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心理.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心理.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心理.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心理.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心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姓 名 学 班 级 应用心理 指导老师 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论文题目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研究目的意义目的:孤独感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探讨大学生孤独感、自尊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析二者的作用机制,为从自尊的角度对孤独进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拟考察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为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意义:自尊是健康人格基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位于较高的层次。 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自尊是个人心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个性发展相互影响。研究大学生孤独感,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孤独感的研究孤独感的定义:孤独感是指个体渴望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国外:早在70年代weiss提出了孤独的概念,认为孤独是由个体感到与同辈人相疏远或被其拒绝,而且因在关系和相互活动中所出现的情感上饥渴,而产生的一种长期的使人苦恼的心理状态。他把孤独感分为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1。 sermat (1978)则把孤独看成是一个想要有的与他已经有的朋友个数间的差异和在社交网络或关系方面的缺乏。jenny de jong-Giereld把孤独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Shaver(1987)提出,孤独是“一种当自我意识觉察到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破裂的信号时,所造成的总体上的常常是突发的情绪体验” Gieveld 等人(1990)将孤独感分为强度、时程和情绪特征三个维度2,由此设计了Rasch型孤独量表,用来评价孤独者的感知、体验及人际交流等方面的状况。Cramer 等人(2000)将孤独感分为家庭关系、亲密伴侣关系、社会关系三个维度 3,并制定了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scale for adults,SELSA量表。国内:李传银在综述国内外多种关于孤独的解释后提出:孤独是当个人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 4赵鹏撰文提出影响造成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是以地理阻碍,二是交往能力差,三是学习上不适应 5陆桂枝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阐释了贫困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6李艺敏等(2006)编制的大学生活感受问卷,也将孤独感分成四个维度 7,分别是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这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12,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7-0.745之间,重测信度是0.863,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均在0.70以上。自尊的研究自尊的定义: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认知,并在追求和实现个体价值时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认知和改造的过程。国外:在国际心理学界,关于自尊的研究在1980年以后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把它引入到个人发展、学校教育、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团体的发展等方面上。1990年夏季,在挪威的奥斯陆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自尊大会,分别来自美、英、俄等国家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心理治疗师等参加了讨论。一致认为个体心理成长中自尊发挥的重要作用必须受到重视。 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James)(1890),他在心理学原理中给自尊下定义用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提出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其潜在能力之比。其后,很多外国心理学家对自尊都从各自角度进行定义。 库利他认为:“自我与社会是对双胞胎。” 米德(GMead)的基本思想是,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于持续不断的对话与交往,而其“自我“理论最具创见之处在于他强调自我如何借助于符号的互动产生的过程。 哈特(Harter)及其同事自80年代以来对青少年的自尊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国内:张文新、林崇德(1998)通过对初中生的研究发现:从总体看,青少年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与严厉呈显著的负相关。 程学超、谷传华“(2001)进行了“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专项研究。该项研究在此验证了库利和米德的早期自尊理论。 李勉媛(2003)研究发现在校师生关系满意度总分及各因子与初中生自尊朱智贤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张敏杰(2006)研究发现接受社会支持能较好地预测自尊,而且提供社会支持和自尊有正相关关系。 张春妹等(2006)通过对中学生研究发现,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查阅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利用VCLA孤独量表与自尊量表(SES)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统计法: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原名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由美国SPSS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大型统计学软件系列。研究内容:自尊研究的现状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两者间的关系研究框架1. 引言11孤独感综述 12自尊综述 13假设两者可能存在的联系 2. 对象与方法21对象:本研究选取大学生200人 22 方法221自尊量表 222孤独量表 23 统计处理 3结果31大学生自尊与孤独的相关分析 32大学生自尊与孤独的回归分析 4结论 进度安排2011.11.142011.11.20 确定论文题目2011.11.212011.11.30 搜集有关资料2011.12.12012.1.20 撰写开题报告并上交给指导老师2012.1.212012.3.20 初稿2012.3.212012.3.30 修改初稿2012.4.12012.4.20 定稿主要参考文献:1Weiss R.S. 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1973;2Gierveld.J.& van Tilburg.T. Manual of the loneliness scale.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Koningslaan, 1990, 1075:22-24 ;3Cramer K M.,Helen B.O,Joanne E.B. An abbreviated form of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scale for adul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0,28:1125-1131;4李传银,王燕,孤独心理研究的回顾J.社会心理的研究,1999(1);35-445赵鹏.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成因与防治 J .思想政治教育,1998(6);426陆桂枝.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冲突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2):;114-1157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6,29(2):465-4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