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_第1页
第八章_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_第2页
第八章_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_第3页
第八章_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_第4页
第八章_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为什么要研究表面 1 表面具有特殊性2 表面有损伤 氧化 沾污 影响稳定性3 表面需保护 钝化 4 表面是做器件的基础1948晶体管发明1960 s平面工艺 SiO2 集成电路1970 s钝化工艺提高 可靠性提高1980 s新器件发明 第八章半导体表面与MIS结构Semiconductorsurfaceandmetal insulator semiconductorstructure 2 1 表面电场效应2 理想与非理想MIS结构的C V特性3 Si SiO2系统的性质4 表面电导 重点 3 8 1表面态 一 表面态 悬挂键 晶格缺陷 吸附分子 硅表面STM扫描图象 4 二 半导体的表面结构 1 清洁表面 LEED STM UPS 2 真实表面 3 介质 半导体系统 5 8 2表面电场效应 MIS结构 理想MIS结构 1 Wm Ws 2 绝缘层内无电荷 且绝缘层不导电 3 绝缘层与半导体界面处不存在界面态 6 一 Si SiO2系统的性质 CharacteristicsofSi SiO2System 7 1 可动离子 特点 半径较小 带正电 具有热激活的特点 如 Na K H 2 固定电荷 位于距Si SiO2界面约30埃以内 主要是Si SiO界面附近的过剩Si 氧化温度越低 固定正电荷密度越大 高温退火可降低固定正电荷密度 固定正电荷密度按晶体取向不同而不同 111 110 100 8 3 界面态 存在于Si SiO2界面离Si表面3 5埃内 分为施主界面态和受主界面态 4 陷阱电荷 特点 通常不带电 9 二 空间电荷层及表面势 VG 0时 理想MIS结构的能带图 如果VG 0 10 11 12 1 表面电场分布Es 三 表面空间电荷层的电场 电势和电容 13 14 15 2 表面电荷分布Qs 16 3 表面电容Cs 17 讨论 18 1 多子积累 特征 1 能带向上弯曲并接近EF 2 多子 空穴 在半导体表面积累 越接近半导体表面多子浓度越高 Vs0 19 20 2 平带状态 特征 半导体表面能带平直 Vs 0 21 CFB 22 特征 1 表面能带向下弯曲 2 表面上的多子浓度比体内少得多 基本上耗尽 表面带负电 3 多数载流子耗尽状态 23 Vs 0 24 4 少数载流子反型状态 特征 1 Ei与EF在表面处相交 此处为本征 2 表面区的少子数 多子数 表面反型 3 反型层和半导体内部之间还夹着一层耗尽层 25 起初 因电子浓度较小 表面处于一弱反型的状态 当能带持续弯曲 使得导带的边缘接近费米能级 当靠近界面的电子浓度等于衬底的掺杂量时 开始产生强反型 在此之后 大部分在半导体中额外的负电荷是由电子在很窄的n型反型层 0 x xi 中产生的电荷Qn所组成 其中xi为反型层的宽度 xi典型值的范围从1nm 10nm 且通常远小于表面耗尽区的宽度 26 27 使半导体表面达到强反型时加在金属电极上的栅电压就是开启电压 开启电压VT 28 临界强反型时 29 强反型后 Vs VB 且qVs k0T 30 表面电场效应 平带 表面反型 VG 0 VG 0 VG 0 表面积累 表面耗尽 31 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 32 根据以上的讨论 以下各区间的表面电势可以区分为 VsVs 0 空穴耗尽 能带向下弯曲 Vs VB 禁带中心 即ns np ni 本征浓度 Vs VB 反型 能带向下弯曲超过费米能级 33 积累 耗尽 反型 34 一 理想MIS结构的电容效应 8 3MIS结构的C V特性Capacitance voltageCharacteristicsofMISStructure VG Vs Vi 35 二 理想MIS电容器的C V特性 36 1 VG 0 多子积累 1 当 Vs 较大时 有CCi半导体从内部到表面可视为导通状态 C Ci 2 当 Vs 较小时 有C Ci 1 37 2 VG 0 平带状态 di绝缘层厚度 特征 归一化电容与衬底掺杂浓度NA和绝缘层厚度di有关 C Ci 若di一定 NA越大 表面空间电荷层变薄 CFB Ci增大 NA一定 di越大 Ci愈小 CFB Ci增大 根据上式 利用C V曲线可得到di和NA 或ND 38 3 VG 0 耗尽状态 39 4 VG VT 强反型 A 低频时 40 B 高频时 41 结论 1 半导体材料及绝缘层材料一定时 C V特性将随di及NA而变化 2 C V特性与频率有关 42 三 实际MIS结构的C V特性 1 金属与半导体功函数差Wms对MIS结构C V特性的影响 43 平带电压 接触电势差Vms 因功函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差 为了恢复半导体表面平带状态 需外加一电压 此处VFB为负 44 当Wm Ws时 将导致C V特性向负栅压方向移动 45 假设在SiO2中距离金属 SiO2界面x处有一层正电荷Q 2 绝缘层电荷对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