、诸城石泉水库、寿光双王城水库、昌邑渔尔堡平原水库,完成引冶入潍、高密市李家庄水库扩容等工程。新建、改建一批河道拦河坝(闸),增强河道的蓄水能力。加快胶东输水配套工程建设,充分接纳利用长江、黄河水资源。加强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和灌区改造等工程建设,搞好潍河、弥河、白浪河、小清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减灾和排碱供水能力。到2015年,全市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生产、生活和环境用水需要。电力设施。优化发展燃煤火电,加快3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改造提升,重点搞好山东神华国华寿光发电厂建设。支持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在潍坊城区、高密、诸城、青州等地规划建设30万千瓦高效燃烧供热机组。加快推进海上和山区风电建设,重点推进国电海上风电、大唐风电、神华国华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到2015年,市内燃煤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2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和余能发电总装机达到210万千瓦,接受市外来电300万千瓦,500KV变电站达到5座,220KV变电站达到41座。管道设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能源供给。加快油气管网建设,增强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满足现有炼化企业扩大产能的需求。重点建设烟台西港区至淄博输油管道、黄岛至潍坊输油管道、莱州至昌邑输油管道、渤海油田至滨海海上输油管道。加强东营、鲁皖、泰青威等输油输气管道管理和安全保护,提高管道综合运输能力。到2015年,原油输送能力达到4000万吨,天然气输送能力达到23亿立方米。水利、电力、管道设施重点工程水利:北部水网工程、北部沿海防潮大坝工程、潍河治理工程、平原水库建设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白浪河下游综合治理项目、青州市宏源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弥河综合治理工程、安丘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等项目。电力:国电滨海风电、城区230万千瓦热电厂、山东神华国华寿光发电厂、昌邑太阳能发电、滨海太阳能发电厂、诸城国华风力发电、大唐高密230万千瓦热电厂、诸城230万千瓦热电厂、神华国华临朐风电、青州国电热电联产、大唐昌邑风电场工程等项目。管道:莱州至昌邑输油管道、黄岛至潍坊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渤海油田至滨海海上输油管道等项目。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医院、道路、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和容纳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为蓝色经济发展打造一流硬件设施。加快推进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内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引进创造便利条件。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白浪河湿地体育公园、潍坊市区西部热源厂建设、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宝通街跨潍州路与鸢飞路立交桥工程、东外环东移杨瓦路扩建工程等项目。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民政事业、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各领域信息化,构建一体化的共享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潍坊”。加快建设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等工程,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和共享。进一步完善通信设施网络,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和面向多媒体通信的宽带传输网络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加快建设覆盖沿海海域的海上通信系统,构建起北部沿海无线通信综合网络。加快信息化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提升企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五章 产业发展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现代蓝色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突出园区、基地、企业和品牌载体作用,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现代蓝色高端产业集群。第一节 优势产业集群一、海洋化工产业。以中海油海化、昌邑海天生物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引导海洋化工产业向园区和产业带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盐化工、溴化工、苦卤化工、精细化工等系列产品,形成以两碱、溴素为主导,以碱、溴延伸产品为基础的高度关联、互为依托、滚动增值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海洋化工国际竞争力。到2015年,海洋化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税85亿元,建成全国最大、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化工产品基地。原盐及盐化工,控制卤水资源开采,稳定原盐生产规模,加快多品种食盐及衍生盐产品的科研开发。今后10年,原盐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培育一批年产销量过百万吨、具有综合优势的大型盐业企业。纯碱氯碱,推进纯碱、烧碱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重质纯碱和离子膜烧碱的比例,开发两碱精深加工产品。纯碱、烧碱生产能力稳步发展,就地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重质纯碱的比例达到80%以上,离子膜烧碱比重达到80%以上。溴素及溴化工,按照以盐定溴的原则,控制溴素产量在10万吨左右。大力开发溴化工新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系阻燃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和感光材料等溴系列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提高溴素深加工率,加快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二、石油化工产业。依托中海油海化、弘润石化、昌邑石化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石油精细化学品、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促进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两大产业有机结合,推进中海油海化集团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项目建设,着力发展一批精、专、特、新化工产品,建成国内竞争力强的特色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弘润油田物流园区建设,争取建成国家石化和原油储备基地。力争5年内全市石化装置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4000万吨,打造成千亿级石化产业链。三、机械装备制造业。以成套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船舶修造、汽车及零部件、工程装备制造三大重点,提高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把提高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加速推进装备自主化、高端化、集成化,把我市打造成全省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修造业,立足建设特色修造船基地和船舶动力基地,加强研发设计能力,加快重大修造船和船舶零部件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船、远洋渔船、集装箱船、客滚船等产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船舶配套能力。通过引进合作、自主开发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邮轮设计制造。到2015年,船舶修造厂发展到15家以上,年修造能力达到20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船用动力配套能力达到7500KW。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潍柴动力、福田诸城汽车、凯马汽车、荣昊汽车等企业为龙头,突破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依托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比德文动力、广生新能源等骨干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培育电动、混合动力、锂离子电动电池等一批整车和配套产业的自主化品牌,积极争取新能源汽车基地列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整车产能超过百万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千亿级完整产业链条。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柴油机、煤矿机械、大型工程装备、海洋机械装备等,重点发展以海洋装备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突破海洋石油钻机、风力发电机组、临港机械装备等大型成套设备,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集群化、信息化、服务个性化和产品高新技术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将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四、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抓住设计、制造、管理、流通四个环节,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传统工艺装备、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纺织服装,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西服、运动休闲服装、家居用品、棉纺织品等系列产品,延伸产品和服务增值链条。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元。特种钢材,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企业重组联合,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钢铁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到2015年,全市特钢高端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千亿级产业链条。食品加工,发挥我市独特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提升蔬菜、畜禽、乳制品等加工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海洋产品深加工,加快突破海洋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开发海洋健康食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基地,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构筑多样化食品加工体系,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链。造纸包装,加快调整优化造纸原料和产品结构,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重点发展铜版纸、轻涂纸、玻璃纸等高端纸品,积极开发优质新闻纸和印刷书写纸等品种,建成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和国内最优的特种纸生产基地。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工程海洋化工产业:山东海天生物年产100万吨纯碱、寿光默锐化学卤水高值化综合利用、滨海海龙康富特年产8000吨工业活性氧化镁、昌邑泉鑫化工年产1万吨YH-001高效油田化学品、山东海澜化工年产16万吨硝酸钠、山东大地盐化氯碱树脂、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纤维素醚等项目。石油化工产业:中海油潍坊石化盐化一体化基地建设、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吨原油深加工、昌邑石化扩产改造、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寿光鲁清防水建材年产50万吨液化气生产丙烯、山东新永辉年产40万吨液化气芳构化、山东博斯腾醇业有限公司年产22.5万吨丁辛醇、福润化工年产10万吨聚烯烃汽车专用料、高密建滔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四溴双酚A生产等项目。机械装备制造业:船舶修造。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业基地、寿光羊口30万吨级船舶制造基地、潍柴动力万匹马力发动机铸锻、滨海15万吨/年修造船、诸城优尼特3000艘游艇生产、坊子瑞智游艇组装、诸城石龙阀门3万吨/年大型船舶铸件等项目。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北汽福田新能源轿车项目、滨海瑞驰汽车超级平台及新能源整车生产、诸城汽车产业园、滨海汽车工业园、山东荣昊汽车产业园、诸城北汽福田扩产技改、青州江淮汽车年产30万台轻型载货汽车、昌乐比德文产业园改扩建、寿光凯马年产20万辆载货汽车、高新盛瑞传动8档自动变速器(8AT)产业化、安丘三源铝业年产10万吨铝合金汽车板、诸城龙都瑞麟祥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系统总成等项目。工程装备制造。诸城装备制造产业园、高密豪迈科技工业园、潍柴动力大功率柴油机技术改造试验中心建设以及T项目、高密鲁重年产2000台(套)高档重型数控机床、坊子航空工业园、坊子福田雷沃扩产、山东起重机厂有限公司大型港口装卸设备、山东山工年产3万台工程机械变速箱、潍柴动力液压件生产基地、高密惠影科技传媒数字电影放映一体机、安丘华动铸造公司铸造中心及总装基地、山东瑞其能年产1000套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安丘铁塔工业园年产5万吨风力塔架、青州兆瓦级永磁直驱大型风力发电机、诸城电控内燃机及大型施工机械关键零部件生产、山东正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船用阀门及风力发电设备配件加工、昌乐中铁铁塔加工、寿光墨龙石油机械有限公司高端石油装备等项目。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诸城新郎年产200万套西装、安丘海龙博莱特化纤园年产2万吨高模低缩浸胶涤纶帆布、高密银鹰化纤粘胶短纤维生产、诸城德利源年产3万吨高档汉麻纱线、昌邑华晨悦胜20万锭高档精梳及年产5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山东桑莎制衣集团有限公司高档服装工业园二期等项目。特种钢材。寿光巨能集团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