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格式要求.doc_第1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doc_第2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doc_第3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doc_第4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1、标题:标题使用小二号黑体,居中;副标题宋体三号;一级标题使用小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宋体,加粗,左缩进2字符。三级以下标题使用小四号宋体,左缩进2字符。2、正文及其它内容: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段首左缩进2字符。作者学院、作者姓名、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图表名使用五号楷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摘要”、“关键词”使用五号黑体,居左,加粗,关键词之间间隔2空格。作者学院与姓名之间间隔3空格。3、总结统一不插入页码。4、页边距(上、下、左、右)均设为2.5厘米;装订线:0.5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不插入页眉及页脚。 5、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字符,“间距”选0行,“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参考范例一:新会柑的成就与出路2008年寒假“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经济管理学院 张彩兰,袁春婉,陈月莹)摘要:新会柑是新会的土特产之一,具有很高的成就,主要来自于享誉中外的新会陈皮,那么除了制成之外,它还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呢?在这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关键字:新会柑 成皮 价格 市场概论一、本论文研究思路根据国内外对中国农产品新会柑的研究现状总结,和针对柑本身的成就来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目前我们还只是纯粹的资料归纳。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把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到一起,进行比较和综述性研究,并找出研究结果的缺点和理论的漏洞;二是提出新的想法,对柑的出路进行研究。二、课题研究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是对新会柑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整合升华,给新会柑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从现实意义上讲,对于新会柑的销售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解决新会柑销售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三、论文总纲:(一)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二)原因:分析问题所形成的原因。(三)对策: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我们的对策或建议。正文基本情况一、 历史情况新会柑学名茶枝柑,又叫大红柑,是新会著名土特产。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现在也行销国内外。 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选育,自成品系,分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4个品种,近年又培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的新良种。其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柑肉爽脆多汁,甜酸适度,每百毫升含柠檬酸0.710.82克,含糖10.111.3克,可溶性固形物为1112,单果重约100150克。 (图一) 新会大红柑有很高药用价值。其皮薄柔软,色鲜味香,具有化痰、止咳、清滞、驱风、去湿之功能。其核有理气止痛功效,常用作医治疝痛。 大红柑的果皮就是新会的著名特产陈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而“广陈皮”又以新会陈皮为上品,故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中医认为,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及湿阻中焦所致的纳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湿壅滞之咳嗽痰多等症。本草纲目言其“疗吐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疗,解鱼腥毒”。“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药理分析表明,陈皮含挥发油、黄酮甙(如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1等。1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新会柑的采收工艺特点:每年10月开始摘柑青,微红以后的果肉微甜可食用,经过分批多次的采收后,在冬至前后采收完毕。主要还是用来取皮制陈皮,开皮讲眼力,考刀法,反皮看门路,晒皮趁时机(北风干燥天气),有麻绳串灶尾挂,麻袋装阁楼放的习惯和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的传统做法。八百年以前,柑桔橙是野生的。之后才进行大规模栽植到了清代,新会橙已成贡品。解放前,多种于西江、潭江下游;解放后,发展上山种柑桔。 1936 年,新会柑桔橙面积达 7 2 万亩,总产 7 7 万吨,其中:柑 4 万吨;桔 2 9 万吨;橙 .8 万吨。抗战期间,到处大饥荒,柑桔橙被砍掉三分之二,直到 1954 年才恢复种植面积 38 万亩,为 1936 年的 52 ,总产 2 9 万吨,为 1936 年的 37 6 。此后多年,由于“以粮为纲”,大砍柑桔橙, 1962 年时面积 17 万亩,为 1954 年的 44 7 ;总产 0 11 万吨,为 1954 年的 3.8 。2随后的年间新会柑又感染黄龙病,令新会柑的种植与产量都有所下降。随着政局的改变,新会种植柑橘的局面也都随之而变。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新会柑桔面积为8000 亩,产量达7000吨,比去年增产2000多吨,增幅达40。3二、 气候环境条件新会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1789.2毫米。气候温和,热量充沛,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特产丰富,素有“葵乡”、“水果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新会柑种植特点: 据介绍,新会柑尤以原新会境内的潭江流域冲积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独立成围,大河高畦)所产为最佳。此地域,西江与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银洲湖,与潭江水汇合,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月至来年、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因而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元素。在两江共同作用下,新会的土壤兼具洪积土与冲积土两种土壤类型,有利于大红柑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按照新会柑桔橙栽培综合标准化结合现代种植技术,果园自然长草,培养害虫的天敌,以虫防虫,以螨治螨的平衡生态的种植方法,重视修剪,在正、五、九月重施有机质肥,利用银洲湖水系优越水利条件,“灌跑马水”年尾疏河上泥(涂泥)。目前现状今年广东新会柑桔产量大增,比去年翻了一番,达2万吨多,其中,新会柑产量为1万吨多。虽然产量增加了很多,但销售方面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由于新会柑的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且原种原产的药用价值更高,在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很受华人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会柑日渐见少,新会做新会柑果皮的商人就从外地收购新会柑回新会取皮销售。近年新会地产柑桔已逐渐恢复,且品质比外地的好,因此,本地及外地商贩也就乐于在新会收购了。今年新会柑青果田间交货价为1.40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近年来经过技术的更新把买不完的果肉制成果酱、果汁、果酒等,从而又成为其一特色。年底新会陈皮协会成立以来,不断引导新会柑种植与深加工,目前已有食品企业利用新会柑果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了“新会柑果酱”、“新会大红柑饼”等产品,并正在研制“新会柑酒”、“新会柑果醋”等产品。4深入分析一、虽然新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亚热带,水量充足,但由于天有不测之风云,以致每年的降雨量都不太一样,有时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二、近年来,柑农也被害虫的问题困扰着,这也是一个柑的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三、由于在柑上市时节,数量过于多,会把果开皮后制成陈皮,却把果肉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四、近年来大红柑的产量确实出现不足,但也不是“八成来自广西”所说的那么严重。但是,一些经销商大量低价购入外地柑充新会柑、以红茶染色假冒老陈皮等“自杀”式的短期行为,已经影响了新会陈皮的名声。4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1993年至1996年,伴随着陈皮价格大幅升价的是果农的盲目加种和砍伐。“1993年大红柑出现生产高峰,货多价贱。更离谱的是,当时20元斤的陈皮存了3年后反而贬值了。”于是,1996年种柑面积跌至最低谷,整个新会加起来只有六七千亩,近年来才又逐渐升到万亩。4 五、在价格方面,陈皮的价值都在每年改变。协会潘秘书长则认为,部分柑农获利微薄主要是生产管理上的差异,现在每年新会区的1万亩柑地生产出来的1000吨陈皮刚好被市场消化,供需平衡,个别柑农的退出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每年都有一些柑农增产或是新柑农加进来形成互补,而且,要在全国各地推广陈皮的使用、开拓市场来提高销售量存在一定的难度,产销的平衡不易打破,当然,生产成本的增加会提升柑价,但价格将相对平稳。4提出建议与对策要想提高新会柑或新会陈皮的品牌质量,就需要加强柑的生产、管理和服务。对柑的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关,产后统一质量标准,对不同等级的柑果进行分级包装,根据柑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对不同等级的产品采用不同的价位进行收购、销售,努力使果品销售正规化。对于收购的合格产品,统一包装,统一使用一种商标。一、基于亚热带气候的影响,虽然出现干旱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在雨水比较丰富的雨季时期会出现新会人所说的“水浸”(雨水过多会容易造成根的腐烂以致柑种的死亡),我们建议做好有关的排灌工程措施,在其基础上也要进行灌溉技术的进步,进行合理灌溉的同时建立节水系统。5二、历史上新会柑出现过受黄龙病的困扰,在这几年也出现其他新的虫害,所以在防虫方面要进行技术的更新与深入研究。三、研究新的技术,把果肉制成果汁,果酱等之外,制成果干,大力发展成为新会的另一特色产品。四、打造产-供-销等一系列特色的地方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击有关的仿冒商品,依靠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展高科技产品和项目,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带动新会经济与声名的腾飞。五、在世界追求绿色食品的情况下,也要努力培育绿色产品与采用绿色经营技术。六、有关部门除了大力支持有关技术的创新与措施的实施外,还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包括对柑农的种植技术的培训,共同打造出更好的品牌。七、实行全民的专利宣传,以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专利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民的专利意识。八、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柑深加工产业,降低销售压力,提高柑或陈皮附加值。九、旷大柑或陈皮的销售网络,提高公众对它们的认识,开拓国外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结论与讨论新会柑虽然已经出名了几百年的历史了,但世界万物都是不几则退,要想不被别人赶上,就要不断的创新,所以总体上它的出路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除此之外也要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对其进行统一定价,采用促销等营销策略。借助本身与其他力量把自身品牌做好、做响。参考文献1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2三峡科技超市3健康中国4新会秀5 金盾出版社柑橘园土肥水管理及节水灌溉参考范例二:普宁青梅调研报告(经济管理学院 庄颖丽 杨德君 方泽群 李嘉玲 陈靖宇)(一)背景情况摘要:青梅种植业,为普宁人民拓开了致富之路。青梅加工业,成为普宁市农副产品的支柱产业。普宁人民正在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势,以科技为导向,加快青梅生产的步伐,努力把“普宁梅都”建设得更加美好。关键词:普宁青梅(二)普宁青梅简介一、基本简介青梅是一种长年生果树,梅果有食用、药用和工业用途。梅树和梅花具有美化、绿化环境和观赏价值。梅果营养丰富:成熟梅果肉质含有碳水化合物 18.9,蛋白质0.9,脂肪2.74,有机酸(柠檬酸为主)4.72mg100g,维生素C24.8mglOOg,还有其他无机盐类。梅果在医药上是一种难以多得的保健果品,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消痰、增进食欲、消除疲劳、解热、去风寒、治咳燥、下痢、虚痨、反胃噎膈等功能,是居家良药。以青梅为原料加工成的果品繁多,如蜜饯类的原梅、黄梅、话梅、陈皮梅、情人梅、五香梅、梅酱等,产品畅销国 内外,誉为“凉果之王”。青梅饮料中的酸梅汤、话梅茶、柠檬梅汁、青梅冲剂等,也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佼佼者。梅酒类中“普宁梅酒”、“金梅液”,盐渍类中的 咸水梅、梅干等及中药制品中的乌梅、药用梅粉剂均盛名国内外。普宁梅酒获国家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近年来据有关专家分析发现,梅果中含有稀有元素“锗”,具有防癌,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深受国内外人士关注。青梅主产区之一的船埔镇果子厂,以秘传工艺特制的“黄色咸水梅”,不但色泽和风味独具一格,而且元素锗的含量特高。据暨南大学测试中心分析检验,这里的青梅原料,含元素锗、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较为丰富。且由于采用青梅自身酶化反应工艺,能保持主要营养成分,故“黄色咸水梅”制品中,元素锗含量比别的加工方法制成的青梅制品,高4-4.5倍。元素锗目前已成为“震动医学界的新星”,被誉为“21世纪的救世锗”,它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肤白保青春的功效。国家卫生部已批准作为食品新资源。二、栽培历史与分布情况普宁有传统种植青梅习惯,栽培已有700多年历史,当地农户具有较长的栽种历史和经验。建国前青梅主要分布在高埔河、梅林河、大坪河流域的自给型零星少量面积种植,并有“高埔河沉船、酸了龙江”之说。改革开放后,普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引导推广优质青梅品种的种植,在推广种植的同时,扶持青梅加工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南阳山区乡镇和铁山山系二大青梅栽培基地的建设。现有高埔、船埔、大坪、梅林、大坝镇和后溪乡、大坪农场、马鞍山场等15个乡镇场大面积种植青梅.。1990年普宁县青梅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产量为8000多吨,居全国第一位,主要产区为南阳山区高埔河流域和洪阳、麒麟、南径等镇,其中最出名的为梅林梅。1940年,香港某商报曾出现这样的大字标题:“港埠自是以梅林之梅佐为最优品!”从港九发往英格兰、法兰西等地的经济往来电报中多次提到:“梅林梅,非常好!梅林,梅的故乡!” 目前普宁青梅优良品种达10多个,其中主栽种的优良品种有软枝大粒梅、大青梅、白粉梅、黄枝梅、软枝乌叶梅、青竹梅等。近年来普宁市果树科技人员和果农经过不断的品种优育鉴定,已选育出品质产量更优的软枝大青梅和矮白梅品种。同时,我们于1995年在马鞍山农场和石牌场创办全国首个果梅种质资源圃,面积100亩,已收集国内外青梅优良品种48个,并继续收集各地优良品种进行系统科研选育工作。三、气候、环境条件 青梅对生态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太热不好,太冷也不行。在落叶休眠、雄蕊和雌蕊分化期的1011月要有足够的低温和干燥;12月下旬1月中旬的盛花期要求旬均温10以上、15以下的晴朗天气;24月果实发育期要求日照充足,气温变化不剧烈。 青梅根系浅生不耐旱不抗风,好气性较强,积水生长不良,花期怕冷,花期果实发育期要求充足不光照,长期阴雨、浓雾、寡照会大量落花落果,病虫害多,产量低,果质差。因此,在生态适宜区建园,还需选择地势开阔不荫蔽,坡向南及东南,坡度25度以上,阳光充足,冷空气不易积聚,晚冬早春无大风害,土层较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和土壤。不选春季经常多雾、土层浅薄粘硬的高旱坡地,也不选易受毒气影响的地方。普宁地处南亚热带,地理、气候、环境等各种条件都极适宜青梅生长。普宁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22,12月份平均温度15,1月份13.5,无霜期352天,年均降雨量2126.9毫米,微丘红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这些优越生态环境是优质青梅种植的理想区域。 四、生产规模目前全市青梅面积已达到15万亩,年总产量2.3万吨,成为普宁市最大宗水果,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有15个,已基本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生产格局。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市)级首位。普宁市计划至2005年,青梅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量实现4万吨。五、加工和销售情况普宁有较大型的果梅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外向型企业有64家,被评为省龙头企业2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兰花集团公司、锦顺食品有限公司、大立食品有限公司、合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15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普宁果梅加工制品品种丰富,主要有干湿梅、咸水梅,蜜饯类有蜜梅、酥梅、陈皮梅、情人梅、相思梅、甘草梅、话梅等,还有梅酱、梅酒、梅汁等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其中“酥梅”被外商誉为“凉果之珍品”。普宁青梅制品80%以上出口,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成为普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普宁的青梅制品深受日本人和港台商人的欢迎。因此,梅果外销长旺不衰,成为普宁市出口创汇拳头产品。青梅已成为普宁的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创汇的“三高”农业产品,其经济价值日益显著。梅果的销售前景越来越广阔。普宁十分重视抓好青梅的加工与销售,现有果蔬加工厂达250多家,以青梅为原料制成的咸水梅、干湿梅、蜜梅、情人梅、梅脯、青梅酒、金梅液等系列产品有五大类2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中八成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去年,全市青梅创值达4.6亿元。青梅生产成为普宁人民劳动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六、质量认证及获奖情况1995年4月,普宁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加工制品中“酥梅”以其色泽雅观、肉质酥脆、品质上乘,具有原果风味而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普宁软枝大粒梅以其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质优产丰,于1997年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被载入广东省优稀水果图谱。普宁梅酒获国家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三)目前现状近年来据有关专家分析发现,梅果中含有稀有元素“锗”,具有防癌,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深受国内外人士关注。青梅主产区之一的船埔镇果子厂,以秘传工艺特制的“黄色咸水梅”,不但色泽和风味独具一格,而且元素锗的含量特高。据暨南大学测试中心分析检验,这里的青梅原料,含元素锗、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较为丰富。且由于采用青梅自身酶化反应工艺,能保持主要营养成分,故“黄色咸水梅”制品中,元素锗含量比别的加工方法制成的青梅制品,高4-4.5倍。元素锗目前已成为“震动医学界的新星”,被誉为“21世纪的救世锗”,它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肤白保青春的功效。国家卫生部已批准作为食品新资源。普宁的青梅制品深受日本人和港台商人的欢迎。因此,梅果外销长旺不衰,成为普宁市出口创汇拳头产品。青梅已成为普宁的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创汇的“三高”农业产品,其经济价值日益显著。梅果的销售前景越来越广阔。前几年,普宁青梅景况很不乐观,梅价一降再降,梅果积压严重,市场非常疲软。去年以来,普宁青梅从困境中走出来,梅价明显回升,市场相当活跃。普宁市马鞍山青梅生产现代化功能区是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自2003年规划实施以来,该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3年来,已投资1377万元,实现利润18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深入分析一、能够实现利润185万是因为普宁青梅生产示范区建设见效了。普宁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和项目投资业主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抓好示范区建设。3年来,共筹集资金137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00万元,企业投入1032万元,职工自筹45万元,实现了三级投资体制。并把示范区项目建设推向市场,有效吸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普宁市兰花企业集团参与投资建设。该示范区坚持科技兴果战略,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产量,进一步加快良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目前,青梅种质资源园已引进、选育国内外优良青梅品种48个,并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选育出优新品种7个,有力地促进青梅品种的良种化栽培。果梅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项目获2005年度揭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生产区果农、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与普宁市广播电台联合在“农科园地”直播节目中讲解有关果树栽培技术45场次,提高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与此同时,该市还抓好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示范区在种苗、技术栽培、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于当地农户,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4200户农户发展标准化生产面积3.3万亩。二、前几年,普宁青梅景况很不乐观,梅价一降再降青梅原因主要有:一是青梅丰产,造成供大于求。估计今年青梅产量比去年增长约2. 5万至3万吨。二是青梅加工企业亏损积压多(积压率约40%),且受到资金、场地限制,青梅收购积极性不高。三是青梅销售市场狭窄,出口价格跌至最低线。该市的青梅80%出口日本,销售单一且受限制。面对近年来青梅供大于求、梅制品滞销积压和青梅价格一路走低的严峻形势,为避免出现果贱伤农现象,普宁市立足抓早抓主动,采取措施,认真把好服务、质量和销售关,力促青梅销售,确保梅农、企业双获利。1.普宁青梅:深加工赢得大市场前几年,普宁青梅景况很不乐观,梅价一降再降,梅果积压严重,市场非常疲软。去年以来,普宁青梅从困境中走出来,梅价明显回升,市场相当活跃。其中主要一大因素就是通过走深加工而赢得了大市场!青梅是普宁的最大宗水果,种植面积有16 万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全市有大型青梅加工企业近50家,年加工量4万吨,出口2.5万吨,面积、总产、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县(市)级首位,因此普宁市1995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青梅之乡”。然而,从2000年起,连续几年,青梅价格一路走低,每斤从原来的五六元跌至三四角,广大梅农和青梅加工企业普遍严重亏本,梅区30万梅农和近100家大小梅厂全部如坠深渊,顿觉前途渺茫!东昱食品公司总经理陈彬:梅到2000年以后,全国的梅的产量增加是非常大的,成倍增长。整个中国的梅是超过10万吨,工厂生产的产品很多积压。当时,东昱就考虑到梅出路问题、产品的销路问题,开始了成品生产,就是说:把梅从半成品进行深加工生产。梅从半成品走向成品,走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总的就是说:是市场形势所逼。当时,东昱食品就引进了日本的生产技术,把从传统的凉果加工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重点主要突出在哪里?就是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防腐剂进行生产青梅。普宁青梅,历来都是以半成品粗加工的方式单一出口日本,一直持续到2003年。面对新时期的市场形势,东昱、中梅、绿源、添隆等一批大型青梅企业为寻找新的出路,大胆改革创新,把青梅粗加工转向青梅深加工,由生产半成品转向生产成品,同时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拓展国外和国内市场。2003年,对普宁青梅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这一年,普宁梅干协会成立。全市44家较大型的青梅加工企业成为协会会员单位。青梅深加工蔚然成风。据介绍,青梅深加工在硬件设备方面,要有专门的青梅深加工生产线、封闭式晒场、封闭式包装车间和调配车间,还有就是获得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QS认证。在技术和配料方面,要符合国际青梅食品行业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能以青梅成品直接面向消费者。此外,青梅深加工还要求在产品开发、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能与时俱进,有所作为。普宁青梅企业对青梅进行深加工,是普宁青梅史上的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成功与否,意义重大。普宁市果蔬局局长吴和源:普宁市委、市政府对青梅产业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各行各业来支持我市的青梅产业,从银行贷款、资金支持到各种规费的减负,以及流通的服务都一路绿灯。 作为职能部门,我们:一、制订栽培标准,为青梅出口销售提供技术支撑。从2001年开始,我局就着手制订全国首个青梅标准并于2001年12月颁布实施,2003年又制订了省级标准,同年在全省颁布实施,使我市的青梅生产有章可循。二、积极培训梅农,使梅农较好地掌握新技术。三、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民。2. 发展速生丰产林作为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的普宁市,山地面积144.7万亩,资源丰富。近年来,普宁市面对青梅等水果市场疲软、山区农民增收较困难的实际,根据种植速生丰产林生长快、效益高的特点和市场前景好等情况,采取扶持措施,把发展速生丰产林作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该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网站,调整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兴办速生丰产林基地,经多方努力,已成功招引了深圳市绿宝佳实业有限公司到该市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该公司规划兴建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已在梅林镇种植速生丰产林1万多亩,其长势良好。在这一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其他山区乡镇也己初步形成了集体、企业、个人等多元化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格局。针对原有的集体林地基本上分散承包到各农户的实际,该市大胆探索创新林地经营机制,坚持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重点将分散经营的残次林、火烧林迹地、荒山等使用权统一收归集体,集中连片转租给承包户经营,走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路子,并将所得租金发放给原所承包山地农户,使农户在转租林地中得到实惠。该市林业部门还多方寻求销售渠道,积极发展“定单林”,解决造林户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该市林业主管部门十分注重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服务和扶持引导工作,大力扶持经营单位和农户种植速生丰产林,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抓紧培育和提供优质种源,推广普及造林新技术、新经验。并积极为造林户进行造林规划设计,从完成备耕、育苗、种植、施肥、抚育等各个生产环节,配套跟踪服务,无偿提供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同时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及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服务工作。3. 普宁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美誉,青梅是该市三大特色农产品之一,是当地农业产品地支柱,产品畅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单单是蕉柑和青梅,全市总种植面积已有22.5万亩,年总产量达到4.25万吨,蕉柑、青梅加工企业300余家,年出口创值3500余万美元。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青梅出口销量下降。对此,普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去年累计投入蕉柑、青梅收购贷款 21887万元。同时,该社主动帮助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联社理事长许建华更是在蕉柑、青梅登场之际,亲临田间地头及加工企业,深入调研蕉柑、青梅收摘产量、市场前景和收购资金需求情况,给企业出谋划策,推动企业从原来地简单加工向深、精加工发展,树立自己地名牌产品,实现了多渠道销售,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针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农田水利设施功能老化地实际,该社积极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春耕秋种等地信贷投入。去年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14392万元,农民春耕秋种生产、农药化肥贷款828万元。三、水平不高,应用范围不广,增长方式粗放仍是我市目前农业科技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从目前应用的技术上看,单项技术应用较多,综合配套技术应用较少,不但使生产程序繁琐,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在品种引进上,多、乱、杂现象依然突出,据调查,全市水稻品种不少于100个,油菜品种不少于50个,有的一个村就有20多个品种,这既不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订单生产。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农业科研与推广脱节;许多农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务农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接受应用能力及效果较差;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除联河、乐健等少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有产品研发机构和技术依托单位之外,绝大多数企业新产品研发力量薄弱,甚至没有研发机构等。(五)提出建议与对策其一, 青梅的种植及科学管理。发展青梅生产,首先要选择优良的青梅品种。 如普宁市种植的软枝大粒梅,该品种果大,单果平均重28克,肉厚核小,可食部分 87.4,营养丰富,肉质脆,风味好,品质优。12月中旬开花,4月中旬成熟,丰产稳产,被广东省评为省青梅优良品种。其二,要做好新建梅园的建设。梅树是长年生果树,百年之计始于园地。因此,建园要选择向南山坡、地势开阔、通风透光、早春无大风害的地段。建园时,山坡要做好道路、林带规划,开设水平等高梯田,开掘好梯田内排蓄水沟,起畦、开大植穴,施足基肥,为梅树早生快发创造良好条件。种植时要合理密植,旱园肥沃土壤,每亩种30-40株,山坡地可适当密植,每亩种45-50株。为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可在幼龄梅园利用空隙地进行间种,间种作物以豆类、蔬菜等浅根性短期作物为主,不宜间种高杆、攀援和生长期长的作物。这样有利改善梅园土壤结构,提高地力,促进梅树生长。其三,要进行合理施肥。梅根系浅生,未结果树在春季可结合除草浅中耕,促进根系生长;秋末结合埋施有机肥,深耕12-15厘米,促进落叶休眠。成年树每年可在秋后进行犁翻改土,结合增施有机质肥,在株行间逐年轮替进行。梅树施肥还应根据不同树龄、不同生育期进行合理施肥。结果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花前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速效肥,施肥量占全年60,于“立冬”至“冬至”施用。以促使壮花,春梢抽生正常,减少落果。果后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部分速效肥,施肥量占年35,于采果后施用。以恢复树势,促进叶片浓绿,增强同化作用,枝梢充实,促进花芽分化。壮果肥:以钾肥为主,配合部分氮肥,施用量占全年5,于幼果期施用。以协调营养,减少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和充实春梢生长。 wWw.GdStC 潮阳之窗属潮阳本地门户网站,提供潮阳本地资讯,弘扬潮汕民间艺术 其四,要进行梅树整形修剪。梅树抽梢力强,抽梢数多,常会导致枝叶过密,通风透光差,病虫害多,结果少,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应适时对梅树进行整形修剪,使青梅形成良好的树形结构。幼树增加分枝级数,有利于早结果丰产。成年树修剪,调控生长枝与结果枝比例,使生长与发育协调发展,保持连续结果能力。所以,整形和修剪是青梅生产中达到早结、丰产、稳产、优质、长寿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其五,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梅树的主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金龟子、毒蛾幼虫、蓟马、白蝉、天牛等;主要病害有:缩叶病、炭疽病、流胶病、黑星病、膏药病等。梅树若遭受病虫为害,轻则削弱树势,造成落花落果,导致减产歉收,重则全树死亡,传染蔓延其它果园,直至毁灭全片果园。病虫害防治应列为重点技术措施常抓不懈,才能使青梅生产顺利发展。梅园病虫害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综合防治为主,主要是抓好梅园冬季清园工作,于采果后至冬前结合剪除病虫害枝条,并将剪下枝梢集中烧毁。应进行全园松土、培土、消灭潜在土壤中的越冬病虫源。同时用“氧氯化铜”500倍喷洒树体,用石灰乳剂涂刷树干,消灭越冬病虫源。 1、青梅进入收获季节,梅果因用途不同、要求商品规格不一。要达到增产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