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报告.doc_第1页
泉州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报告.doc_第2页
泉州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报告.doc_第3页
泉州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报告.doc_第4页
泉州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能和风能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新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在新世纪中,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发展的现状,并对太阳能发展的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关键词: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 现状 存在的问题 前景 目录前言第一章 太阳能利用发展现状11.1 太阳能热利用11.2太阳能电池技术21.3太阳能热动力发电3第二章 太能杨存在的主要问题72.1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72.2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82.3投人力度不够9第三章 展望未来的太能事业(前景)113.1零能建筑113.2新型太阳能农业工程123.3 太阳能空间电站13第四章 风特性 4.1风形成的原因14 4.2近地面风特性164.3脉动风特性17第五章 风力发电场及投资185.1风电场宏观选址程序185.2政策因素对风电电价的影响19 5.3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20 第六章 潮汐发电的开发前景与存在问题21 6.1福建潮汐能发电资源概况21 6.2大规模开发潮汐电站面临的关键问题236.3对策与建议24第七章 泉州气候与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257.1泉州的气候特征257.2新能源的开发277.3总结28一、太阳能利用发展现状20世纪,太阳能利用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应用以及太阳能电池的成功开发,为21世纪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 1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太阳能装置。人们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多种形式的平板集热器。目前,世界各地最为普及使用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大多是全铜或铜铝复合结构。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多条铜铝复合生产线,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产量跃居世界首位。1978年,我国从美国引进全玻璃真空集热管技术,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全玻璃真空热管产业,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量雄踞世界首位。 1.2太阳能电池技术 近几年来,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池效率大幅度提高,品种增多,产量成倍增长,成本不断下降,应用规模快速增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最大生产国,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达到了4.3GW,占全球份额已达到4成。2010年前 8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完成产量296.2万千瓦,同比增长200.4%。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比去年的4,011兆瓦高近倍,达8吉瓦(相当于8,000兆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半数,再度登上世界首位。我国从2007年开始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生产大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光伏产业需求相对增长较慢,2008年以前每年光伏装机量在100MW以下。虽然2009年装机量达到150MWM,但是同时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在2009年已经达到4300MW,国内需求量仅占当年产能的4%,大量的光伏产品依靠出口,使得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总体看,国内太阳能电池供需严重不平衡。这种情况使得我国太阳能电池对于国外产业政策和汇率等因素敏感度过大,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重大风险来源。目前,太阳能电池市场主流还是晶体硅电池,也有少量的非晶硅电池。单晶硅电池的效率为14% 至18%;多晶硅电池效率为13%至17%,组件寿命25年;非晶硅电池效率约为10%,组件寿命6至8年。市场上非晶硅电池组件的售价大约是晶硅电池组件的一半,预测还将下降。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希望,在于研发廉价而高质量的非晶硅或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但是,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探究与研发的力度还不够,技术还不成熟,相对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是太阳能工程中一项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而我国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方面几乎为空白,直到2010年1月9日,山东蓬莱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全球性太阳能发电供应商esolar公司,签订了帮助我国建立200万千瓦太阳能聚光热电机组的总代理协议,此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美金。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陕西榆林市政府的支持下,项目落户陕西榆林政府新能源产业园区。可见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此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热电方面的空白,还将为正在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生物发电厂提供技术嫁接支持。但这只是我国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二、太阳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有9亿多人生活在农村,l2亿人口没用上电15-8的人口未解决清洁饮水;约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农村燃料等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压力,太阳能应用速度慢,力度小,还存在一定问题:2.1、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 一是没有把发展太阳能完全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二是长期以来,太阳能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资金渠道或已有的资金渠道不畅。从观念看,对开发推广太阳能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2.2、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 政府支持是发展太阳能的关键,也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目前缺少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刺激广大居民应用光伏电源装置等新能源设备的激励政策。2.3、投人力度不够 长远规划,缺少资金支持,对太阳能进入市场的全面影响是难以预测的。部分省市自治区对扶持推广太阳能实行专项补贴,使太阳能得到有效推广。但由于投入太少,并且比较分散,尤其是光伏电池等关键原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造成太阳能成本高,群众购买力有限,太阳能的成熟技术很难尽快大规模推广应用到无电群众中去。 此外,我国仍缺乏明确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尚未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聚光集热装置及反射镜传动和跟踪系统,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三、展望未来的太阳事业(前景)现在太阳能的利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太阳能的利用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称为建筑一体化设计,即不再采用屋顶上安装一个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阳能,而是用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由美国太阳能协会创始人施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如今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只有80年代的三分之一,所以现在推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们在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的同时,也要强调要在工程设计中建筑的整体美、造型新以及技术的先进性,注意设计中屋顶墙面所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位置,面积大小与建筑立面的造型与环境是否协调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根据现状去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话,太阳能事业的远景目标可以归纳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3.1零能建筑 居家生活用能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主要消费电和天然气,如家用电器、烹饪、热水、空调等。在这里,零能建筑的概念是,建 系统,完全满足住户居家生活用能,外部净供能为零。 这就是第一概念: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3.2.新型太阳能农业工程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太阳能的自然利用。这里所讲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大自然的改造。而所谓的农业工程,是指农业像工业那样,进行高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如育种、各种温室工程、农产品干燥、农副产品加工、沼气发酵、改造土壤等,处处用到太阳能。其结果,必将促进农业生产向高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农村。这就是第二概念:太阳与农业相结合。3. 3太阳能空间电站随着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势必不满足于地面上的太阳能利用,追求向太空要能。空间太阳能没有昼夜之分,没有阴天下雨之忧,常年如此,是个稳定的能源,而且强度要高于地球表面。多年来科学家设想,在太空建立大型空间光伏电站,在以微波方式将电能输向地面接收站。这就是第三概念:太阳能与空间相结合。但也应该看到,太阳能的各种应用技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范围,只有与其他能源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太阳能利用发展到今天,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全面普及,倡导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大力开发,促进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实验研究等,已是刻不容缓。21世纪将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新纪元,这是客观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4风特性4.1 风形成的原因风是空气相对与地球表面的运动, 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做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 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另外,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 南半球向左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具体到某一特定地区, 自然风的形成还要受气象条件如季节、洋流,地表特征如海拔、地形和地面粗糙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2 近地面风特性 风电场内的风特性指的是近地面大气边界层最底层100m 以下气流的流动情况。用风速的大小、方向和湍流强度等反映风特性的特征量描述。一般可分为平均风特性和脉动风特性来进行研究。 平均风特性平均风特性包括:平均风速、平均风向、风速廓线和风频曲线等。一般来说,这类数据由常年的气象数据记录得出。4.2.1 平均风向。风向指风的方向, 一般用16个方位来表示。根据气象台站提供的记录数据,按月,季节、年来统计风向变化的平均值,来判断某一地区的风向变化情况, 下面以我国某一沿海城市的测风数据为例绘制出风向玫瑰图加以说明。其中,各方位辐射线的长度代表风向频度, 即不同方位上记录的次数占全月总记录次数的百分比。从图中不难看出:此地秋冬季节盛行东北风,而春节有两个主风向:东北和东南。夏季风向变化较大主要是西南和东南方向范围内变化。4.2.2 平均风速。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平均风速是指在某时距内,空间某点上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其值的大小与时距的选取有很大的关系。由范德豪芬的实验可知,周期在10min 到1h 范围内功率频谱曲线比较平坦, 平均风速时距取在此范围内可忽略湍流引起的天气变化, 我国规范规定的时距为10min。平均风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如日、月、季节变化规律。平均风速的日变化规律最为显著。除去天气变化因素的影响, 秋季最大风速出现在上午10 点到12 点之间, 冬季最大风速大多数出现在午后。两者最小风速出现在下午18 点到20 点之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导致的地面热力不均造成的。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因太阳辐射条件不同会有所不同。4.3 脉动风特性 脉动风具有随机性, 随时间和空间随机地变化。包括:脉动风速、脉动系数、风向变化、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功率谱和空间相关系数等。4.3.1 脉动风速。脉动风速指的是某时刻t,空间某点上的瞬时风速与平均风速的差值。其表达式为 V(t)=V(t)-V (1)脉动风速的变化情况可由气象台站的统计数据得出。4.3.2 湍流强度。湍流强度反应的是风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程度,反应脉动风的相对强度,脉动风速受地表特征和温度层结构及地表粗糙度和高度的影响强烈。5 风力发电场及投资在进行风力发电机安装场地选址时,首先应该考虑当地的能源市场的供求情况、负载的性质和每昼夜负载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风能资源的情况选择有利的场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发电量。另外,也应考虑风力发电机安装和运输方面的情况,以尽可能降低风力发电成本。因此,如何选择有利的气象条件,对获得风力发电机组最佳气动性能和最好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5.1风电场宏观选址程序第一阶段:参照国家风能资源分布区划,首先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内候选风能资源区,每一个候选区应具备以下特点: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在经济上有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有足够面积,可以安装一定规模的风力发电机组;具备良好的地形、地貌,风况品位高。第二阶段:将候选风能资源区再进行筛选,以确认其中有开发前景的场址。在这个阶段,非气象学因素,比如交通、通讯、联网、土地投资等因素对该场址的取舍起着关键作用。第三阶段:对准备开发建设的场址进行具体分析,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行现场测风,取得足够的精确数据。二是确保风能资源特性与待选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运行特性相匹配。三是进行场址的初步工程设计,确定开发建设费用。四是确定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对电网系统的影响。五是评价场址建设、运行的经济效益。六是对社会效益的评价。 5.2 政策因素对风电电价的影响 (1)各种扶持政策对降低风电上网电价均有影响但作用的大小相差悬殊 (2)单一政策一般作用不大免进口零部件关税的作用较小降价幅度只有4% 增值税抵扣降价作用也只有4% 实施所得税2 免3 减半政策可使电价下降6% (3)复合政策(即多种政策组合)有较强的降价作用尤其是免关税和免增值税及所得税优惠的作用更为明显其上网电价可下降到0.45 元/kWh 但实践证明优惠政策越多实施难度也越大因此需要进行合理权衡和选择。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场的投资是可靠的,保证了合理的利润。 5.3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各国政策的倾斜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未来数年世界风力发展的趋势如下: (1)风力发电从陆地向海面拓展 海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的风能潜力使得风机从陆地移向海面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了海上风电场,但预计从2006 年开始,欧洲的海上风力发电将会大规模地起飞. (2)单机容量进一步增大 自MW级风力机出现后,风力机的尺寸和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增长速度加快.截至2003年,商品化的风力机风轮直径达到120m,单机容量达到4.5MW.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更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组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3)新方案和新技术不断被采用 在功率调节方式上,变速恒频技术和变桨距调节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在发电机类型上,控制灵活的无刷双馈型感应发电机和设计简单的永磁发电机将成为风力发电 的新宠;在励磁电源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变换器不断出现,变换器性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在控制技术上,计算机分布式控制技术和新的控制理论将进 一步得到应用;在驱动方式上,免齿轮箱的直接驱动技术将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 目前从风轮到发电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齿轮箱多级变速驱动双馈异步发电机, 简称为双馈式, 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风轮直接驱动同步发电机, 简称为直驱式。双馈式驱动方式中由于风力机和发电机之间变速齿轮箱的存在, 造成噪音大、机械磨损高的缺点。直驱式风力机可省去齿轮箱, 具有节约投资、减少传动链损失和停机时间、减少能量损失、降低发电成本和噪声、维护费用低、可靠性好等优点, 在市场上正在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风力发电机使用直接驱动永磁发电机成为可能, 成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的重要趋势之一。永磁直驱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系统,通过网侧变换器能够方便地实现对输出功率因数的调整,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既可以向电网输送无功,也可以从电网吸收无功, 并且这种电机中没有转子绕组存在, 发电效率较高。我国现在也开始应用研究海上风电技术, 2007 年下半年底在渤海湾建设安装我国第一座海上风力电站, 发电机采用是1500kW 永磁直驱发电机组, 保持发电机输出频率。 第六章 潮汐发电的开发前景与存在问题6.1 福建潮汐能发电资源概况福建省海岸线曲折,港湾多,潮差大(平均潮差4.2m ,在沿海各省中,仅稍逊于浙江)。 其中,三都澳和兴化湾平均潮差分别是 5.34m 和 5.15m , 最大潮差分别达 8.32m 和 8.74 m ,是全国罕有的大潮差海湾。 由北到南主要的海湾有:沙埕港、福宁湾、三都澳、罗源湾、黄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围头湾、厦门湾、东山湾、诏安湾、宫口港,其主要潮差值见表 2 。表 2摇福建沿海主要港湾潮差情况 m站 址最大潮差最小潮差平均潮差连江大官坂8.934.95三都澳三都8.385.34平潭东沃6.701.054.24福州港梅花7.041.184.46兴化湾郎官司8.745.60泉州港后渚6.934.52厦门港鼓浪屿6.920.993.96东山湾4.162.27 据1981 年普查,福建全省海湾水面面积在0.25km 2 以上有 65 处,其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为3 424.68 万 kW ,年平均发电量 (简称年发电量)966.42 亿 kW h 。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装机 1033.27万 kW ,年发电量 283.84 亿 kW h (见表 2 ),占全国可开发潮汐能年发电量的 46% ,居全国首位。福建省潮汐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三都澳、福清湾、兴化湾和湄洲湾(见表 3 ),这 4 处可开发的潮汐能装机容量均超过 100 万 kW ,合计装机容量 604.51万 kW ,占全省潮汐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的 58.5% 。除此之外, 全省可开发装机容量 10050000kW 的有 18 处, 55000kW 的有 25 处, 小于 5000kW 的有 17 处 1 。6.2大规模开发潮汐电站面临的关键问题( 1 )世界潮汐发电技术趋于成熟,但开发大型潮汐电站的技术仍需提高。目前,潮汐发电机组的研究制造尚未定型标准化,尤其是建设大型潮汐发电站需要的超低水头、大容量发电机组的技术还有待改进 2 。( 2 )设备材料不过关,运行成本高。现行的适应海水的低水头大流量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设计、选材、制造等方面尚有许多难点,机组抗锈蚀、抗附生物能力差,导致机组运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3 )电站工程设施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经济效益差。潮汐发电技术是土工、水利、机械、材料、发电、输电、可靠性等技术的集成,目前尚不成熟,致使一次性投资大,与常规能源利用相比经济性不好。( 4 )潮汐电能上网价格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潮汐发电的发展。由于目前潮汐发电的规模小、投资大,同其他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一样,也面临着上网电价高于电网平均价 (浙江省潮汐电价高达2.35 元 /kW h ) 2 且高出部分无法实现分摊的问题,难以和常规能源竞争。投资风险大,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不愿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潮汐发电的发展。( 5 )政府有关部门对潮汐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开发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 从而削弱了开发利用潮汐能的积极性。( 6 )潮汐能电站建站的天然库址破坏严重。由于国家和地方均没有潮汐能发展规划, 加上政绩工程和短期利益的驱动, 沿海地区大规模进行围填海造地,严重损坏了潮汐电站可建站的天然站址,影响了未来潮汐能的开发利用, 导致潮汐能资源的极大浪费, 甚至导致未来在一些地区已经不可能进行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3 6.3对策与建议( 1 )提高认识 潮汐能和风能、太阳能一样,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其发电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常规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还无需淹地移民,是种颇有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提高对潮汐发电重要地位的认识,将其作为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 2 )明确地位 福建潮汐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具有建设大中型潮汐电站的条件。福建潮汐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三都澳、福清湾、兴化湾和湄洲湾, 这 4 处可开发的潮汐能装机容量均超过 100 万kW ,合计装机容量 604.51 万 kW ,年发电量可达148.25 亿 kW h 。这对常规能源短缺的福建省来说非常宝贵,若大规模开发,完全可以成为福建能源的重要补充。( 3 )引进技术 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仅在研造小型潮汐电站上有一定基础,而在大中型潮汐电站、 先进发电机组和电站工程建造创新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引进潮汐发电技术较成熟国家的先进技术,是近期福建发展潮汐发电比较现实的选择。( 4 )政策支持 潮汐发电技术在大规模商业化开发之前,前期投入大不可避免。但潮汐发电又是极具潜力的新能源,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潮汐资源,但要让其为人类造福,还需要政策支持。对潮汐能开发,应给予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同等的优惠条件(即给予电价上网优惠),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加速折旧、增加投融资渠道和实行电价补贴等措施,鼓励地方、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潮汐电站建设。( 5 )保护资源 要进行全省潮汐能电站天然库址的普查与保护工作,防止永久性影响潮汐能利用的建设项目占用库址资源,保证未来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七章 泉州气候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7.1泉州的气候特征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台湾海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冬短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达1900-2000小时。春季,气温变化基本趋势是升温,但升中有降,过程性频繁,幅度也大,有时一天升降可达10以上,有的年份3月下旬后仍会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倒春寒”天气。夏季炎热,但真正的酷暑天气不多,高海拔地区和滨海地区相对温低,台风和雷阵雨则是缓解高温的两种主要天气过程。秋季气温迅速下降,连续3天以上平均气温低于20的“秋寒”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半山区)至11月上旬(沿海),但仍常出现小阳春天气,日较差也增大。冬季大部分地区仍较暖和,比较寒冷的是高海拔山区。由热变冷的过程中,由秋入冬的11、12月降幅最大,由冷变暖和由暖变冷的过程都是从内陆首先开始,沿海滞后。泉州市是典型的季风区,冬半年盛行偏北风,风向从沿海向内陆呈顺时针旋转趋势,夏季风盛行偏南风,风向从沿海向内陆呈逆时针旋转趋势。从代表性较好的沿海地区测站看,东北风的频率最大,西南风次之,其它风向的频率较小。滨海地区的风向还受到海陆凤的影响,海陆凤对风向有偏转作用,对风力有增强或减弱作用。冬季,海陆风使风向在上午发生顺时针偏转,下午产生逆时针偏转。夏季,海陆风使风向上午发生逆时针偏转,下午发生顺时针偏转。惠安县、鲤城区、晋江县、石狮市和南安县的沿海地区,是泉州市年平均风速的高值区,既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也有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平均风力由沿海向内地迅速减弱,到南安城关,年平均风速已与安溪、永春等地相差无几。一年中,沿海秋冬季平均风力较大,春夏季平均风力较小,内陆地区则各季平均风力差异甚小。7.2新能源的开发(一)新能源开发的目前状况近年来泉州市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双双激增,电网负荷日益加重。我市应如何规划布局电网,如何提高用电等级,如何挖掘新能源供电的潜力?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光电产业形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等布局;7个风电场址遍布晋江,惠安沿海。(二)风能的开发周孝信指出,泉州这样的沿海城市可根据自身条件,充分挖掘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潜力,关键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但泉州是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的地区,在风电开发、选址、建设方面,尤其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应对台风强度以上热带气旋的影响。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由于风能非常丰富、价格非常便宜、能源不会枯竭,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取得,非常干净、没有污染,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因而风力发电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全国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次能源只有煤炭和水电;而且电煤在煤炭资源上是有限的,水电开发程度又较低。风电和水电具有不同步发生规律,风力发电高峰处于秋季与冬季,水利发电高峰期处于春季和夏季,风电和水电具有季节性特性,可实现季节性互补;风力发电是环保型可再生能源,可改善电源结构,替代一部分火电容量,节约煤炭,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三)太阳能的开发我省的太阳能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的评估方法的评估标准,以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指标,进行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福建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属于“较丰富”区,其中东山、诏安、泉州沿海以及厦门、同安、龙海局部属于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是福建省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方,所以结合技术和资金,开发太阳能具有可行性。(四)潮汐能的开发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他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潮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