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分析_第1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_第2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_第3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_第4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求以翔实的数据做辅佐,说明2009-2010中国零售业的销售排名、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前三名的销售收入,以及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未来做展望。数据必须是取自2009-2010年,分析和总结请依据个人观点,禁忌抄袭。中国零售业排行榜时间:2010-06-24 | 来源: 阿里巴巴 |1 1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7.2 7.22 2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家电专业店 108.7 108.73 4 苏宁电器集团 家电专业店 79.7 79.74 14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25.7 25.75 3 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其他 30.5 34.16 7 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电专业店 37.3 37.37 6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30.0 30.08 10 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43.6 43.69 9 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折扣店 28.1 28.110 5 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超市 24.9 24.911 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百货店/超市 12.8 76.012 26 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 * 超市 35.3 35.313 12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14.3 18.114 16 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家电专业店 55.8 55.815 11 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家电专业店 -0.4 -0.416 13 好又多商业发展集团公司 超市 10.0 10.017 18 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 38.8 38.818 中国百盛集团 * 百货店/超市 48.6 48.6bcolor=Red19 24 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专业 43.8 45.5 20 23 易初莲花(中国)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 超市 36.1 36.121 21 江苏文峰大世界连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专业 30.9 37.822 17 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 10.4 25.723 22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超市/会员店 30.1 30.124 25 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超市 27.6 27.625 19 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8.3 4.626 32 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61.2 57.427 20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2.7 16.128 29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31.3 18.429 上海康诚仓储有限公司(乐购) 超市 13.1 13.130 27 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 超市 18.6 18.631 28 人人乐商业集团 百货店/超市 8.5 8.532 30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22.3 22.333 深圳市铜锣湾百货有限公司 百货店 49.234 35 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26.7 26.735 31 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5.3 3.636 34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13.2 16.537 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店 15.5 39.138 46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78.7 78.739 41 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48.3 48.340 40 欧尚(中国)公司 * 超市 42.4 42.441 38 江苏时代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 25.7 25.742 39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会员/折扣店 30.4 30.443 47 深圳天虹商场有限公司 百货店 50.8 50.844 37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11.2 -8.045 36 江苏无锡商业大厦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 4.4 7.346 73 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7.4 -7.447 45 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33.4 31.948 49 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店 38.0 38.049 51 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百货店 36.6 36.650 福建永辉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80.1 80.151 56 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27.1 27.152 63 山东新星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30.8 30.853 59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59.2 59.254 48 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专业 7.2 6.655 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 * 百货店/超市 14.8 14.856 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57 四川省互惠商业有限责任公司 超市/便利店 20.0 20.058 53 济南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25.3 25.359 52 成都红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超市/便利店 13.0 13.060 57 北京西单友谊集团 百货店/超市/便利 28.6 28.761 61 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 超市 23.0 23.062 71 辽宁兴隆百货集团 百货店 47.1 47.163 42 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 -22.1 -22.164 烟台市振华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59.2 42.365 66 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家电 21.0 20.666 62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 便利店 16.7 16.767 60 中兴沈阳商业大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11.1 12.868 54 成都人民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3.1 -2.069 64 南京华诚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11.3 11.370 76 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便利 41.8 41.871 67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 百货店 14.5 14.572 广州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 服装专卖店 27.6 27.673 69 西安开元商城有限公司 百货店 14.9 8.974 无锡朝阳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8.1 5.375 68 上海捷强烟草管理(集团)连锁有限公司 超市/专业店 3.1 3.176 永旺(中国)商业有限公司(佳士客) 超市 77 84 北京美廉美连锁商业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38.5 38.578 92 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百货店/超市 56.3 56.379 83 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33.9 33.980 77 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折扣店 19.5 19.581 72 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5.7 5.682 82 唐山百货大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百货店 24.9 27.383 75 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5.0 9.984 79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13.8 13.885 江苏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6.0 116.086 50 天津滨江集团有限公司 百货店 -40.6 -4.587 安徽华夏集团 超市 23.3 22.488 85 南昌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11.3 8.989 96 河北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超市 29.4 29.490 78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4.0 -4.091 89 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有限公司 便利店 11.9 11.992 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33.5 33.593 深圳市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店 -3.0 -3.094 87 广东吉之岛天贸百货有限公司 百货店 7.1 7.195 93 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16.2 13.196 华普超市有限公司 超市 34.5 34.597 90 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货大楼 百货店 7.5 7.598 宁波市蔬菜有限公司 超市/便利 29.1 58.199 86 南昌洪城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百货店 8.4 0.2100 广东天河城百货有限公司 百货店 13.3从中国零售业销售排名来看,近年来中国零售业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并未减缓,内资企业在销售排名中占据前三位。中国零售业现状近年来中国零售业表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从2002年4.8万亿元发展到2009年12.5万亿元。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稳步上升期,零售业开始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以及邻里小店迅速向多业态模式发展,以专业店、超市、百货商店为主导的现代零售业态格局已状。2010 年前4 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攀升。社会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在18%之上,并且有逐月加速的趋势。从各细分行业来看,金融危机后,2009年百货行业反弹明显,一线城市百货呈现高档化个性化趋势,区域型百货在三线城市扩张步伐加快,三线城市的百货消费到达爆发期。超市行业逐渐成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外资超市巨头不断抢占中国内地市场;内资超市多数企业采取区域称王的扩张模式;三四线城市超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一线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县乡镇大卖场销售增长率分别比一线城市高出13-15和17-19个百分点。华润万家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未来将开拓中高消费市场;武汉中百增长最为稳定;华联综超新开门店数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经营业绩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迎来好转。(来源:国家统计局)家电行业走出低谷苏宁电器集团以117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国美电器销售规模1068 亿元,收入差距与苏宁差距越来越大,门店数量1170 家,缩减14%。IT 连锁、手机连锁发展一般:宏图三胞收入159 亿元,下降11.2%;迪信通收入68 亿元,增长4%;增速小于苏宁、五星等家电连锁企业。珠宝首饰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竞争品牌之间均未能占有绝对份额,市场集中度较低。国际著名品牌不仅占据高端,同时也在中低端市场上进行渠道布局。2009年度中国黄金珠宝销售总额已突破800亿元,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珠宝市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将继续保持15%的年增长率,主要拉动因素在于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导致的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大了对珠宝首饰的需求、女性消费者购买力迅速提高,以及婚庆市场的上升等。整体上来说有以下几种特点:(1)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百货商场与超级市场并存。(2) 市场集中度提高。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3) 外资大举进入。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1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2中国零售企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3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4.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企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企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从投资因素来分析,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新开门店减少,关店数量增加,这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基本原因。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从心理因素来分析,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对环境与未来的担忧,使消费更为理性与保守。这一点从销售数据下降的业态差异来看就很明显:折扣店销售上升,大卖场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相比,销售下降幅度最低,标准超市其次,便利店下降幅度最大。心理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很大,心理预期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另外,电视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的盛行,培育了一大批“宅男宅女”,由此也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企业的侵入,其实,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目前仍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地盘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应变性,国家对外资企业的管制相对较多,内资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应变条件都应该更好;三是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广泛。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占领地盘,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虽然也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但更多的是机遇性成功,而不是战略性成功。即使有战略,也不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的成功,而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外力拉动多于内力推动。现在进超市如进菜市场,商场广播震天动地,视频广告混淆视听,促销人员吆喝四起。我国零售企业目前存在三大缺陷。1店铺老化。尤其是赢利占大部分的“标准超市”的老化程度就更甚。一大一小的两种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虽然也存在老化现象,但由于开店较晚,设备设施比“标准超市”稍好。2职员老化。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有些公司抱怨:新进大学生当年就流失90%,而且这些大学生都不希望长期从事店铺的营运管理工作。那为什么同样的人到外资零售企业就会充满服务热情与激情,在内资零售企业却总是无精打采。考评导向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考评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是要改变内资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新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对顾客的尊重纳入到考评体系。3干部老化。许多成功的零售企业都是最近15年内白手起家的,他们也是从不懂零售开始的,靠的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