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俗与油画的相互作用.doc_第1页
探析民俗与油画的相互作用.doc_第2页
探析民俗与油画的相互作用.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探析民俗与油画的相互作用 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当代油画创作的沃土油画和中国画一样,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画家们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油画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在任何国度都应该与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通、紧密相连。如果割裂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艺术就会失去生长的沃土,从而失去生命力。油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一样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习俗、情感、审美,离不开所处的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民俗文化,包涵着很多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生活、文化传统、人文思想等内容。艺术只有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也才是世界的艺术,所以,民族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之中是必不可少的养料,中国当代油画家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民族精神,利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我国民俗文化这座素材宝库,把传统民俗文化当作油画创作肥沃的土壤,积极吸取民俗文化的营养,为繁荣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积聚素材。如段正渠生长在中原大地,他对陕北民俗文化非常热爱,在油画东方红婆姨走西口山歌等作品中展现出一种博大雄浑、厚重质朴的民族情怀。还有广东美术家郭润文创作的油画天皇皇,地皇皇,直接取材于民俗文化中的符咒。陈丹青的油画西藏组画与艾轩的穿越狼谷发掘了西藏民俗信仰文化与宗教文化。还有画家王沂东取材于沂蒙山区婚俗礼仪的作品花烛夜与闹房。除此之外,还有表现现代都市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场景的油画作品,如刘小东的澡堂子、忻东旺的早点。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我们看到画家崔小东的油画作品冬至、王小宝的写春联等都很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人们的喜爱。以上这些油画家们充分运用中国民俗文化的题材,创作出一系列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风貌的作品。二、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成为油画创作的源泉如中国民间流行的歌舞:秧歌、腰鼓舞、龙舞、狮舞、花灯舞、旱船舞等,还有各种吹打乐和赛歌会,由此派生出来的民间舞蹈和音乐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等精神文化内涵。这些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又成为油画创作的主题内容。崔小东的作品冬至就是体现中国民俗文化精神内涵的最好例证。该作品用油画技法真实地再现了冬至时节喧闹的集市气氛:熙熙攘攘的赶集群众、宰羊的人们,画面内容之所以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那就是画家把平凡单调的现实生活以民俗文化的形式提炼出来,唤醒了我们对往日那种和谐的农村节日生活的回味,唤醒了孩童时期美好的记忆,揭示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美德。艺术*于现实生活,画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石。俄国油画家列宾说:“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切的、充分的理解。”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结果,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特征,虽然不像经典文化那样高雅清新,也没有宗教文化那么神秘,但它是艺术创作肥沃的土壤,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精神追求紧密相关。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追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和“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特色饮食民俗文化,都给画家创作提供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鲜明艺术风格。如王沂东的油画作品闹房花烛夜山里的新娘等,也都汲取了中国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中的养分,反映山东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和婚俗礼仪等。再如油画家王宏剑的作品冬之祭,表现了河南中原的丧葬礼仪,探讨人与土地、生命轮回的主题。河南乡土油画家杨克西作品春日载阳也是一幅极为生动的民俗文化画作,作品细致入微,画面阳光灿烂,真实再现了中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画家王维安的油画作品王金庄农民的节日等,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以上这些画家的油画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说传统民俗文化是油画创作不竭的源泉。三、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造就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把民俗文化元素融汇于当代油画创作中才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对于色彩的审美体验,中国民众喜欢色彩艳丽的年画、剪纸、农民画、脸谱、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这些鲜艳的色彩传达人们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这种精神性审美色彩为油画创作也提供了借鉴。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画面艳丽夺目,气势恢宏。他在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手法上,不是沿袭欧洲古典画风,而是运用中国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热情洋溢地描绘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当代油画创作在借鉴民俗文化色彩方面还要考虑到民俗文化心理。中国民俗中的婚宴、寿诞、节日等习俗,喜欢运用象征吉祥的红色与黄色,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与喜庆。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讲究红要红得透亮,绿要绿得鲜艳,白要白得雅致。这种红红火火图个吉利的民俗文化心理和色彩理念,要学会运用到油画创作当中。尤其中国民俗色彩的亲和性,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河南画家杨克西的作品高天厚土和百姓,不仅内容是表现农村的民俗生活场景,画面的色彩也是纯正的农民喜爱的色彩,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在高天厚土中运用鲜红的颜色表现农妇的衣着,就是牛身也是鲜艳的红色皮毛,天空也是湛蓝的色彩,总体上给人一种明快奔放的格调,蕴含着农耕时节的大吉大利气氛。关注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的画家段正渠,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个性化的色彩感觉,创作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