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PPT课件_第1页
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PPT课件_第2页
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PPT课件_第3页
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PPT课件_第4页
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学习动机 1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 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论 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2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二 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三 学习动机与效果 3 一 定义 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 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表现为推力 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 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拉力 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 对学习起引诱作用压力 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 对学习起强制作用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 4 二 学习动机的结构 二 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 是社会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诱因 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如家长的奖励 教师的表扬 同伴的赞许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 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 一般来讲 学习动机并不直接卷入学习活动 而是一种 中介 或 催化剂 的作用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6 人为什么要学习 7 三 学习动机的作用 1 引发作用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 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 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 产生焦急 渴求等心理体验 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 定向作用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8 3 维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 是勤奋还是懒惰 是持之以恒 还是半途而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4 调节作用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 时间和方向 9 启示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 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学习动机 10 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 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集中注意力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 11 二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 而是以学习为中介的 通常 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 其间的关系表现在 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 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动机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的 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 它还要受学习基础 教师指导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智力水平 个性特点 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因此 只有把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 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表 12 表3 l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注 表示好或积极 一 表示坏或消极 13 耶克斯和多德逊定律 14 三 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二 根据动机作用的久暂以及它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5 内部学习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 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 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 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16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 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17 四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 认知内驱力 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 要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 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18 附属内驱力的三个条件 1 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 2 学生从长者的表扬中可以得到一种派生地位 3 获得派生地位后 学生会意识到长者对其的表扬与奖励 从而更加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期望 19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 强化说斯金纳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在他看来 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 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 反之 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会降低 强化取决于不同的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20 严师真的出高徒么我不喜欢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 多数是60 70分 不错的 才70分多一点 能得80分的则是凤毛麟角了 我这样做固然有许多理由 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 如果要求不严 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得个高分 可能会陶醉于已有的成绩 忘乎所以 不思进步 对他们成长不利 于是乎 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得个及格分 即使对那些我心里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 也 鸡蛋里挑骨头 千方百计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 找不打高分的理由 内容不错的 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 文字不错的 就指出立意上的偏颇 渐渐地 我练就了一双 毒眼 稍微翻阅一下 便能发现学生习作里的毛病 养成了一种习惯 不给学生打高分 自以为这两点是 严师 的必备条件 严师出高徒 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 那么就坐等收获 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21 但事与愿违 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 而多是此语言刻板 内容空洞的习作 更要命的是 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 字迹潦草 错别字 病句连篇 还有些抄袭之作 我满腔热情 严格要求学生 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 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 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 有的说最头痛作文 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 你头痛它干什么 随便找一篇 参考 一下 不就完事了吗 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 认真不认真一个样 后来 还有位几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学习动机 22 慎打低分 学习动机 23 人类动机异常复杂 什么是强化物 什么不是强化物 强化物效果如何 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请思考以下几种情况 24 一 王先生答应付你80元 请你给他的花园除草 你倾尽全力完成后 王先生认为这项工作不值80元 只给你60元 二 王先生答应给你50元 请你给他的花园除草 你倾尽全力完成后 王先生对你十分赏识 给了你60元 三 你和一位美女在晚会上认识 彼此互有好感 晚会结束后 你陪美女散步 当走到她家时 她拿出60元给你 说 谢谢你陪了我一小时 希望你能授受 四 你敬重的老师缎带你60元 希望你能在周末帮他的孩子补课 而你正好要约你的女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25 二 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A H Maslow 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 从理论上和原则上对人类行为的动力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26 基本观点 1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 安全 爱与归属 尊重 自我实现 后来又增加两种 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2 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 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 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27 需要层次说 4 高一级需要产生时 低级需要并不消失 同一时期内 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 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 衣食足而知荣辱 28 29 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指出 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 但这种层次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 高级需要可以战胜低级需要 学校中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缺失未能得到满足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 教师应付出自己的爱 关心学生 除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之外 还要发展学生的情感 意志 自尊心 兴趣 需要等非智力因素 30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 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注意需要的层次性 31 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在学生的各类需要中 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需要主要包括权力需要 亲和需要 自我决定需要和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强烈的学生 教师可适当安排其做为小组的组织者或学生干部 对于亲和需要强的学生 教师应避免对其进行当众评价 更不要使其陷入竞争的困境 32 对于青少年而言 对于学生的管理应当适当放宽 让学生自己学会做出决定 自己承担责任 33 三 归因理论 学习者信念 归因 Attribution 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韦纳发展了其理论 34 维纳 Weiner 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 他提出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 控制源 稳定性 可控性 35 控制源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 如归因于内部因素 会产生自豪感 归因于外部 则产生侥幸心理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 如归因于稳定的因素 则期望下一次的成功 如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则根据这一因素是否可控 而可望能否改变成败格局 36 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 又与对未来成败期望有关 如归因于可控因素 则感到满意 并期望下一次的成功 如归因于不可控因素 则感到庆幸 但无法预期下一次的成功 因而难以产生学习的动力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 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 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37 应用 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 成功与失败 的预期 原因的部位 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 请仿写第二句 1 成功 能力强 自豪 自尊 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 失败 消极的归因模式 请仿写第三句 3 成功 4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 无能感 沮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38 参考答案 2 失败 缺乏努力 内疚 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 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3 成功 运气好 不在乎 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39 链接 教师反馈影响学生归因 40 合理归因的建议 让学生了解归因对人情绪和动机的影响不要把成功归之于外部因素和运气不要把失败归之于自己的能力 习得性无助 客观分析学习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41 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 给狗施加电击 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 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 结果 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 拼命挣扎 想逃脱这个笼子 但经过再三的努力 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 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 最后根本不再挣扎 随后 把这只狗放进另一只笼子 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 中间用隔板隔开 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 隔板的一边有电击 另一边没有电击 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 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外 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 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 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 而对照组中的狗 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 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 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拓展阅读 习得性无助 塞里格曼的小狗实验 学习动机 42 一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 放一只跳蚤在桌子上 然后在其上方扣一玻璃罩 玻璃罩的高度恰恰比跳蚤实际能达到的高度矮一点 跳蚤在连续几次碰壁后 就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低于玻璃罩的高度 并形成习惯 使得自己免受碰壁之苦 这时 科学家取走玻璃罩 换上一另一个比跳蚤降低后的高度又矮一些的玻璃罩 跳罩在又受挫之后 又开始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 此时 科学家继续换掉玻璃罩 连续反复 直到玻璃罩的高度几乎与桌面相平 此时桌子上的跳蚤 已经经过几次的调整自己的跳跃的高度后 不敢再跳了 只能在桌子上爬来爬去了 即使是科学家取走了罩在它上方的玻璃罩 跳蚤也没有再试着跳高的勇气了 最后 一只跳跃能力本来很强的 跳蚤 变成了一只只会在桌面上爬来爬去的 爬蚤 跳蚤变成了爬蚤 学习动机 43 人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与动物十分相似 就像那只小狗 隔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中间 而是挡在它的心里 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 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 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 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 同样地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 他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 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 从而放弃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 我就是破罐破摔 我没有希望了 这些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启示 学习动机 44 四 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生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该理论 45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 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46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 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2 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3 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4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性行为的表现 5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7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情绪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48 四 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 Murry 1938 提出 成就动机 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大学生研究发现成就需要 发明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施测中 49 亚特金森 Atkinson 加以修正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 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这两种力量的组合形成如下四种情况 50 四 成就动机论 续 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 把握 有一定风险的工作 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把握的工作 51 第三节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一 家庭 学校和社会 1 家庭的要求 态度和志向 2 学校教育 3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二 学生的个性特点 52 二 学习需要的培养 一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 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3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53 二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 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54 三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 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1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 加强课外活动指导 发展学习兴趣 55 四 教师积极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 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完美的少女雕像 由于在雕塑过程中 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 因而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 为此吃不下饭 睡不着觉 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 几近病态 此事感动了天神 遂将少女变成了活人 让这对幸福的人终成眷属 学习动机 56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来到一所小学 在1 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 发展测验 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 即将开放的花朵 具有产生 学业突飞猛进 的潜力 而且再三嘱咐老师对此 保密 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 请注意 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 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 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 但8个月以后再进行测验时 奇迹出现了 凡是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 而且性格开朗 求知欲望强烈 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心理学家的实验 学习动机 57 机制分析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机制 罗森塔尔通过自己 权威性的谎言 暗示了教师 调动了教师对这批学生的期待和偏爱情感 而后这些教师通过他们的笑貌 眼神 语调 态度 行动等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 使学生受到了鼓舞 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 说明教师的期待具有巨大的神奇作用 学习动机 58 启示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 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 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学习动机 59 四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0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61 学习动机的激发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 利用一定的诱因 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 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形成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 加深和提高 62 一 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一 竞赛的作用1 竞赛的积极作用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 对某些学习活动来说 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 竞赛的消极作用根据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成功可能性在50 时反映倾向强度最大 因此 竞赛对处于中间偏上状态的学习者影响最大 63 二 运用竞赛的原则1 竞赛要慎用少用2 竞赛要注意方式 64 二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一 奖励与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