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doc_第1页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doc_第2页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doc_第3页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doc_第4页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块备课 实验小学 蔡娣芳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英雄雨来把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聪明勇敢,游泳本领强,同敌人做斗争的少年英雄雨来生动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写出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呼唤和平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学生通过学习阅读本组教材,对战争与和平会有越来越清晰的理解,并能认识到战争带来只能是灾难与不幸,人类不需要战争,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年龄所制,对于战争与和平了解得并不多,战争的场面能从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见到过一些,也可能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发生在遥远的国家中的战争。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受不会很深刻,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师生共同广泛地搜集资料,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每个人带来的灾难,只有学生有了深刻的内心感受,才会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也才能达到本组教材的教学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三、教学设想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话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并能进行交流。四、教学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0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4、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5、 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6、 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7、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五、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说说对战争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战争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为学生本组课文奠定情感基础,在向学生介绍战争中一些小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二)、教学建议1、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这两篇文章都很长,但是很通俗易懂。故事情节也很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虽然两篇课文讲的不是同一背景下发生的事,但“小夜莺”和小雨来都是战争中的小英雄。教学这两篇课文时,(1)、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2)、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句子,体会小英雄的机智勇敢。(4)、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5)、拓展: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汇报。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课文结尾提示语要求学生想想这一课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对于每一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小标题形式,在完成这一要求时,可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进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但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能基本上概括本部分内容就可以,不要强求一致。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语言朴实,但情感强烈,没有口号,读起来催人泪下。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学本课时,可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问,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理清顺序。在读课文时,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些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世界上总是战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这样能调动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化情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那里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引发学生对这些地区和儿童的关注和同情,激发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汇报交流,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还要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感情。课后的“阅读链接”的儿童和平条约要组织学生认真读,进一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感受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七、教学案例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课文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课。1.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走近了神奇的大自然,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有一种鸟名叫夜莺,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2.让我们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3.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从文章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二、检查预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出你这样划分的理由。第12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结合,颇有童趣,加上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这是作者叙述的重点,从言行中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第25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聪明勇敢的小夜莺用歌声成功地将敌人领进埋伏圈,并准确地把敌情报告给了游击队员。第35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第36、37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小夜莺又投入到新的战斗。四、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复习导入。二、细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1.自读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的,划出有关的句子。2.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预设: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句话既导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学夜莺的叫声,是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果然,敌人“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发现了他。)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反应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坦然。)“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一语双关,暗地里骂敌人,既不会让敌人察觉,又表达了他对敌人的憎恨。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侧面揭露了敌人凶残的侵略行径,表达出对敌人的仇恨。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是小夜莺在麻痹敌人,让敌人进一步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后面同游击队员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做准备,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敏灵活)“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一起,消除敌人的疑虑和警觉,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3.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第1段: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第2段,“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现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歌声中传达出一种奋斗的力量,点明行文线索,为后文设伏笔。第3段,孩子的穿着和动作与后文形成照应,暗示着小夜莺在执行任务。第36段,这段与第1、3自然段相照应,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第37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飞出”是要让敌人听见,引敌人上钩,也暗示了孩子完成任务后的欢畅与轻松)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与第2自然段相照应,小夜莺开始执行新的任务。)所谓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种呼应可以给人首尾圆满,结构严谨的感觉。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