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63926ppt课件_第1页
体格检查63926ppt课件_第2页
体格检查63926ppt课件_第3页
体格检查63926ppt课件_第4页
体格检查63926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格检查第一节体格检查概述第二节健康检查第三节姿势检查第四节部分常见的人体测量 第一节体格检查概述 一 体格检查的定义 指对身体进行一系列医学检查 目的在于了解身体的发育程度 健康状况及机能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 体格检查内容体格检查一般包括 伤病史 运动史 临床健康检查 姿势检查及人体测量 有时需要进行特殊的专门检查 对于体育运动参加者和运动员进行体检 应着重于心肺机能能力检查 必要时可做电生理及生化方面的检查 伤病史 重视询问既往病史 尤其是麻疹 肺结核 肝炎 风湿病以及有无脑震荡史 晕厥史 过去心脏是否有杂音 是否做过手术 运动史 询问训练情况 例如开始系统训练的时间 训练项目 运动量大小 参加比赛情况 有无过度训练史 运动外伤史等 女运动员必须询问月经史 月经及其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等 姿势检查及人体测量 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水平 第二节健康检查 对象 体育运动参加者 多侧重于心血管系统 一 脉搏桡动脉触诊是最常用的方法 检查时必须考虑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人安静平均70次 分左右 60 80次 分 心率低于60次 分为心动过缓 安静时心率若超过100次 分 称为心动过速 常识 经常锻炼的人心率偏低 运动员安静时心率缓慢 甚至只有40 60次 分 这是由于长期训练 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 动脉管壁光滑 柔软而富有弹性 搏动节律整齐 若心率失常 脉搏节律也会不整齐 二 血压高血压指 收缩压超过该年龄的平均血压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临床上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症状性 肾脏 内分泌 血管疾患等 高血压 在一般人群里发病率是5 血压过低指 收缩压低于90mmHg 正常人收缩压为90 140mmHg 舒张压为60 90mmHg 老年人的血压都比较高 一般收缩压为96 160mmHg 血压高低与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 外周血管阻力及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 同时还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的血压正常值为 100 130 60 80mmHg 当收缩压超过130mmHg 舒张压超过90mmHg 12kPa 应做进一步检查 高血压的测量评定 医学上规定 受检查者应平静休息十分钟左右 用袖带血压计 亦可以用数字显示血压计 测量血压 采取坐位测量右上肢血压 先后在两次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均超过140 90毫米汞柱 则考虑为高血压 这是由于在不同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都可以影响血压的波动 如兴奋 愤怒 饱食 寒冷甚至接受医生检查时 都可以引起血压上升 三 心脏形态首先观察有无异常搏动 触诊有无震颤 叩诊法检查心脏大小 X线测量更精确 运动性心脏增大 可因心室肌增厚或心脏紧张性扩张引起 是某些耐力项目训练结果 与病理性心脏增大有本质不同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1 运动史 典型运动史 且心脏增大的程度与训练年限长短是一致的 2 自我感觉 无任何临床症状 病理性心脏增大者 听诊有病理性杂音 伴有自我感觉不良 3 机能能力 运动性的心肌增大 表现为心肌生理性肥厚 以左心室肥厚为最明显 常伴有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的一系列良好反应 心动徐缓 心容积增加 心搏血量增多 血压下降 最大吸氧量增加 运动员负荷机能试验反应良好等 病理性的心肌增大 病理性心肌增大多由于心脏瓣膜受累引起的闭锁不全或狭窄 使排血困难或倒流入室 或心肌缺血 从而增强左右心室的负担 最后导致代偿性心脏增大 心脏机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尤其在定量负荷机能试验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心律不齐 四 心脏杂音听诊 运动员常见心音低沉 发生原因可能是运动员胸壁肌肉发达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心脏杂音指 心脏在收缩或舒张期间出现不正常的声音 心脏杂音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舒张期杂音都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杂音都表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 心脏生理性杂音的特点 一般都在收缩期 强度在二级以下 呈吹风样 通常发生在肺动脉区 杂音多不固定 经常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 多见于儿童 少年运动员 五 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生理现象 最多见的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即吸气时快 呼气时慢 在运动员中多见 异位心律 最常见的是期前收缩 又称早搏 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 期前收缩可因过度疲劳引起 少数因为平时训练不够 突然中断训练之后或停止训练一个时期后再开始训练时会出现 但无不良自觉症状 心功能良好 偶发性室性早搏是运动员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般无特殊意义 良性心律失常常常有三个特点 部位局限 运动时消失 运动时无晕厥史 第三节姿势检查 身体姿势是由身体各个部分相互间得位置决定得 它反映各种组织结构间的力学关系 所以姿势是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姿势有静态和动态姿势之分 我们主要势介绍静态的 着重检查直立姿势 包括脊柱形状 胸廓形状及脚和足的形态检查 一 直立姿势检查令受试者只穿短裤背心 立正站好 检查其头位是否正直 左 右肢体的长短 粗细 形状是否对称 人体直立的标准姿势应当是 从背面观 头颈 脊柱和两足跟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两肩峰的高度 两髂嵴上缘的高度都应当一致 从侧面观 头顶 耳屏前 肩峰 股骨大转子 腓骨小头和外踝尖各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二 脊柱形状检查身体直立时 从背面观 脊柱应当是笔直的 从侧面观脊柱外形呈现四个弯曲 称为脊柱的生理弯曲 即颈段向前弯 胸段向后弯 腰段向前弯 骶尾段向后弯 脊柱若有异常弯曲必然影响直立姿势 一 脊柱前后弯曲度的检查用脊柱测量计检查脊柱前后弯曲度 令被测者脱去上衣 背靠测量计立柱站立 头部保持正直 两肩胛间 骶部和足跟部紧靠立柱 检查者站在侧方 移动测量计上的小棍 使之与脊柱上的棘突接触 根据测量立柱和脊柱间小棍的距离可以测出脊柱各段前后弯曲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颈弯和腰弯的深度约在3 5厘米范围内 颈弯3 4cm 腰弯2 2 5cm 背的形状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正常背 颈弯和腰弯的深度在正常范围 驼背 胸段后弯程度加大似驼峰 腰段前弯小于2 3cm 平背 直背 胸弯和腰弯均减小 背部平直 鞍背 腰弯大于5cm以上 形似马鞍 二 脊柱侧弯的检查用重锤法检查脊柱侧弯 令受试者只着短裤 检查者以细绳系一重锤 让其自然下垂 以此检查侧弯的方向和弯曲程度 首先观察所有棘突是否与重锤的细绳保持一致 观察如发现有单纯向左或向右偏移 称为C型弯曲 若脊柱上段向左 下段向右偏 或正好相反 称为S型侧弯 其次测量偏移的程度 偏离细绳不足1cm者 可不诊断为侧弯 偏离1 1 2cm为1度侧弯 偏离2cm以上为2度侧弯 偏离5cm以上为3度角侧弯 最后根据侧弯是否可逆来确定侧弯的性质 令被检查者尽力做提前屈 此时若侧弯消失 则为习惯性侧弯 即1度侧弯 若不消失 则为固定性侧弯 即2度侧弯 1度侧弯可以通过矫正体操来进行矫正 三 胸廓形状检查 一 胸廊前后径和横径使用测径规或骨盆测量器 1 前后径指胸廊前点合胸廊后点之间的距离 前点位与左右第四胸肋骨关节上缘合前正中心线相交点 后点为前点同一水平的棘突处 2 横径指与前后径同一平面的胸廊两侧最宽处之间的距离 二 胸廊形状根据胸廊前后径和横径的比例关系 将胸廊形状分为以下几种 正常胸 胸廊上方略小 下方稍宽 呈圆椎型 横径与前后径之比约为4 3 扁平胸 胸廊呈扁平状 前后径比较小 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增大 桶状胸 肋骨上提 肋间距加宽 胸廊上方宽度与下方宽度相近 呈圆桶状 横径与前后径比接近1 鸡胸 胸廊前后径打 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 胸骨明显向前突出似鸡胸脯 称为鸡胸 漏斗胸 胸骨下端内陷 胸骨剑突联合处下陷最深 使胸廊外形似漏斗 称为漏斗胸 不对称胸 胸廊两侧不对称 见于胸膜疾病 胸椎结核 发育畸形等 四 腿的形状检查 一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两腿并拢直立 注意不可用力并腿 用特制的内径卡尺测两膝之间或两足跟之间的距离 二 腿的形状两腿并拢立正姿势站立时 根据两足跟或两膝之间的距离 可以将腿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正常腿形 站立时 两足跟和两膝均能靠拢 O型腿 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 即两膝均为内翻膝 且相距超过1 5cm以上者 X型腿 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 即两膝均为外翻膝 且相距超过1 5cm以上者 D型腿和K型腿 一侧膝正常 若另一侧膝内翻称为D型腿 若外翻则称为K型腿 五 足的形状检查着重检查有无扁平足 足弓是制足底部有趾骨形成的拱型结果 足弓的存在 保证了足在负重支撑时具有弹性 可缓冲对地面的冲力及减轻行走 跑步 跳时对大脑的震荡 足弓的大小是由构成足弓的各块骨所在的位置决定的 此外 各关节韧带及足底筋膜的韧性下降 也会影响足弓 使足弓下陷 产生扁平足 检查足弓的方法有印迹法 足高测量法和X线摄片法 其中X线摄片法最准确 印迹法最常用 1 为弓形足 足印区狭窄处断离不相连 2 为正常足弓 a b为2 1 3 为轻度扁平足 a b为1 1 4 为中度扁平足 a b为1 2 5 为重度扁平足 足印无空白区 注 a b各为由足印弓形内缘的最高点至内 外侧切线的垂直距离 第四节部分常见的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对人体外部形态 包括体重 长度 宽度 厚度及围度在内的各种测量 人体测量不仅是反映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水平的重要方面 也对体育锻炼人群的健康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运动员选材也有重要意义 一 人体测量的注意事项 一 应当强调测量的科学性严格遵循测量学的三属性 即可靠性 有效性和客观性 二 测量仪器的型号规格 测量的方法 要求应当统一化和标准化 力求减少因为测量条件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 三 测量之前应仔细校正仪器 每测100个人左右应重新校正一次 四 测量之前应向被测者说明测量的内容和意义 要求被测者只穿短裤 女生可穿背心和短裤 人体形态可以测量的指标很多 应当根据需要去选择 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人体测量时 必须包括身高 体重 胸围这三项反映了身体发育的基本指标以及坐高 肩宽和骨盆宽 对于那些健身人群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来选择测量的项目 二 体重体重是指人身体的净重 儿童少年时期 体重随年龄而增加 相同年龄 男性的体重高于女性 体重可以反映营养状况 若结合皮褶厚度分析 还能反映肌肉的发育程度 标准体重的测定 一 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标准体重之方法 男性 身高cm 80 70 标准体重女性 身高cm 70 60 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 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 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标准体重的测定 二 男性 身高 厘米 105 标准体重 公斤 女性 身高 厘米 110 标准体重 公斤 标准体重正负10 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 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 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另一种新式的标准体重计算 标准体重 身高 m 身高 m 22 一日内体重变化曲线 一 使用器材杠杆秤或弹簧秤 使用前要用标准法码进行校准 误差不超过0 1 即每100公斤误差应小于0 1公斤 二 测量方法将体重计放在平坦地面 调正0点 令被测者只穿贴身衣裤轻轻站立于秤台中央 测量误差不超过0 1公斤 三 注意事项受试者上下秤台时的动作要轻 称重时应站立在秤台中央 三 身高身高是指站立时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它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身高受年龄 性别 种族 地区和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儿童少年时期 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青春期长得最快 以后逐渐减慢 成年后不再增大 计算身高的公式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 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 父高 母高 0 54女儿成人时的身高 父高 0 923 母高 2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误差较大 大约在3 5厘米 一日内身高变化曲线 一 使用仪器身高坐高计 使用前用钢尺校正测量刻度 误差不得超过2 检查身高计的立柱是否垂直 有无晃动 水平压板是否水平 二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 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成60度角 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地板上 上肢自然下垂 躯干自然挺直 足跟 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头部摆正 但不必紧靠立柱 两眼平视前方 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线 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 用手将水平压板轻轻下滑 直至接触被测者头顶为止 测量人平视水平压板读数 测量误差不超过0 5cm 三 注意事项1 读数时 两眼视线要与被测者的身高保持在同一水平 否则读数不准确 2 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的松紧应当适度 头发蓬松者要压实 四 胸围和呼吸差胸围指胸廓的围度 它反应胸廓及胸背部肌肉的发育状况 还间接地反映肺容量 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时的胸围之差称为呼吸差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 呼吸肌肌力 胸廓活动范围以及非组织的弹性 胸围受后天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 胸围比一般人大5 以上 一般人的呼吸差只有6 8厘米 经常锻炼者可达8 10厘米 甚至超过12厘米 一 使用仪器带尺 使用前用钢尺校正 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 2厘米 二 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裸露上体 自然站立 双肩放松 两臂自然下垂 平静呼吸 测量者最好有两人 一人手持带迟面对被测者 将带尺环绕胸部一周 在背部 带迟的上缘放置于肩胛骨下角下缘 在胸前 带尺的下缘放置于乳头上缘 对于乳腺已发育的女性 带尺应放置于乳头上方与第四胸肋关节水平 另一人站立在被测者身后 协助将带尺扶正 防止滑脱 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被测者耸肩 低头 挺胸 抬臂 驼背等不正确的姿势 平静时胸围于平静呼吸的呼气末测量 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各测量一次计算呼气差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 三 注意事项1 当深呼气和深吸气测量时 注意防止带尺移动或滑落 2 带尺松紧要适宜 轻贴住皮肤即可 3 肩胛骨下角不明显者 可令其挺胸显露肩胛下角 待摸清位置后 仍然要求恢复测试的姿势进行测量 五 肩宽和盆骨宽肩宽指两侧肩峰顶之间距离 它反映身体横向发育情况 肩的宽窄对肩带肌肌力的发挥有一定影响 骨盆宽指两侧髂嵴最宽处之间的距离 它反映骨盆的发育情况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不利的 肩宽和骨盆宽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了肩窄臀宽或肩宽臀窄体型 所以是运动员体型选才的重要指标 一 使用仪器测径规 使用前应检查0点 误差不得大于0 1厘米 二 测量方法被测者两肩放松自然站立 测量者立于其背后进行测量 1 测量肩宽 用食指沿被测者两侧肩胛岗向外上方触摸 直至摸清两侧肩峰尖 在进行测量 2 测量盆骨宽 用食指沿被测者两侧髂嵴触摸至髂嵴最宽处的外缘 再进行测量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 5厘米 六 皮褶皮褶是指皮下脂肪的厚度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存在皮下 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 推算全身脂肪重和瘦体重 一 使用仪器必须用特制的皮褶卡钳 卡钳钳头接触皮肤的面积为20 40平方毫米 测量时钳头钳压皮褶的压强规定为10克 平方毫米 测量前要进行校正 二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只穿背心短裤 自然站立 测量者右手持卡钳 左手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褶 注意切莫将肌肉捏在内 用卡钳钳住 钳头应靠近捏皮褶的手指处 相距约1厘米 然后松开左手手指 读数 3 测量部位一般测量右侧 常测的皮褶部位为以下几处 上壁部上肢自然下垂 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联线中点处 垂直捏起皮褶 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皮褶方向向外下方 与脊柱成45度角 腹部脐旁1厘米处 垂直捏起皮褶 髂部髂嵴上方脐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 垂直捏起皮褶 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联线的中点 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 皮褶测量点 七 身体成分 体脂 的几种测量方法 水下称重法皮褶厚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水下称重法 此法是身体成分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也常被作为评价体脂率的标准方法 测量时 受试者进入温水池 浸没在水面之下 尽力呼气 然后称重设备记录其体重 将所测得的体重和在空气中称得的体重进行比较 从而根据一定的相对关系 测得身体的体积 再得出身体密度和体脂百分比 体密度 Db 的计算公式为 Db 空气中体重 空气体重 水下体重 水密度 肺余气量 国内常用的肺余气量计算法为 男子 肺活量 0 23女子 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