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精简版).doc_第1页
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精简版).doc_第2页
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精简版).doc_第3页
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精简版).doc_第4页
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精简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山东坡书院讲解词东坡书院枕山面河。背靠蜀山,林木叠翠,上面有座显圣禅寺,梵钟悠扬。原来书院门前有一条小河直通蠡河,当地人叫它“书院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大门是1982年时重建的。抬头这“东坡书院”四个遒劲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舒同先生题写。走进东坡书院,可以发现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江南园林。在青砖小径的右侧小坡上,石骨峥嵘,千姿百态。看到右手边这座池塘,水中的大石块像一块卧倒的水牛,所以称为“石牛池”。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格外讲究礼仪和格局,一般称读书为入泮。东坡书院也建有石桥泮水。百余年来,桥下池水终年不竭,上来可以看到池中有一条“石金鱼”潜入水底,寓意“鱼跃龙门”,金榜及第。现在,我们来到书院正屋,这是厅前的一对石鼓。入内右拐进入展厅。这里展示的是东坡书院全景模型。书院一共被分为四进,每一进东西共七间,建筑面积达1350平方米。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很典型的江南书院格局特色。苏东坡先生曾多次游历宜兴,酷爱宜兴青山绿水,并于元丰七年(1084年)买田筑室于蜀山南麓,打算安度晚年。这个展室,主要陈列的就是历代名人吟咏东坡书院、怀念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它们都是由宜兴的书法家、陶艺家挥毫书就。这副“坡仙遗泽”就是书法家冯其庸先生所提。这副是宋代著名词人,也是我们宜兴人蒋捷,对东坡阳羡买田所做的的描述:“老去红灰酒瓮前,向来青草瘴江边。卜居自为溪山好,不是区区为买田”。这些都是为凭吊东坡先生所做的,可见在我们这里对东坡先生的景仰是由来已久。碑 廊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书院的碑廊。这座回廊式的古典院中,共收集、刻制各种碑刻数十方。这些碑刻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位于碑廊北侧的主要是新制的东坡手书迈往宜兴帖和乞常州居住奏状等。第二部分,即位于西侧的碑刻。是明、清以来重修书院的碑记,记述了东坡书院历史沿革和历史重修经过,是东坡书院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第三部分即南侧的功德碑,记载了各界捐赠物资修缮书院的名录。第二进在庭院里的这个茶壶呢全都是由紫砂做成的,是由专门制作巨壶的紫砂艺人刘根龄所做,他曾经创造过吉尼斯世界记录。往里走,到了书院第二进,中间的三间叫飨堂,是供奉和祭祀苏东坡的地方。每年农历12月19日东坡的诞辰,本县的文人学子都要聚集于此,祭祀坡公。这尊苏东坡全身立像是一尊紫砂雕刻,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创作,高2.8米,重1千多斤。是用我们陶都特有的紫砂泥通过高温浇制而成,可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尊紫砂人物雕塑。上面悬挂的匾额东坡买田处是宜兴清代翰林院编修周家楣为纪念东坡阳羡买田而写,这是复制品。屏风前面是我市当代著名画家、宜兴市美协名誉主席张志安先生根据蜀山周围风景创作的漆画鼎蜀千古秀。中间四根立柱上是两副 后人歌咏东坡书院的楹联。一副是清代浙江巡抚 任道容撰写的,上联是:玉女铜官,溪山无恙,七百年毓秀钟灵,尽是东坡桃李;下联是:鹅湖鹿洞,文字有缘,六千里寻幽选胜,依然西蜀峨嵋。 另一副是清代乾隆进士唐仲冕撰的:何必木奴千头,但楚颂亭成,香满洞庭皆逸兴;(木奴千头:指桔树);本无郭田二顷,况荆溪船入,山怀西蜀即前缘(郭田二顷:指买田阳羡)。我们再看两侧墙上,共有6幅紫砂壁画。是由江苏省政协委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建平先生根据苏东坡在宜兴的传闻轶事创作而成,这充分体现了我们陶都特色。请到东面来,这里是苏东坡在宜兴的足迹、照片和有关资料陈列室。苏东坡酷爱宜兴的山山水水,一生中多次来到宜兴,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这副书法就是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一支笔”的党内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的原件。这块界碑也是当年留下来的古迹。接着去到西面的湖山拱秀厅,是当年会客的地方。这块匾额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所撰。两侧墙上悬挂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所写的东坡诗词。(原来的匾额是清代浙江巡抚任道容所撰,后在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被毁。)中间的国画是由东坡学子、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保文所作。大家再看厅前上方,有两个花篮形椽头,是朱漆贴金的,装饰十分考究。很可能曾经在这厅里,也像我们今天这般高朋满座。第三进我们现在已来到了书院的第三进。大家看到这里的庭院中,两棵桂花树一左一右迎候着各位的光临。大金桂,小银桂。是书院中的镇院吉祥物。每年到农历八月桂花开放,芳香四溢。也寓意学子蟾宫折桂。现在请各位随我参观右耳房。这里陈列的资料物品是由日本友人佐藤先生捐赠的,他对苏东坡的研究十分深刻,在日本颇具影响,被称为“东坡迷”,书院特别为他辟一展室,以示对他的敬重。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一下。刚才看的都是写拓本复印,想看真正的古迹就要去到对面的古匾陈列室。这里收藏着一百多年前的三幅匾额,因年代久远,又经历“文革”劫难,木板和名人字迹残破不堪,无法修复,只能作为书院历史见证物而收藏起来,现在每一进悬挂的匾额,都是照原规格尺寸和字体重新复制的。下面参观的是第三进的重点活动场所东坡学子馆。是由清代地方上的24家大姓望族合资重建书院时定名为“讲堂”。建筑高大轩敞,结构古朴,是典型的明清建筑,也是整个书院最宏伟完美部分。据专家说,能历500年而不坏。堂前悬挂“讲堂”匾额,由清代浙江巡抚、宜兴人任道镕所书,后面是“似蜀堂”,由清代江宁布政使、四川眉山人杨能格所书。讲堂两边墙面,挂有6幅画作,生动地反映东坡学子刻苦读书和课余戏嬉的场景。这一进同样是7间,左右厢房陈列着近现代就读于东坡书院的才子名人的生平简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坡书院“人才库”。进来看有书法、篆刻家潘稚亮、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兄弟俩;有当代戏曲艺术大师阿甲;著名的山水画大师范保文,在2003年他曾为胡锦涛总书记办公厅创作大型山水画“春意江南浓”。那一间也是差不多的,都是宜兴的人才。像倪维德,他创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现在,请大家随我到最后一进参观。也是最后一进。第四进 大家看到,天井里有两只堆花龙缸,龙上的鳞纹是艺人用大拇指一片片堆贴上去的,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称为“堆花”,与宜兴紫砂、均陶并称陶都“三绝”。往东看,这里有一口井,称为“东坡井”,据称全国东坡井有十余处,我们的这口井与四川三苏祠、海南儋州的三口井齐名。大家看到的这座依山而筑的两层楼房,我们把它叫做“望湖楼”。因为登楼远眺,太湖烟波隐约可见。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望湖楼是依照原有格局复建的。右手这里呢是膳房和仓库,比较简陋;放着米缸、灶台。中间这一大间,现在开辟为丁蜀镇廉政文化展厅,它很巧妙地用陶都“五朵金花”的艺术形式来展现“三苏”的廉政勤政精神,(也就是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请大家入内细细欣赏。楼上同样也是艺术展厅,我镇文化部门经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