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作文结尾法).doc_第1页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作文结尾法).doc_第2页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作文结尾法).doc_第3页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作文结尾法).doc_第4页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作文结尾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 刘江海 摘 要:记叙文的结尾很重要,笔者探索了常见的六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让他们在作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这六种方式,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记叙文 结尾方式 与开头一样,记叙文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作文的后期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放异彩,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使人“驻足”,令人动心,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当如“豹尾”,简练生动,恰倒好处;当依据文章的结构和中心,追求最佳的写作目的。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方式有下面几种。一、自然顺畅,交代结果。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自然之法”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这种方式常以叙述或描写形式出现。如,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二、委婉含蓄,点化主题。有些记叙文的结尾,作者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用的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或直截了当的语言来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这就是含蓄点化的结尾方式。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天夜里,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鲁迅先生的故乡就是这种结尾的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 四、抒发情感,激励读者。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抒情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结尾。茅盾白杨礼赞的结尾大声疾呼:“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抒情意味非常浓,像“豹尾”般响亮有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其主要角度有: 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结尾时直接抒发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抒情对象的热烈呼唤与赞美。 第二,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过程中,通过记叙、描写来抒发浓烈的感情。 第三,即事抒情。这种抒情法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第四,绘景抒情。这种抒情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它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的结尾含蓄隽永,意境深刻。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第五,咏物抒情。这种抒情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于纤巧秀丽、细腻真切的写人叙事文章。它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和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尾与开头呼应,不简单地重复语句,这是各类文章中极常见的结尾方式。这种收束方式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一般以以下四种形式出现: 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描写、说明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和结尾是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这样就能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对开头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留下回味的余地,从而了深化文章主题。如,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第三,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同类中一种材料,结尾引用同类中另一种材料,首尾两段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枣核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等就是这种方式的最好例证。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结尾方式人们也常称为“篇末点题”。这种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顿生美感的艺术享受。它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它常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第一,总结评述: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旨意,把文章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精粹点化:在对人、事、物的具体深刻描述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从而极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 第三,蓄势引申: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和描写,都写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 第四,寓意点破:此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缺少的“卒章显志”。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 第五,精彩引用: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第六,揭示题意:结束时揭示题目含义,或者道出意旨。 第七、戛然而止: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