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别浅谈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别 及试验方法及试验方法 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防止电梯上行 运行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电梯速度失控而形成的保护 电梯上行超速时 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轻则损坏设备 重则引 起人员伤亡 在日常电梯的检验中 尤其是电梯的监督检验 一些人员往往对轿厢上行保护装置认识不够深刻 不能引起足 够的重视 从而留下了事故隐患 就此 笔者根据自己对标准 的理解以及现场的检验情况对轿厢上行超速保护做如下总结 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规定关于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规定 gb7588 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中规定 曳引 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该装置 包括速度监控和减速元件 应能检测出上行轿厢的速度失控 其下限是电梯额定速度的 115 上限是大于轿厢下行安全钳 动作速度但不超过该动作速度的 10 且应能使轿厢制停 或 至少使其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 tsg t7001 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 强制驱动电梯 中规定 当轿厢上行速度失控时 轿厢上行超 速保护装置应当动作 使轿厢制停或者至少使其速度降低至对 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 该装置动作时 应该使一个电气安全装 置动作 实际上电梯界早在 1985 年就讨论轿厢上行超速问题 轿 厢中的乘客在向上超速时的危险要比向下超速时大 因为人的 头顶要比脚底耐冲击能力差得多 所以电梯必须要设置上行超 速保护装置 关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在国家标准和检验规则 中均被提及 所以新安装电梯及经过重大维修改造后的电梯必 须设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型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型 2 1 非永磁同步电梯 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方式 的电梯上 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型 2 1 1 非永磁同步电梯可能导致轿厢超速的原因 1 制动系统失效 1 电气部分失效 gb7588 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中规定 切断制动器的电流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梯装置来 实现 当电梯停止运行时 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 开 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 应当停止电梯再运行 在 实际的检验过程中 手动模拟电梯制动器的接触器粘连 电梯 会发生向上溜车现象 而接触器何时粘连是维修人员无法控制 的 电气失效必然会引起轿厢失控发生超速 2 机械部分失效 gb7588 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中同样规定 所有参与向制动论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 部分应当分两组装设 分两组装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制动器的 双弹簧 双铁芯设置 在实际的工作中 制动器会出现由于闸 瓦磨损导致制动器的开闸间隙过大以及需要更换制动闸瓦的情 况 当出现这一情况时 由于维修人员调整制动间隙或者更换 制动闸瓦时的疏忽而造成未拧紧制动弹簧上螺丝所引起制动失 效造成事故常有发生 2 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失效 虽然涡轮断齿的情况很少发生 在全国发生的各类电梯事 故中也并未听说由于涡轮蜗杆传动失效所发生的事故 但是 涡轮断齿这一现象仍有可能发生 3 电机输出轴断轴引起的失效 经过更换电机后的电梯 在重新安装电机时 有可能会发 生电机输出高速轴与涡轮蜗杆低速轴不同心的情况 如果出现 这一情况 电梯运行时 轴端承受的扭矩要远远大于正常情况 轻则出现轿厢异常抖动 重则发生断轴引起事故 2 1 2 非永磁同步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类型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有可能引起轿厢上行超速的原因 在非 永磁同步电机中 常见的轿厢上行超速有以下两种形式 1 使用夹绳器作为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大家都知道夹 绳器动作时 是通过夹紧曳引钢丝绳来使轿厢保持制动或者减 速 其在动作时 通常有两个电气开关动作 一个是限速器上 的上行电气开关 一个是夹绳器上的电气开关 该动作原理满 足国标以及规则的规定 是非永磁同步电机理想的也是广泛采 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2 使用上行安全钳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这种设置方 式常见日立公司生产的 gvf 系列电梯上 其原理和轿厢下行安 全钳原理一致 当发生上行超速时 利用限速器触发安全钳使 得安全钳的弹性元件夹持在导轨上使轿厢制动 由于配置双安 全钳的电梯价格通常比配置夹绳器电梯的价格昂贵 所以该种 方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 2 永磁同步电梯上行超速保护的类型 2 2 1 电动机采用封星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梯 所谓封星 即将永磁同步电梯的三相绕组短接 使电动机 内三相绕组线形成一个独立的电气回路 当运行的曳引机因失 电而停止运行时 假使制动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将电梯制停 电梯在原有初速度并失去驱动转矩 对重侧由于重力的作用做 自由落体运动 进而引起电梯上行超速 此时 电梯将带动永 磁同步电机旋转 使电动机内静止的三相绕组线切割磁感线产 生感应电动势 这时封星接触器已将三相绕组线短接而在电动 机内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电气回路 在电枢绕组回路中引起感 应电流 该电流在电动机永磁体磁场作用下产生电磁力矩 企 图带动电枢组随永磁体一起旋转 同时 该力矩的反力矩作用 在转子永磁体上 力图使转子永磁体与钉子电枢绕组一起停止 运转 顾是一个制动力矩 大家都知道 平衡有两种状态即静 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当制动力矩与拖动轿厢向上运动时的重力 力矩相同时或者制动力矩大于拖动力矩时 在初速度的作用下 轿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减速慢性 所以 在采用封星技术 的永磁同步电机上 超速是不可能发生的 即认为其满足标准 要求 2 2 2 电动机未采用封星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梯 该类型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是通过断开限速器上的电气开 关断开安全回路 同时制动器动作 使电梯停止运行 避免上 行超速 3 电梯上行超速装置的试验方法电梯上行超速装置的试验方法 首先应查阅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 其次查看 驱动主机上是否设置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铭牌以及铭牌上的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再次 查看电梯控制柜内是否有生产厂家 提供的上行超速保护试验方法 当控制柜内未张贴上行超速保 护试验的方法时 可采取如下方法 3 1 非永磁同步电机的上行超速保护试验方法 3 1 1 采用夹绳器作为上行超速保护的试验方法 一般采用夹绳器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有两种形式 一种 是机械式 一种是电气式 机械式即是采用双向限速器通过向 上运动的棘爪卡住棘轮 进而带动拉升钢丝绳拉动夹绳器上的 顶杆装置使夹绳器动作 电气式即是采用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安全开关配合使用 该方式的夹绳器使用单向限速器 但必须 设置两个电气开关 当上行超速时 上行安全开关动作 电磁 继电器失电 电磁体失电使得夹绳器动作 对于机械式夹绳器 其试验方法和进行限速器 安全钳联动试验一致 即人为动作 限速器上行棘爪 观察夹绳器动作情况 对于电气式夹绳器 人为动作上行安全开关 观察夹绳器动作情况 3 1 2 采用上行安全钳作为上行超速保护的试验方法 采用该装置的试验同进行下行限速器 安全钳联动试验一 致 这边不做过多赘述 3 2 永磁同步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试验方法 对于永磁同步电梯 首先应判断该台电梯电动机封星与否 可以查阅电气原理图 在电气原理图未标识的情况下 可将电 梯开至井道底部 人为进行松闸溜车试验 当电梯以慢速向上 运行时 即该台电梯采用了封星技术 当电梯飞车时 即该台 电梯未采用封星技术 3 2 1 采用封星技术永磁同步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试验方 法 采用封星技术的电梯 只需确定其封星功能 具有了封星 功能 即认为其符合上行超速保护功能 3 2 2 对于未采用封星技术永磁同步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试 验方法 对于该类型的电梯 人为将电梯开至井道底部 将电梯切 换至检修状态 人为捅住运行接触器与抱闸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龄老年高血压特点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电费账务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电脑钉钉显示课件
- 高质量培智说课课件
- 高职考现在进行时课件
- 电脑电缆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常见谦敬词课件
- 第5课《一着惊海天》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自媒体运营计划
- 健康照护师(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文明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方案
- PPT-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技术
- DB41T2455-2023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等级
- 中医院科研工作管理核心制度汇总
- 静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方法
- 面试礼仪与求职技巧讲义
- 工资条(标准模版)
- 空调器快速接头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