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共卫生学_第1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共卫生学_第2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共卫生学_第3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共卫生学_第4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共卫生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 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地域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中不同的生物总和称为群落 任何一个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 结构 空间结构和物种结构功能 物质 能量的转化效率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特点生态系统的控制 生态系统中人的角色 自然属性 杂食动物 顶级消费者社会属性 人是自然的主宰者 生态平衡 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内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 生物各种群之间 通过能流 物流 信息流的传递 达到了互相适应 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二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物种改变环境因子改变 盲目开荒 资源利用不合理 环境污染 信息系统改变 三 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索链关系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绿色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生态金字塔模式图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UV B是指紫外线的B波段 UV B波段 波长275 320nm 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 中等穿透力 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 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 只有不足2 能到达地球表面 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 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 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 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 并引起红肿脱皮 紫外线保健灯 植物生长灯发出的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 不透过254nm以下的光 和峰值在300nm附近的荧光粉制成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皮肤癌增多 BCC 基础细胞癌 SCC 鳞状细胞癌 CM 皮肤黑瘤 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免疫系统的抑制 五 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性 作用于靶器官在机体内的浓缩 积累与放大作用对机体的联合作用1 协同作用2 相加作用3 独立作用4 颉颃作用存在个体感受性差异现象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公害的概念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 并在环境中扩散 迁移 转化 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公害 日本 是指由于事业活动和人类其他活动产生的相当范围内的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 振动 地面沉降以及恶臭 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的损害 1967英 美 凡影响3人以上的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振动 恶臭等 以及妨碍公路上行人的行为 中国 凡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 安全 生命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称公害 1978 公害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产业革命时期 18世纪末 20世纪初 这一阶段以煤为能源 产生煤烟尘 SO 等 第二阶段公害发展期 20世纪20 40年代 第三阶段公害泛滥期 20世纪50 70年代 石油 有机农药 放射性物质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 振动等 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 水体和土壤等按污染的性质分为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分 废气 废水 固体废弃物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 临诊作用亚临诊作用三致作用致癌作用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免疫损伤作用激素的作用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 具有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 寄生虫病 职业病 地方病 兽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兽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 环境污染的控制 治理工业 三废 工业合理布局 改革工艺 综合利用 净化处理预防农业性污染合理使用农药 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 防止畜禽养殖污染预防生活性污染预防交通性污染 第二单元动物性食品污染及控制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 食品动物 指各种人工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 动物性食品 指动物体及其产品的可食部分 或以其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动物性食品污染 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 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食品安全 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或食用时 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兽医食品卫生 指为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 在生产 加工 贮存 运输和销售动物产品时必须要求的条件和措施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污染 寄生虫污染 食品害虫化学性污染重金属 农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食品包装材料污染 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物理性污染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一 内源性污染 也称一级污染 是指食品动物生前受到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前感染人畜共患病 动物生前感染了固有的疫病 动物饲养期间感染了某些微生物化学性污染 大量的化学物质在工业 农业 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 排出的废弃物进入环境 再通过饮水 空气 饲料 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外源性污染是指动物性食品在加工 运输 销售 贮存 烹饪等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也称二级污染 生物性污染空气 水 土壤 加工 运输 贮存和销售过程 化学性污染添加剂 包装材料 食品加工中 食品贮藏中 动物性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掺假等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源性感染1 概念 是指食用了含有病原污染的食品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200 90 502 类型 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物中毒概念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疾病 特点有病因食物 发病急剧 有类似症状 无传染性分类细菌性 真菌性 动物性 植物性 化学性 第二节化学性污染 一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其母体 衍生物 代谢物 降解物等在环境 动植物或食品中残余留存的现象 来源直接污染 从环境中吸收 通过食物链富集 意外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影响各种酶的活性 损害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肝脏和肾脏 引起皮肤病 不育 贫血 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致作用 二兽药残留 概念是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 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的原型药物或代谢产物 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残留总量产生的途径兽药的使用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执行休药期规定 未按兽药标签和说明书使用 如用法不当 超剂量 超范围用药 疗程过长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 饲料在加工 贮藏 运输中被兽药污染 环境污染 其他原因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变态反应皮疹 荨麻疹 皮炎 发热 血管性水肿 哮喘等 毒性作用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殊毒性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激素样作用 常见的兽药残留 1 抗微生物药物残留抗生素 磺胺药以及部分中药等 来源 治疗 预防 促进动物生长 防止食物腐败 添加剂 对人体健康影响变态反应 毒性作用 菌群失调和产生耐药菌株 2 抗寄生虫药物残留3 激素残留4 激动剂残留克仑特罗 沙丁胺醇等 三 重金属和非金属污染 自然界中有80多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 它们可以通过饮水 呼吸或食物进入人体 其中有些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常量元素 如钾 钠 钙等 有些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如铜 锌 锡 铬 钴等 但长期过量摄入 也会对机体造成潜在性危害 引起微量元素中毒 动物食品中的汞 铅 镉和砷等污染物是食品安全监测的重点 非金属污染主要是氟及其化合物 还有多氯联苯 N 亚硝基化合物 多环芳烃 杂环胺 二恶英等化合物 汞的污染 汞有金属汞 无机汞和有机汞3种形式 金属汞常温下可以蒸发 从而污染环境和食品 在环境中无机汞可以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甲基汞 甲基汞性质稳定 易溶于脂肪 通过食物链富集 难以排出体外 1 污染来源自然环境 工业三废 农业生产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急性中毒表现胃肠道和神经症状 患者迅速昏迷 抽搐 死亡 2 慢性中毒患者出现消瘦 视力障碍 听力下降 口唇发麻等 铅的污染 污染来源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 食品加工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内的铅主要来于食物 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4年 约有90 的铅蓄积于骨骼中 半衰期长达10年 还可沉积于脑 肾和肝组织中 并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向胎儿转移 铅的毒性较大 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和肾脏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婴幼儿中毒 镉的污染 污染来源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体内的镉主要来源于食物 经消化道吸收 主要分布于肝脏 其次是肾脏 在体内可长期蓄积 主要损害肾脏 骨骼和消化系统 引起骨质疏松的骨折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砷的污染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污染来源自然环境主要是黄铁矿 雄黄矿与雌黄矿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有亚砷酸钠 亚砷酸钙等 多用于杀虫或灭鼠畜牧业生产 砷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砷的氧化物 盐类及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毒性 3价砷的毒性大于5价砷 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 有机砷的毒性伴随甲基数增加而递减 经消化道吸收分布于全身 最后蓄积在肝 肺 肾 皮肤 指甲及毛发内 生物半衰期80 90天 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肾脏和肝脏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致癌物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氟的污染 污染来源自然环境高氟地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流涎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 痉挛 瞳孔散大 严重者抽搐 虚脱而死亡 慢性中毒轻者表现氟斑牙 重者表现氟骨症 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50 左右 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 其次是变质禽肉 病死畜肉以及鱼 奶 剩饭等 特点 季节性强 以夏秋节多见 原因食品较明确 多为动物产品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明显 多在小餐馆 或食用剩饭剩菜所致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病原鼠伤寒沙门氏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耐热 75 以下1h仍有毒力 因而常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美国鸡蛋召回事件 流行病学季节性多在5 10月份 7 9月份最多 中毒食品多为动物性食品食品被污染的原因中毒原因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症状潜伏期4 48h 一般12 24h 主要呈现急性胃炎症状 病初恶心 头痛 头晕 食欲不振 继而出现呕吐 寒战 面色苍白 全身无力 腹痛 腹泻 体温升高到38 40 病程3 7d 预后良好 但老人 儿童或病弱者会导致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诊 用可疑食物 呕吐物或排泄物检出血清型相符的沙门氏菌 即确诊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 病原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 通常不致病 但有少数菌株有致病性 具有致泻性的包括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流行病学以婴幼儿多发 在发展中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发达国家多散发 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中毒食品多为各种熟食肉制品 其次为蛋和蛋制品 乳酪等食品 食品污染的原因病原菌随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和食品 健康人 2 8 有时44 病人 29 52 畜禽 7 22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 症状急性胃肠炎型水样腹泻 上腹痛 呕吐 头痛 发热 38 40 病程3 5d 出血性肠炎型同上 粪便初水样 后血便 急性菌痢型主要表现出血性腹泻 里急后重 腹痛 发热等急性腹泻型主要是水样腹泻 腹痛诊断同前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食物中毒 病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该肠毒素为蛋白类物质 可分为A F8型 其中A型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 其次是B C D 少量摄入即引起中毒 流行病学发病率可达30 儿童更高 季节性中毒食品主要为乳和乳制品 剩饭 含乳的冷冻食品 其次为肉类和其它动物性食品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食品被污染的原因分布广泛 动物带菌率高 奶牛乳房炎 加工人员卫生差中毒原因污染食品一般在25 30 放置5 10h 可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 且外观无变化 症状潜伏期一般2 4h 突然恶心 反复剧烈呕吐 大量分泌唾液 上腹部不适或腹痛 腹泻 呕吐为本病的特征症状 常呈喷射状 初为食物残渣 后干哕 有时混有胆汁或血液 诊断 李氏特菌食物中毒 李氏杆菌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的重要病原发 亦是食品中最常见 公共卫生学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 病原有8个种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氏特菌 有16个血清型 常见的是4b 1b 1a 流行病学季节性春季可发生 夏秋季增长 中毒食品主要是乳和乳制品 肉类制品 水产品等 还有蔬菜和水果 其中以乳品多见 特别是保藏时间过长的乳品和肉品 李氏特菌食物中毒 食品被污染的原因乳的污染主要来自粪便和污染的青贮饲料 肉的污染主要是屠宰加工过程中肠内容物污染 中毒原因被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症状腹泻型主要表现腹泻 腹痛和发热 侵袭型起初有胃肠炎症状 但主要症状是发热 败血症 脑膜炎 脑脊髓炎等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是摄入肉毒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病原肉毒梭菌 在厌氧条件下可在肉类 罐头食品 腌制品等食品中大量繁殖 并产生外毒素 肉毒素 流行病学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发 多发于3 5月份 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豆 谷类的发酵制品 如臭豆腐 豆豉 豆酱等 少数由牛肉 羊肉等引起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的原因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畜禽粪便 鱼类的肠道 食品中的肉毒梭菌主要来源于土壤 中毒原因污染食品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 症状中毒特征为肌肉麻痹 诊断 第四节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一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受试物的要求1 对于单一的化学物质 应提供受试物 必要时包括其杂质 的物理 化学性质 对于配方产品 应提供受试物的配方 必要时应提供受试物各组成份的物理 化学性质 2 提供原料来源 生产工艺 人体可能的摄入量等有关资料 3 受试物必须是符合既定配方的规格化产品 基组成成份 比例及纯度应与实际应用的相同 在需要检测高纯度受试物及其可能存在的杂质的毒性进行特殊试验时可选用纯品 或以纯品及杂质分别进行毒性试验 一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及选用原则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 LD50 联合急性毒性 最大耐受剂量法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 传统致畸试验 30天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 繁殖试验 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代谢试验 包括致癌试验 一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对不同受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1 我国创新的物质2 已知物质的衍生物或类似物3 已知的化学物质 WHO已公布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 ADI 者 同时申请单位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规格和国外一致 4 食品添加剂 试验的目的 毒理学试验的目的1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是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 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 为进一步试验提供选择依据 2 遗传毒性试验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致癌作用进行筛选 3 致畸试验了解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4 30d喂养试验对只需起先第一 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 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 观察对生长的影响 并可初步估计最大未观察有害作用剂量 试验的目的 5 亚慢性毒性试验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作用的靶器官 了解受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发育毒性 观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初步确定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致癌的可能性 为慢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6 代谢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 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 寻找可能的靶器官 为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 系提供依据 7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了解长期接触受试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 最后确定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为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各项试验结果的判定 1 急性毒性试验如LD50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 放弃 大于10倍可进入下一步试验 2 遗传毒性试验如三项试验中 体内 体外各有一项或以上试验阳性 则表示该物很可能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 一般应放弃应用于食品 如三项试验中 一项体内试验为阳性或两项体外试验阳性 则再选两项备选试验 至少一项为体内试验 如再选的试验均为阴性 可继续进行下一步试验 如其中有一项阳性 则结合其它结果 经专家讨论决定 如三项试验均为阴性 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3 30d喂养试验对只要求进行第一 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 若短期喂养试验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 综合其它试验结果可做出初步评价 若试验中发现明显毒性作用 则考虑进一步的毒性试验 各项试验结果的判定 4 90d喂养试验 繁殖试验 传统致畸试验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表示毒性强 不能用于食品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100倍而 300倍 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300倍时 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可进行安全评价 5 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放弃 50安全评价50 100安全 100倍 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2 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3 人的可能摄入量较大的摄入物4 时间 毒性效应关系5 人的可能摄入量6 人体资料7 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8 安全系数9 代谢试验的资料10 综合评价 二 食品安全指标 菌落总数是指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ml g 检样中所含的菌落数 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志 也可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 大肠菌落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 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是指100ml g 检样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1 粪便污染指标2 推断食品中污染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二 食品安全指标 致病菌指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食品中致病菌主要是肠道菌和致病性球菌 食品卫生规定检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副溶血性弧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空肠弯曲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 产气荚膜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 李氏杆菌等 每日允许摄入量最高残留限量 第五节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一 生物性污染控制 1 防止一级污染保持动物饲养环境卫生 建立无病群体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动物抗病能力 加强疫病预防 控制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作 建立无特定病原区 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等 2 防止二级污染在动物性食品加工 包装 贮藏等环节中要严防生物性因素污染 尤其是微生物污染 在动物屠宰 奶畜挤乳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卫生制度 采用GMP和HACCP控制体系 二 化学性污染控制措施一 农药污染控制措施 合理使用农药执业兽医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动物体表杀虫剂动物饲料农药残留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开展农药残留检测 二 兽药残留控制措施 加强兽药监督管理规范使用兽药合理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严格遵守休药期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开展兽药残留监控 畜禽标识和可追溯管理 可追溯管理是指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证体系 畜禽标识和可追溯管理是以新型的动物标识为载体 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 通过标识编码 标识佩戴 身份识别 信息录入和传输 数据分析和查询 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管理 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 各县 区机构通过通过网络申请动物标识种类和数量 省级机构审批并指定生产厂家 然后通过网络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省级机构上报的信息统一进行编码 并把生产指令下达到生产厂家 同时通过网络对动物标识数量 质量 包装全程监控 动物标识生产完毕后 由生产厂家发放到指定的区县 接受单位验货后通过网络签收 乡镇到县区领用标识 村防疫员到乡里领用 领用动物标识号通过网络上报 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 主要通过将饲养信息 防疫档案 检疫证明和监督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 实现在发生重大疫病和动物安全事件时 利用牲畜唯一编码标识追溯原产地和同群畜 以实现快速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防疫环节 动物防疫员为初生动物佩戴标识 对外来动物进行标识重新注册 录入标识 免疫等信息 并利用移动智能识读器将有关信息存入IC卡 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 产地检疫 动物检疫员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扫描二维码动物标识 在线查询免疫等情况 对免疫 检疫合格的动物出具电子产地检疫证 并将检疫信息上传 并存入流通IC卡 流通监督环节屠宰检疫环节死亡动物和扑杀动物的标识要注销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通过牲畜进入屠宰企业时 对牲畜唯一编码和胴体进行绑定 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安全质量事件时 动物分割品依据其绑定的编码来实现对供体的原产地及同群畜的追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证明试点工作的通知 2007年 追溯设备定购 发放 使用和管理规定 IC卡使用规范 可移动智能识读器使用规范 牲畜耳标定购 生产 发放 使用规范 等 第三单元人畜共患病概论第一节人畜共患病概念和分类 一 概念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 二 分类按病原体分类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类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类 第二节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疫源地传染源的存在 病原体的继续传播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1 明显的区域性2 明显的季节性3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单元场地消毒及生物安全处理第一节场地消毒技术 一 养殖场的消毒进出人员的消毒环境消毒畜禽舍消毒用具消毒带畜禽消毒贮粪场消毒病尸 屠宰加工车间的消毒 经常性消毒每日清洁扫除 周末大消毒临时性消毒 冷库的消毒 一是发生疫情时的临时消毒 二时淡季进行的定期消毒 一般每年1 2次 常用药物高锰酸钾 漂白粉 乳酸 氯化苯甲烃铵 过氧乙酸等 运输工具消毒 凡载运过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船和其他工具 都应进行消毒 以防病原的散播 污水的处理 一 污水的消毒液态氯 二氧化氯 紫外线二 原理和基本方法预处理格栅 格网 沉沙池 除脂槽 沉淀池等 生物处理好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厌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三 测定指标 溶解氧 DO 生化需氧量 BOD 化学耗氧量 COD 悬浮物 SS 第三节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 一 销毁适用对象1 一类疫病及其它危害较大的疫病2 病死 毒死或不明死因动物的尸体3 经检验对动物有毒有害的 需销毁的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4 从动物体割下来的病变部分5 人工接种病原生物或进行药物试验的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6 国家规定的其他应该销毁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节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 操作方法1 焚毁焚化炉或其它方法2 掩埋炭疽 牛海绵状脑病 痒病等不用地址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尸体或产品实施焚烧处理坑底铺2cm以上生石灰掩埋后将土夯实 掩埋层大于1 5m 焚烧后的动物尸体及产品表现 以及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消毒 第三节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 二 无害化处理化制适用对象基本同销毁 设备 干化 湿化机消毒适用对象消毒规定的动物疫病和其他疫病的染疫动物的生皮 原毛以及未加工的蹄 骨 角 绒 操作方法高温处理法蹄 骨 角盐酸食盐溶液处理法皮毛过氧乙酸消毒法皮毛碱盐液浸泡消毒皮毛煮沸消毒法鬃毛 第四节粪便 垫料及其他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一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焚烧 掩埋 化学消毒法 生物热消毒 其中生物热消毒是对粪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注意 堆肥中应加垫草 堆料应疏松 干湿度适宜50 70 保持时间对于炭疽等芽孢菌效果差 第四节粪便 垫料及其他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 垫料及其他污物的无害化处理机械性清除和深埋焚烧化学消毒 第五单元动物诊疗机构及人员公共卫生要求第一节动物诊疗机构卫生要求 一 动物诊疗场所的卫生要求动物诊疗场所的基本条件要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