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辞赋与散文小说 曹操 短歌行 解题 这首 短歌行 的主题非常明确 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 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 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 曾大力强调 唯才是举 为此而先后发布了 求贤令 举士令 求逸才令 等 而 短歌行 实际上就是一曲 求贤歌 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 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 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 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 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赏析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发愁苦于得不到众多的 贤才 来同他合作 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婉而多讽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贤才 已经来了不少 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 然而我并不满足 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 希望有更多的 贤才 到来 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 不会停止 同样 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 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 何枝可依 的情景来启发他们 不要三心二意 要善于择枝而栖 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比兴手法 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 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 画龙点睛 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 希望人才都来归我 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曹植 曹植 192 232 曹操的第三子 字子建 世称陈思王 钟嵘在 诗品序 里称他为 建安之杰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写邺城的安逸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有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 白马篇 名都篇 后期多写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 表达了反迫害 求自由的愤懑之情 野田黄雀行 赠白马王彪 等是这时期的佳作 白马篇 曹植前期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塑造了一位武艺精湛 勇猛无畏 渴望卫国立业 捐躯赴难 视死如归的爱国英雄形象 这也是诗人政治理想的体现 原文今译 白马戴着金色的笼头 飞一般地驰向西北方 游侠英姿请问那是谁家子弟 是幽并一带的侠义儿郎 从小就离开了家乡 声名传颂在沙漠边疆 他一向硬弓在握不离手 长长短短的利箭装满箭囊 开弓箭中左边目标 右射穿透箭靶中央 一扬手迎面射中机敏飞猱 一俯身马蹄箭靶应声飞扬 灵巧敏捷赛过猿猴 勇猛矫健豹螭一样 游侠儿的来历和武艺边城常有紧急军情 胡人屡次犯我边防 告急文书从北边传来 他立刻跃马奔赴战场 长驱直蹈匈奴军营大帐 回头又使鲜卑屈服投降 投身枪锋刀刃间 怎能顾惜性命的生死存亡 生身父母尚不能顾 还谈什么妻子儿郎 名字列入壮士的名册 就不能总把私事挂心上 舍生忘死奔赴国难 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 游侠儿为国捐躯的崇高品质 陶渊明与他的诗歌 陶渊明 365 427 又名潜 字元亮 浔阳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县 人 他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他毫不着力地把汉代盛行的五言歌行推到了充分个性化的成熟境界 他是我国 田园诗 的开创人 被推崇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 诗品 陶渊明是仕宦之家的后代 但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 时值晋宋之交 军阀割据混战 社会动荡不安 少年时代遍读儒道经典和 异书 而当时志趣未定 或性爱丘山 或委怀琴书 或追寻远古 或志在四海 29岁起涉足宦海 先后做过州祭酒 参军之类的小官 经历了13年的体验 教训和深入思索 于41岁时再不耐烦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令 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 他躬耕自励 清贫自守 安居家乡 决不出仕 成了一名隐逸高士 陶渊明的思想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 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 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 伪我 以求返归一个 真我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 但没有力量支改变它 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 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 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在诗歌 散文 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 美化了 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移居 早有到南村住的想法 不是因为占卜那里的风水好 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纯朴善良的人 我愿意早晚和他们相处 谈论家常 移居南村的愿望好几年了 今天才得以实现 陋室何必要宽大 只要能遮风避日 有一张安心睡觉的床就行了 邻居经常往来 热烈地交谈 有好的文章共同欣赏 疑难的问题相互分析 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 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 与几心地淳朴之好友朝夕相处 乐在其中 在南村找到了归宿 与邻里时时往来 大家可以毫无约束地纵谈古今 共赏美文 共探疑难 人生如此 又复有何求 其二 诗写诗人移居南村后 与邻居建立了很深厚的关系 过门互相招呼 有酒共饮之 农忙各自耕作 有了闲暇相互思念 思念时就披上衣裳 凑到一起谈笑 这种邻居之间的往来 给人的乐趣是美不胜收的 所以不能离开此地 衣食必须自己经营 努力耕作一定会有好收获 咏荆轲 燕太子丹善于收养门客 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国报仇 要从招募的壮士中百里挑一选杰出的 年深日久后选中了荆轲 君子甘愿为知己者死 荆轲决定离燕国京都赴秦为太子丹报仇 荆轲启程前随行的白色骏马在路上嘶鸣 周围都是一片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气 荆轲的怒发撑起了高高的帽子 豪猛之气冲击着系帽的长丝带 在易水河边为荆轲摆酒设宴以壮行色 周围坐席上都是英雄壮士 琴师高渐离以名为 筑 的乐器奏出悲壮的乐曲 勇士宋意则高唱激人的歌声 岸边上哀风萧萧 易水中寒波淡淡 今译 乐声中的 商 调使人悲痛流涕 羽 调的高亢激越则使壮士动容 心中清楚这是一去不归的征程 但会将英明流传于后世 荆轲登车的时候果敢得没有回头后看 高速奔腾的马车朝秦国而去 快速行驶了万里之遥的路程 途中漫长曲折经历上千座城池 当向秦王晋献燕国地图时匕首一现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杀一事 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惊而怔在那里 可惜荆轲的剑术不够精熟 这一举世奇功没能实现 荆轲这个人虽然死去了 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会千载流传 陶渊明歌颂荆轲的四个理由 一是传闻中的秦是 暴秦 始皇帝嬴政更是 暴君 都在该灭该杀之列 二是燕为弱国 同情弱者是人之本性显现 且这位名为 丹 的太子在秦为人质时又被其虐待 更显出强秦之暴 三是秦始皇得罪了古今的文人学者 他的 焚书坑儒 无异于掘掉了读书人的祖坟 后世的文章十有八九不会说这位始皇帝的好话 四是人们有崇尚献身精神的理念和情感误区 认为凡敢于牺牲性命而完成伟大报复者 必是英雄无疑 必握真理无疑 几个问题 1 诗的类别与风格 咏史诗 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 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 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 塑造了不畏强暴 英勇牺牲 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 具有豪放风格 属于 金刚怒目 式的作品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中 壮土 指的是荆轲 2 咏荆轲 赞扬报答知己 置生死于度外 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 3 咏荆轲 中的人物有 荆轲 燕丹 高渐离 宋意 豪主指秦始皇 4 咏荆轲 易水饯行 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 暗示此行失败的结局 5 心知去不归 且有后世名 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 图穷事自至 豪主正怔营 图穷而匕首现 豪主指秦始皇 试分析陶渊明 咏荆轲 一诗 陶渊明的 咏荆轲 是一首咏史诗 托古述怀 兴发感慨 3分 诗中生动的笔法 写荆轲刺秦王的英勇行为 特别突出描写了他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和仗义献身的壮举 3分 此诗以叙事为主 但是作者善于通过描摹情境 渲染气氛和运用夸张的描写来塑造人物 3分 遣词造句雄健有力 字里行间流露出勃勃英气 让人体会到陶渊明除了飘逸静穆的一面外 尚有 金刚怒目 式的另一面 3分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鲍照 简述 梅花落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鲍照的 梅花落 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 作者在此托物明志 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 谢朓 作为显赫世族的谢氏 由于过多卷入上层权力之争 不断有人死于非命 谢朓的两个伯父是在宋代被杀的 他的父亲谢纬也差一点牵连进去 所以 谢朓虽出身华胄 仕途顺达 对于险恶的政治现实 却深有畏惧 他没有谢灵运那一份野心和高傲 而是软弱谨慎 处事犹豫 惟求自保 但他的死却又和他的反复不决有关 由于谢朓的性格 他的诗歌中的感情 大多表现为迷惘 忧伤 写景也大多是清丽悠远 极少有强烈激荡的情绪 也极少有尖锐的线条 刺目的色彩 和跃动不宁的形象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赏析 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 其中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 余 散 澄 静 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 真有思侔造化之妙 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诗人用 喧 和 覆 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 而 杂 和 满 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 白日 飞甍 晚霞 江水 喧鸟 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赏析 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 归期渺茫 日夜恩乡 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 诗歌围绕着 望 字着墨 章法严谨 诗歌对仗精工 讲求声津 与唐代律诗相近 所以后人说他 诗变有唐风 谢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 本篇为谢脁山水诗名作 谢灵运和谢脁并称 大小谢 京邑 指金陵 几个问题 诗作于刚刚离京赴宣城任太守的旅途中 诗中愁绪不仅是离乡的伤感 也掺杂着对复杂的政治无可奈何的心理 2 开头两句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 二句用典分别化用王粲 七哀诗 南登灞陵岸 回首望长安 潘岳 河阳县 引领望京室 的句子 表达思乡之情 3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李白在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中对此二句赞美道 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4 诗篇思想感情 离开故乡 京都 的伤感 对故乡的深沉思念 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 施展抱负的感情 简或选 5 诗篇景物描写特征 描写春日暮景 色彩鲜明 又极其洗练流丽 尤其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二句 想象奇妙 精警工丽 韵致悠扬 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简或选 王粲 王粲 字仲宣 是 建安七子 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文心雕龙 才略 称他为 七子之冠冕 东汉末年 汉献帝被董卓挟往长安时 王粲随之到了长安 由于他学识渊博 曾受到当时大学者蔡邕的赏识 因李 郭汜作乱 他离开长安 避难荆州投靠刘表 刘表因他相貌丑陋 又不拘小节 不予重用 长达十五年之久 王粲亲历乱离 目睹兵连祸结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灾难 感触颇深 他的部分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其代表有 七哀诗 和 登楼赋 王粲 登楼赋 登楼赋 是王粲滞留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 赋中塑造了一位乱离人的形象 抒发了因久客他乡 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倾吐了期望天下统一太平 自己能施展才能 建功立业的情怀 全赋共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登楼之因 描写登楼所见之景 以及引起的思乡之情 第二段写在城楼上遥望故乡 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三段写迫切望治的心情 表达怀才不遇之忧 登楼赋 所用的铺叙手法 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 傍晚的萧条景象 不枝不蔓 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 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 后者强化忧伤情怀 简 登楼赋 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1 昔尼父在陈兮 有 归欤 之叹音 孔子在陈绝粮 曰 归欤 归欤 借此表示希望返回故乡 2 钟仪幽而楚秦兮 庄舄显而越吟 钟仪被俘 操琴仍演奏祖国 楚国乐曲 庄舄在楚任职 病中呻吟仍是祖国 越国的方言 表示怀念故乡之情始终不变 3 孔子曰 吾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 周易 井卦 井渫不食 为我心侧 表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 徒有修身洁行 怀才立德而不被任用 登楼赋 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 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 惧匏瓜 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 畏井渫 意指修身洁行 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有 书圣 之称 也长于诗文 字和文任意而行 得自然之妙 风格潇洒放脱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 他关怀国事 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 后辞官归田 以山水为娱 好服食养性 胸怀旷达 为时人敬重 序 是一种文体 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 常一同赋诗 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 兰亭集序 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 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魏晋时代的士大夫 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 崇尚玄学 自命清高 厌弃世俗生活 以至感慨生悲 在这篇序里 王羲之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 一死生 齐彭殇 的老庄虚无主义哲学观点 层次分析 一 记叙兰亭盛会 1 时间 永和 癸丑地点 兰亭 目的 修楔事也 2 人物 群贤 少长 4 活动 引以为流觞曲水 5 天气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6 感受 信可乐也 集会之 乐 第一句写 群贤集会到兰亭 第二句写 高山林竹绕流水 第三句写 饮酒作诗叙幽情 第四句写 天气晴朗吹和风 第五句写 仰观俯察尽视听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写景抒情 叙议结合 如叙说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 虽无丝竹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由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晶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语言特点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 如开头总叙 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 地点 目的 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 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 朴素清新 二 抒发人生感慨 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 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明确 作者承上文的 乐 字 由乐而忧 由生而死 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首句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是承上段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而言 也是承上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中的 俯仰 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 一种是 晤言一室之内 倦于涉猎游玩的 一种是 放浪形骸之外 寄情山水的 他们虽然 取舍 静躁 不同 但当 欣于所遇 时都是 不知老之将至 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又都是情随事迁 令人感慨的 作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表议论 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 抒发了对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的无奈和 死生亦大矣 的沉痛感慨 三 交代作序目的 结尾部分从 临文嗟悼 说到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 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 作者接上文 死生亦大矣 提出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的观点 认为 有生就有死 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 虽有悲观消极情绪 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搜神记 魏晋志怪小说中 搜神记 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作者干宝 字令升 新蔡 今属河南 人 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 著有 晋纪 时称良史 又好阴阳术数 神仙鬼怪 搜神记 序中 自称作此书是为 发明神道之不诬 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 游心寓目 即赏玩娱乐的意思 此书原已散佚 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 现为二十卷 四百多则 其中偶有误辑 搜神记 的内容 一是 承于前载 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 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 二是 采访近世之事 出于作者手笔 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 方术 灵异等事迹 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 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 尤其有价值的 是一些优秀的传说故事 如 李寄斩蛇 韩凭夫妇 东海孝妇 干将莫邪 董永 吴王小女 等 都很著名 对后代文学有较大影响 干将莫邪 故事梗概 楚人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 三年剑成 却被楚王盛怒杀死 其子赤立志報仇 不惜自刎 托头于山中客 山中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 楚王大喜 客说 这是勇士头 应当用汤锅煮 楚王照办煮头 三天三夜也煮不烂 头跳起好高 张开眼睛大怒 客说 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 就一定烂了 楚王立刻走拢 客用剑斩王 王的脑袋掉进汤里 客也砍掉自己的头 头也掉进汤里 三个脑袋都煮烂了 没法分辨 于是倒掉汤 把煮烂的肉一齐埋葬 通称 三王墓 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民对于残暴统治者的强烈的复仇精神 是中国文学中少见的 文中写干将莫邪之子以双手持头与剑交与 客 写他的头在镬中跃出 犹 瞋目大怒 不但是想象奇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