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温泉度假村实习计划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习计划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制定的“一二年级打基础,三四年级分方向”教学模式,旅游学院将于每年5月中旬,在重庆市巴南区南温泉旅游实习基地开展为期两周的集中性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习。一、实习目的要求本次实习性质是该年级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基础性教学内容之后的一次集中性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实习。目的旨在:延伸教学,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加深理解,书本知识与实践环节相印证,突出本专业的服务性;能力提升,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相统一,突出本专业的操作性。通过本次实习,全面检验学生在基础性教学阶段的专业意识、服务理念和学习效果,着重了解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概况和基本运行流程,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分方向教学阶段打下牢固基础。学院各部门、各专任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以及本次实习的全体学生,必2/20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地做好本次专业综合实习的各项工作。二、实习主要内容本次综合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将在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听取专题报告、现场讲解、实地参观、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实习基地的旅游相关信息,结合课堂所学的旅游理论知识,对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地分类统计、分析诊断、综合评价,加深对实习基地、构成要件及其基本运行环节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设性意见,并撰写完成实习计划规定的实习报告。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南温泉实习基地旅游背景调查与认知1、自然概况及经济社会背景边界范围及区位条件;自然概况及经济社会背景。2、旅游发展历史与开发利用现状旅游发展沿革;旅游发展现状。分方向实习内容3/201、旅行社管理方向。按照“行、住、食、游、购、娱”六大旅游基本要素,设计编排以主城区市民为对象的团队包价一日游和过夜游产品,包括交通方式,出团、游览、送团时间,产品特色,消费内容,产品定价,并编撰导游词等。产品名称: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行:进出景区以公共交通为主,内部以步行为主;住:可选择宾馆饭店、度假村或农家乐;食:一日游游客的用餐安排,过夜游游客的用餐安排;游:一日游和过夜游的景点选择,游线组织,导游讲解;购:购物种类及特色,购物点推介;娱:一日游和过夜游的娱乐活动安排。2、饭店管理方向。重点调查和了解南温泉实习基地的住宿接待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展开工作:一是南温泉旅游目的地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整体调查研究;二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个案调查研究;三是旅游餐饮情况调查研究。整体调研:调查和了解南温泉景区旅游住宿设施的总体情况。包括发展定位、目标市场、空间布局、数量结构、容量规模、配套功能、质量水平4/20和接待能力等;诊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个案调查:选择一家星级酒店、度假村或农家乐,了解其投资经营业主、发展历史、现状规模、部门设置、管理体系、经营理念、品牌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接待容量、主要客源、消费价格、客房出租率、配套设施等基本情况;诊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旅游餐饮:调查和了解南温泉景区旅游餐饮的总体情况;诊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3、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重点调查和了解南温泉实习基地的旅游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目标;诊断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建议。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旅游资源及其空间分布,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建议;南温泉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旅游客源构成与分析;南温泉旅游目的地总体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方案。三、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准备阶段5/201、编制实习计划:落实组织分工,与实习基地衔接相关实习事宜,编制经费预算、实习基地踏勘,编印实习指导书等。2、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安排及相关要求。实习阶段1、听:集中讲解介绍南温泉实习基地旅游发展情况。请南温泉景区管委会领导介绍景区旅游发展历史、开发现状、发展思路、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请阳光温泉度假村领导介绍酒店发展历史、现状规模、管理体系、发展定位、特色项目、制度流程、配套设施等基本情况;由实习指导教师分别从景区规划开发、旅游饭店接待、旅行社游客组织等三个方面,讲解旅游专业实习内容及相关要求。2、看:分组实地参观南温泉实习基地旅游发展情况。旅游吸引物:重点参观南泉公园,孔园和温泉、游船、建文峰旱地雪撬;6/20旅游接待设施:重点参观阳光温泉度假村的前厅、客房、餐饮及配套的娱乐、康体、保健等服务项目。3、做:分专题调研南温泉实习基地旅游发展情况。旅游资源调查:调查南温泉景区的旅游资源并评价;客源市场调查:对南温泉景区客源市场作问卷调查并分析;旅游企业调查:实地调查南温泉景区旅游企业并诊断分析。实习报告及总结阶段1、本周前半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方向撰写完成实习报告。2、本周后半段进行实习总结。四、实习组织管理组织机构1、总体统筹:旅游学院院长2、执行领队: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3、指导教师: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饭店、旅行社教研室各2名教师4、后勤保障:教学秘书5、学生管理: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7/20学生分组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本次实习学生在对实习基地共同认知基础上,分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饭店、旅行社3个实习内容各有侧重的大组。五、经费预算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专业综合实习背景材料南温泉旅游实习基地概况一、边界范围及区位条件调查内容及方法1、调查和了解南温泉景区的边界范围和区位条件。2、查阅资料和数据,作出南泉镇行政区划图。边界范围及区位条件1、边界范围南温泉景区位于巴南区南泉镇长江之南的花溪河畔,距离市区18公里,距离巴南区区政府所在地鱼洞镇10公里,距离李家沱8公里。位于规划主城之外,都市圈之内,介于一环和二环之间,巴南区南泉镇中部,北接南岸区长生镇茶园工业区,南联巴南区的界石镇,东隔樵坪山与巴南区的惠民镇相连,西隔铜锣山与巴南区的花溪镇相邻。2、区位条件南温泉是重庆著名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8/20东南部,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一处温泉景区,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其间,因其地处重庆之南故名南温泉,是重庆主城区内不可多得的旅游目的地。南温泉景区温泉水出自明月峡,流经长生桥,于花溪河畔涌出地面。景区群山蜿蜒,峰峦叠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南泉公园的泉水、建文峰的索道和旱地雪橇、小泉宾馆的水乐宫、阳光温泉度假村的攀岩等,是景区主要旅游内容;曾公馆、林森别墅、蒋介石避机洞、国民党政府中央政治大学及蒋介石“校长官邸”旧址、孔祥熙别墅“孔园”等,具有浓厚的抗战陪都文化色彩。建文峰挺拔峻秀,相传是建文帝避难隐居之地。南温泉景区包含了大泉、建文峰、白鹤林等绝大多数景区,景观资源丰富,景点类型众多,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南温泉景区与南山风景区相互倚连,度假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9/20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八年五月1目录一总论1、项目提要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项目背景2、项目区发展现状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2、政府支持3、市场优势四项目区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2、自然资源状况3.社会经济状况五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0/202、主要投资人基本情况六市场分析与推广方案1、市场定位2、目标客户市场分析3、市场推广方案和推广措施七项目建设方案1、建设任务和规模2、设计基本原则3、项目布局4、具体建设内容25、项目建设标准6、给排水7、电力电讯8、环境影响评估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一期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表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说明2、投资估算依据3、项目建设投资估算4、资金来源与筹措11/205、借款资金偿还测算十经济分析1、财务评估说明2、财务评价依据3、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财务效益分析5、不确定性分析十一项目组织与管理,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1、项目组织与管理2、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3、劳动定员4、项目经营管理措施5、人员培训6、劳动保护与安全十二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1、可行性研究结论2、问题与建议3附录一附表: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201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12、设备投资明细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4、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61、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7、资金来源与运用表8、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9、资产负债表10、财务现金流量表二附图1、一期工程项目规划图2、度假村入口景门效果图3、广场设计效果图4、山庄外观效果图5、温泉游泳馆外观效果图6、设计意向图7、外观效果图三其他附送资料:1、项目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13/20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复印件3、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4、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4第一章总论项目提要项目名称:度假村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所有制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度假村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度假村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3570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54平方米,道路面积平方米,项目分为两期,总投资20477万元。建设期限:一期投资XX年7月至XX年12月,二期投资XX年1月至XX年12月14/20建设内容:1、一期工程:、土地征用,投资额54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整理,到景区入口的非支线公路,围墙、绿化及地下管渠道建设整治,区内各场馆间道路,停车场,龟力设施,供排水设施,消防设施,电信宽带设施、河道环境整治、森林生态游区盘山游步道、生态公厕所、管理用房等,投资额4690万元;、游赏接待设施建设,包括入口景门、广场、天师观、温泉山庄、温泉游泳馆、温泉水上娱乐中心等,投资额3900万元;开办费200万元,用于前期资金和广告宣传费用;、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利息448万元:、不可预计费,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计算,计430万元。2、二期工程:、土地征用,投资额720万元;515/20前言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据江汉之要隘,扼川陕之咽喉,为秦楚边缘陆运之枢纽,豫鄂商品流通之载体。房县地跨东径1100211115,北纬31343231。北与十堰城区、郧县、丹江口市接壤,东界保康、谷城,南邻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毗邻。县城距省会武汉市582公里,距十堰市102公里。县境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31公里,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一版图大县,素有“千里房县”之称。209国道、305省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县,交汇于县城,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房县结合自身地域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将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龙头产业,经济发展围绕旅游服务逐渐呈现出“以旅游为龙头,绿色产品为支柱,旅游纪念品及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大发展”的地方特色经济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温泉文化的兴起,人们对温泉浴的保健养生作用逐步深入,洗温泉浴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房县温泉度假旅游区开发项目以温泉为中心,已建温泉区、娱乐休闲区、运动健身区、住宿生活区等设施。为了提高温泉度假村的档次,拟扩建星级宾馆、新建人工湖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吃、住、娱、洗、运、16/20游、观为一体的高档次温泉度假村。为此房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房县旅游业、旅游品位全面提升。房县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主要有地热及矿泉水。现已查明的有五处,主要分布在城关、安阳、榔口一带。其中城关的大、小温泉日涌水量为全省之最,含有氡、锶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重碳酸盐钙镁型优质矿泉水。房县地下水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埋藏浅、水质好、自然流出、便于开采的特点。目前地表出露的温泉基本得到了开发利用,但由于地热温度不高总体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本着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献策的原则,房县国土资源局和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本次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初步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基本状况、分布规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前景综合分析,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保护等对策建议和勘查方案。一、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研究程度温泉度假旅游区从来没有专门针对地热资源进行过调查研究,仅解放后湖北省区测队,湖北省航空物探队、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及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分17/20别进行过110万和120万精度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地质工作。针对温泉度假旅游区的地热资源方面研究仅限于区域方面宏观分析,本次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初步研究参考的前人主要成果有:1、1956年章鸿剑在中国温泉辑要中曾辑有湖北省35处温泉。2、1972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编制出版的湖北省地热普查报告。3、1972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编制出版的150万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4、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编制出版的湖北省温泉集。5、1983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在全省水文地质远景区划的同时进行了的湖北省地热专题区划,编制出版的150万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和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及地热区划报告。6、XX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进行的湖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现状及政策研究专题调研报告二、温泉度假旅游区地质条件地层岩性18/20温泉度假旅游区一带分布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届武当群和震旦系以及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两侧山地,此外在盆地沿东西向零星分布出露有晚白垩、上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见房县龙王山一带区域地层表2-1,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元古界武当群分布于勘查区以北,该层呈近南北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白云钠长石英片岩、浅色变中酸性火山岩、石英片岩夹绿色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绿色片岩等,厚14042206m。2、震旦系分布于勘查区南部及西部和勘查区以西,上统陡山沱组岩性为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磷块岩及铁锰矿,厚26261m;灯影组岩性上部为灰色厚层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深灰色厚层至巨厚层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厚180800m。3、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大部分地带以及勘查区以西,下统水井沱组岩性上部为深灰色灰岩夹炭质灰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