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新制造技_第1页
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新制造技_第2页
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新制造技_第3页
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新制造技_第4页
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新制造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程 新制造技术 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新产品快速制造导论 364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导论 367 智能设计概论 369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372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3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5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6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7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8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79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80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81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382 Pro Enginee 三维造型设计 383 UGNX3 CAD 385 艺术铸造和铸造艺术 387 364 新产品快速制造导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新产品快速制造导论 Conspectus on Rapid manufacture of new product 二 课程编码 140654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一 帮助学生获得数字化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沿 二 使学生了解 面向市场的个性化的快速制造技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三 使学生了解数字化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在航空 汽车 电子 机械 医学 生物工程 艺术 考古等学科上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六 适用学科专业 全校各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概述 3 学时 1 快速成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征 3 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市场 4 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 快速成形系统的信息处理 3 学时 1 STL 文件 RP 软件的标准数据输入格式 2 RP 软件的信息处理流程 3 RP 软件介绍 三 反求工程 3 学时 1 反求工程概述 2 点云数据处理 3 三维曲面反求 四 光固化成形技术 3 学时 1 光固化成形原理 2 光固化成形系统 3 光固化成形过程 4 光固化性树脂 4 光固化的特性 5 光固化的精度 6 光固化成形技术的应用案例 五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技术 3 学时 1 成形原理 365 2 SLS 成形机理 3 SLS 成形工艺 4 影响 SLS 成形质量和成形效率的主要因素 5 SLS 快速成形设备 6 SLS 应用案例 六 薄材叠层成形技术 3 学时 1 概述 2 薄材叠层成形机控制系统 3 薄材叠层成形系统的机构 4 HRP 系列快速成型系统简介 5 原型件的后处理 6 LOM 技术应用案例 7 LOM 技术应用的难点 七 熔丝沉积成形技术 3 学时 1 FDM 快速成型技术简介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 2 FDM 快速成型设备的工作原理 3 FDM 工艺过程 4 FDM 系统机构及控制系统 5 FDM 系统的控制软件 八 金属板材无模数控成形技术 3 学时 1 概述 2 金属板材无模单点渐进成形原理 3 成形系统 4 应用 九 快速制摸技术 2 学时 1 软模技术 2 过渡模技术 3 硬模技术 4 金属薄板成形模具的快速制造 5 采用芯体表层浇铸法的制模技术 十 快速成形材料 2 学时 1 薄材叠层成形 LOM 材料 2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 SLS 材料 3 液态树脂光固化成形 SLA 材料 4 熔丝沉积成形 FDM 材料 5 快速成形材料的发展趋势 参观实验室 实验见习 4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Paul F Jacobs Stereolithography and other RP M Technologies SME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Rapid Prototyping Association of SME Dearborn Michigan Printed in the USA 366 快速模具制造及其应用 王运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九 考核方式 课程报告 讨论 实践表现 367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导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Produc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二 课程编码 1406551 三 学时与学分 24 1 5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一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知识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掌握电子产品制造 的一般方法 了解目前微电子封装 互连 板卡制造等基本技术 二 引导学生接受最新的电子制造知识 提高电子制造的基本技能 六 适用学科专业 全校各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绪论 1 学时 常用的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二 常用电子元器件 2 学时 电阻 电感 电容 集成电路 三 PCB 板制造技术 4 学时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制造技术 多层板的制造技术 孔互连技术 布线技术 四 焊膏技术 4 学时 焊膏的作用 焊膏的组成和性能 焊膏的印刷 五 电子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4 学时 热声焊 热压焊 波峰焊 回流焊 六 导电胶互连技术 3 学时 导电胶概述 368 各向同性导电胶互连技术及应用 各向异性导电胶互连技术及应用 七 电子组装 3 学时 板卡互连 常用接插座 互连电缆 抗干扰技术 八 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 2 学时 注塑模的制造 焊接壳体 九 整机调试技术简介 1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封装工程 田民波 林金堵 祝大同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电子封装技术 况延香 朱颂春 四川省电子学会 SMT 专委会 九 考核方式 写专题报告 369 智能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智能设计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Design 二 课程编码 140255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智能设计是 21 世纪的先进设计技术 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通过上课讲授和课程 讨论 旨在使学生了解智能设计的基本概念 初步掌握知识处理的基本知识 对于如何运用智能设 计原理与技术解决工程系统和机电产品方案设计问题具有概貌性认识 六 适用学科专业 全校各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 32 其中 课堂 24 学时 研讨 8 学时 一 课堂教学内容 第 1 讲 从创新设计谈起 3 学时 1 工程设计的概念 2 设计的本质 3 设计的分类 4 创新设计 5 智能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 2 讲 人工智能概述 3 学时 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 人工智能的历史回顾 3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 4 讨论 第 3 讲 设计型专家系统 3 学时 1 专家系统的结构 2 专家系统的特点 3 专家系统的分类 4 设计型专家系统 第 4 讲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3 学时 1 概述 2 人工神经网络的历史回顾 3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4 实例 感知器 第 5 讲 知识获取与知识表示 3 学时 370 1 知识获取概述 2 人工知识获取 3 机器学习 4 知识表示 第 6 讲 知识利用与知识集成 4 学时 1 知识利用概述 2 推理方法 3 控制策略 4 知识的广义定义 5 知识集成 第 7 讲 设计建模 3 学时 1 设计建模概述 2 设计过程模型 3 设计对象模型 第 8 讲 智能设计发展的两个阶段 3 学时 1 智能设计的产生 2 智能设计的发展 3 智能设计的研究内容 第 9 讲 智能设计系统的建立与开发工具 3 学时 1 智能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2 智能设计系统的开发途径 3 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工具 DEST 二 研讨教学内容 1 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 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 就智能设计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以分组方式 进行 4 学时 2 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 自选一个与智能设计有关的问题展开进行探讨和研究 并以小论文的 形式提交研究报告 选出代表发言并讨论 4 学时 提纲 1 题目 2 摘要 3 问题的背景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研究内容的提出 6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7 技术路线及实现 8 分析和比较 9 结论 本研讨课程着重方法和形式 创新点不作重点要求 八 教材及参考书 智能设计原理与技术 肖人彬 内部讲义 2004 年 371 智能设计 周济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九 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 课堂研讨 372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Electronic Circuit Computer Aided Design 二 课程编码 140262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路理论 模拟电子技术 五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 Workbench 和 Protel 99SE 的学习 能结合学习的理论课知识 和对元器件的知识 对电 路进行仿真实验 设计 并根据需要设计电子线路的最终产品 PCB Printer circuit board 完成 纯理论到实际的过度 应用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 更为以后工作的需要提供具体的工作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软件整体介绍 EDA CAD 的发展和用途 Workbench 5 0 Protel 99SE 基础 安装 使用方式 等 2 学时 Workbench 菜单命令介绍 器件按钮介绍 仿真部分命令介绍 实际操作器件放置 属性设置 电路连接 电路实际仿真 2 学时 Protel 99SE 软件介绍 原理图 网络表 PCB 的基本操作 设计规范 环境设置 2 学时 Protel 99SE 的简单原理图编辑 器件库添加 移出 器件放置 器件属性设置 修改等 线路 连接 网络表生成 2 学时 Protel 99SE 的复杂原理图编辑 器件库编辑 模块电路的放置 设置 网络标号连接 2 学时 Protel 99SE 印刷电路板设计 设置尺寸 器件库 加载网络表 自动布局 调整布局 自动布 线 器件库设计 2 学时 Workbench 5 0 电路设计 仿真 上机 4 学时 Protel 99SE 的简单 复杂原理图编辑 上机 8 学时 Protel 99SE 印刷电路板设计 上机 8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线路 EDA 与 CAD 应用 Protel 99SE 设计 Protel Schematic 99 Protel 多层自动 布线 电子工程师指南 等 九 考核方式 设计指定的仿真电路 设计 PCB 电路 373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663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系列选修课是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为培养优秀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能 力而单独开设的系列选修课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是该系列选修课的开篇之课 该课程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电工电子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一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焊接基础知识的讲解及练习 讲 1 学时练习 3 学时 课后 阅读 电工电子实用技术 第一 第二部分内容 二 焊接练习 练习 4 学时 课后 300 个焊点练习 三 焊接练习 练习 2 学时 焊接考试 2 学时 课后 阅读 电工电子实用技术 第三 部分内容 四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 讲 1 学时 练习 1 学时 课后 阅读万用表 稳压表部分 内容 五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 讲 1 学时 练习 1 学时 课后 阅读 电工电子实用技术 第四部分内容 六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1 学时 电子元器件介绍 讲 1 学时 课后 阅读 单片机组装手册 七 单片机组装 讲 1 学时 组装电子元器件检测 1 学时 组装 1 学时 课后 单片机组装 可选 八 单片机组装 组装 2 学时 调试与验收 1 学时 课后 撰写组装报告 阅读 电工电子 实用技术 第五部分内容 九 印制电路板设计原理及 PROTEL 软件的使用 讲 1 学时 上机 3 学时 课后 阅读 电 工电子实用技术 附录 A 部分内容 十 用 PROTEL 软件绘制自选实用电子电路的 SCH PCB 图 讲 1 学时 上机 3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工电子实用技术 自编讲义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 王天曦 李鸿儒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 第二版 王卫平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九 考核方式 374 焊接测试 30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30 单片机组装 20 印制电路板设计作业 20 375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664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为参赛学生提前打下一个较扎实 的应用电子技术解决一定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基础 为达此目的 本课程将对相关的电子器件 基 础性电子电路及较典型的电子系统的性能 特点进行较深入地研究 并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 进行必要的实验训练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一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模拟信号的放大及放大器类型 2 学时 二 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2 学时 三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8 学时 四 功率放大器 2 学时 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 6 学时 六 反馈放大器 4 学时 七 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 4 学时 八 波形产生器 2 学时 九 直流稳压电路 2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四版 康华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版 童诗白 华成英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九 考核方式 笔试 376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665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五 课程教学目标 深化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运用电子技术联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一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元件及二极管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1 学时 二 单极放大器的设计与指标测试 3 学时 三 门电路实验 2 学时 四 由 555 集成电路构成的多谐波发生器 2 学时 五 电子琴的制作 3 学时 六 立体声放大器的制作 3 学时 七 光控电路的制作 3 学时 八 红外报警电路的制作 3 学时 九 介质含水量测试仪的制作 4 学时 十 电子温度计的制作 4 学时 十一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4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工电子制作基础 自编讲义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 测试 第二版 谢自美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第二版 陈大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九 考核方式 实验电路组装 调试及作品报告 377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261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的系统结构 指令系统 程序设计方法 系统扩展方法 接口应用技术和发展现状以及 51 系统一般的开发方法等 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电子电路应用问题的 能力 为进一步设计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二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 4 学时 二 MCS51 51 单片机结构 2 学时 三 51 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4 学时 四 MCS51 51 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 学时 五 输入 输出接口 2 学时 六 MCS51 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2 学时 七 单片机的定时 计数器 4 学时 八 单片机的串行接口 4 学时 九 单片机应用接口技术 8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单片机原理 接口及应用 李群芳 肖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单片微机原理与应用 朱定华 戴汝平 北京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九 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 性能指标 50 设计报告 30 工艺制作 20 378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666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I 五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悉 EDA 开发工具 基本掌握 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 熟悉基于 FPGA 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与开发过程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开发可编程片上系统打下基础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二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可综合 VerilogHDL 语言基础 8 学时 二 逻辑电路的 VerilogHDL 语言设计 8 学时 三 VerilogHDL 语言实验 有限状态机 4 学时 四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的测量原理 2 学时 五 FPGA 的基本结构及实验开发板介绍 1 学时 六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的 FPGA 实现的关键算法 1 学时 七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的 FPGA 设计与仿真 4 学时 八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的下载验证 4 学时 九 课程设计 课外 32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基于 FPGA 的电子系统设计 自编讲义 VerilogHDL 综合实用教程 Bhasker 著 孙海平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九 考核方式 实验 40 课程设计 60 379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667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I 五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历届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典赛题的解析为主 以课后学生独 立实践为辅 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二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二 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B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 时课外 三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四 水温控制系统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系统设计 自编讲义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谢自美等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九 考核方式 作品指标 70 作品报告 30 380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703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五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ARM 微处理器的结构及系统组成原 理 工作原理等 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 使用和开发嵌入式系统打下基础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三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理论部分 1 ARM 处理器概述 2 学时 2 ARM 体系结构 6 学时 3 ARM 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 2 学时 4 ARM 指令系统概述 6 学时 5 集成开发环境 Embest IDE 2 学时 6 ARM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 学时 7 ARM THUMB 交互工作 2 学时 8 LPC21XX LPC22XX 系列原理与功能 4 学时 9 LPC21XX LPC22XX 系列开发平台 2 学时 10 ARM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 学时 二 实验部分 1 集成开发环境及汇编指令实验 4 学时 2 C 语言程序实验 4 学时 3 综合编程实验 含汇编与 C 的混合调用 4 学时 4 基础接口实验 侧重片上资源 4 学时 5 人机接口实验 矩阵键盘 LCD 显示 4 学时 6 高级接口实验 SPI IIC 通讯实验 4 学时 7 直流 步进电机应用实验 4 学时 8 A D D A 应用实验 4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ARM 与嵌入式技术 孙洪波等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ARM 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 周立功等 北京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5 九 考核方式 实验 40 课程设计 60 381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I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以当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为背景 研讨竞赛所涉及的若干典型问 题 以此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三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奇数年 1 电子测量专题 8 学时 2 单片机控制专题 8 学时 3 通信电路专题 8 学时 4 系统安装与调试专题 8 学时 二 偶数年 1 嵌入式操作系统专题 8 学时 2 多媒体信号处理专题 8 学时 3 人工智能专题 8 学时 4 Web 服务专题 8 学时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竞赛专题 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网站 九 考核方式 专题讨论 30 系统设计报告 70 382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二 课程编码 140737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工程基础 I 五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历届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典赛题的解析为主 以课后学生独 立实践为辅 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对电工电子兴趣浓厚 学有余力的学生 授课对象为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招收的大三学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分为测量组 控制组 通信组三大组 培训学生以队为单位任选一组参加 各组的培训内容及 学时分配如下 一 测量组 1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B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2 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3 简易综合测试仪 2004 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4 简易频谱分析仪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二 控制组 1 简易智能电动车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E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2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F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3 电梯控制模型 2004 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D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4 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G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三 通信组 1 调频收音机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F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2 简易发射机电路 2004 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3 正弦信号发生器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4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D 题 8 学时课内 40 学时课外 八 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系统设计 自编讲义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谢自美等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九 考核方式 作品指标 70 作品报告 30 383 384 Pro Engineer 三维造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Pro Enginee 三维造型设计 3D Product Design Using Pro Engineer 二 课程编码 140735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三维造型设计的一般过程 特点 熟练使用 Pro Engineer 软件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六 适用学科专业 主要适用于机械大类各专业以及工业设计 艺术设计等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了解 Pro E 的最主要的特性 掌握 Pro E 基本操作 1 学时 二 掌握参数式剖面设计 5 学时 1 用剖面绘制命令绘制几何元素 2 标注和修改尺寸 3 使用约束命令 4 删除几何元素和约束 5 用几何工具对几何元素进行处理 三 掌握三维实体设计方法 12 学时 1 分别在增料和除料条件下进行实体的拉伸 旋转 扫描和融合等操作 2 对实体进行打孔 倒斜角和圆角 抽壳 做肋板等操作 3 对特征进行复制 阵列 修改和删除 4 以 Blend 创建复杂的特征 5 以 Sweep 创建复杂的特征 6 Sweep Blend 特征设计 四 曲面设计 4 学时 1 通过拉伸 旋转 扫描 融合 平面 偏移 复制等方式生成曲面 2 由曲线创建曲面 3 Boundaries 曲面设计 4 曲面合并 修剪 延伸和用曲面创建实体的操作 五 基准特征的构造方法 1 学时 基准面 基准轴线 基准点 基准曲线和基准坐标的构造 六 零件设计辅助功能 0 5 学时 1 特征之父子关系及其变更 2 特征的隐匿和恢复 3 设定图层 4 颜色设置 385 七 其它设计功能 0 5 学时 1 关系式与零件族表 2 Pro E 系统环境之设定 八 装配图 4 学时 1 各种约束放置方式 2 各种连接方式 3 装配分析 4 爆炸图制作 九 工程图的制作 4 学时 1 工程图环境设置 config pro 文件设置 2 内置模板的应用 3 各种视图的创建 4 2D 绘图命令 5 尺寸标注 公差表示与创建注释 6 线型和文字样式的设置 7 创建符号 8 创建表格 图框与模板 八 教材及参考书 Pro Engineer 三维造型设计 刘世平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 Pro Engineer 中文野火版教程 通用模块 詹友刚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Pro Engineer 中文野火版教程 专用模块 詹友刚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九 考核方式 随堂考试 在最后一次课考试 以学生所交的作品为打分对象 386 UGNX3 CAD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UGNX3 CAD 二 课程编码 1403241 三 学时与学分 32 2 四 先修课程 无 五 课程教学目标 三维 CAD 设计 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运用三维造型方法从事机械结构设计能力的一门重要课 程 其主要任务是 一 熟悉三维 CAD 设计软件 UG 二 掌握零件参数化造型的方法与技巧 六 适用学科专业 全校各专业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 课堂教学与上机训练内容 以下列出全部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可根据具体要求删简 合并 1 UG 入门 参考学时 2 2 基础知识 零件实体相关参数化建模实例 建立与使用建模与制图模板 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