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doc_第1页
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doc_第2页
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doc_第3页
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doc_第4页
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卡的制作与使用心得前一阵子有朋友和我聊到黑卡使用的问题,今天下午我以黑色厚纸板,自制了一张大型黑卡,赶忙在傍晚到楼顶测试,顺便将使用心得与*istDS的数据资料分享出来,供各位同好参考:1.这是以光圈先决模式(ISO200),约略面对夕阳方向拍摄,很明显的在建筑物的背光面一片漆黑,形成了剪影的效果,如果要让建筑物也能清楚可见,就必须拉长曝光时间。2.这张改为快门先决模式拍摄(ISO200),曝光时间为三秒,画面当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黑卡摇晃不佳所形成的阴影。3.这张同样为快门先决模式拍摄(ISO200),曝光时间为三秒,由于上半段亮部黑卡摇晃较快,使得天空(亮部区域)进光亮过多,而形成一片惨白过曝的情形,但下方建筑物(暗部区域)已因拉长曝光时间而清晰可见。4.修正上述两次的缺点后,再次以快门先决模式拍摄(ISO200),曝光时间为三秒,亮部与暗部的进光量已获得较佳的控制,天空层次与地面建筑都可清楚呈现了。测试心得:比较了我的Pentax *istDS与Sony F828,两者在黑卡的使用上,仍有许多不同处,除了使用的镜头不同、机身设定上的不同之外,摇晃黑卡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每台相机甚至每支镜头,都需要去找出其最佳的机身参数与使用设定,以利以后需要时能直接派上用场。以第四张图例来说,当时的机身设定如下:ISO200日光白平衡快门先决模式曝光时间三秒光圈F16-2AV(EV)影像色调:鲜艳模式分辨率:6M画质等级:饱和度:-1清晰度:0对比度:0黑卡制作:所需材料计有黑色厚纸板一张,以及可以剪出花边形状的剪刀一把。一、先裁出一块长方形的厚纸板,宽度要大于镜头的口径,长度则建议多预留一些,以预留出手持的区域。二、在较长的一边以剪刀剪裁出花边形状。过去我是以黑色1.44MB磁盘当作替代黑卡使用,但由于尺寸较小,使用上显得捉襟见肘,我另有位朋友以黑色皮夹替代,却曾发生在摇晃时,把里面的纸钞、名片、信用卡等东西都洒了出来的记录,因此花点小时间做一张适用的黑卡,绝对是很合算的。至于为何要检裁出花边,主要是在于我们使用黑卡时,亮部区域与暗部区域的交接处,经常不是呈一直线的排列,而是有起伏的不规则形状,透过有花边的黑卡,看起来比较不会遮掩得那么明显,请参考以下图例:未使用黑卡:使用黑卡,但可看出遮掩痕迹(红水平线处):黑卡使用时机与使用方式:当亮部区域与暗部区域的反差过大,导致暗部区域细节无法呈现时,便会形成剪影效果,如果要让暗部区域细节明显呈现,又不使得亮部区域过曝时,就可利用黑卡来达成此一需求。当使用黑卡时,首先需要拉长曝光的时间,好让暗部区域有足够的时间来增加进光量,此时以黑卡遮蔽亮部区域(可视情况调整黑卡上下移动的速度),让亮部区域不致有过多的进光量,待曝光结束后检视结果,如有不理想之处再行修正。黑卡的使用上仍有其限制,例如亮部区域与暗部区域的交接边缘过于复杂,效果便会打些折扣,而不断摇晃黑卡也使得手部容易酸痛,加上黑卡使用除了要累积经验外,成功率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小细节需要用软件做后制处理。使用黑卡虽不能每次百分之百获得满意的效果,在底片机上的使用也无法立即予以检视成果,不过这毕竟是一种摄影上的技法,有机会多练习一下也不错,或许哪天有派上用场的机会也说不定喔!以上是个人的使用经验,如有错误之处,也请前辈先进们多加指正指导。风景点评+黑卡技术应用黑卡技术详解:大家在拍摄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处境,有时候在明暗对比,反差比较大的环境下。兼顾了高光的部分,但低光部分欠曝了。典型的是剪影的效果。太阳光没有过暴,但人物的形象很黯淡。有时候拍摄夜景,路面拍摄的很清晰了,但明亮的广告牌就过渡曝光了。这些就是数码相片的宽容度不够造成的。富士所以出了两款超级CCD,一个是HR,另一个就是SR。HR提高了相机的高分辨率。SR就是解决相机的宽容度。那么如何用数码相机来解决呢,这个就是黑卡的使用。用一个黑色的纸板来挡住相机的镜头,给相片的不同部分合理的曝光。如拍摄夕阳下的水面或者山谷,对明亮的天空进行测光,合理曝光需要2秒钟,对暗处的地面进 行曝光,合理曝光需要4秒的时间。那么怎么办呢,可以先用黑卡挡住一半镜头,即天空部分,地面先进行曝光。在2秒后拿掉黑卡,对整个画面进行曝光,历时2秒。这样叠加起来,天空地面就都合理的充分曝光了。当然,可以用天空的测光和地面的测光值拍摄两张,然后在PS中合成。不过这样就失去了拍摄的意义。以下的图片部分使用了这样的技术(更多图片)首先先感谢netbell楼主给我们又一次带来这么精美的富士S2PRO的作品,这组作品相对于上次富士S2PRO拍摄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将拍摄这组作品的要点和所采用的部分技术和细节进行讲解。1:相机:这组作品所采用的相机是富士S3 pro,在像素数上S3和S2基本相同,但第四代超级CCD却给S3带来了质的变化,与前一代相比,新一代的超级CCD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更加优秀的成像品质,拍摄出来的作品更加的细腻和自然,并且可以使用全系列的尼康卡口镜头,这保证了作品的色彩层次感和锐度。2:拍摄时间:这组作品的拍摄时间基本保持在晚上6点7点左右,这时候的天空显现出一种幽静的蓝色调,加上云彩的点缀和夜景的璀璨,共同构成了夜景作品的良好色调,并且这时候色温稳定,色彩还原性好而晚霞的表现力也十分精彩,加上当时天空质量高空气悬浮物少,是个最适合拍摄的时刻!3:暴光组合和对焦(精髓):作品的对焦全部是采用手动对焦,并且设置为无限远这组作品是根据现场场景和光源进行的暴光组合,第一张作品由于前景有比较明显的光源,而在远景也有很漂亮的夜景灯光效果,所以摄影师采用了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进行拍摄,这样可以保证前景不至于暴光过度,而又能让远景得到良好的暴光和取得优秀的景深效果;而第二张作品由于前景并没有明显的光源,并且远景的总体光源在整幅作品中并没有很大,故采用了大光圈,长时间的暴光组合进行拍摄;第3张作品是在6点拍摄,天空应该已经不亮了,但摄影师采用了小光圈(f22),超长暴光时间(22秒)的组合,这样一来造成了一种白天的效果(我也尝试过,的确能)但这要求机器稳定性特别好,稳定的三脚架是比不可少的装备;第4张作品也是采用了小光圈长时间暴光的组合,主要是因为天空的夕阳和晚霞的照射下,侧面的水面能很好的体现出一种色彩的过渡,色彩层次丰富。4:构图:其实这组作品的构图存在一定的小问题,首先是第一张作品,左边有前景,但右边只有水面上一条船,虽然远景和前景协调的还不错,但前景的建筑物的下倾和右边的空旷显得有点不合理,如果还能饶一段应该就更好了,并且天空也不应留这么多,水面应该多点;第2张作品也有小毛病,天地各占据一半,并且天空的忧郁的蓝色不需要那么多,应当裁剪点天空一部分;第34张都是想表现云彩和地面的色调的配合和协调,做的还不错;第张作品构图就很精彩了,首先是远景的一个建筑物,没有放在画面中心,其次是前景的水块分割了画面,占据了一半的画面,很精彩很协调;作品6也是一样,没有将天空过多纳入画面,剪影表现很精彩。5:测光模式和暴光补偿:整组作品除了作品5是用中央平均之外,其他全部是多重测光模式,并且暴光补偿区间都在052之间。6:镜头的选择和其他:如不出我意外这组作品采用的镜头应该是12mm50mm左右的尼康镜头,并且基本上都采用了12mm超广角段进行拍摄,超广角拍摄的好处就是能拍摄很大气的作品,但画面的变形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后一张作品采用了50mm进行,尼康镜头有着一惯的锐利性和良好的色彩还原性和解像力;S3的解像力果然惊人,夜景的细节表现刊称完美,作品通透性特别强;最后这组作品应该采用了多次暴光而成,并且使用了CPL(偏震镜)当灰镜使用,至于黑卡技术楼主已经进行了详细讲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