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doc_第1页
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doc_第2页
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doc_第3页
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doc_第4页
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论现代西方建筑后有感论现代西方建筑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加先生在教学之余所作的13篇教学札记,内容是有关对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的论述,文章大部分是1980年以后写成的。 本书不称“西方现代建筑”,而称“现代西方建筑”,是由于“现代建筑”常常会与“现代主义建筑”想混。而现代建筑中,除了现代主义建筑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名目的建筑,因此,此书名中的“现代”只有时间的意义。 通过对这本书的通篇阅读和对重点部分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摘抄,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西方现代的各种建筑风格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对于西方风格和建筑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果要寻求现代西方建筑的起点,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18世纪末,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西欧和北美先后进入工业化时期,机器生产迅速取代手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的铁和水泥用于房屋建筑业,随后不久,刚和钢筋混泥土成了大型房屋的主要结构材料,房屋结构由经验阶段走向科学计算阶段。建造房屋的材料和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建筑类型大大增加,对房屋提出离了多样复杂的功能要求。 建筑领域出现了众多新因素和新事物,但是直到19世纪末,人们的建筑观念、建筑理论、建筑设计的方法,特别是建筑艺术观念却极少改变,对于许多人来说,传统建筑观念任然牢牢占据着他们的头脑, 历史流传的建筑样式仍然视为至高无上的、永恒的、不能或缺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19世纪后期一批重要的建筑物,尽管使用功能已有进步,有点采用了新型铁结构,但是仍然套用或基本上套用历史上的样式。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就是显著的例子。这种情形还将延伸至20世纪,例如20世纪初在华盛顿建造的林肯纪念堂和杰弗逊纪念堂都是采用十分地道的古典样式。类似的放过或半仿古建筑在20世纪世界各处并不少见,人们这样做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都属于传统建筑风格在20世纪的延伸。 19世纪的工业化带来房屋建筑的新功能、新材料和信技术,人们在采用这些物质技术的新成就的时候较少阻力和犹豫。但是建筑观念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改变和创新则不是那么简单。人们头脑中原有的建筑观念很不容易退去。建筑的新功能、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建筑思想和建筑艺术的更新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这还不够,还有待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造成一种接受和欢迎新事物的社会文化心理。这时,建筑领域的新观念和新艺术才会成熟和推广。 这是一个过程。比起建筑物质技术的进展来,这是一个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拖泥带水的曲折过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的二三十年中,欧洲各地陆续出现许多探寻新路努力创作的建筑师,有的是一两个人,有的形成团体,其中著名的有:新艺术派、维也纳的瓦格纳和分离派、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高迪、荷兰的贝尔拉格、意大利未来派等等。美国芝加哥在19世纪后期经历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芝加哥学派”,沙利文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这些建筑师和派别,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惊醒创新实验,他们中的许多人同当时的文艺界的新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主张创新的建筑师的活动汇合成所谓的“新建筑运动”。 20世纪前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建筑舞台出现了有历史意义是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建筑改革产生忠言影响,一方面社会动荡促使人们容易接受新思潮和新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和严重房荒促使建筑师中的改革派面对现实,注重经济,注重实惠。这种情况在原来是工业强国,在战争中被打败,战后初期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危机的德国尤为突出。在那里,困难、挑战和机遇并存。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与1919年在德国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学校计划合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德国另一面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积极创新。并投生于战后德国大规模的低造价住宅的实践中去。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1923年勒氏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激烈地批判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强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他再书中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从轮船、汽车和飞机等工艺产品中汲取建筑创作的启示,他甚至给住宅下了一个新定义:“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同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新的建筑观念渐渐形成,与之相应,新的建筑风格也逐渐成型。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了一次新型住宅展览会,各国新派建筑师展示了他们在低造价住宅方面的创新成果。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新派建筑师在瑞士集会,成立名为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国际组织。在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界的总的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一种名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和流派在20年代末的秀西欧成熟起来,并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 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接受立体主义美学的观点,在建筑艺术中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密斯突出“少即是多”的主张,更早一些,奥地利建筑师路斯曾提出“装饰是罪恶”的观点。此外“形式跟随功能”。“由内向外”等观念和主张对这一时期建筑师的创作都有颇大的影响,上述几座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简单的基本几何形体为构图元素,墙面平滑光洁,很少或没有附加的装饰雕刻;总体多用不对称的布局,手法灵活自由,建筑师主义发挥钢结构或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轻巧及金属制品和大片玻璃的晶莹反光的特性,使建筑形象具有简洁明快,合理有效,清新活泼的风格。 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他接下芝加哥学派创新的思想,不因袭守旧,不走学院派的老路。世纪转折时期,在在芝加哥郊区设计了许多小住宅,从美国移民们建造住房的做法出发,按照地理气候条件,创造许多新的处理手法,室内空间灵活变化,外部有宽大的挑檐、连排的窗孔,突出的水平线条给人意、以安定舒适、宜于居住的感觉。他的早期小住宅被称为“草原式住宅”。1910年他的建筑作品在柏林展出,对当时欧洲新一代建筑师产生不小的影响。 赖特一生从事建筑创作,作品极丰,他的创作特点是不倦地创新,然而走的是一条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很补一样的道路。 现代主义建筑重在体现工业社会特有的价值观,赖特则在工业时代中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这是他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底蕴。 在现代主义鼎盛之际,对他的批评和指责也日益增多。从60年代起,世界各地区陆陆续续出现新的创作倾向和流派。它们在理论上批判20年代的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后现代主义”。 如果说1923年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思潮的经典之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宣言书。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激烈地排斥建筑遗产与传统。与此相反,文丘里强调建筑遗产与传统的重要性。他说建筑师应该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不过,他推崇“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并非要建筑师严守建筑传统。文丘里认为一座建筑物允许在设计和形式上“不完善”,他说可以搞“平庸和丑的建筑”。 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一个新的名目:解构主义建筑。有人认为本世纪建筑界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现代主义建筑,第二次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第三次就是这个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的最突出之点是建筑师极度地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使建筑物显出偶然、无序、奇险、松散、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这种“解构式”的处理不可能行之于真正的房屋结构中,不可能行之于房屋设备的机型管线部分,也不可能把建筑物起码的实用功能取消掉,这种建筑的真正结构还是牢靠的,水管并未破裂,空调仍起作用,房间依然可用。所以那些“解构”式的处理涉及的基本上是形式即模样的问题。在建筑中,被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