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_第1页
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_第2页
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_第3页
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_第4页
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大全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现将其总结如下: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抓规划,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抓宣传,在谋求群众支持上下功夫新农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至关重要。该村采取墙报、印发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政府“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80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抓督查,在强化干部责任上下功夫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确定了示范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的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三天听取一次汇报,每周对村建设情况现场督查一次,形成了乡党政班子驻村干部村干部上下联动、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机制。由于措施得力,该村11条组组通水泥路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全部竣工。抓质量,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2/15让群众满意,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聘请大竹县兴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人员、抽调财政所负责人等相关单位人员任成员,同时组织村委会群众代表组成监理小组,从而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监理网络,杜绝了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杜绝了“包工头”、“游击队”,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抓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下功夫为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该村加强了新修的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路肩的培护,由村委会提供土源,住户负责门前的硬化、绿化。同时,着眼于长远,坚持示范村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农民休闲广场”,起到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二、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效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按照“五用”方法,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预计XX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基本形成以蚕桑和莲藕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15大全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现将其总结如下:大全村位于牌坊乡南端,幅员面积2,耕地面积3116亩,辖11个村民小组、1065户3870人,是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预计今年该村人均纯收入5450元,比上年增长%。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抓规划,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乡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4/15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并深入研究,协同村、组干部科学制定了大全村XX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XX年以加强示范村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指导性,克服了盲目性。抓宣传,在谋求群众支持上下功夫新农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至关重要。该村采取墙报、印发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政府“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80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抓督查,在强化干部责任上下功夫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确定了示范村支部书记是该村按照“五用”方法,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预计5/15XX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基本形成以蚕桑和莲藕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1、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在有蚕农825户,XX年通过农民自筹、资金整合投入83万元,通过“扩、改、建、培、扶、发”六大措施,推进蚕桑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扩”大桑园面积:XX年春新增集中连片优质桑园810亩,目前全村桑树面积达到XX亩,户平达亩;“改”良低产桑园:购进优质桑苗穗条改良低产桑园300亩,目前全村桑树优质率达98%;“建”设专用蚕房:为减少蚕病发生,号召实行人蚕分离,积极推广使用专用蚕房。XX年已建成专用蚕房2500m2;“培”训专业人才:加强了技术培训力度。XX年已开办蚕桑技术培训6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丝业公司技术人员,采用在桑园、蚕房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养蚕技术书籍等方式培训蚕农,受训群众达15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1名以上蚕桑技术人才,建成了蚕桑“一村一品”。“扶”持蚕桑协会: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蚕桑协会队伍的壮大,更多蚕农加入了协会。协会加大了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为助农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发”发展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富民蚕桑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达80%,大力推6/15动了该村的蚕桑产业发展。预计,XX年蚕桑产业共增收万元,人均增收446元。2、莲藕产业喜获丰收。今年在大全村新发展莲藕产业,连片种植开封白莲、南京大白莲100亩,成为大全村的田园风景,打造成生态农家休闲旅游兼种植业品牌的新产业。XX年,每亩单产2500公斤,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总产值达51万元,种植莲藕给该村莲藕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尝到了改变种植模式的甜头。今年新成立的“大全莲藕”协会队伍也逐渐发展。全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各种形式,筹集10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1、公路建设。一是水泥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条12,硬化泥结碎石组道4条7公里,新建入户碎石路5、入户便民路5,达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便民生产路,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村域公路网,全村公路总里程达公里,且全部硬7/15化;二是建成1处农村客运招呼站。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村公路示范村。2、农田水利建设。维修整治病险山坪塘10口,新建、维修灌渠6公里,新建机电提灌站1个、微水池45口;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整理土地650亩,坡改梯6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具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120口,沼气用户率达到72%,建垃圾池11个,以此带动改厨260户、改厕280户、改圈120户、改房100户、改水30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新村居民点建设规范、美观;硬化院坝150块2500m2,建花台230个,美化、亮化房屋530户1400间4XXm2;自来水覆盖面增加,新增用户70户;打机井300眼,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同时,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空间,房前屋后各种资源,坚持种养结合、果蔬结合,大力发展莲藕、果树、渔业养殖、生猪养殖。80%的农户实现“六改”,人畜分离、无“六乱”现象,牲畜圈养率100%,85%的农户达到“六个一”标准,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8/15优化目标。4、道路绿化。在通村、通组公路两旁种植树木、花卉2500余株,建成了公路绿化带,美化了居住环境,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两基”和“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低保”率、“五保户”供养率均到100%,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扎实做好计生服务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100%。3、农村公共服务。广播电视:增加光纤覆盖面,新增光纤用户95户,目前全村光纤电视用户22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845户,实现了广电通畅率100%;通讯:全村9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或移动手机,实现了信息畅通;因特网:因特网入户率达到5%;农民休闲活动广场:为解决群众休9/15闲、娱乐需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XX年在大全村新建了一个XX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4、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在大全村阵地活动场所建成1处农民技术培训室,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建成农民书屋1个,添置了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群众下页余下全文#县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XX年,我县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创新投入和服务两个机制,突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建设三个重点,坚持与扶贫开发、产业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10/15结合,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全力打造示范带,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完善一个规划。全部完成创建示范村的“五图一书”规划。22个示范村遵循规划先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生态自然景观、坚持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填塘、不推山等原则,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村庄建设规划。槽里示范点成立了产业协会,制订“1133”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即到XX年,人平达到种植药材10亩,养殖牛羊10头,绿化抚育用材林30亩,年收入3万元。东坡村引进郴州大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花豆等生态11/15农产品精深加工,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产品收购最低保护价,使农民吃上了放心丸。今年该村种植花豆580亩。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县财政对每个示范村安排引导资金5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实行部门包村责任制,积极引导部门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充分调动各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把资金集中用在新农村建设的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整合部门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乡村通畅公路、农村人畜安全饮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包村单位和工作队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投12/15入资金630万元,比去年增加30%。其中省水利厅工作队投入210万元,市财政局工作队投入128万元,市委办、市直工委、市国税局工作队投入112万,县直包村单位投入资金180万元。如:县林业局投入示范村45万元,帮助示范村农民新修公路2公里,发展玲珑茶320亩;另一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建设。凡是新农村建设项目,都让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配套投资投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新坊乡按照1:4的比例积极引导排脑示范点农民投资投劳,自行解决水管、河沙、石子等原材料。米,铺设饮水管道3500米,建设安全饮水水池2座;改厨18户、改栏45间、改厕21间;新建沼气池20口,发展养猪86头;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13/15首先,是扎实抓好灾后全面恢复重建。今年我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冰灾,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在县委政府的紧急部署下,各工作队迅速奔赴驻点乡村,与人民群众共同抗冰救灾,建设家园。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3月5日,全县10千伏以上线路54条,变电站8座,低压配网台区309个全部恢复供电,#县成为郴州市灾后全面恢复供电府表彰奖励。加强了以村级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示范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村达到85%,优秀村达到40%,示范村达到20%。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兴村。22个示范村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建立新机制。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了玲珑王、朝贡金桔、#花豆、超甜玉米、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寒口、槽里等村发展草本药材7000多亩,下丹、红桥等村发展玲珑茶4200多亩,流源、坪水、南边、江湾等村发展超甜玉米3500多亩,东坡、寒口、下洞等村发展花豆、美国红茄、大空生菜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5000多亩。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玲珑茶基地已发展到万亩、无公害蔬菜5万亩、14/15小水果2万亩、楠竹12万亩、药材万亩、花卉苗木5000亩、花豆6000亩、超甜玉米6500亩、草食动物15万头。发展了桥头茶叶合作社、桂花城种粮专业合作社、东坡花豆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吸收会员4469人,带动农户万户、基地万亩。二是巩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示范村投入义务教育资金万元,义务教育面达到100%;全面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农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坚持“村为主”,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