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_第1页
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_第2页
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_第3页
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_第4页
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二O一五年二月目 录前 言第一章 规划背景- 13 -第一节 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意义- 13 -第二节 优势及基础条件- 13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13 -第二章 发展思路、定位和目标- 13 -第一节 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13 -第二节 发展定位和产业体系- 13 -第三节 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 13 -第四节 布局导向- 13 -第三章 着力发展四大健康养生业态- 13 -第一节 大力发展休闲养生- 13 -第二节 大力发展滋补养生- 13 -第三节 大力发展康体养生- 13 -第四节 大力发展温泉养生- 13 -第五节 强化配套服务- 13 -第四章 推进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 13 -第一节 大力培育健康养生企业- 13 -第二节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13 -第三节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3 -第四节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13 -第五节 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13 -第六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3 -第七节 推进试点示范- 13 -第五章 规划实施- 13 -附表: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表- 3 -前 言健康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食养、药养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贵州健康养生产业是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间养生文化而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覆盖生命全周期、围绕人体身心健康,融合医疗服务、大数据健康信息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等配套服务的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四大业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在生存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物质条件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明显扩张,健康养生产业已逐步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贵州是森林之省、千瀑之省、百草之乡,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编制,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第一章 规划背景贵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拥有独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资源整合,抢占市场制高点,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意义重大。第一节 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意义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既有利于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康养生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健康养生产业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业链条长、产业幅宽,能够与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机融合,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促进我省特色轻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的重要实践。贵州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生物多样、生态良好、旅游多彩、文化独特,发展健康养生产业,能够推动资源的有机整合,提升我省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我省打破依赖能矿资源发展的传统模式,大力推动绿色特色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健康养生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新型人才、管理创新、科技研发的需求旺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能够拉动相关产品研发和服务业态创新,能够加快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增强人口素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覆盖生命全周期、预防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促进身心健康,对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第二节 优势及基础条件贵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不仅拥有独特的资源、生态、环境、区位等优势,且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发展的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一、发展优势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长寿人口多,传染疫病、恶性疾病少,是一块适宜人类居住和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贵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具有“天然”十大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优。贵州山水延绵、山水相依,青山绿水相映,入目皆是胜景。2013年,贵州森林覆盖率高达48%,草原总面积有428.7万公顷。全省9个中心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良”以上的县有74个。空气质量也居全国前列,凯里、赤水、六盘水、安顺、兴义、清镇等多个城市综合指数优良率超过97%。二是纬度适宜。贵州地处北纬24372913之间,正处于有利于成长发育和长寿养生的优质生存区间。三是海拔适中。贵州地处最适合人类生存、人体对大气压感觉最佳位置的500米到2000米海拔高度,有较为宽广、有助于新陈代谢加快的海拨1500米区域。四是气温适度。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凉舒适、舒适、热舒适三个等级。一年四季微风拂面、空气湿度适宜。五是空气负氧离子丰富。我省是森林之省、千湖之省、千瀑之省,森林负氧离子达6003000个/立方厘米,瀑布附近负离子高达40000100000个/立方厘米,溪流、跌水旁的负氧离子100010000个/立方厘米左右。六是地磁辐射弱。贵州地下岩崖天然辐射量低,均在人体能够承受的本底值以下,安顺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七是温泉资源独具特色。已经发现的温泉有119处,富含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的微量元素,拥有“国泉神汤息烽温泉”、石阡“中国温泉之乡”、保利“中国十大温泉度假区暨温泉度假饭店”等品牌,遵义海龙温泉、剑河温泉等多个温泉具有独特的疗效。八是生物多样性得天独厚。贵州是“生物王国”、“百草之乡”。共有植物250科,1543属,5593种(含变种),种类数量居全国第四位。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享誉国内外的“地道药材”有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九是土壤作物营养丰富。贵州耕地富含硒、锌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全硒含量范围为0.0641.326毫克/千克,有富硒米、富硒萝卜干、富锌富硒茶等系列特色农产品。有全国最多的茶园面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高,是优质健康养生饮品。十是民族民间健康养生文化灿烂多彩。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民间健康养生文化。苗族“药王节”、布依族“六月六”、水族“端节”、瑶族“盘古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都包含着各类健康元素。以温泉保养、疗养为目的的汤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瑶浴保健等民族民间保健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众多自然信仰、禁忌习俗、节庆活动、饮食习惯,都渗透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健康养生理念。二、基础条件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进步,与健康养生相关的生态农业、医药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加快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产业基础较好。一是生态农业发展形势良好。我省是化肥使用强度全国最低省份之一,单位面积施用量列全国倒数第3位。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611万亩、居全国第1位,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2位,全年茶叶总产值10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760万亩,是南方最大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蓝莓种植面积达10.7万亩,是南方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火龙果占全国火龙果种植面积的50%。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29个。二是医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294.61亿元,同比增长28.5%。三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依托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齐的综合优势,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201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接待旅游总人数26761.28万人次,增长25.1%。中国首届国际漂流邀请赛、全国首届喀斯特野外生存与网络挑战赛、全国山地运动会等户外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迅速发展。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我省水、陆、空三位一体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49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79个县通高速公路,2015年可实现县县通高速;拥有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遵义、毕节等“一干九支”民用机场网络;高等级航道突破700公里。“三位一体”规划加快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电网、油气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能源保障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贵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拥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内部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一、发展机遇(一)宏观政策趋好为健康养生产业带来新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陆开放、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为促进转型升级,国家陆续出台了一批健康消费等政策措施,为我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巨大市场潜力为健康养生产业带来新机遇。健康养生产业是健康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据统计,在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据估计,2015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5万亿元,至2020年,将超过10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整体增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为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贵州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健康养生产业带来新机遇。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潜力巨大,随着“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等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我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依法治省的不断推进,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逐步消除,营商环境日趋改善,制度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增强。二、面临挑战(一)产业总体规模小融合度低。我省现有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入健康养生理念少,健康养生企业少且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未形成全产业链的统筹开发。同时,健康养生企业局限于发展单一的健康养生业态,健康养生产业与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之间融合度低,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二)人才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我省健康养生产业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人才缺乏,科技支撑不足。2013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均列全国倒数第2位。特别是对作为新兴产业的健康养生产业研发不足,健康养生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三)产业发展支撑不足。我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还处于点状的、局部的发展状态,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研发、支持政策、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产品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行业规范化建设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四)面临的竞争加剧。技术、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东部省区的基本状况未变,周边省区市也有和我省类同的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早,有些已形成较高知名度,如广西巴马等地已形成长寿养生的品牌和市场效应,对我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带来一定压力。第二章 发展思路、定位和目标贵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业态,打造产业链条,通过构建贵州健康养生产业体系,占领市场制高点,创建贵州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大品牌。第一节 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一、发展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健康养生理念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产业链和新业态;着力推动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基地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培育壮大健康养生企业,加快完善大中小联动的企业层级结构;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州“宜居颐养胜地”健康养生品牌,着力培育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转型升级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统筹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市场趋势谋划产业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要有效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大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政府宏观调控与增强市场活力的协调统一。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构建安全、规范的发展与应用环境。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瞄准市场空间,通过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实现健康养生产业的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带动,借势发展。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吸引国内外领先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养生产业企业来我省投资创业,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借助外部力量拓市场、创模式,实现我省健康养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坚守生态底线,持续发展。坚持和运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发生态、环保的健康养生产品;整合省内优势资源和要素,引导企业向健康养生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集中,推动集聚集约发展,守护宝贵的生态优势资源。第二节 发展定位和产业体系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定位,以产业体系构建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养生产业基地,在健康养生领域谋求更大市场份额。一、发展定位“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围绕人体健康维护和促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发挥贵州自然养生资源独特、健康养生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独具特色、主业突出、融合联动的贵州健康养生产业体系,把贵州打造成为领先全国、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二、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贵州健康养生产业四大业态。休闲养生。依托旅游、健康、生态、文化等资源,围绕维护身心健康,发展以回归自然、感受传统、放松身心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主要包括生态文化休闲体验、避暑度假和健康养老等。滋补养生。以中医民族医健康养生理念为基础,依托绿色有机食品、中药材,围绕维护身体健康,发展以调饮食、补偏救弊和保健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主要包括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健康养生产品和中医民族医保健等。康体养生。依托山地、湖泊水体等运动资源,围绕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以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运动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主要包括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等。温泉养生。依托温泉资源,发展以温泉疗养、温泉保健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第三节 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牢牢把握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和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加快完善健康养生产业体系,把健康养生产业培育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支撑。一、发展目标立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秉承“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结合的理念,把健康养生产业培育成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7年,贵州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健康养生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依托“5个100工程”发展的健康养生基地平台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省级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达到50个;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超亿元企业50家以上。健康养生产业影响力和品牌建设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到2020年,健康养生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康养生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产业园区和基地功能进一步拓展,省级健康养生示范基地达到80个左右;形成一批健康养生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年营业收入上100亿元的省级健康养生龙头示范企业10个左右。健康养生产业影响力在全国处于前列,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二、战略选择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找准养生产业的战略路径,着力大力实施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和“品牌带动”三大战略。融合发展战略。要发挥健康养生产业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工业和现代农业市场需求,以工业和农业发展支撑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发挥健康养生产业对做大城镇经济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健康养生理念与城镇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综合开发、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加快健康养生产业内部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健全健康养生产业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战略。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健康养生产业高新化发展,推进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企业用创意做引擎、用创新做推力,开发生产原生态、特色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培育新型业态,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动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以大市场理念谋划发展,推动产业全域统筹发展。品牌带动战略。要着力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健康养生产业精品项目、示范园区和基地,推动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和服务品质国际化,以全球高度和理念塑造贵州健康养生产业名片,突出稀缺性和独特性,创建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品牌,打造一流的健康养生产业精品,推动产业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个性化、环境优质化发展。第四节 布局导向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对产业进行培育和选择,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也要依托资源特点,在关键区域、资源富集区域开展精品建设,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依托我省资源特点,针对各类人群健康养生需求,要加快形成“一圈、五区、多组团”健康养生产业空间布局。一圈。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是全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引领示范区。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包含贵阳、贵安、安顺、龙里等地,主要依托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较为充沛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以及气候、生态、医疗基础等综合资源,高起点建设融合生态养生体验、避暑度假、健康养老、中药民族医保健等服务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产业,加快打造与健康养生产业密切相关的以大数据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信息、特色医疗、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为全省健康养生基地提供终端服务,加快形成贵阳避暑养生、贵安健康养老、安顺休闲养生等区域性品牌,把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建成全省健康养生产业的终端服务区、创新发展区和引领示范区。五区。梵净山生态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娄山关避暑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苗岭民族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亚高原康体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水体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是全省特色发展的精品区域。梵净山生态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包含铜仁梵净山周边县市,主要依托梵净山良好生态资源、佛教文化和石阡、印江长寿之乡品牌,加快发展以生态文化体验、健康养老为重点的休闲养生业态,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等为重点的滋补养生业态,加快形成梵净山生态养生、长寿健康等品牌。娄山关避暑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包含遵义娄山关周边县市,主要瞄准成渝消费群体,发展以避暑度假、健康养老为重点的休闲养生业态,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为重点的滋补养生业态,加快形成娄山关避暑养老等品牌。苗岭民族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包含黔东南和黔南,主要依托民族文化、民族医药、中药材、生态等资源,突出民族特色,大力发展以生态文化体验为重点的休闲养生业态,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和中医民族医保健为重点的滋补养生业态,加快形成我省最具特色和发展价值的民族休闲保健等品牌。亚高原康体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包含六盘水和毕节,主要依托山地落差、气候等资源,着重发展以山地户外运动为重点的康体养生业态,大力发展以避暑度假为重点的休闲养生业态,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为重点的滋补养生业态,加快形成亚高原避暑康体等品牌。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水体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包含黔西南马岭河和万峰湖周边县市,主要依托马岭河和万峰湖丰富水体资源,着重发展以水上运动为重点的康体养生业态,大力发展以避暑度假、健康养老为重点的休闲养生业态,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中医民族保健为重点的滋补养生业态,加快形成马岭河水上康体、万峰林休闲康体等品牌。多组团。石阡剑河温泉疗养组团、荔波三都喀斯特生态体验组团、赤水习水丹霞生态体验组团、丛江榕江侗族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组团及其他各具特色的健康养生组团。主要依托各地特色健康养生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健康养生业态,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第三章 着力发展四大健康养生业态依托贵州绝佳的气候资源、优良空气质量、纯净山水文化、生态绿色保健食品等资源优势,利用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旅游名胜区,特别是由高山、湖泊、河流、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构成的具有特定地理区位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以及具有深厚历史、独具一格的民族风俗的文化遗产,加快发展休闲养生、避暑养生、滋补养生和温泉养生业,依托重点健康养生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把以大数据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信息、医疗、健康促进和管理、健康保险等支撑配套服务融入四大业态发展,把贵州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第一节 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综合开发利用贵州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优势,在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养生基地,在五个特色集聚区和组团加快发展一批特色休闲养生基地,到2017年,打造省级休闲度假示范基地20个以上,到2020年,打造省级休闲度假示范基地30个左右,把贵州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地域发展的休闲养生目的地。着力发展生态文化养生体验。在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苗岭民族养生特色及其他发展集聚区的重点旅游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养生体验。依托贵阳青岩-源著文化健康村、贵安新区麻线河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胜地、黔东南洛贯健康养生园区、黔南荔波小七孔国际旅游度假小镇等基地项目建设,用中国传统和苗、布依、侗、瑶、水等民族修身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大力发展景区森林浴、登山览胜、天然氧吧、竹林疗养等健康养生产品,调整和改善参与者的身心健康。着力发展避暑度假养生。在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娄山关避暑健康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和六盘水等气候凉爽地方,大力发展避暑度假养生。依托贵阳中天未来方舟避暑度假养生综合体、绥阳县黔北凉都避暑基地、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旅游避暑生态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与海南、成渝、广东、福建等地的跨省域合作,融合避暑度假、休闲体验、健康养生保健等多种元素,大力发展避暑度假服务,积极稳妥发展避暑度假地产,在全国迅速形成避暑度假到贵州的概念。着力发展健康养老。在医疗条件较好的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和娄山关避暑健康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以及拥有长寿之乡品牌的梵净山生态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依托百花湖泰尔健身养老文化产业园、安顺龙宫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遵义侨欣国际养生养老中心、贵州省梵净山大健康产业创新区等基地项目建设,把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培育发展养老、康复、老年产品等一体化的特色产品,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金融理财、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专栏1 贵州休闲养生园区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市(州)县(市、区、特区)百花湖泰尔健身养老文化产业园建设老年公寓、度假公寓、医疗机构、生态养生度假区、户外运动基地等贵阳市观山湖区青岩源著文化健康村打造集商业文化休闲组团、山水度假养生组团、健康居住人文组团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健康综合项目贵阳市花溪区天河潭养生文化小镇建设养老综合社区,生态养生文化社区,打造智能养老示范基地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健康养生组团建设休闲养生馆、山林养生、日光养生、生态水疗、民俗养生、康体运动等贵阳市花溪区花溪黔陶生态旅游基地黔陶生态旅游基地综合开发贵阳市花溪区神奇智能化生态养老养生建设养老床位数2万张贵阳市乌当区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度假区推进生态养生体验,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度假区贵阳市乌当区金色凤凰城国际医疗健康综合体建设养生养老公寓、养生五星级酒店、韩国美容医疗服务街区、医院及其他商业配套贵阳市修文县万亩竹海养生乐活园水之源养生馆、竹林活炭美容馆、竹海寺斋饭膳食馆、造纸艺术村、竹海氧吧、竹制品工坊、清凉竹屋客栈、竹海游憩步道六盘水市盘县格所河峡谷户外运动休闲游憩带建设峡谷漂流中心、峡谷吊脚楼客栈、户外漫步走廊、抢滩登陆帐篷营地等六盘水市盘县丹霞山护国寺佛教禅修园区水塘古镇、观光索道、露天大佛、岚山龙宫湿地公园、木龙滨水休闲吧街、素食餐厅、木龙活水禅修院、休闲娱乐、餐饮休闲设施六盘水市盘县百车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推进生态养生体验,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温泉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六盘水市水城县罗咪期旅游休闲综合体推进休闲养生体验,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疗养避暑、会议会展等相关设施六盘水市水城县中国凉都梅花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推进避暑度假养生体验,建设为主滑雪场的旅游度假区六盘水市钟山区六盘水市凉都森林公园康体养老中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养老设施六盘水市钟山区六盘水市梅花山片区养老中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养老设施六盘水市钟山区国际丹霞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综合性、国际性文化产业园遵义市赤水市大坝山玫瑰小镇综合度假区建设生态养生综合体,建设玫瑰休闲院、酒店、森林主题公园遵义市赤水市云顶山仡佬文化生态旅游综合体推进生态养生体验,建设民族文化村寨体验区、绿意休闲渡假区、森林游憩体验区遵义市道真县道真县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集旅游文化、餐饮娱乐、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新城遵义市道真县仁怀酒文化健康体验度假区建设酒文化健康体验度假区遵义市仁怀市习水县坭坝乡大小古池景区避暑房、滨湖景观、酒店、旅游步道、公厕、停车场、环境绿化及其他特色景观打造遵义市习水县乐龄养生社区建设老年公寓、食堂、植物园、花鸟园、社区医院、运动场、老年创业中心、老年艺术中心等遵义市新蒲新区余庆县松烟养生养老基地推进休闲养生体验,建设养生农场、体育中心、休闲广场、林场、配套商业、儿童游乐中心及养生养老设施遵义市余庆县余庆县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综合开发遵义市余庆县遵义县播州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养生综合体,建设综合旅游服务区、乡村休闲旅游区、森林养生旅游区和山地运动旅游区遵义市遵义县三合镇青龙寺旅游区推进生态养生体验,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温泉度假酒店、公寓,温泉长者大学,青龙古镇,凤岛湖鸟保护区,生态林地公园,青龙灵湖,灵泉圣水遵义市遵义县遵义侨欣国际养生养老中心养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遵义市遵义县黄果树美丽贵州度假小镇推进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建设休闲度假小镇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旅游综合体(华龄向阳城)建设龙宫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安顺市龙宫景区平坝县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推进休闲度假养生体验,景区内外道路交通改造及新建,景区房屋立面改造整治,古镇内部节点打造及绿化,大明城建设安顺市平坝县大方县仙倚福地健康疗养度假区建设云绕峰峡度假酒店、森林疗养中心、观音庙朝拜区毕节市大方县七星关区十里城市田园慢城旅游度假区建设避暑度假养生综合体,包括白族文化休闲度假示范区、东方玫瑰红豆相思园体验区、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区、白马山高山避暑休闲度假区等毕节市七星关区黔西柯家海子健康休闲度假区推进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建设水上游乐、休闲垂钓、围猎场、儿童骑马场、生态养生馆、避暑度假馆、游泳池等毕节市黔西县碧江区五彩桃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农耕文化园、三教文化园、桃源文化园、婚俗文化园、养生文化园铜仁市碧江区苗人古城九龙湖休闲旅游综合体苗人古城九龙湖休闲旅游综合体综合开发铜仁市松桃县桃花源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桃花源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铜仁市松桃县印江县梵净山休闲避暑度假基地建设休闲避暑度假山庄、休闲避暑度假酒店、温泉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中心、温泉疗养中心、农家乐等休闲避暑度假产业铜仁市印江县安龙县招堤十里荷花养生园疗养养生会馆、绿海水上娱乐、湿地公园、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园区黔西南州安龙县望谟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布依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集聚区黔西南州望谟县薏品田园旅游小镇高端农家乐、特色商业街、湿地公园、特色夜市、生态移民安置区综合开发黔西南州兴仁县万峰林低空飞行运动基地万峰林低空飞行培训学校、直升机观光中心、滑翔伞运动基地、热气球飞行基地、万峰湖水上飞行中心等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义市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万峰湖、万峰林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综合开发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义市万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文化娱乐城、文物仿制基地、盘江电影文化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会展基地等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义市丰都新区水体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综合开发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义奇石花卉文化产业园奇石花卉文化产业园建设黔西南州兴义市南盘江国际滨湖度假小镇万峰湖水上乐园、万峰湖水上飞行基地、房车露营公园、滨湖精品酒店群落、南龙古寨文化度假聚落等黔西南州兴义市紫金文化产业园黄金、珠宝加工在内的旅游综合体项目黔西南州兴义市贵州龙三叠纪创意娱乐综合体“万峰塔”城市地标及主题广场、贵州龙三叠纪主题公园、万峰林国际美食街区、万峰MALL国际商贸中心等黔西南州兴义市西峰林国际乡村度假区灰寨农耕文化聚落、西峰林花田农场、乡村精品度假酒店群落等黔西南州兴义市金州秀灵游乐园游乐、餐饮、文化、购物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游乐园综合开发黔西南州兴义市楼纳民族风情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科技示范中心、休闲度假区、观光旅游区、多元综合服务区等黔西南州义龙新区义龙新区中国绿岛南南国际文化生态创意园建设医疗综合体、医疗养生度假中心黔西南州义龙新区贞丰县养生产业园建设集养生、保健、运动、休闲、养老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黔西南州贞丰县贞丰县三岔河健康疗养基地建设疗养康复区,建筑面积约271000平方米黔西南州贞丰县岑巩龙鳌河休闲养生基地建休闲度假山庄、农家乐餐馆等,打造集观光、休闲、运动、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度假新产品黔东南州岑巩县贵州洛贯大健康养生园区建设疗养院、健康养生堂、度假公寓、瑶浴保健药品加工基、休闲观光基地等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养老养生园建设养生养老基地黔东南州从江县黄平县舞阳湖生态疗养避暑度假区建设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等黔东南州黄平县凯里市下司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集健康养生服务、养生酒店(宾馆)保健中心、养老服务、养老公寓、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健康养生养老基地黔东南州凯里市半岛清江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建设健康养老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码头文化街区、度假酒店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黔东南州凯里市雷山县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集民族文化观光、特色休闲度假、原生态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节事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健康体验度休闲假中心建设休闲度假酒店、乌香河度假山庄、营上茶叶景观、养生休闲度假区会所和西江苗族文化体验园等黔东南州雷山县榕江县杨家湾养生休闲园建设户外活动区、水上活动区、休闲度假期、接待会务健身中心、企业疗养基地黔东南州榕江县三穗县邛水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休闲会所、科普中心、康体中心、渔家乐、水上垂钓、滨水休闲游憩、户外运动步道、户外露营等黔东南州三穗县台江县南宫国家级森林公园休闲避暑示范区推进避暑度假养生体验,建设南宫森林公园管理综合楼、避暑服务中心改扩建、生态厕所、旅游索道、翁密河漂流道整治等黔东南州台江县贵州鑫源国际生态颐养城建设养老床位5000张黔南州都匀市独山县飞凤休闲养生中心建设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为一体的休闲养生中心黔南州独山县独山县丫丫大草原打造西部第一牧场和山地草原休闲旅游度假中心黔南州独山县独山净心谷旅游度假区净心谷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黔南州独山县贵定县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养老公寓区、老年照护中心、生活服务中心、文体物业服务中心、旅游商业区、后勤服务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等板块黔南州贵定县惠水百鸟河数字小镇养老休闲基地建设集养老公寓、康体健身、宾馆酒店、医疗保健、环境建设等设施黔南州惠水县龙里县湾滩河镇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建设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项目、湾滩河镇旅游开发及小城镇开发建设黔南州龙里县罗甸县茂井生态产业园建设药用植物园、生态农庄、养殖园、游乐园、生态旅游业、康体养生休闲基地等黔南州罗甸县平塘县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建设漩涡星系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天文体验园、平塘星酒店、科旅度假园、天文教育园、汽车露营地等黔南州平塘县平塘县掌布景区旅游综合开发建设浪马河寻幽探奇体验带、龙塘水上生态休闲度假带、入口综合服务区、河边布依风情寨、布依乡韵休闲体验区、掌布山水体验区等黔南州平塘县中国平塘玉水金盆国际休闲娱乐城建设玉水不夜天、光影天街、布依印象、白龙绿谷、吉古民俗村、平舟河游憩体验廊、平塘地质酒店、云水苑、养鹤山城市森林公园、莲花公园等黔南州平塘县三都县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尧人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黔南州三都县瓮安县猴场老龄休闲度假示范基地户外休闲养身、老龄公寓等黔南州瓮安县瓮安县乌江文化旅游综合体旅游休闲项目建设黔南州瓮安县贵安新区麻线河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胜地麻线河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胜地综合开发贵安新区贵安新区羊昌河休闲区旅游休闲区综合开发贵安新区第二节 大力发展滋补养生综合开发利用我省中药材、生态农产品和中医民族医优势,着重提升我省苗、瑶、侗、水等民族医的保健养生作用和影响力,在各市州府所在地周边、重要旅游城市和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富集地区,大力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食疗、中医民族医保健等元素的滋补养生基地,到2017年,打造省级滋补养生示范基地5个以上,到2020年,打造省级滋补养生示范基地15个左右,把贵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人体滋补养生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健康养生产品。在各市州所在地周边、重要旅游城市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茶园、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健康养生产品。依托花溪久安茶旅一体健康养生基地、凯里苗族食疗养生中心、桐梓县九坝上天农业休闲度假区、三都交梨葡萄园区生态葡萄谷等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整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多种元素的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系列,推动普通农家乐向连锁化、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大力发展药膳保健产品。在各市州府所在地、重点旅游城市和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民族医药产业园,积极发展药膳保健产品。依托遵义金钗石斛产业文化城、独山县中药养生滋补保健中心、丹寨县民族医药文化生态园等基地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贵州道地大宗药材进入新资源食品目录,推进以天麻、杜仲、灵芝、茶叶等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推进以天麻、杜仲、灵芝、太子参、薏苡仁、半夏、银杏、何首乌、桔梗、金银花、刺梨、鱼腥草、石斛等药材为重点的中医民族医药膳健康养生品目和方法。大力发展中医民族医保健。在各市州所在地和重点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中医民族医保健。依托兴义中国西南民族医药养生中心、毕节新加坡国际健康产业园、红花岗健康保健中心、洛贯瑶族药浴保健中心、关岭民族中药文化养生庄园等基地项目建设,突出中医民族医“治未病”和保健理念,大力发展药浴、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保健健康养生服务,培育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保健连锁企业和产业联盟,加快形成贵州保健服务竞争力。专栏2 贵州滋补养生园区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市(州)县(市、区、特区)花溪久安茶旅一体健康养生基地建设久安茶旅一体健康养生基地贵阳市花溪区修文县阳明山水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养生综合体,开展田园观光、乡野休闲、农事体验贵阳市修文县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建设银杏精品酒店、银杏摄影棚、银杏产品加工作坊、观景台、山水新居、银杏人家、树苗培育种植园六盘水市盘县沙淤现代农业园沐歌田园、红果药材基地、炉火笙歌、户外拓展基地、坊间农家院、蔬语空间六盘水市盘县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养生旅游区建设哒啦农庄、时令蔬菜水果采摘区、农业、休闲旅游配套及功能配套设施等六盘水市盘县丙安乡非遗及农业产业园旅游综合体建设丙安乡非遗及农业产业园旅游综合体遵义市赤水市凤冈县太极生态养生园湿地休闲度假园太极生态养生园湿地休闲度假园综合开发遵义市凤冈县团泽万亩黄金茶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园建设黄金茶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园遵义市汇川区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推进生态养生体验,建设茶海生态酒店、风情一条街,休闲娱乐设施,开展茶园观光、品茶体验遵义市湄潭县绥阳县金银花天街滋补保健服务基地金银花药浴、食疗等综合开发遵义市绥阳县桐梓县九坝上天农业休闲度假区建设基地九坝休闲农业园区及上天池农业体验园及相关配套设施遵义市桐梓县遵义县乐意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12000亩蔬菜生产、210亩核心区建设,开展农业观光、体验遵义市遵义县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建设生态观光经果林,生态站、物流园、漫步系统、休闲广场以及相关配套旅游设施安顺市普定县大方县水西田园避暑区建设水西田园避暑区,包含健康养生山体公园、药膳房、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毕节市大方县金沙台金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毕节市金沙县新加坡国际健康产业园新加坡国际健康产业园整体开发毕节市经开区毕节乌蒙山国家药物博览园建设以老年健康养生休闲服务为主题,集医、药、养、游、居为一体的具有药物博览园,包括中医中药健康养生文化区、药用植物观赏区等毕节市七星关区威宁县草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类项目,开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毕节市威宁县石阡县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建设苔茶良种繁育基地、苔茶高效标准化茶园、交易市场、清洁化加工厂及培训检测中心、苔茶公园和乡村旅游等铜仁市石阡县印江县传统药膳研发中心建设传统药膳研发中心20000平方米,包含实验室、写字楼、职工宿舍及配套设施等铜仁市印江县中国侗城原生态食博园打造原生态食品展示体验区黔东南州从江县从江县瑶族健康医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以瑶药为主的生产基地、体验中心、药浴会所、休闲体验等黔东南州从江县雷山县生态茶园示范园区建设九十九茶园示范区、新联水稻休闲度假体验区、排略民族风情园、新塘休闲农业园、也耶山水茶园示范区等黔东南州雷山县黎平县5万亩红豆杉种植及养殖产业化经营基地开展南方红豆杉种植和林下养殖,开发红豆杉系列产品及木材加工及提炼,建设旅游观光基地、养老度假基地和农家乐等黔东南州黎平县黔东南州三穗县颇洞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园.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优质果品种殖区、寨头民族文化旅游区、农耕休闲文化旅游、苗族文化蚩尤文化体验等黔东南州三穗县岑巩龙江河流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建设龙江河流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黔东南州岑巩县独山县中药养生滋补保健中心建设中药药理疗、滋补中心等黔南州独山县平塘县生态茶园基地大塘高原生态茶园、万亩生态旅游茶园、生态旅游茶园等黔南州平塘县贵澳农业科技园500亩核心基地建设,含组培车间、智能育苗工场、LED植物工厂、循环立体种植及养鱼等贵安新区第三节 大力发展康体养生综合开发利用贵州独特的山地地形地貌和水体资源优势,以自行车、攀登、漂流等运动康体服务为重点,在山地地貌特征明显和水体资源丰富区域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