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教育课件-第6篇-药物_第1页
患者教育课件-第6篇-药物_第2页
患者教育课件-第6篇-药物_第3页
患者教育课件-第6篇-药物_第4页
患者教育课件-第6篇-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服降糖药 您选对了吗 糖尿病教育 MDE P 2011 60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IDFDiabetesAltas 4thedition 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 2009 2型糖尿病的核心缺陷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 格列奈类 DPP 4抑制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糖苷酶抑制剂 口服降糖药 第1代 动物胰岛素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控制血糖 第2代 人胰岛素 改善了免疫原性 减少过敏反应 第3代 胰岛素类似物 更好的模拟生理 更安全 更方便 胰岛素 GLP 1受体激动剂 如人GLP 1类似物 GLP 1受体激动剂 降糖药物的分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目前临床常用的的降糖药物 非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制剂 GLP 1受体激动剂 口服降糖药物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药物DPP 4抑制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 3 6 54 109 药物不同 作用机制各异 双胍类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一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双胍类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作用机理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 2 可使体重下降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 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降糖特点 盐酸二甲双胍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二甲双胍 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罕见的严重副作用为诱发乳酸酸中毒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感染 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磺脲类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二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磺脲类 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 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 作用机理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 2 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降糖特点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磺脲类 2型糖尿病患者 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和肝 肾功能不全者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可导致体重增加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不同磺脲类药物的使用推荐 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促泌剂 如格列吡嗪在选择胰岛素促泌剂治疗时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均升高者 或以空腹血糖 FPG 升高为主者 宜选择中长效磺脲类促泌剂 如亚莫利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专家共识1 1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 20 4 附录2 JAMA2013 310 9 948 958 噻唑烷二酮类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三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噻唑烷二酮类 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作用机理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 1 5 降糖特点 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噻唑烷二酮类 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 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常见副作用是体重增加及水肿可能增加骨折和心衰发生的风险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 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ZD 优势人群 超重 肥胖 胰岛素抵抗的患者2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在7 10mmo L的早期病人1 优点 高胰岛素水平2低血糖风险小2 缺点 增加体重2起效慢2肝毒性2增加心衰风险2增加女性骨折风险2花费高2 代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1 1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2 DESGTeachingLetter2007 格列奈类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四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格列奈类 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作用机理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 3 1 5 吸收快 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餐前即刻服用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磺脲类除外 降糖特点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格列奈类 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瑞格列奈安全性 耐受性良好 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五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作用机理 降糖特点 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 5 0 8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不会增加体重 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糖苷酶抑制剂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 糖苷酶抑制剂如果出现低血糖 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 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DPP 4抑制剂 主要口服降糖药介绍 六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DPP 4抑制剂 通过抑制DPP 4而减少GLP 1在体内的失活 增加GLP 1在体内的水平 GLP 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作用机理 降糖特点 西格列汀 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 0 不增加体重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DPP 4抑制剂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遵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 安全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GLP 1受体激动剂 新一代降糖药物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靶点不同 促进胰岛素分泌 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噻唑烷二酮类1 磺脲类1格列奈类1GLP 1受体拮抗剂2DPP 4抑制剂2 双胍类1 糖苷酶抑制剂1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血糖 1 DESGTeachingLetter2007 2 中国处方药2006 6 51 15 18 GLP 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GLP 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并能延缓胃排空 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 作用机理 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 代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GLP 1受体激动剂 单独使用不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 多为轻到中度 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 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禁用 安全性 降糖特点 利拉鲁肽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 2 艾塞那肽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 8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收缩压的作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 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口服降糖药物 单用或联合应用 用药原则1 细胞功能 时间 年 诊断 注意 遵医嘱 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选择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 餐时胰岛素等 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用药原则2 平衡收益和风险 联合用药有优势 单用一种药物治疗 HbA1C控制在7 以下的患者比率 3年25 53 6年12 39 9年9 28 单一药物治疗 血糖控制率逐年下降 早期联合治疗对强化血糖控制 延缓 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单一药物不能长期理想控制血糖 UKPDS49 JAMA 1999 281 2005 2012 针对中国人的特点 采用中国的治疗模式 血糖异常分布以餐后血糖升高更为突出 细胞功能减退严重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更为突出腹型肥胖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东方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大血管病变风险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 口服降糖药联合的优势 单一药物降糖有限 联合可增强降糖能力优势互补 兼顾空腹和餐后减少单药加量副反应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有助于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潘长玉主译 Joslin糖尿病学 第14版 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不要自行选药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口服药不能替代胰岛素 更多胰岛素内容 请关注7月 胰岛素 专题 胰岛 细胞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协助自身分泌胰岛素 而不能起替代作用 随着胰岛 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 最终要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前提 功效 原则 安全服药小贴士 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一日三餐按时吃 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根据药物种类 合理安排服药与用餐的时间切忌擅自停药出现药物副反应时 要及时告诉医生每次就诊时 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药瓶 按时服药的技巧 利用分格的专用药盒 把一周要吃的药提前装好做服药日记 记录服药情况 也可设置手机提醒每天上班的患者可以把药物放在衣兜里 或在家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