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docx_第1页
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docx_第2页
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docx_第3页
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yantai teachers university journai(natural science)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周君华1,解毅飞21烟台师范学院体育系山东烟台264025;2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山东曲阜27316 5)摘要: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体育锻炼育儿的生理学、社会学意义,对婴幼儿各年龄 阶段的早期社会化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体育锻炼育儿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分析r体 育锻炼育儿的困惑,提出了体育锻炼育儿的基本对策,并倡导在全社会开展体育锻炼育儿。 关键词:体育锻炼育儿;社会学;要幼儿;早期教育中囤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30(2001)010069051996年1月18 el,在北京,一批儿科医学专家、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围绕婴幼儿 的教育问题进行了研讨。他们提出:由于我国婴幼儿教育的落后,致使人口素质受到严重 影响。我国每年有2 000多万名新生儿出生,与此同时又有4 000多万名青年开始做父 母。人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然而在很长时间里,大多数父母都是在缺乏科学 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致使众多有个性和创造才能的 孩子没有被因材施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人才的浪费。近年来,在家庭教育尤其是在早期教育方面,许多父母在家庭育儿策略上存在着弊 端,即只重视智育、美育,而轻视德育,忽视体育,劳动教育几乎成为空白。不仅父母这样, 许多幼托机构也是如此,根本没把婴幼儿的教育方针(体、智、德、美、劳)中的“体育”放在 首位,不愿意也舍不得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投资,致使大批的孩子在身心素质方面的天赋没 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开发。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专家们一致指出,在我 们这个人口大国,如果不对这一问题给予全民性的普遍关注,再不赶快从新生儿就着手抓 教育,将会对民族素质的发展铸成大错。然而,就早期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种司空见惯的 现象:忽略婴幼儿的体育教育。为此本文就“体育锻炼育儿”这个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发 表一孔之见,以此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婴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真正实现体育教育“从娃娃 抓起”,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括动的广泛开展。1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生理学、社会学意义实践表明,孩子一生中智力总和的60在六周岁前已形成,4岁前儿童智力的开发能 提高其智力的50,而等到7岁才开发,只能提高其智力的20,而且绝大部分是从家庭 教育中获得的。因此,大力提倡家庭早期教育,并通过体育锻炼育儿这个渠道,来造就和发收穑日期;200009一5 作者简介:周君华(1969一)女讲师教育学碗士t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方面的研究万方数据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匣)第1 7卷展婴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以满足21世纪人才素质培养发展的要求更具有 特殊的意义。1)生理学意义现代科学发展史告诉我1i,体质的发展同动作技巧学习是密切联系 的。动作技巧的中丰i)(机制同思维智力机制在神经网络层次上是密切联系着的,动作技巧 学习的较佳时间处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幼儿时期;其后少年期比青年期为优,青年期叉比 成年期为优。神经网络的“功能软件”既极为丰富复杂,又极为个体化;其发育、发展既具 有层次性、程序性,又具有整体性;幼儿动作技巧学习,对于这种“功能软件”的发育发展, 具有奠基性的积极意义;这种意义不但是对于体格和技巧的,也是对于智力的发展;教育 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感觉和运动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感觉统合失调”会导 致“学习障碍”;儿童的运动游戏,不但对于体育和智育非常重要,而且还是儿童培养积极 意志和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课堂。这对我们科学认识体育锻炼 育儿有着重要的生理学依据。2)社会学意义 人类的身体是与精神共存的,如果儿童没有受到适宜的文化刺激 那么与这种文化相应的生理器官的功能是无以发展的;儿童如果缺乏精神生活,那么,与 这种精神生活相对应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儿童身体的发育需要在全面 的文化生活(包括体育生活)过程中实现,这将极大地促进婴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在陶冶和综合完善身体的体育文化中,教育与身体锻炼的直接目的都是对身体和精 神施以影响。体育用不同形式进行有计划的身体教育,旨在促进身体成长和保养。一般说 来它包括卫生、体操、各种竞技和娱乐游戏。目前,我国也主要是从保健和积极锻炼这两 个方面来理解体育的。儿童身体的发育是在全面的社会文化生活过程中实现的,人类社会 文化概念之中的“身体文化”概念是以人的身体为中心的,而身体文化中的身体教育其直 接171的就是身体的保健和积极地促进身体的成长。因此,身体教育(体育)在婴幼jlb期的 早期和基本期的社会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身体的成长和保养,体育对儿童身 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社会学意义。2婴幼儿早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人的一生伴随着自然成长过程和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过程,是指使一个自然人转 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人自 出生到4岁左右,属于早期社会化阶段,基本是在父母的怀中或膝旁度过的;4 20岁属 于基本期社会化阶段,大多是在学校学习中度过的。1)婴儿期(0 1岁)的体育社会化特点婴儿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就会以笑与人 交往了。笑是婴儿与成人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2个月以后,婴儿的笑不再停留在嘴部 而是扩展到整个脸部,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社会性微笑”。6个月左右的婴儿已会认人r 他对亲人和陌生人有明显的不同反应,这时出现了“选择性微笑”。8个月到1岁时婴儿 的笑逐渐含有复杂的意义,如在游戏过程中除r对人微笑外,婴儿会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出 现“欢迎的笑”,会在拿到玩具或食物时出现“自鸣得意的笑”会在玩得高兴时“独自发 笑”,还会“莫名其妙地笑”等。根据婴儿期的特点,父母或保育人员要经常抚摸和亲吻孩万方数据第1期 周君华等;侣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闸释子、采取诱导性挑逗性游戏方法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以此增进亲子代间情感交流形成 良好的性格,为早期社会化奠定基础。2)幼儿期(13岁)的体育社会化特点幼儿期仍然处在早期社会化阶段,幼儿在 学会转抬头、坐立、爬行、行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开始学习穿鞋袜、 吃固体食物,学习大小便方法学习简单概念和会话学习控制情绪等)和简单的动作技能 (如走、跑、跳、投、钴、攀、摇、晃、摆等),以此引起幼儿的全身性活动。因此,亲子代双方要 不断强化这种最初的交往形式,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巩17i1和强化早期社会化的 发展。3)学前儿童期(36岁)的体育社会化特点早期社会化(o 4岁)结束后,就进入基本期的社会化_一般是从4岁左右开始一直到20岁前后才能完成。许多研究成果表明 幼儿时期不仅已经获得r基本生存能力和感官技能,而且学到j,对今后生活至关重要的 认知技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必要的动作技能和卫生知识,强化自我意识t体验人际关 系,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在此方面极大促进了学前儿童跑、跳、投等简单动作技能提高,身 体机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基本期社会化奠定牢固的基础。3体育锻炼育儿的内容和方法体育锻炼育儿,主要是指在加强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的前提下,运用体育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和身心养护,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达到体格健壮、 身心健康之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育儿的内容与方法应为以_卜几个方面。1)发展婴幼儿动作的身体练习 如抬头、翻身,俯卧、爬行、坐、站、走、跑、跳,投、平 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学习。主要通过被动性、诱导性和实用性的身体活动方式与娱 乐性的游戏来完成。2)基本体操和按摩操如被动体操(26个月婴儿),主、被动体操(612个月婴 jd)杠杆操(1 1岁半幼jl)。幼儿模仿操和徒手操,听口令做动作、队形变化,身体局部 和全身的按摩等。主要是在幼教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完成。3)体育游戏和亲子代娱乐游戏不同年龄阶段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 游戏、民间游戏等。在幼儿园通过分组和不分组的形式完成体育游戏;在家庭主要是通过 母子游戏来完成。4)利用自然力(空气、日光、水)的身体锻炼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如用凉水洗 脸、洗脚,冬季开窗睡眠等)和利用“三浴”(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锻炼。主要是在家庭生 活中在父母的诱导下完成。4开展体育锻炼育儿的困惑与对策”开展体育锻炼育儿的困惑(1)对开展体育锻炼育儿的认识不足。现在,在人们 心目中只要一提起婴幼儿教育,就是早期识字认数、学琴棋书画,就连托幼机构也没有真 正把体育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社会上不少人对体育教育尚有误解,更谈不上体育锻炼万方数据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7卷育儿了。(2)父母和幼托机构教师体育素养不高。现在的大多数青年父母,都有较高的科 学文化素养,但缺乏必臻的亲身体育锻炼经历,几乎没有科学锻炼身体的经验,体育素养 就更谈不上了。笔者曾对幼儿园教师作过调查,教师的体育素养低于其他方面的素养,对 体育的认识是高的,但理论知识却很贫乏。幼师的学生普遍存在怕上体育课的现象。(3) 缺乏体育锻炼育儿的科学方法。在家庭育儿中,缺少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列体育锻炼育 儿的方法知之甚少。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只知考虑季节、场地,孩子的身心特点,而对 体育教学方法考虑得不够,体育教学形式上变化多但缺少必要的运动量,练习密度的测 查办法。2)开展体育锻炼育儿的对策(1)社会传播媒介应加大对体育育儿宣传的力度。在 大力宣传家庭早期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对体育锻炼育儿做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使更多的 父母了解体育锻炼育儿的好处,让更多的青年父母摈弃传统的育儿观念,树立现代体育育 儿观念。(2)广泛开展国民体育,提高人们的体育素养。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 同时,认真抓好成年人这个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因为成年人几乎都做了父母,他们的亲 身体育锻炼,不仅能加强自身的身体机能,积累健身锻炼的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而且对青 年父母进行体育育儿和带动全家老少的活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开办家长学 校和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班逐步推行体育锻炼育儿的方法。目前部分家长和幼儿园教师 也能够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育儿方面的教育,但关键的是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育儿的方 法,致使他们不能够坚持下去。笔者在幼儿园调查中发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多偏重有形 的、使用运动器具的活动,而忽视肢体运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的质量却不高。同时, 也要加强在校幼师学生的体育教学,使他们树立体育锻炼育儿的观念掌握必要的体育育 儿的知识与方法。(4)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体育锻炼育儿研究机构。对体育锻炼育儿的一 系列理论问题,如体育育儿的科学基础、育儿系列方法、育儿方莹测量与评价以及对社会 上流传的较为实用的育儿方法,进行系统挖掘和整理,并渗入适量的体育锻炼的成分,将 其编写成系列体育锻炼育儿教材,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父母阅读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幼 儿园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探讨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体验,以此培养幼儿对体育活 动的兴趣和爱好。参考文献1刘晓东文化与儿童身体的发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 7(】):l一3, 2茅鹏展望2l世纪体育教育j体育与科学,l 997,18(2):4345, e3解毅飞要幼儿体茸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增刊):913 4陈国眉我国幼儿教育面l瞄新挑战j幼儿教育,1996(1):345韩棣华,笑一婴儿最初的变际形式j幼儿教育,l 996(5):12-】3e6张可桂忽视婴儿期教育影响民族素质n中国青年撮,1996卜67王则珊,终身体育em3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l 99425z9万方数据第【期 周君华,等:倡导体育锻炼育儿的社会学阐释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advocating childraising by physical trainingzttou junhua,xie yi fei?1 l3eparlmerit of physical educallnnyamai teachers unlverelry,yama】26102bch a2-lkpartmt ol physical edu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qutu 2 73165 chma)abstract:using the hasic sociological principles,the authorx expla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so ciological significances of child raising by physical training,analyse the different socialized features of children at various early periods of jire,offer some concrete codtents hnd ai)一 proaches to the physical training,discusse the puzzlement and suggests the basic solutionfi nally,the authors advocate child raising by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whole societykey words:child raising by physic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