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总结.doc_第1页
心理学基础总结.doc_第2页
心理学基础总结.doc_第3页
心理学基础总结.doc_第4页
心理学基础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基础1, 1879年,【德】 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2,桑代克 “尝试错误”理论vs苛勒的“顿悟”理论(1)桑代克(E.L. Thorndike)“尝试错误”理论(Trial-and-Error Theory)(只要掌握PPT上的就行了,房房说的)“桑代克迷笼”动物实验心理学的经典技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这种活动的起点是一套本能活动,本能活动因在环境中受困而被激发,通过多次错误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其中的一种动作被选择出来,并与情境形成稳固的连结。“理智、性格或技能意味着以一定的方式对一定的情境发生反应的倾向”。(2)苛勒的“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黑猩猩学习研究”(19131917):“黑猩猩取香蕉”证明学习不是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对行为与情境关系的顿悟,形成新的格式塔。思考:学习是顿悟? 试误?还是可以逐步获得顿悟?(有可能是谈谈自己的想法)3,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主张)(1)心理学的唯一主题应该是行为(2)一切行为都不过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SR”(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4)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4强化的类型:P81正强化若某一行为能带给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负强化若某一行为结果能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行为者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惩罚若某一行为会带来令行为者不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中止或避免该行为。剥夺若某一行为会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中止或避免该行为。5.强化时间表:连续性强化(略)间断性强化:固定时距、变异时距、固定比率、变异比率(注意这方面的例子)6,社会行为主义者班杜拉(A. Bandura)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定义:“替代学习即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反应,或对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加以矫正的过程。”观察学习的特点:(1)观察学习并不必然具备外显反应(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3)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7,弗洛伊德晚期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的三种成分)及其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伊底(id): “快乐原则” 迫使心灵指向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ego):“现实原则” 伊底和外在世界的中间人,负责自我保护。超我(superego): “完美主义” 指导和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准则。8,主要防御机制简介(1)压抑(Repression )压抑是指把令人感到紧张和痛苦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排除于意识之外,使其不为自己觉察到。压抑是一种动机性遗忘,被压抑的思想观念储存在潜意识中。(2)投射(Projection)最原始的防御机制。指把能引起焦虑的冲动、欲望、人格特征或动机强加到他人身上,认为那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特性。(3)置换(Displacement) 对象置换(Object displacement ) 个体把应该对某个人或物表达的情感转而表达给另外的人或物。驱力置换(Drive displacement )对象不变,情感改变。(4)否认(Denial)拒绝承认那些令人感到痛苦的情感、思想、经历或可怕的事实。(5)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如果个体觉察到某种令人恐怖的潜意识欲望可能返回意识层面,则个体可能会运用与这种欲愿相反的行为来减轻不断增强的焦虑。(6)认同(Identification)把某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以某人自居以减轻焦虑的防御机制。(7)退化(Regression)当个体面临冲突、紧张、焦虑,特别是遭受挫折时,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活动水平。对象退化( Object regression)个体无法从某人(物)获得满足时,就转向曾获得满足的对象上。驱力退化( Drive regression) 一种驱力受挫的个体转而追求另一种驱力的满足。(8)升华(Sublimation) 原来用于满足本能的活动为更高的文化目的所取代。9,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定义:人通过遗传获得的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烙印。原型:人格面具(Persona):个体与他人交往时所戴的假面具,它隐藏着真正的自我阿妮玛(Anima):男人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Animus):女人身上的男性特征暗影(Shadow):阴暗的自我,低级的欲望和冲动自身(the Self):作用在于将人格结构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 10,荣格的“心理倾向性”内倾:心理活动多指向内心。外倾: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世界。11,潜意识的特点:(1)一般条件下,潜意识中的内容无法到达意识领域;(2)潜意识的操作方式是非理性、非逻辑的;(3)潜意识追求的是快乐,它的唯一目标是满足欲望和释放本能;(4)潜意识中的内容与语言相互分离。12,图形组织的格式塔规律-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 - 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 - 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 - 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 - 良好图形法则(Law of Good Figure)13,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结合书本P68)主要内容+应用(自己联系生活实际阐述)+意义(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人的主要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低层次需要与生存直接相关,而高层次需要与生存较少有直接联系;不同需要的满足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与低层次需要相比,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要求较多的前提条件,但它一旦满足会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2)作用:企业管理、老师教学、引导消费者需求等(3)意义:贡献 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以整体论方法探讨健康人的心理特征需要层次理论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局限 创建理论的方法过于主观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忽视个体社会价值的实现14,罗杰斯助人成长的人际关系“三要素” 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感15, 米勒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说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是59个组块。P127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多时间的记忆。16,人的感受性定义:感受性指个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通常用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阈限 个体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阈限 个体刚刚能够觉察到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JND)。17,感受性变化分为:(1)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某种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2)感觉后效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3)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4)感受性训练 感觉的可塑性。18直觉加工特性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19,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性、活动性、新异性等)个体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个性、爱好、知识经验、情绪状态等) (2)有意注意提高对活动任务的认识,培养对活动的间接兴趣,精心组织活动任务,锻炼意志力。 (3)有意后注意对活动任务本身的浓厚兴趣,操作的自动化。20,注意的品质(衡量一个人注意质量的好坏)(1)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 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注意的转移 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活动上。21,记忆的分类(1)情节记忆 vs. 语义记忆情节记忆:依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或情景的记忆,一般与个体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2)陈述性记忆 vs.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关于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关于怎样做事情的记忆。(3)外显记忆 vs.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经验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内隐记忆: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22,记忆的三级加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3,有关遗忘的四种解释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的消退干扰说:遗忘是相似材料之间的干扰压抑说:遗忘是由情绪的压抑所致检索困难说:遗忘是信息检索困难所致24,结合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谈谈如何提高记忆力?P129编码阶段(1)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和意识水平(2)进行深层次的意义加工(3)多个感觉通道协同活动(4)将记忆材料形象化、韵律化(5) 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6)运用记忆术(7)注意记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储存阶段关键:组织有效的复习(1)复习要及时(2)复习时间间隔宜先密后疏(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的安排应考虑材料的特点、学习者的年龄等因素(4)注意排除前后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5)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6)充分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提高复习质量提取阶段(1)“编码特异性原则”的运用尽量产生尽可能多的提取线索来帮助恢复最初的背景回到最初的地点进行回忆(2)元记忆的运用培养良好的元记忆直觉,突破考试时间的瓶颈25,思维的分类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经验思维/理论思维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宏观思维/微观思维系统思维/点状思维2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空间和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推理误区情绪与动机27,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机和唤醒功能(耶基斯多德森定律P80 内容+启示)社会功能:适应性、工具性、感染性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创造力28,情绪智力定义: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对其加以识别并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的能力。29,智力测量正式测量的要求:信度、效度、标准化30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的比奈(比纳)和西蒙编制的。31,麦克雷(R. R. McCrae)和考斯塔(P. T. Costa)的“五因素模型” 人格的五因素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 32,人格评价资料的来源:(1)L资料:生活史料,如信件、日记、档案、传记等。(2)O资料:观察者提供的等级评定。 (3)T资料:来自于测验或实验程序,如投射测验等。(4)S资料:来自于自陈式的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 33,常用的人格测评工具自陈式问卷: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16PF)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量(MMPI) 4、五因素人格问卷(NEO PI) 投射测验:5、罗夏墨迹测验(RIT) 6、主题统觉测验(TAT)34,人际知觉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人际知觉起重要作用。(2)近因效应 最近获得的对象信息对人际知觉起重要作用。(3)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等)(4)社会刻板印象 对某一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35,从众心理(P366看书)定义: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来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