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XXXXXXXX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 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制种基地的要求45播种期和播种差期的确定46育秧方式和用种量的确定57培育带蘖壮苗58移栽69制种田施肥管理710制种田水分管理811制种田病虫害防治812花期预测与调控913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技术1014除杂保纯1115种子收获和贮藏1216质量指标和检验12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华中标准化事务所、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宜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宜黄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昌兰、迟令全、钟家富、徐仁水、熊秋仔、吴启龙、童林、陈晓平、涂建东、罗炳福、章澄芳、胡桂英。12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种子生产、除杂保纯、种子收获、贮藏和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1995(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GB 8371-2009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T 17314-2011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3.1不育系雌蕊育性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但能接受正常育性花粉而受精结实的品系,其不育性受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基因共同控制,也称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用A表示。3.2恢复系即雄性不育恢复系,其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授粉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能恢复正常育性。用 R 表示。3.3杂交水稻种子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的杂种一代种子,其育性正常,纯度高,具有较强杂种优势。3.4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在隔离区内,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一定的播差期播种、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在一起,通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生产出杂种一代种子。4 制种基地的要求4.1 耕作条件地势较平坦,温、光、水资源充足,排灌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稻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中上,非山荫田或冷浸田;常年病虫害发生较轻,无同作物检疫性病虫害,前作落田谷经处理后不影响种子纯度;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耕作水平。4.2 气候条件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的温光条件。安全抽穗扬花期,要求从始穗到授粉结束的抽穗开花授粉期内天气稳定、阳光充足,出现连续3d以上阴雨低温天气的概率不超过20%,日最高温度35,日最低温度21,日平均气温2432,相对湿度75%90%。安全成熟收获期,要求连续2d以上降雨天气的机率20%。4.3 隔离条件根据制种基地的具体情况可采用时间隔离、距离隔离或自然屏障隔离。采用时间隔离时,异品种花期要错开25d以上;采用距离隔离时,制种田处于上风位时,隔离距离要达到100m以上;制种田处于下风位时,隔离距离要达到200m以上。或有山丘、树林、村庄房屋等自然屏障,或种植30 m以上、宽2 m以上高的甘蔗、红麻、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做屏障隔离。5 播种期和播种差期的确定5.1 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期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抽穗期处于最佳气候条件利于制种高产,又要利于成熟收获期的安全,减少穗发芽的发生,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安排制种亲本的最佳始穗期。先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该亲本在该基地该季节播种至始穗期需经历的天数,由预期的始穗期向前倒推来确定,后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确定。5.2 父母本播种差期的确定综合应用生育期差法(时差)、叶龄差法(叶差)和有效积温差法(温差),三者相互校正,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期。一般以生育期差为基础,叶龄差为依据,有效积温差作参考,根据制种季节、气温变化、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等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灵活掌握。春制(包南繁)、夏制气温不稳定,以叶差为主要依据,参考时差和积温差;秋制以时差为主要依据,参考叶差和积温差。气温较高时,先播亲本的出叶速度大于常年同期出叶速度,可缩短时差,以叶差为准;反之,适当扩大时差,减少叶差。亲本种子生产贮藏年限、播种和移栽方式对播始历期产生影响,当年产种(如海南繁殖当年使用)播始历期延长1d2d,贮藏两年以上的种子播始历期缩短1d2d,直播方式比移栽方式的生育期缩短2d4d,机械插秧比人工移栽的生育期延长3d5d,应根据情况相应调整父母本的播差期。 父本一般分二期,也可根据母本特性采用一期父本或三期父本。父本采用两期播种时,根据第一期父本确定播种差期。一、二期父本的播种间隔期,一般控制在叶差1.5叶左右,春、夏制可安排7d10d,秋制可安排5d7d。6 育秧方式和用种量的确定6.1 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不同播差期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不同的育秧方法,以利于父母本群体协调培管和父本群体的培养。父母本播差期10d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法;父母本播差期在1d10d或父母本播差期倒挂,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法或塑料软盘育秧法;母本一般采用和父本相同的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或直播。 6.2 大田用种量的确定早稻类型父本用种量每667为0.5左右,中晚稻类型父本用种量每667为0.3左右。母本不育系大田用种量每667为1.52.5。具体可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生育期长短和分蘖能力强弱及育秧方式作适当调整。发芽率高或千粒重小或生育期长或分蘖力强的用种量减小,反之增加。6.3 秧田播种量的确定秧田播种量的确定要考虑亲本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和秧龄长短等,千粒重小、发芽率高、秧龄长的少播;反之,多播。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育秧时,每667秧田播种量()可按公式:(60-秧龄天数)0.5计算。早稻类型父本秧龄一般为25d30d,每667秧田播种量1517.5;中晚稻类型父本一般为30d35d,每667秧田播种量为12.515。采用旱育秧方式每播种0.10.15。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每667秧田播种量1520。6.4 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早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201:25,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301:40,母本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71:10(按母本大田用种量确定秧田面积)。7 培育带蘖壮苗7.1 壮秧标准 根白而壮,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无黄叶;秧苗素质整齐,大多数秧苗生长发育符合叶蘖同伸规律;适龄移栽时母本带23个分蘖,父本带46个分蘖,带蘖率100%。7.2 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采用符合GB 4404.1-2008禾谷类作物种子指标以上和符合GB 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的水稻不育系、恢复系种子。播种前晒种2d3d,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浸种前用药剂浸泡亲本种子进行消毒。春制要将温度控制在2530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标准为芽长不超过0.2。旱育秧不催芽,将吸饱水的种子捞出滤干后用旱育保姆拌种,按1旱育保姆拌稻种33.5的比例进行包衣。7.3 播种种谷破胸出芽达80%时播种。须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使秧苗个体有均匀的营养面积和空间,播后踏谷以种子不见天为度。7.4 育秧期田间管理7.4.1 秧田施肥每667施45%三元复合肥15作底肥。秧苗1叶1心时,排干水,每667喷施多效唑80 g,24 h后复水;秧苗3叶1心时,每667施45%三元复合肥34、尿素1作壮秧肥。父本移栽前3 d5 d,每667施尿素5、氯化钾4作送稼肥。7.4.2 秧田水分管理采用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方式。播种到2叶期前露田为主,促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苗率;2叶期到4叶期浅灌为主,促壮苗,保证4叶期长粗分蘖,逐步建立水层灌溉。7.4.3 秧田除草除杂及病虫害防治秧苗3叶期前人工除草和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虫。移栽前2d3d喷施送稼药,做到带肥带药下田。 8 移栽8.1 移栽叶龄早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采用旱育秧与塑料软盘育秧方式的3.5叶5叶移栽。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6.0叶7.5叶移栽。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在父母本移栽叶龄范围内尽可能安排父母本同期移栽或缩短父母本移栽间隔时间。8.2 父母本行比和插植密度根据组合生育期类型、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宜的父母本栽插方式和行比(参见表1), 参照8.3.1和8.3.2确定每穴和单位面积的基本苗数。插二期父本的,每期插一行;插三期父本的,一、三期共插一行,各占25%,一、三期每3棵循环排列插,二期单独插一行。表1 父母本栽插方式和密度单位:父本栽插方式行比插植规格适宜制种组合类型父本母本单行1:813.3(23.3-26.7)a13.313.3早稻类型和播插倒挂的组合1:1016.7(23.3-26.7)a13.313.316.7早稻类型和早熟晚稻类型组合1:1220.0(26.7-26.7)a13.313.316.7中晚稻类型组合1:1420.0(26.7-26.7)a13.313.316.7中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表1 父母本栽插方式和密度(续)单位:父本栽插方式行比插植规格适宜制种组合类型父本母本小双行2:1013.3(23.3-13.3-26.7)b13.313.3早稻类型和播插倒挂的组合2:1216.7(23.3-13.3-26.7)b13.313.316.7早稻类型和早熟晚稻类型组合2:1420.0(26.7-16.7-26.7)b13.313.316.7中晚稻类型组合2:1620.0(26.7-16.7-26.7)b13.313.316.7中晚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大双行2:1213.3(13.3-26.7-13.3)b13.313.3早稻类型和播插倒挂的组合2:1416.7(16.7-33.3-16.7)b13.313.316.7早熟晚稻类型组合2:1620.0(16.7-40.0-16.7)b13.313.316.7中晚稻类型组合2:1820.0(20.0-40.0-20.0)b13.313.316.7中晚稻类型组合、父本花粉量足、母本异交性能好a株距(左边父母本行距右边父母本行距)b株距(左父母本行距父本行距右父母本行距)8.3 父母本群体穗粒结构8.3.1 父本群体穗粒指标早稻类型组合制种父本每667有效穗7.0104穗8.0104穗,总颖花数7.0106朵8.0106朵,开花历期应10d。中晚稻类型组合制种父本每667有效穗4.5104穗5.5104穗,总颖花数8.0106朵9.0106朵,开花历期应12d。8.3.2 母本群体穗粒指标早稻类型不育系制种每667有效穗2.0105穗2.4105穗,每穗颖花数80朵120朵,每667m2总颖花数1.8107朵2.2107朵,开花历期应10d。中晚稻类型不育系制种每667m2有效穗1.8105穗2.2105穗,每穗颖花数100朵150朵,每667m2总颖花数2.0107朵2.4107朵,开花历期应12d。8.4 行向行向与当地抽穗开花期的盛行风向基本垂直。9 制种田施肥管理9.1 肥料用量每667施纯氮总量1015,P2O4总量510,K2O总量1015,氮磷钾肥比例控制在N:P2O4 :K2O=1:0.5:1左右。适当补施锌肥、硅肥等微量肥料。根据制种田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父母本的生育期、分蘖能力、需肥特性和抗倒性及苗情等情况,确定具体的施肥水平。基肥用量占40%50%,追肥用量占50%60%。9.2 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母本采用前期重、中期控、后期补的施肥法,控制后生高位分蘖发生,提高母本抽穗整齐度,稳健攻穗增粒重。父本要确保早发、中控、稳长,不早衰。9.3 基肥母本移栽前,每667施45%三元复合肥2025作基肥。9.4 分蘖肥父本栽插后4 d 左右,每667施45%三元复合肥5作分蘖肥。母本栽插后7 d 左右,每667施45%三元复合肥2530作分蘖肥。9.5 穗肥当母本进入幼穗分化期,结合烤田复水,根据品种看苗情酌情每667 施尿素5 和氯化钾5 10 ,促进大穗多粒。9.6 保花肥和粒肥幼穗分化VI期,视母本苗情、叶色每 667施氯化钾 45,尿素05。始穗期和齐穗期用磷酸二氢钾 0.15,兑水 50作叶面喷施。10 制种田水分管理10.1 返青分蘖期做到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返青期保持水层33.5,分蘖期保持水层2左右。秸秆全量还田的,在插5 d 后断水透气 2d3d,增加土壤透气性,以减轻秸秆腐烂分解产生毒素对秧苗的影响;若遇低温则灌水护苗。母本苗蘖达预期有效穗的80%时,开始撤水晒田,防止高位分蘖发生。晒田要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 10.2 幼穗分化期间歇灌溉,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状态。10.3 抽穗开花期灌510深水。10.4 授粉结束至腊熟期采用“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分管理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2d3d再灌一次水。遇到 35以上的晴天,增加水层,调节田间湿度。收获前5d7d断水。11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虫和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种子生产过程中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做到浅水和间歇灌溉,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健壮生产,提高抗(耐)病虫害能力;喷好赤霉素,提高穗颈长度,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预测,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稻粒黑粉病、稻曲病防治关键时期在母本始花前的3d7d、始花期和盛花期;稻瘟病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破口抽穗5%和齐穗期;纹枯病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二化螟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和穗期;稻飞虱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应以准确测报为基础,按照防治指标,及时施药。12 花期预测与调控12.1 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理想的花期相遇,是“头花不空,盛花相逢,尾花不丢”。父母本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见表2。表2 父母本花期相遇标准组合类型花期相遇标准花期预测标准熟期类型亲本生育期始穗幼穗分化期IV前幼穗分化IV期-VII期早熟组合RAA比R早2d4dA比R早1期A比R早0.5期RAA比R早2期A比R早1期中熟组合RAA,R同期抽穗R比A早0.5期1期A,R同期抽穗RAA比R早1期2期A比R早1期迟熟组合RAR比A早2d3dR比A早2期3期R比A早0.5期1期RAA比R早1d2dA比R早1期2期A比R早1期12.2 花期预测为确保花期相遇,须进行花期预测。可采用幼穗剥查法、叶龄余数法和对应叶龄法。12.2.1 幼穗剥查法从预期始穗期前30d左右和预计叶龄余数3.5叶3.0叶时开始,每2d3d,在有代表性的制种田,随机定点连续取父母本各10株的主茎,在解剖镜下观察生长点和幼穗,根据幼穗分化I期VIII期标准及各期形态特征,判断幼穗发育进程,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12.2.2 叶龄余数法全生育期定点调查父本叶龄。根据定点观察记载的叶龄和父母本预计的主茎总叶片数,判断幼穗分化时期,在有代表性的制种田,随机定点连续取父母本各10穴,剥查主茎余叶数,根据余叶出叶所需天数和倒叶全展至见穗所需天数,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12.2.3 对应叶龄法根据历年同地同季同组合父母本各发育时期的对应叶龄和花期相遇程度,对照当时父母本的叶龄推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12.3 花期调节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花期不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花期。12.3.1 调节方法有肥调、水调和激素调节法等,具体可根据禾苗长势长相、生长发育进程、土壤肥力水平、病虫害发生状况和需调节的天数等综合因素确定调节措施。12.3.1.1 肥调在幼穗分化三期前,父或母本每667增施氯化钾 510,可使父或母本提早抽穗 2 d3 d;父或母本每667增施尿素2.57.5,可使父或母本推迟抽穗 2 d3 d。但尿素施用时切忌使母本叶色浓绿(过氮)。12.3.1.2 水调在幼穗分化三期前,根据父或母本生长发育速度对水敏感度的差异,调整父母本生长发育进度。在父或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后,通过灌深水(10以上),能加快父本发育程度,可提早抽穗1d3d;重晒田,可推迟父本抽穗1d3d。12.3.1.3 激素调节在见穗前低剂量每667(母本1g2g,父本0.6g左右)施用“九二0”,可提早抽穗1d2d。幼穗分化III-V期前每667喷施多效唑100g200g,可推迟抽穗和延长花期1d3d。12.3.2 调节原则前期(幼穗分化III期前)调节为主,后期调节为辅;推迟和延长花期为主,提早和缩短花期为辅;肥水调节为主,其它调节为辅;调节父本为主,调节母本为辅。13 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技术13.1 异交态势标准母本穗层高于叶层,高度适宜(90100),穗颈抽出长度05,剑叶与穗颈夹角大于600,颖花外露率95%,全外露穗率90%。父本株高比母本高1020,剑叶叶尖与穗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5,小于或等于穗长的3/4。13.2 异交态势改良技术13.2.1 赤霉素使用技术13.2.1.1 赤霉素喷施总用量与始喷指标根据母本的敏感性确定赤霉素总用量和始喷的抽穗指标,见表3。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品种特性、父母本群体大小、喷施时天气、苗穗发育整齐度、花期相遇情况等实际,作适当调整,群体生物量大、气温偏低时需增加用量,反之,则应减少用量;发育不整齐的田块,适当推迟始喷时间,加大喷施间隔时间;花期相遇好的制种田,父母本同时喷施。花期相遇差的田,父母本应分开喷施。表3 母本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确定总用量和始喷的抽穗指标单位:g母本类型每667m2总用量始喷时的抽穗指标%敏感型10153040中度敏感型20301525钝感型4060510注: 赤霉素有效成分达到8.5105以上。13.2.1.2 喷施次数分2次,3次喷施,一般分2次喷施,喷施的各次用量比为5:5;分3次喷施,各次用量比为2:4:4。13.2.1.3 喷施时间每天5:0010:00,或17:0019:00,露水未干,中午高温、太阳光强烈时不宜喷施。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应抢停雨间歇或小雨时喷使,同时增加赤霉素用量。13.2.1.4 对父本单独喷施在父母本同时喷施的基础上,对赤霉素反应中度敏感的父本,在父本抽穗20%30%时单独喷施一次,每667m2用量为2g6g;对赤霉素反应钝感的父本与敏感型的母本制种时,父本加喷每667m2用量为6g10g;对赤霉素反应敏感型的父本与钝感型的母本制种时,父本不加喷,在与母本同时喷施时父本少喷。13.2.2 割叶生长过旺、冠层叶片过长(25)和易倒伏的母本,在喷施赤霉素前1d2d割叶,保留剑叶长度5左右。13.2.3 人工辅助授粉母本抽穗扬花期,每天清早特别是大雾天气用粗绳或竹竿赶露水,以提早花时,提高异交结实率。每天父本开花后,每隔半小时左右用粗绳或竹竿进行人工辅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