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探讨_第1页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探讨_第2页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探讨_第3页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探讨【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7.8914.8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9.87.2)毫升,没有患者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对于术前,术后患者的VSA评分与ODI评分显著下降,并且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评分低于术后三天的疼痛评分。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椎间孔成型术;腰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症 为了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本研究对本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33.62.6)岁。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者;传统方法治疗无效,或者治疗后没有痊愈者;没有腰椎手术史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肿瘤者;脊柱感染者。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接受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在C型臂X线机进行定位,以病变间隙、患者的体型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为依据,将穿刺点确定下来,将穿刺针插入到患者的椎间盘内,将亚甲蓝混合液与造影剂注入,对患者椎间盘病变情况进行确认。然后再将导丝置入,作出一个长度为八厘米的切口,将椎间孔镜系统置入,然后将椎间孔扩大,将工作通道置入之后,随即将椎间孔镜置入,通过内镜的辅助,采用探针、环钻以及髓核钳等专业的医疗工具将变性突出的髓核摘除掉,减弱脊椎以及周边组织承受的压力,显现出脊神经根。部分性切除突出的关节时,要采用专门的医疗扩孔环转或者进行电动磨转,并且通过采用内镜进行辅助,扩大狭窄的侧隐窝,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观察,对神经根部的松弛程度进行确认。将7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到椎间孔内,并将皮肤切口缝合起来。手术完成之后的第一天,在将腰围固定之后便可以下床进行活动。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进行观察,其次,还要观察患者手术完成后神经损伤、椎旁血肿以及伤口感染情况。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三天、手术后第一、第三、第六以及低十二个月对其进行随访,采用VSA量表对患者术后下肢放射痛情况进行评价,并且采用ODI评分在以上时间点评价患者的腰背痛情况。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可知,本研究中的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7.8914.8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9.87.2)毫升,没有患者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2患者术前、术后ODI评分与VSA评分对比分析 对患者术前、术后ODI评分与VSA评分对比分析可知,相对于术前,术后患者的VSA评分显著下降,并且患者术后一个月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后三天的疼痛评分。相对于术前,患者术后的ODI评分显著要低,并且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术后一个月的ODI评分要比术后三天低,术后三个月的ODI评分比术后一个月低。表1 患者术前、术后ODI评分与VSA评分分析(s,分)ODI评分VSA评分术前50.27.27.61.3术后3天25.62.43.51.1术后1个月19.81.82.91.2术后3个月15.81.52.71.0术后6个月15.21.22.60.5术后12个月15.61.72.60.43. 讨论临床上,腰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变性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病变反应,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等均属于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1。腰椎侧隐窝是椎管两侧的延伸部,前界主要是椎体后外侧皮质与椎间盘,后界由上关节突前面、黄韧带外侧部以及黄韧带外侧部,内侧为硬膜囊,外侧主要由黄韧带外侧部。4-5椎管主要表现为三叶草型,两侧会呈现出明显的侧隐窝。当因为外伤以及退变等因素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特别是旁侧型突出,除掉可以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压迫之外,还可以使得周围的韧带松弛,并且使得腰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脊柱生物力学失衡,在应力之后,会移到黄韧带以及椎间关节处,进而形成椎体边缘骨赘,出现小关节增生现象,黄韧带肥厚也会发生病理改变,进而导致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进行卡压,并且会引发腰腿痛等一系列的症状。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将腰椎后柱结构破坏,进而将其稳定性降低,但是这可能会引发神经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的出现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微创脊柱外科的杨氏脊柱内窥镜系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因为具有适应征广的特点,因此已经被多数脊柱外科所接受3。在1998年,Yeung提出了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由内向外”找出间盘髓核的方式,这种技术比较适合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以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003年,Hooglang采用椎间孔入路,内镜直视下“由内向外”的方式将椎间盘组织切除的同时,可以对椎管内行走神经根、椎间孔出口神经根、侧隐窝、硬膜外间隙进行探查,这种技术也就是后来出现的TESSYS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后方结构破坏小等诸多优点。临床上可以采用单纯盘内减压法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患者属于合并侧隐窝狭窄者,等离子消融术以及激光气化减压术等传统方法通常很难获得良好减压效果。研究显示,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上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这两者均属于椎间孔镜新技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方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穿刺作业方法、减压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疼痛相对于术前显著降低4。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采用的是独特的后外侧入路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将椎管瘢痕组织绕开,进而直接性的到达需要进行减压的部位,摘除椎间盘组织之后,采用椎间孔成型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能够将椎间孔扩大,进而建立起工作界面,其穿刺方向以及位置是决定减压部位的重要因素5。在穿刺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出适当调整,完成穿刺之后,还要将椎间孔扩大,以此来对神经根进行保护。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均属于TESSYS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但是本研究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属于一种新型的脊柱微创手术,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椎间孔成型技术进行治疗,不但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具有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吴锐辉,廖绪强,赵新建,谭健韶,邝满源.TESSYS髓核摘除及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10):1083-1085.2张达颖,章勇,刘小健,曹新添,廖云华,张学学,王志剑.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回顾性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3(04):270-274.3沙宇,周红刚,马海军,许春晓,卢正楷.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