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材料检测范文_第1页
第4章材料检测范文_第2页
第4章材料检测范文_第3页
第4章材料检测范文_第4页
第4章材料检测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4 4章材料检测范文章材料检测范文 建筑节能产品及材料检测吴玉杰注册设备工程师河南省建筑节能与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1 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优点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不同气候地区的 建筑保温 保温隔热效果明显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热桥少 影响也小 具有保护主体结构的功能 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 湿度 紫外线 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与内保温相比扩大了室内的使用空间 利于旧房改造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干扰相对少一些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外墙外保温工程使用年限不 应少于25年 具有薄抹面层的外保温系统 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mm 并且不宜 大于6mm 对于具有厚抹面层的外保温系统 厚抹面层厚度应为25 30mm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2 膨胀聚苯板性能 专指符合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GB T10801 1 xx 的阻燃型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作的板材 出厂前应在自然条件下陈化42d或在60 蒸气中陈化5d 膨胀聚苯板性能指标应符合如下要求试验项目性能指标导热系数试 验项目性能指标导热系数 W m K 0 041表观密度 kg m33 18 0 22 0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 18 0 22 0垂直于板面方向的 抗拉强度 MPa 0 10尺寸稳定性 0 10尺寸稳定性 0 30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允许偏差厚度试验 项目允许偏差厚度 mm 50 1 5 50 2 0长度 20表4 4膨胀聚苯板允许偏差长度 mm 2 0宽度 mm 1 0对角线 mm 3 0板边平直 mm 2 0板边平整度 mm 1 0注本表的允许偏差 值是以1200mm长 600mm宽的膨胀聚苯板为基准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3 挤塑聚苯板性能 硬质阻燃型或难燃的高效保温材料 保温性能 高于普通聚苯乙烯半硬质泡沫30 40 经实际检测 挤塑聚苯板在长期高温或浸水环境下仍能保持优良的 保温性能 表4 2胶粘剂的性能指标 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测试项目性能指标测试标准 压缩强度 kPa150 250GB8813表观密度 kg m测试项目性能指标测试 标准压缩强度 kPa150 250GB8813表观密度 kg m33 35GB6343水蒸 气透湿系数 ng Pa m s 3QB T2411 35GB6343水蒸气透湿系数 n g Pa m s 3QB T2411 11吸水率 VOL 11 55GB8810燃烧性能级 别B2 外保温 GB8286B1 内保温 导热系数 w m K25 90d 0 0289GB339910 90d 0 0267尺寸规格 mm厚度 25 30 40 50 60宽度 长度600 1200燃烧性能级别B2 外保温 GB8286B1 内保温 导热系数 w m K25 90d 0 0289GB339910 90d 0 02 67尺寸规格 mm厚度 25 30 40 50 60宽度 长度600 1200 二 EPS XPS板材检测方法 1 线性尺寸的测定 指泡沫材料试样的两特定点 两平行线或两个 平行面之间由角 边或面确定的最短距离 测量的位置和次数 测量的位置取决于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但至少5 点 为了得到一个可靠的平均值 测量点尽可能分散些 取每一点上3个读数的中值 并用5个或5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 2 表观密度的测定 1 仪器设备天平 称量精度为0 1 2 试样要求 尺寸试样的形状应便于体积计算 切割时 应不改变其原始泡孔结构 试样总体积至少为100cm3 尺寸尽可能大 数量至少测试5个试样 2 表观密度的测定 1 仪器设备天平 称量精度为0 1 2 试样要求 尺寸试样的形状应便于体积计算 切割时 应不改变其原始泡孔结构 试样总体积至少为100cm3 尺寸尽可能大 数量至少测试5个试样 2 表观密度的测定 2 试验步骤 按规定测量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mm 每个尺寸至少测量3个位置 对于板状的硬质材料 在中部每个尺寸 测量5个位置 分别计算每个尺寸平均值 并计算试样体积 0 称量试样 精确到0 5 单位为克 g 3 检测结果610 Vm 3 导热系数的测定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一般分两类 即稳态法 和非稳态法 稳态法包括防护热板法 热流计法 圆管法和圆球法 非稳态法包括准稳态法 热线法 热带法 常功率热源法和其他方 法 测试样品材料生产后 应至少放置72h 才能进行制样 1 防护热板法测量原理 防护热板装置的原理是 在稳态条件下 在具有平行表面的均匀板状试件内 建立类似于以两个平行的温度 均匀的平面为界的无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一维的均匀热流密度 3 导热系数的测定 2 装置类型根据原理可建造两种型式的防护热板装置双试件式 和一个中间加热单元 单试件式 双试件装置双试件式装置中 由两个几乎相同的试件中夹一个加 热一单元 加热单元由个圆或方形的中间加热器和两块金属面板组 成 热流量由加热单元分别经两侧试件传给两侧冷却单元 圆或方形的 均温的平板组件 单试件装置单试件装置中 加热单元的一侧用绝热材料和被防护 单元代替试件和冷却单元 绝热材料的两表面应控制温差为零 防护热板法 平板法 测定导热系数依据标准GB10294 88绝热材料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适用范围干燥匀质试件温度 范围常温 20 50 高温室温 300 测量原理一维稳态传热 护热板的作用是保证一维传热或一维单向传 热 背向护热板与主热板间的绝热层设置 传热面积较侧向护热板大 得多 3 导热系数的测定双试件型单试件型 3 导热系数的测定双试件型单试件型 3 导热系数的测定 3 导热系数按式 4 4 计算 4 4 21T TAd 热流计法测定导热系数依据标准GB10295 88绝热材料稳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适用范围干燥匀质试件温度范围 常温 20 50 高温室温 300 测量原理一维稳态传热计算公式式中Et CttR tEt dCt 式中R 试件热阻 m2 K W Ct 热流计在平均温度为t时的标定常数 W m2 mvEt 热流计在平均温度为t时的输出信号 mv 导热系数 W m K t 试件冷热表面温差 d 试件厚度 m热流计构造示意图 图1 1EPS板导热系数与密度的关系 平均温度10 密度从30至50kg m 3的范围内 导热系数处于最小值 密度为20kg m3时 导热系数为0 033 0 036W m K 密度小于15kg m3时 导热系数随密度的减小而急剧增大 4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的测定仪器设备 1 拉力机需要有合适的测力范围和行程 精度1 2 固定试样的刚性平板或金属板互相平行的一组附加装置 避免 试验过程中拉力的不均衡 0 3 直尺精度0 1mm 4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的测定试样 试样尺寸与数量100mm 100mm 50mm 5个 制备在保温板上切割下试样 其基面应与受力方向垂直 切割时需离膨胀聚苯板边缘15mm以上 试样的两个受检面的平行度 和平整度的偏差不大于0 5mm 放置时间试样在试验环境下放置6h以上 4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的测定试验步骤 试样以合适的胶粘 剂粘贴两个刚性平板或金属板上 胶粘剂对产品表面既不增强 也 不损害 避免使用损害产品的强力粘胶 胶粘剂中如含有溶剂 必 须与产品相容 试样装入拉力机上 以 5 1 mm min的速度加 荷 直至试样破坏 最大拉力以kN表示 记录试样的破坏形状和破坏方式 或表面状况 4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的测定试验结果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 拉强度按式 4 8 计算 4 8 试验结果以5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至0 01AF mmt 试验结果以5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至0 01kPa 破坏面如在试样与两个刚性平板或金属板之间的粘胶层中 则该试 样测试数据无效 5 压缩性能的测定 指相对形变 10 时的最大压缩力除以试样的初 始横截面积 相对形变10 的压缩应力 系指相对形变为10 时的压缩力 F10 与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之比 原理对试样垂直施加压力 可通过计算得出试样承受的10 应力 如果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相对形变小于10 称其为 压缩强度 如果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相对形变达到或超过10 取相对形变为10 时的压缩应力为试验结果 称其为 相对形变为10 时的压缩应力 5 压缩性能的测定 1 仪器设备 压缩试验机 位移和力的测量装置 测量试样尺寸 的量具 状态调节 试样状态调节温度 23 2 相对湿度 50 10 至少6h 5 压缩性能的测定 3 试样 1 尺寸试样厚度应为 50 1 mm 使用时需带有模塑表皮的制 品 其试样应取整个制品的原厚 但厚度最小为10mm 最大不得超 过试样的宽度或直径 试样的受压面为正方形或圆形 最小面积为25cm2 最大面积为230c m2 首先使用受压面为 100 1 mm 100 1 mm的正四棱柱试 样 2 制备制取试样应不改变泡沫材料的结构 制品在使用中不保留 模塑表皮的应除去表皮 3 数量从硬质泡沫塑料制品的块状材料或厚板中制取试样时 取 样方法和数量应参照有关泡沫塑料制品标准的规定 在缺乏相关规定时 至少要其5个试样 5 压缩性能的测定试验步骤 按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GB T6342 1996 规定 测量每个试样的三维尺寸 将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中心 以每分钟压缩 试样的初始厚度10 的速率压缩试样 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 85 记录在压缩过程中的力值 每个试样按上述步骤进行测试 5 压缩性能的测定结果计算 6 尺寸稳定性的测定试样在特定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 间后 互相垂直的三维方向上产生的不可逆尺寸变化 原理将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放置一定的时间 并在标准环境下 进行状态调节后 测定其线性尺寸发生的变化 6 尺寸稳定性的测定试样及其制备 1 试样制备用锯切或其他机械加工方法从样品上切取试样 并保 证试样表面平整而无裂纹 若无特殊规定 应除去泡沫塑料的表皮 2 试样尺寸试样为长方体 试样最小尺寸为 100 1 mm 10 0 1 mm 25 0 5 mm 3 试样数量对选定的任一试验条件 每一样品至少测试3个试样 6 尺寸稳定性的测定试验步骤 按规定测量试样试验前的尺寸 调节试验箱内温度 湿度至选定的试验条件 将试样水平置于箱 内金属网或多孔板上 试样间隔至少25mm 鼓风以保持箱内空气循 环 试样不应受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 20 1 后 取出试样 在温度 23 2 相对湿度45 55 条件下放置1h 3h 按规定测量试样尺寸 并目测检查试样状态 再将试样置于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总时间 48 2 h后 重复 的操作 如果需要 可将总时 间延长为7d或28d 然后重复 的操作 6 尺寸稳定性的测定结果表示尺寸变化率按式 4 11 4 12 4 13 计算 6 尺寸稳定性的测定习题对某厂家生产的EPS板按GB T8811对EPS板 尺寸稳定性进行测定 测得长 宽 厚数据如下表 请判断该试样 尺寸稳定性是否合格 试样编号试验前平均长度 试样编号试验前 平均长度 mm 试验前平均宽度 试验前平均宽度 mm 试验前 平均厚度 试验前平均厚度 mm 试验后平均长度 试验后平 均长度 mm 试验后平均宽度 试验后平均宽度 mm 试验后平 均厚度 试验后平均厚度 mm 1100 499 125 3299 799 224 852 100 299 925 3099 8100 125 32399 4100 225 2099 3100 125 45 1100 499 125 3299 799 224 852100 299 925 3099 8100 125 3239 9 4100 225 2099 3100 125 457 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 依据标准 GB T17146 1997建筑材料水 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 QB T2411 98硬质泡沫塑料水蒸气透过性能 的测定 7 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原理 将试样密封在装有干燥剂 上端开口 的试验器皿上 然后将整个试验装置放入温度 湿度可控制的环境 中 定期进行称量 以此测定水蒸气透过试样进入干燥剂中的量 试样 1 厚度 试样厚度至少10mm 如果试样厚度小于10mm 应采用原 厚度进行试验 优先采用的试样厚度为25mm 2 数量 至少5个试样 7 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原理 将试样密封在装有干燥剂 上端开口 的试验器皿上 然后将整个试验装置放入温度 湿度可控制的环境 中 定期进行称量 以此测定水蒸气透过试样进入干燥剂中的量 试样 1 厚度 试样厚度至少10mm 如果试样厚度小于10mm 应采用原 厚度进行试验 优先采用的试样厚度为25mm 2 数量 至少5个试样 9 吸水率检测原理 测量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试样的浮力来测 定材料吸水率 浸泡液 蒸馏后至少放置48h的蒸馏水 仪器设备 天平能悬挂网笼 准确至0 1g 网笼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大小能容纳试样 底部附有抵消试样浮力 的重块 顶部有能挂到天平上的挂架 圆筒容器直径至少250mm 高250mm 9 吸水率检测 低渗透塑料薄膜如聚乙烯薄膜 切片器应有切割样品薄片厚度0 1mm 0 4mm的能力 见图4 11 载片将两片幻灯玻璃片用胶布粘接成活叶状 中间放一张印有标准 刻度 长度30mm 的计算坐标的透明塑料薄片 见图4 12 投影仪适用于50mm 50mm标准幻灯片的通用型35mm幻灯片投影仪 或带有标准刻度的投影显微镜 9 吸水率检测试样 1 试样数量不得少于3块 2 尺寸长度150mm 宽度150mm 体积不小于500cm3 对带有自然或复合表皮的产品 试样厚度是产品厚度 对于厚度大 于75mm且不带表皮的产品 试样应加工成75mm的厚度 3 试样制备和调节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制备试样 试样表面应光滑 平整和无粉末 常温下放在干燥器中 每隔12h称重一次 直至连 续两次称重质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 9 吸水率检测试样步骤 试验环境 23 2 相对湿度 50 5 称量干燥后试样质量 准确至0 1g 按GB T6342的规定测量试样线性尺寸用于计算体积 准确至0 1cm3 在试验环境下将蒸馏水注入圆筒容器内 将网笼进入水中 除去网笼表面气泡 挂在天平上 称其表观质量 准确至0 1g 9 吸水率检测试样步骤 将试样装入网笼 重新浸入水中 并使试 样顶面距水面约50mm 用软毛刷或搅 动除去网笼和样品表面气泡 用低渗透塑料薄膜覆盖在圆筒容器上 96 1 h或其他约定浸泡时间后 移去塑料薄膜 称量浸在水中 装有试样的 网笼的表观质量 准确至0 1g 目测试样溶胀情况 确定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的校正 均匀溶胀用 方法A 不均匀溶胀用方法B 9 吸水率检测结果计算吸水率按方法A或方法B 式 4 23 或式 4 24 计算 10 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室温试验 氧指数是指通过 23 2 的氧 氮混合气体时 刚好 维持材料燃烧的最小氧浓度 用体积分数表示 1 原理 将一个试样垂直固定在向上流动的氧 氮混合气体的透 明燃烧筒里 点燃试样顶端 并观察试样的燃烧特性 把试样连续 燃烧时间或试样燃烧长度与给定的判据相比较 通过在不同氧浓度 下的一系列试验 估算氧浓度的最小值 为了与规定的最小氧指数值进行比较 试验3个试样 根据判据判定 至少两个试样熄灭 10 燃烧性能测定 2 仪器设备 试验燃烧筒由一个垂直固定在基座上 并可导入 含氧混合气体的耐热玻璃筒组成 见图4 13 优选的燃烧筒尺寸为高度 500 50 mm 内径 75 100 mm 燃烧筒顶端具有限流孔 排出气体的流速至少为90mm s 试样夹用于燃烧筒中央垂直支撑试样 气源纯度 质量分数 不低于98 的氧气和 或氮气 和清洁的空 气 含氧气20 9 体积分数 作为气源 气体测量和控制装置 点火器由一根末端直径为 2 1 mm能 插入燃烧筒并喷出火焰点燃试样的管子组成 火焰的燃料应为未混有空气的丙烷 当管子垂直插入时 应调节燃料供应量以使火焰从出口垂直向下喷 射 16 4 mm 计时器测量时间可达5min 准确度 0 5s 10 燃烧性能测定 3 试样制备 取样按材料标准进行取样 所取样品至少能制备1 5根试样 试样尺寸试样尺寸 模塑和切割试样最适宜的样条形状 见表5 34 05140 试样形状尺寸用途长度 宽度 厚度 形状长度 mm 宽度 mm 厚度 mm 80 15010 0 54 0 25用于模塑材料 80 15010 0 510 0 5用于泡沫材料 b80 15010 0 5 10 5用 于片材 接收状态 70 1506 5 0 53 0 25电器用自撑模塑材 料或板材 b52 0 5 10 5用于软膜或软片 c140 xx00 02 0 10 d用于能用规定的杆d缠绕 接收状态 的薄膜 10 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简捷测试方法 与规定的最小氧指数值比较 当不需要测定材料的准确氧指数 只是 为了与规定的最小氧指数值相比较时使用 若有争议或需要实际氧 指数时 应用以上试验步骤 选择最小规定的氧浓度 按规定安装设备和试样 点燃试样 试验3个试样 按规定评价每个试样的燃烧行为 如果3个试样至少有2个在超过表4 35相关判据以前火焰熄灭 记录的是 O 反应 则材料的氧指数不 低于指定值 相反 材料的氧指数低于指定值 或按规定测定氧指数 10 燃烧性能测定 如果试样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长度均未超过表4 35规定的相关值 记作 o 反应 如果燃烧时间和燃烧长度两者任何一个超过表4 35规定的相关值 记下燃烧行为和火焰的熄灭情况 此时记作 反应 氧指数测量的判定见表4 35 二一 试验类型点燃方法判据选其点燃后的燃烧时间 s燃烧长度 和 A顶面点燃180试样顶端以下50mmB扩散点燃180 上标线以下50mm B扩散点燃180上标线 框架上 以下80mm1 不同 形状的试样或不同点燃方式及试验过程 不能产生等效的氧指数效 果 2 当试样上任何可见的燃烧部分 包括垂直表面流淌的燃烧滴落物 通过规定的标线时 认为超过了燃烧范围 四 胶粘剂试验方法 4 胶粘剂性能 专用于膨胀聚苯板粘结到基层墙体上的工业产品 表4 2胶粘剂的性能指标试验项目性能指标拉伸粘结强度 MPa 与水泥砂 浆 原强度 0 60耐水 0 40拉伸粘结强度 MPa 与膨胀聚苯板 原强度 0 10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水 0 10 破坏界面在 膨胀聚苯板上可操作时间 h1 5 4 0拉伸粘结强度 MPa 与水泥砂 浆 原强度 0 60耐水 0 40拉伸粘结强度 MPa 与膨胀聚苯板 原强度 0 10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水 0 10 破坏界面在 膨胀聚苯板上可操作时间 h1 5 4 0 四 胶粘剂试验方法4 1拉伸粘结强度 方法1 标准试验条件环境温度 23 2 相对湿度 50 5 试验区风速小于0 2m s 试样制备 1 按GB T17671的规定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中砂按1 3 重量比 水灰比0 5制作水泥砂浆试块 养护28d后备用 2 用表观密度为18kg m3的按规定经过陈化后合格的膨胀聚苯板 作为试验用标准板 切割成试验所需尺寸 膨胀聚苯板厚度为20mm 3 按产品说明书制备胶粘剂后粘接试件 粘接厚度为3mm 面积 为40mm 40mm 分别准备测原强度和耐水强度拉伸粘接强度的试件各一组 粘接后 在试验条件下养护 试样尺寸见图4 19 四 胶粘剂试验方法养护环境 按JC T547的规定 原强度试件在 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14d 耐水F级 较快具有耐水性的产品 试件在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7 d S级 较慢具有耐水性的产品 试件在试验条件空气中养护14d 然后在试验条件水中浸泡2d 到期试件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 试样数量 每组试件由6块水泥砂浆试块和6个水泥砂浆或膨胀聚苯板 试块粘接而成 试验步骤 养护期满后进行拉伸粘接强度测定 拉伸速度为 5 1 mm min 记录每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及破坏界面 并取4个中间值计算算术平 均值 四 胶粘剂试验方法拉伸粘结强度 方法2 试样制备 1 水泥砂浆底板尺寸80mm 40mm 40mm 底板的抗拉强度应不小 于1 5MPa 2 EPS板密度应为18 22kg m3 抗拉强度应不小于0 1MPa 3 水泥砂浆粘结 在水泥砂浆底板中部涂胶粘剂 尺寸为40mm 40mm 厚度为 3 1 mm 经过养护后 用适当的胶粘剂 如环氧树脂 按十字搭接方式在胶 粘剂上粘结砂浆底板 4 与EPS板粘结 将EPS板切割成尺寸为100mm 100mm 50mm 在EPS板一个表面涂胶 粘剂 厚度为 3 1 mm 经过养护后 两面用适当的胶粘剂 如环氧树脂 粘结尺寸为100mm 100mm的钢底板 四 胶粘剂试验方法试样数量 与水泥砂浆粘结的试样5个 与EPS板 粘结的试样5个 试验步骤 1 试样应在两种试样状态下进行干燥状态 水中浸泡48h 取出 后2h 2 将试样安装于拉力试验机上 拉伸速度为5mm min 拉伸至破 坏 记录破坏时的拉力及破坏部位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以5个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抹面胶浆性能 指聚合物抹面胶浆 薄抹在粘 结好的膨胀聚苯板外表面 用以保证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机械强度 和耐久性 试验项目性能指标拉伸粘结强度 MPa 与膨胀聚苯板 原强度拉伸 粘结强度 MPa 与膨胀聚苯板 原强度 0 10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 苯板上耐水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水 0 10 破坏界面在膨胀 聚苯板上耐冻融 0 10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柔韧性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水泥基 3 0开裂应变 非水泥基 1 5可操作时 间 h1 5 4 0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冻融 0 10 破坏界面 在膨胀聚苯板上柔韧性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水泥基 3 0开裂应 变 非水泥基 1 5可操作时间 h1 5 4 0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拉伸粘接强度 原强度和耐水强度 原强度和 耐水强度的试验方法参照第四节胶粘剂的检测方法即可 耐冻融试验 1 仪器设备 冷冻箱最低温度 30 控制精度 3 干燥箱控制精度 3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 2 试样 试样尺寸为150mm 150mm 试样数量为3个 试样制备k 在表观密度为18kg m3 厚度为50mm的膨胀聚苯板上 按产品说明刮抹抹面胶 压入耐碱网格布 再用抹面胶浆刮平 抹 面层总厚度为5mm 在试验环境下养护28d后 按试验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 每个试样除 抹面胶浆的一面外 其他五面用防水材料密封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试验步骤 试样放在 50 3 的干燥箱 中16h 然后浸入 20 3 的水中8h 试样抹面胶浆面向下 水 面应至少高出试样表面20mm 再置于 20 3 冷冻24h为一个循环 每一个循环观察一次 试样经过10个循环 试验结束 4 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 观察表面有无空鼓 气泡 剥离现象 并用五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无裂 纹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拉伸粘接强度 原强度和耐水强度 原强度和 耐水强度的试验方法参照第四节胶粘剂的检测方法即可 耐冻融试验 1 仪器设备 冷冻箱最低温度 30 控制精度 3 干燥箱控制精度 3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拉伸粘接强度 原强度和耐水强度 原强度和 耐水强度的试验方法参照第四节胶粘剂的检测方法即可 耐冻融试验 1 仪器设备 冷冻箱最低温度 30 控制精度 3 干燥箱控制精度 3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开裂应变 1 仪器设备 应变仪长度为100mm 精度为0 1级 小型拉力试验机 2 试样 试样数量纬向 径向各6条 抹面胶浆按产品说明配制搅拌均匀后 待用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 将抹面胶浆满抹在600mm 100mm的膨胀聚 苯板上 贴上标准网布 网布两端应伸出抹面胶浆100mm 在刮抹面 胶浆至3mm厚 网布伸出部分反包在抹面胶浆表面 试验时把两条试 条对称地互相粘贴在一起 网格布反包的一面向外 用环氧树脂粘 贴在拉力机的金属夹板之间 将试样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养护28d 将聚苯板剥掉 待用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试验步骤 将两个对称粘贴的试条安装在试 验机的夹具上 应变仪安装在试样中部 两端距金属夹板尖端至少7 5mm 见图4 20 加荷速度为0 5mm min 加荷至50 预期裂纹拉力 之后卸载 如此反复进行10次 加荷和卸荷持续时间为 12 min 如果在10次加荷过程中试样没有破坏 则第11次加荷直至试条出 现裂纹并最终断裂 在应变值分别达到0 3 0 5 0 8 1 5 和2 0 时停顿 观察试 样表面是否开裂 并记录裂缝状态 五 抹面胶浆检测方法试验结果 观察试样表面裂缝的数量 并测 量和记录裂纹的数量和宽度 记录试样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应变值 开裂应变 试验结束后 测量和记录试样的宽度和厚度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单位面积质量 仪器设备天平 通风干燥箱 干燥器内装合适的干燥剂 如硅胶 氧化钙或五氧化二磷 试样制备 1 试样数量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 每卷或实验室织物样本的 试验数为每50cm宽度1个100cm2的试样 最少应取2个试样 2 试样裁取方法 裁取试样的推荐方法 见图4 21 图4 22 试样应分开取 最好包括不同的纬纱 应离开织边至少5cm 对于幅宽小于25cm的机织物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 2 取样 除非产品规范或供需双方另有规定 去除可能有损伤的 布卷最外层 去掉至少1m 裁取约1m的试验室样本 3 试样 尺寸 试样长度应为350mm 以试样的有效长度为 200 2 mm 除开边纱的试样宽度为50mm 制备 为了防止试样在试验机夹具处损坏 可在试样的端部作专门 处理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 耐碱型玻璃纤维网格布 系指由涂覆耐碱 防水材料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制成 埋入抹面胶浆中 形成薄抹灰增 强防护层 用以提高防护层的机械强度和抗裂性 玻纤网经向和纬向耐碱拉伸断裂强力均不得小于750N 500mm 耐碱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均不得小于50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耐碱网布 耐碱断裂强力及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试验方法 1 仪器设备 一对合适的夹具 夹具的宽度应大于拆边试样的宽 度 如大于50mm或25mm 上下夹具的起始距离 试样的有效长度 应为 200 2 mm 拉伸试验机 规定使用等速伸长 CRE 试验机 拉伸速度应满足 100 5 mm min和0 50 3 mm min 拉伸试验机 规定使用等速伸长 CRE 试验机 拉伸速度应满足 100 5 mm min和 50 3 mm min 指示或记录试样强力值的装置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示值的最大 误差不超过1 试样伸长值的指示或记录装置 模板 用于裁取试样尺寸为350m m 370mm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 2 取样 除非产品规范或供需双方另有规定 去除可能有损伤的 布卷最外层 去掉至少1m 裁取约1m的试验室样本 3 试样 尺寸 试样长度应为350mm 以试样的有效长度为 200 2 mm 除开边纱的试样宽度为50mm 制备 为了防止试样在试验机夹具处损坏 可在试样的端部作专门 处理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2 测定耐碱断裂强力应符合如下规定 将耐碱试验用的试样全部浸入 23 2 的5 NaOH水溶液中 试样 在加盖密封的容器中浸泡28d 取出试样 用自来水浸泡5min后 用流动的自来水漂洗5min 然 后在 60 5 的烘箱中烘1h 在试验环境中存放24h 测试每个试样的耐碱断裂强力并记录 六 耐碱网格布检测方法试验结果 耐碱断裂强力为5个试验结果 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N 50mm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按式 4 28 计算F 4 28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以5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 至0 1 10001 FFB 九 锚栓锚栓性能 把膨胀聚苯板固定于基层墙体的专用连接件 有 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 塑料圆盘直径不小于50mm 试验项目技术指标单个锚栓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kN 0 30单个锚栓对 系统传热增加值 W m K 0 004单个锚栓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kN 0 30单个锚栓对系统传热增加值 W m K 0 004 九 锚栓单个锚栓抗拉承载力仪器设备 1 拉拔仪测量误差不大于2 2 位移计仪器误差不大于0 02mm 试样 1 试块C25混凝土试块 尺寸根据锚栓规格确定 2 锚栓间距 边距均不小于100mm 锚栓试样10件 九 锚栓试验步骤 1 安装拉拔仪 在试验环境下 根据厂商的规定 在混凝土试块 上安装锚栓 并在锚栓上安装位移计 夹好夹具 安装拉拔仪 拉 拔仪支脚中心轴线与锚栓轴线间距离不小于有效锚固深度的2倍 2 加载 均匀稳定加载 且荷载方向垂直于混凝土试块表面 加 载至出现锚栓破坏 3 记录试验数据 记录破坏荷载值 破坏状态 并记录整个试验 的位移值 九 锚栓试验结果 1 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对破坏荷载值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假 设其为正态分布 并计算标准偏差 根据试验数据按式 4 32 计算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432 1 k FF 4 32 2 锚栓的其他抗拉承载力 锚栓在其他种类的基层墙体中抗拉承 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1 平均 5v kF Fs 十 胶粉聚苯颗粒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指由胶粉料和聚苯颗粒组 成并且聚苯颗粒体积比不小于80 的保温灰浆 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做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操作方法容易掌握 2 施工程序简便 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3 主体有缺陷时 可直接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进行找平修补 避免抹灰过厚脱落现象 4 杜绝外墙微裂 龟裂和板块接槎裂缝等现象 5 在保温效果相同的情况下 材料价格较一般外墙外保温低 有 利于降低房屋造价 十 胶粉聚苯颗粒胶粉聚苯颗粒性能试验项目性能指标湿表观密度 kg m试验项目性能指标湿表观密度 kg m33 420干表观密度 kg m 420干表观密度 kg m33180 250 00导热系数 w m K 00 060蓄热系数 w m22 K 0 95抗压强度 kPa 200压剪粘 结强度 kPa 50线形收缩率 0 3软化系数 0 5难燃性B K 0 95抗压强度 kPa 200压剪粘结强度 kPa 50线形收缩率 0 3软 化系数 0 5难燃性B11级 十 胶粉聚苯颗粒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标准试样 简称标准浆料 制备 按厂家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比例和方法 在胶砂搅拌机中加 入水和胶粉料 搅拌均匀后加入聚苯颗粒继续搅拌至均匀 湿表观密度 仪器设备 1 标准量筒容积为0 001m3 内壁光洁并具有足够的刚度 标准 筒应定期进行校核 2 天平精度为0 01g 3 油灰刀 抹子 4 捣棒直径10mm 长350mm 端部应磨圆 十 胶粉聚苯颗粒试验步骤 1 将称过的标准量筒 用油灰刀将标准浆料填满量筒 稍有富余 用捣棒均匀插捣25次 如有浆料沉落到低于筒口 应随时添加浆 料 2 然后用抹子抹平 将量筒外壁擦净 称量浆料与量筒在总重 精确至0 001kg 结果计算与评定 湿表观密度按式 4 33 计算 4 33 试验结果取3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 保留3位有效数字 V mms 01 十 胶粉聚苯颗粒干表观密度 仪器设备 1 烘箱灵敏度 2 2 天平精度为0 01g 3 干燥器直径大于300mm 0 4 游标卡尺0 125mm 精度0 02mm 5 钢板尺500mm 精度1mm 6 油灰刀 抹子 7 组合式无底金属试模300mm 300mm 30mm 8 玻璃板400mm 400mm 3 5 mm 十 胶粉聚苯颗粒试件制备 1 成型方法 将空腔尺寸为300mm 300mm 30mm的金属试模分 别放在玻璃板上 用脱模剂涂刷试模内壁及玻璃板 用油灰刀将标准浆料逐层加满并略高出试模 为防止浆料留下孔 隙 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 然后用抹子抹平 2 试件数量为3个 养护方法 试件成型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 在试验室温度条件下养 护7d后拆模 拆模后在试验室标准条件下养护21d 然后将试件放入 65 2 的烘箱中 烘干至恒重 取出后放 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