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doc_第1页
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doc_第2页
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doc_第3页
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doc_第4页
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要求(试行)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由门检场地、检测车间、检测设备、计算机联网系统、计算机机房组成。为了达到机动车运行技术条件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的要求,充分实现客运安全性检测功能,结合“经济、实用、适应性强”的原则,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检测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汽车客运站门检站场地、车间布置要求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的基建部分在满足车辆检测、设备要求的功能下,可采用固定的框架结构,也可用钢架、彩钢等结构,应与客运站的整体建筑与布局相结合,协调一致。门检厂房:长度23米;净宽6米;高度5.5米;门高4.5米;门宽4.5米。厂房进出口距垂直障碍物的距离不低于20米。基建中应注意事项:(1)电线电缆通过的电缆沟、电缆井,应注意防潮、防水、防火、防鼠害、防电磁干扰,并有良好的接地、避雷设施。阳光对点阵屏、显示器、灯光仪、光电开关等设备有直接照射,干扰检测时,要采取遮阳措施。(2)车间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车间地面应采用高标号水泥地面或水磨石地面,厚度均不小于200mm,地基夯实,地面平整(不平度小于1mm/m*m),纵向坡度小于1%;制动台前后的车行道应各有二条粗糙地面,以增加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车间厂房房顶、门窗不得漏雨渗水,地沟、地下室、设备基坑不得渗水、进水;车间内不要安装洗脸池、水槽等用水装置;控制室应安装保暖设施。(3)在外观底盘检测的地沟及废气排放较严重的地方,应考虑废气对车间、员工的影响,加装通风换气装置。(4)在车间内张贴醒目的工位标志、指示信号、地面引车线等车辆检测标志,悬挂检测工艺流程、岗位责任制、计量检定证书等标志牌。同时车间内应配置一定数量、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以防火灾。站内废气、废油的排放要符合环保要求。二、检测车间的工位布置检测工艺流程与检测项目流程:进口轴重、制动外检灯光侧滑出口。车辆驶到车间进口处,计算机操作员录入车牌号、车类,检测员根据点阵屏上的计算机提示进行检测,先检测轴重、制动项目,然后在外检地沟、底盘间隙台检测外观底盘项目,底盘检测结束后,车辆行至灯光仪停车线处做灯光检测,完成灯光的检测后进入侧滑台,最后驶出车间出口。检测时间控制在五至六分钟。三、检测设备、仪器选择的要求汽车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配备制动检验台、侧滑检测台(双板)、前照灯检测仪(全自动,远、近光)、底盘间隙检测仪(双板)、LED显示屏等检测仪器设备及计算机控制设备,设备技术要求如下:(一)检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1、检测仪器设备应通过产品型式认定,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进口检测设备参照执行。2、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和检测用标准要求的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或允许误差,满足相应仪器设备国家、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制动检验台性能满足GB/T13564-2005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和JJG90696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要求。侧滑检测台性能满足JT/T5072004汽车侧滑检验台和JJG 908 滑板式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要求。前照灯检测仪性能满足JT/T 508-2004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和JJG745-91汽车前照灯检测仪检定规程要求。底盘间隙检测仪设备性能要求:(1)仪器应有清晰的铭牌,标明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和额定载荷。(2)滑板移动应平稳、匀速,没有明显的阻滞、晃动、异响和时快时慢的现象。沿车辆行驶方向,滑板不应有明显的间隙。车辆通过滑板时,不应有压翘、异响发生。(3)底盘间隙台的最大载荷应大于被测车辆轮重的150%以上。 (4)滑板移动量不少于30mm。(5)滑板移动速度不低于60-80mm/s。(6)滑板最大移动力不低于20KN。(7)滑板的往返移动应自动换向,连续进行的。3、检测仪器设备应与被检测客运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相适应。4、检测仪器设备应能进行计算机联网,实现自动检测,应具备计算机联网受控检测功能的仪器设备。(二)计算机联网系统的技术要求安全门检站联网系统应界面良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检测范围及精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联网系统应具有:检测调度、项目测试、系统标定、数据存储、数据搜集、信息传输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打印等功能。1、控制系统应具有车辆信息的登录、规定项目与参数的受控自动检测、检测数据的自动传输与存档、检测报告与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指定信息的查询等功能,所有记录(包括报告和报表)格式及内容均应符合有关规定。2、控制系统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控制系统应建立适用检测车型数据库和适用检测标准项目、参数限值数据库,并符合相关委托检测行业管理的要求。4、 控制系统不应改变联网检测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分辨力、测量结果数据有效位数和检测结果数据,检测参数的采集、计算、判定应符合有关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