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定稿20120514.doc_第1页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定稿20120514.doc_第2页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定稿20120514.doc_第3页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定稿20120514.doc_第4页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定稿2012051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摘 要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作为科技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电子制造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越演越烈 近年来 中国电子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的电子制 造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国外的很过电子制造企业 包括中国台湾的很多企业 都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建立电子组装工厂 从此意义上来说 带动了我国电子产 品的出口 电子产品出口额占中国贸易出口额的绝大部分 中国经济的快速蓬 勃发展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但中国电子制造业 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 在营业收入 销售利润大幅增长 数量可观的同时 我 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制造领域的尴尬局面 缺乏核心竞争力 关键领域掌握 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 整机产品背后所需的技术 设备 特别是 整机产品所需要的关键元器件 电子材料 专业设备 仪器一直依赖国外 需 要大量进口 结果导致中国电子产业一直处于下游 行业经济效益非常低 电 子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就必须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 的控制 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大量文献资料为基础进 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进而对电子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对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本文的选题是基于战略 成本管理的视角 对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中的电子制造业这一领域进行分析 本 文有助于电子制造企业立足于本行业的实际情况 去学习 了解成功企业的成 本管理经验和方法 并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手段来指导解决本企业在战略成 本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 具体来讲就是让管理者用新的理念处理企业成本管理 方面遇到的问题 不单单关注产品成本 不仅仅着眼于生产制造过程 要从价 值链的角度和企业战略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审视企业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意义 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在此基础之上 第二章通过系统的介绍了指导研究的具体的成本控制理论 重 点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给成本控制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通过对 电子制造企业行业特点及成本控制现状加以分析 找出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存在的问题 即 摘要 1 电子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只是单纯的进行制造过程成本控制 没有成本动因分析 忽视了研发过程 销售过程 售后服务过程的成本控制 2 财务预算 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方法不得当 财务报告失真 以致产 品成本高 3 电子产品生产流程不规范 没有从源头区分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 剔除 无效作业 作业制定的准确性不高 调控能力低 4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只关注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 而忽视了从战略高 度综合考虑行业内的成本情况 以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 即缺乏价值链分析 5 组织结构臃肿 信息时效性很低 官僚成本加大 效率低 6 缺乏电子产品核心技术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电子制造业主要以贴牌 代工为生产形式 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7 创新能力差 喜欢盲目跟风 企业不重视产品立项 市场调研人员不 懂技术 责任心差 市场反馈信息收集失真 8 电子制造企业库存占用资金多 包括原材料 产成品等等的积压加大仓 储成本 部门之间协同性较差 缺乏供应链管理 9 忽视了电子制造企业的智力成本占成本比重较大 以及电子制造企业 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服务的相关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以此 总结出第四章基于战略成本控制下的电子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 本章 通过制定系统 量化 合理的战略成本控制标准 建立完善的战略成本控制信 息系统 有效的战略成本控制制度和战略成本控制责任制来实现电子制造企业 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并站在战略成本高度分析了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着眼点 构建出电子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框架 第五章以 HS 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为案例 提出了该公司成本控制方面 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找到 HS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进而提 出 HS 公司成本控制的解决措施 例举了其成本控制的具体成效 并在 HS 公司 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提出了基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应 的解决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1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进行全面控制 科学的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在 对企业内部历史数据的分析上 周密谨慎的进行预算 最终由相关部门控制和 摘要 监督 科学的成本体系能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能使企业中的领导和每一位员 工感受到它的威力 2 实施价值链管理 实现行业有效整合 有效地行业整合 能提高竞争优 势 实力强的电子企业可以 OEM 企业内部采用科学的作业流程 通过提高生 产率 降低成本 3 成本预算与否决相结合 若成本小于收入 且获利空间合理是可以继续 经营的 反之 若成本大于收入 且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盈利 企业就要坚决的 砍掉这部分预算 当然预算还要根据价格等相关因素进行及时 适当的调整 4 建立战略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扩大资源共享 该系统有许多模块 可以 把供应商 客户 和企业各个生产和辅助部门关联起来 通过科学的分析 计 划 决策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电子制造企业成本 大大降低电子制 造企业的成本费用 5 统筹部署 统一规划 有效的政府监管对电子制造业是必需的 通过健 全管理机构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管理层信息反馈的机制和预警机制 加 强对行业内企业的监管和督促 使我国的电子制造业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取得 竞争优势 关键词关键词 成本控制 战略成本管理 电子制造业 Abstract IV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China 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whole world is growing many companies abroad through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cluding China Taiwan to establish an electronic assembly plant in China s coastal areas from the sense assaid to have contributed to China s export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electronic product exports accounte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a s trade expor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es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s largest industries Chines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and abroad compared to a late start in operating income sales profit growth significantly a considerable numbe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Lack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master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key areas is very small behind the whole product required technology equipment especially the whole product key components electronic materials professional equipment instruments have been dependent on foreign imported large amounts As a result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 has been in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economic efficiency is very low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order to ob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s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on Chines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cost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to the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s a basis for fieldwork and research and thus the status of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analyze and control the cos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f China s electronic specificproposals and measures The topics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trategic cost Abstract V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is field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in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his article will help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a successful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new cost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ools to guide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enterprises in the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let the manager with new ideas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not just concerned about the cost of the product not only focus o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lue chain and business strategy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o look at enterprise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tent and innovation point On this basis the second through the system about the cost of control theory for guiding research focusing o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perspective describ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st control Chapter III by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the industry and cost control of the status quo to b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of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cost control namely 1 the cost of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ontrol just a simp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st control cost driver analysis ignoring the R the strength of the electronic companies can OEM internal scientific processes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costs 3 Combination of cost estimates and rejected If the cost is less than the revenue and the profit margin is reasonable is to continue to operate Conversely if the costs exceed income and within a certain time is not profitable businesses must be resolutely cut off this part of the budget and of course the budget is also timely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based on price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4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ategic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expand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system has many modules suppliers customers and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support departments to associate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plan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st of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usines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assurance costs 5 Co ordinate the deployment of unified planning Effec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sound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to supervise th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China 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gain a firm foothol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cost control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目 录 VII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 2 三 研究意义 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4 一 成本控制展望方向 4 二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方向 4 三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方向 6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内容和创新点 7 一 研究方法 7 二 研究内容 8 三 研究创新点 9 第二章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10 第一节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 10 一 成本及其相关概念 10 二 成本管理的对象及环节 10 三 成本控制的原则及内容 11 第二节 成本控制的传统方法 13 一 定额成本法 13 二 计划成本法 14 三 标准成本法 14 第三节 成本控制新思维 战略成本管理 14 一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15 二 战略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 15 三 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16 四 战略成本管理原则 17 目 录 IX 五 战略成本管理的环节 17 六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思维 19 第三章 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分析 22 第一节 电子制造企业的成本特点 22 一 电子制造业行业概况 22 二 电子制造业的成本特点 23 第二节 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4 一 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24 二 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5 第四章 基于战略成本控制下的电子制造业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 28 第一节 电子制造企业战略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28 第二节 电子制造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方法及关键点 30 一 电子制造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方法 30 二 战略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31 第五章 HS 公司成本控制实施方案及分析 33 第一节 HS 公司简介 33 第二节 HS 公司成本控制实施成效 34 一 HS 公司公司平板电视生产流程分析 34 二 HS 公司组织架构图 35 三 HS 公司公司成本构成内容 35 四 HS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6 第三节 HS 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与效果 37 一 HS 公司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37 二 HS 公司成本控制的效果 40 第四节 对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41 一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进行全面控制 41 二 实施价值链管理 实现行业有效整合 41 三 成本预算和成本否决相结合 42 四 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扩大资源共享 43 五 统筹部署 统一规划 43 目 录 X 第六章 结论 研究局限性 44 第一节 结论 44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 44 参考文献 46 致 谢 48 个人简历 49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根据 2011 年 2 月 9 日公布的预计业绩显示 在将于 3 月 31 日结束的 2011 财年 日本制造业巨头将继续出现大幅度的亏损 其中 索尼预计亏损 29 亿 美元 进入亏损的第四个年头 液晶显示器巨头夏普预计亏损 38 亿美元 成 为夏普成立百年来的最大亏损额度 另一传统家电巨头松下则预计亏损达到 102 亿美元 不仅将创出松下的年度亏损纪录 也创下了日本电子制造业企业 年度亏损新高 1 90 年代的日本电子制造业一直都是引领东南亚电子行业发展的 但是近些 年其电子制造业有滑落的趋势 SONY PANASONIC 等品牌已经不再是全球 前五 一些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子品牌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中国的联想集 团收购了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 APPLE 公司的电子产品势不可挡 APPLE 公 司的电子产品已经给整个电子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韩国的三星又推出了 GALAXY 系列手机 电脑 可以说 在电子制造行业中 群雄争霸 曾经全球 电子制造业之王的日本现在处于悬崖边缘 但美国 韩国 中国顺势而起 一 发不可收拾 在中国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2010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统 计公报数据显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 2 3 年会出现 10 左右的恢复性增 长 在国家的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下 我国电子制造企业 的冰冻期即将结束 近些年来 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产品 逐年增加 我们不单纯依靠从国外进口核心技术 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将被打 破 从我国电子制造业占全国贸易出口的比例来看 电子制造业带来的经济利 益不容忽视 软件电子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而 且增速逐年增长 截至 2010 年年末 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 110 万件 比 2009 年增长 10 多个百分点 表 1 1 2001 年 2010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例 1刘广生 左娟娟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会计月刊 2010 7 第一章 绪论 2 年份全国外贸出口 额 亿美元 电子行业出口 额 亿美元 行业出口占全国 外贸的比重 20012661 650 2 24 4 20023255 7 920 428 3 20034383 71420 932 4 20045933 6207535 200576202681 735 2 20069680 33639 837 6 200711917 6 4595 238 5 200814285 55217 636 5 200912016 6 457238 1 201017337 2591234 1 可以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不过 在营 业收入 销售利润大幅增长 数量可观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制造 领域的尴尬局面 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电子行业的含金量比较低 核心的技 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仍旧掌握在美国等经济强国手中 我国的电子制造业仍旧需 要从国外进口核心的关键部件和电子材料 这种局面就导致了我国电子制造业 排在国际电子行业的中下位置 其经济效益也只能是一味的追求量而不是质 二 研究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作为科技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电子制造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越演越烈 中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名 副其实地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但中国电子制造业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 在营 业收入 销售利润大幅增长 数量可观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制造 领域所面临的窘境 行业的含金量比较低 核心的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仍旧掌 握在美国等经济强国手中 我国的电子制造业仍旧需要从国外进口核心的关键 部件和电子材料 这种局面就导致了我国电子制造业排在国际电子行业的中下 位置 所以电子制造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就必须对企业 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因此本文通过对成本管理理论的分析 并把成本管理 理论与电子制造企业的特点相结合 旨在找到适合电子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 法 从而建立电子制造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绪论 3 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余年来 我国的电子制造业敞开大门 引进外资 与国 际接轨 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外电子行业的制造经验和管理经验 这种内资外 资相融合的经营模式促进了电子制造业的积极发展 不得不说对于我国电子制 造业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国管理学界很早就有一句名言 四流企业搞杀价 三流企业争服务 二流企业创品牌 一流企业定规则 1而早期的中国电子制造业就走进了竞相 杀价的误区 争相降价 你低我更低 无疑 最后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玉石 俱焚 今天 更多的电子制造企业走出了这一误区 对于 合理的成本控制可 以提升利润空间 这一道理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 采购价 格和经营费用的降低只是成本控制最基本的层面 对于电子制造业当下面临的 困难时刻来说这些显得微不足道了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提高企业的整 体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寻找成本 控制的优化理念和手段来扭转中国电子制造业销售价格下滑 人力成本上升 经营业绩每况愈下的局面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只能借鉴其有力的方面 对于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控才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保守的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整体和外 围的关注完全的忽视 这种观念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竞争日趋激励的现代电子制 造行业了 企业成本控制的必然趋势是要把成本控制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的跨组 织成本管理 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随机的适应性变化 虽然我国不少学 者在其他企业分支的成本控制领域也作了一些研究 提出了一些好的变革建议 但对于电子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在国内还很缺乏的 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 我国电子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及成本控制特点出发 基于战略成本角度深入分 析成本控制现状以及我国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找到适和电子制造 业的成本控制方法 并以 HS 电子公司的成本控制为例 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 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成本控制的新方法和理念不仅仅值得推广和借 鉴 也是企业自我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 对于电子制造业企业的成 本控制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经济意 义 1贾胜占 浅析企业成本管理 J 管理科学 2007 10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节第二节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本人搜集到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相关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电子制造业及企业成本控制的学术 专著以及之前发表过的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 其中以国内高水平经济与管理研 究文献为阅读和参考的重点 首先对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 对其中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本文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 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经过这段时间的查阅 笔者查阅论文可分为如下几 类 一 成本控制展望方向 韩止清 赵团社 在 2004 年发表 现代成本控制新思维 一文中分析了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模式 指出了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具体途径 张一君 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发表 论质量成本控制 一文中从质量 成本控制原理出发 找到产品质量与质量成本的最佳组合 进而全面阐述全面 质量成本理论 韩超 在学位论文 基于 ERP 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 SY 集团为例 一文中 以某集团为例 全面阐述了 ERP 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并且提出一个企业如 何实施 ERP 的具体措施 王光远 焦跃华 在会计新流派发表 成本控制新思维 一文中详尽地论 述了笔者的成本控制思想 他把成本控制分成广义与狭义 狭义仅仅是指生产 过程的控制 而广义既有事前 事中也有事后控制 基于这种考虑 笔者就如 何营造一个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详尽的介绍 严晨智 在管理上发表 成本控制新思维 战略成本管理 一文中就为什 么需要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如何实施进行详细论述 最后得出结论 中国的电子制造业要想获得长期的低成本优势 就必须站在战略层面 以战略 视野视野来控制成本 二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方向 刘宪波 在经济研究导刊 2009 年第 31 期发表 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一文中针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济环境日益更新 作为企业来说 成 本控制是企业取得高额利润的基础 企业要想谋求竞争优势地位 就必须严格 第一章 绪论 5 加强成本控制 本文通过分析成本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找出控制成本 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李文博 在管理纵横中发表 浅议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文中设置特定场景 指出如果企业想要在经济危机中谋求更大的市场利润 就要采用合理 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杜书 在时代经贸 2008 年第一期发表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一文中特别 强调了节约成本与拓宽收入旗鼓相当 论文的论述突破成本本身 而是深入研 究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 找到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阐述了控制成本 的方法 陈慧 在管理创新中发表 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控制探讨 一文中首先肯定 了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但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成 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规范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车龙 在财会天地中发表 试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策略 一文中指出 经济体制的变革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本文通过对成 本控制的内容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策略 张桂喜 在财经论坛中发表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一文中结合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的现象 提出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分 析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于宏斌 在投资理财中发表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研究 一文中通 过对我国工业企业现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一步确认加强成本 控制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李江云 在企业研究第 24 期发表 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文中 重点分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孙兰轩 在管理纵横发表 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一文中着 重分析了传统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确定目 标成本 分解成本等具体措施来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徐伟 在时代经贸发表 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其改革建议 一文中就加入 WTO 后我国企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动 降低成本迫在眉睫 企业在 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 本文就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 关的探讨并给出改革建议 第一章 绪论 6 三 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方向 范东 在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探讨 一文 中详细分析了电子制造领域的特殊性 找到了中国与国外先进的电子制造企业 的差距和不足 充分分析了国外先进电子行业的优势和值得借鉴的方面 进一 步挖掘出企业价值链的成本改善措施 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了电子 行业的长足发展 田军 在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电子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 一文中 在借鉴前人成果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成本控制的方法 并且以成本观念 核算 方法为视角进一步探讨了电子制造业供应链成本的现状 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以及这种问题的成因 并且提出了成本控制新思维 把新思维与电子制造业的 成本控制相结合 提出一套电子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新措施 以上是本人在完成此篇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可 以说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论述的文章很多 基本 都是针对一般的制造业企业而言的 但是专门针对电子制造业的成本控制相关 文章却非常少 和本篇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仅仅查阅到电 子制造业成本控制文章三四篇 而现今电子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大比重 如何降低电子制造业的成本以争取最大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从此意义来讲 该 论文讨论的是成本控制方面的热点问题 本文的写作对于电子制造企业成本的 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 战略成本控制方向 吴中春 在 2007 年 02 期的现代管理科学上发表 成本控制主体的发展 战略成本控制 本文通过对成本控制主题的发展历程的重点分析 总结出战 略成本控制是把企业战略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为企业的长期决策提供成本信息 的控制制度 康玉梅 在 2006 年 01 期的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发表 战略成本 控制模式探讨 本文通过经济技术发展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系谈起 提出只 有调整 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 才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提出企业只有 站在战略控制的高度 才能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 马斯琴 李娜 在 2011 年 07 期的现代营销上发表 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 本控制 本文通过肯定战略成本控制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来 第一章 绪论 7 进一步阐述价值链对于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不可低估的意义 并重点研究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成本控制中的实践意义 于彩珍 在 2010 年 13 期的商场现代化上发表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控制 本文通过与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比较 进一步归纳战略成本控制的特点 并 在价值链分析 战略定位 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战略成本控制的具 体方法 并确定了战略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周占伟 在 2010 年 05 期的商业会计上发表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战略成本 控制研究 一文 本文通过阐述价值链理论对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的巨大冲击 提出只有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 才会更有利于企业成本的管理 谭红霞 崔子龙 在 2006 年 41 期的中国市场上发表 企业战略成本控 制的基本理念 一文 本文通过对企业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 得出现代企业 战略成本控制是企业寻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 李崑 在 2011 年 11 期的财政监督上发表 浅谈战略成本策略 一文 本 文通过对战略成本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 提出只有准确的战略定位与价值链分 析相结合 才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 大大提高利润 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内容和创新点研究的方法 内容和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大量文献和理论书籍的指 导下总结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相关理论依据 结合 HS 公司的案例和相关财务 数据对比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和基于战略成本视角的新思维给企业带来的不同 文献提供的参考料为本文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 案例为理论提供依据和佐证 笔者以成本管理现有成熟理论为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深入我国优秀的具有 代表性的电子制造企业中 通过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成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并把 这些实践经验与先进的成本管理新思维 新趋势相结合来分析在企业中影响成 本的各因素 从而把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 建立适合我国电子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在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企业成本管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的基础上 以本人就 职的电子制造企业为例 发现成本控制不仅仅存在企业的内部或者说仅仅是管 第一章 绪论 8 理层和财务内部的事情 成本管理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的更广的层面 这种共性 的东西对于整个电子制造行业或者是范围更广的制造业都具有参考价值 有利 于企业找到成本控制的正确方向 在案例章中运用统计分析 客观地反映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为研究提供有 力的论据 减少因知识结构不同或主观价值判断方面的误差所造成的影响 本 文数据使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和财务管理中杜邦分析体系的相关知识 二 研究内容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以相关领域的文献阅读为 基础梳理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提炼出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到 的概念和指导具体研究的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知识及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理 论 第三章介绍电子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及成本控制现状 适用的成本控制方 法 存在的问题案及如何改善成本控制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 构建出基于战略成本管理视角的电子制造业成本管理框架 第五章实证研究设 计和结果分析 为第三四两章的研究提供佐证 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对成本管 理的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 探讨其结论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完 善我国电子制造业管理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第六章是对本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 研究的展望 电子制造业成电子制造业成 本控制的具体本控制的具体 措施 核心部措施 核心部 分 分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 的相关案的相关案 例 引证 例 引证 成本管理相关概念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与理论 理论基础 与理论 理论基础 图 1 1 本文核心内容构架图 第一章 绪论 9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成本控制的 相关理论 作为本文 的理论依据 介绍本文涉 及到的概念 和指导具体 研究的理论 第三章 电子制造企业成本 控制体系及分析 第四章 成本管理框架构建 第三四章 重点章 介绍电子制造企业的 行业特点及成本控制 现状 适用的成本控 制方法 存在的问题 案及如何改善成本控 制的相关分析 第五章 重点 实 证研究设 计和结果 分析 为第三四 章的研究 提供佐证 提高研究 可信度 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 电 子制造业的行业界定 研 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思路 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六章对本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研 究的展望 图 1 2 本文主要结构 三 研究创新点 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 但是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 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 对成本控制的宏观研究较多 但是专门针对我国企业的某个分支领域的具体研究相对较少 对于电子制造业 的研究也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基于笔者就职于电子制造企业并从事相关的成本 分析的工作 所以想就成本管理在电子制造企业这一特定的行业结构下的具体 实施情况做个探研 本文的选题从理论上看是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对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中 的一个分支领域 电子制造行业的研究 但是一些管理方面共性的东西对于整 个电子制造行业或者是范围更广的制造业都具有参考价值 有利于企业找到成 本控制的正确方向 扭转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数量和眼前利益的狭隘的观念 战略成本管理下有许多细分的点和面 这些方面有的是传统方法的延伸 有些 是创新的理念 对于这些方面的综合利用和分析才有助于电子制造业的长足发 展 论文的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制造行业管理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第二章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10 第二章第二章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 成本及其相关概念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 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 就必须耗费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其所费资源 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1 成本管理是指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各项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 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2 成本控制 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找到成本形成的因素 根据成 本形成因素制定标准 并根据标准找到偏差 进而对偏差进行纠正 从而保证 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在标准范围之内 成本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 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成本的管理和调控过程 成本管理是一个门类 成本控制是一个行为 成本管理 则是介绍所有成本管 理的理念和具体应用 成本控制也就是其中一个应用 成本控制 是侧重考虑 如何在节约成本方面下工夫 简单地说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 二 成本管理的对象及环节 一 成本管理的对象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就是成本管理对象 我们一定要走出这样 的误区 认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只是企业内部的资金耗费 对于现代企业成 本管理在对象上要追溯到供应商 下要延伸到客户的资金耗费 既有事前 事 中的成本 更不要忽视事后成本 可以说 企业最终的资金流出就是成本管理 的对象 二 成本管理环节 1乔旭江 浅谈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4 2张春 成本控制的探讨 J 矿冶工程 2009 5 第二章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11 图 2 1 成本管理环节示意图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相关内容整理 如图 2 1 成本管理环节由四项内容组成 即 成本规划 成本计算 成本 控制和业绩评价 成本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成本的事前控制 首先确定既定的成 本方法与程序 然后根据实际的结果与计划目标的比较 找出偏离值 进而根 据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采取适当的策略 进一步调整方法与程序 再根据企业 未来的战略目标不断调整方法与程序 从而走向正确的轨道 成本计算 就是 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根据企业规模 项目特点 经营性质 确定出成本计算的对象 找到成本计算的方法 但是由于条件和因素的不确定 性导致方法的选定和计算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成本控制 就是在产品的 生产制造过程中 找到成本形成的因素 根据成本形成因素制定标准 并根据 标准找到偏差 进而对偏差进行纠正 从而保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在 标准范围之内 三 成本控制的原则及内容 一 成本控制的原则 1 成本效益原则 又称成本最低的原则 实施成本最低的原则时 应当注意成本降低的可能 性和实现成本合理的最低化 应当不断发现和利用各种方法和措施降低成本 让可能性转变成现实 还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 水平为依据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制定出可能达到的预算成本的最低水平 2 全面控制成本原则 全面控制成本的原则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 成本形成 成本管理 环节 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 第二章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12 中的全过程及所有员工参与的成本控制 全过程成本控制包括研究开发阶段以 及售后阶段的事前 事中 事后成本控制中所有的对料 工 费各种费用开支 的严格控制 3 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控制是通过把成本计划和预算的目的 方针 任务 措施等逐一加以 分解 根据实际工作状况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 最终使执行预算的单位和部门 逐步落实 目标控制的主要内容 目标的设定与目标分解 明确目标的责任和 执行 对目标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 目标的评价和修订 形成了目标控制的计 划 实施 检查 处理循环 即形成目标管理的P 计划 D 实施 C 检查 A 处理 循环 4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系统设计时 必须符合本企业战略 发展的目标 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特定的岗位 部门 成本项目 明确项目成 本管理的特点 组织的结构 控制的方法和奖励措施 建立起属于本企业特色 的成本控制系统 而不是完全照搬别的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 二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内容分 类 按成本形成划分 按成本形成划分 事前的控制 产品制造前的 控制 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