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作教学初探 目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三主”教学模式为主,所谓“三主”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遭到“有理”的压抑。因此,“三主”教学培养的学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不主张用“三主”的模式,而主张师生合作进行教学。所谓“合作”就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是一起磋商、学习、工作的过程。所谓“合作教学”就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不是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把师生教与学的“各自为是”转变为师生教与学的“真诚合作”,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作用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关键是教师。我们认为,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1、共处原则教师把自己作为全班几十位探求知识者中的一员,努力提高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弱化多数学生不予认同的个性,正确认识 “为人师表”绝不等于“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尊敬的师长又是他们知心的朋友。2、情感原则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做到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超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到教师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催人奋进的使者。3、类聚原则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真调整教材的次序,有机组合教村的内容,精心编制课堂教学的“类聚”序列,尽量使学生的旧知与欲授的新知建立合理的实质的“类聚”联系,尽量使课与课之间建立精当的“类聚”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求知的铺路人又是他们探索新知的开拓者。4、活动原则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尝试探究及合作交往等活动,把教与学的基点放在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又能共同研究合作探讨上,从而改变以往那种封闭的、割裂的、被动听讲的“三主”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5、反馈原则教师随时搜集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及时给学生讲之所需、答之所问、解之所惑,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获知的传播者又是他们求知的导肮灯。这五个基本原则中,“共处原则”是进行合作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师生双方才能进行“情感、类聚、活动、反馈”的合作。 二、合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合作教学的五个基本原则,必须始终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其中概念课、证明课、计算课、复习课更要充分的浸润。遵循这五个基本原则,四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方法举例阐述如下:1、概念课的基本教学方法:“适当类聚,先做后说” “适当类聚”就是在无损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集中起来讲析,使之产生知识的“类聚”效应。目的是让学生在“类聚”中思考、联想,使学生从知识的“零存”转换为内联的“整存”,并构成有机的认知“板块”。“先做后说”就是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先请学生动手去做欲授新知的实验(实例),待学生从实验(实例)的实感中产生理性上的“顿悟”后,师生合作再下定义,归纳法则,总结公式。例如新教材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教学,是把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这五个概念的定义、表达式、图示、性质等集中起来,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进行教学,而不是分成若干课时单独解析。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类聚”效应,一切以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为归依,不从常规和既定模式出发,而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追求形式上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而是开门见山,迅速达到知识的核心。2、命题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变式”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迫切求知的要求下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欲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合作变式”就是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征对已证之题进行封闭的或开放的合作变式,使之产生知识的“魅力”效应。如新教材第三册立体几何一章中的三垂线定理“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的教学设计可以是: (l)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平面几何里学过“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是一个真命题,如果把“平面几何”改为“立体几何”,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2)实验猜想 从平面到立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根据“问题情境”观察猜想: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与角的平分线究竟有何关系呢?请同学画出图形,并写出己知求证。(3)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把自己写出的已知求证与课本的例解对比找出差异,规范书写,并研究例子的证题计划与方法步骤,请个性沉着稳重的同学板演或表述。 (4)合作变式封闭型变式,请个性内向腼腆的同学合作证明;开放型变式,请个性直率爽朗的同学合作证明。3、计算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理解算理,循环上升” “理解算理”就是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把数学问题的答案演算出来,而且更需要学生深刻理解计算的步骤以及每步的根据,使知识产生“活水”效应,为师生教与学的合作注入新的“活水”;“循环上升”就是教师根据新授的知识内容组编新知识所辐射到的习题或高考题,按照从“准”到“熟”再到“快”的解题要求,供学生解答,让学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即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循环中巩固,在循环中上升。比如新教材关于“数学归纳法”概念的教学,可以先请学生解答以下问题: 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通过同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等于1/2n(n1)。把证明交点的个数f(n)1/2n(n1)改为计算交点的个数,交点的个数究竞是多少呢?学生将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师生合作采用“先退后进”的方法进行计算:(1)先与学生合作用作图工具画出在4条直线以内满足题目要求的图,找出交点的个数,并启发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2) 再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规律猜想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多少?可能是:f(n)= 1+2+3+(n1)=1/2n(n1),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由于交点个数不断迅速增多,如果逐一验证,显然不可能!(3)最后与学生合作做“多米诺骨牌”实验:假设桌子上竖着一系列长方形木块,怎佯才能使所有的木块全部逐个倒下?学生通过想象实验认为第一块一定要倒,前一块倒下必须碰倒后一块。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保证所有的木块全部逐个倒下。能否用这个事实证明猜想f(n)1/2n(n1)是正确的呢?师生合作研讨认为必须验证当nl时猜想是正确的(相当于第一块倒下),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正确,进而证明nK1(KN)时猜想也正确(相当于保证前一块倒下一定能碰倒后一块),这样就保证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这种“先退后进理解算理,实验猜想理性证明”的合作探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过渡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这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实质得到了透彻的理解,为以后解决有关“计算猜想证明”的高考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循环上升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4、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夯实基础,发散思维”就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知识的表现形式复现出来,而且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联系,能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比如新教材高二上学期的不等式的证明复习课的教学中,对诸如“已知 a,b,mR,并且ab,求证:a+mb+ma/b”之类的题目,不仅仅可以用分析法证明。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不仅能从代数的角度用作差法、作商法、综合法、放缩法、函数法等不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