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 70页).doc_第1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 70页).doc_第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 70页).doc_第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 70页).doc_第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 70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Ningxiagxia VocationalVocational TechnicalTechnical CollegeCollege of of IndustryIndustry andand CommerceCommerce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二二 一三年三月一三年三月 1 目目 录录 一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 一 项目建设目标 2 二 项目建设内容 3 三 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13 四 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 16 二 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二 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17 一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7 二 项目资金完成情况 20 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21 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举措 21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成效 44 四 专业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四 专业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53 一 为宁夏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3 二 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各种培训 技术改造 成效显著 55 三 承办全区职业技能大赛 以赛促教促学 实现成果共享 56 五 示范与辐射成效五 示范与辐射成效 57 一 发挥技术培训中心的服务功能 面向院校 企业开展服务 57 二 举办中短期职业技能专项培训班 突出培训功能 58 三 主动开展与区内中高职院校对口交流帮扶 实现建设成果共享 58 四 积极投身社区服务 59 六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亮点总结六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亮点总结 60 一 实施了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成效显著 60 二 建成了 倒流反馈 三用一突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61 三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成效突出 63 四 校内实训基地及其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65 五 形成了两先两后 逐层递进的教师培养模式 66 六 技术服务成绩突出 66 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突破 66 八 校中厂建设成效好 67 九 利用优势资源 承办全区技能大赛 67 十 院校间交流合作成效显著 68 七 项目建设体会与展望七 项目建设体会与展望 68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 1994 年 2005 年升格为高职层次 并于当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 是伴随着宁夏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紧缺型高职专业之一 专业 特色鲜明 行业优势突出 2007 年 该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首批教学 改革试点专业 2010 年被国家两部委批准为全国骨干高职建设院校 重点建设专业 属于地方资金重点建设专业 在教育部领导和专家 学院领导的指导下 在行业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遵照教育部 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计划 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 2010 8 号和教育部 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关 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1 2 号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 教职成 2011 6 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 国家示范性高等 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 教高函 2010 27 号 等有关文件精神 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对我院骨干高 职院校 建设方案 和 建设任务书 批复的内容和要求 经过三 年建设 全面完成了 建设方案 和 建设任务书 确定的各项指 标 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 项目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服务于宁夏地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发展需求 以创新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引领 创新 多能 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开发为核心 推动和完善 倒 3 流反馈 三用一突出 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 两先两 后 逐层递进 校企共育 的师资培养思路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 形成教学内容工学融合 教学人员校企互聘 教学质量双向 考核 技术服务相互合作 成果共享的 双主体 双责任 校企合 作育人的运行机制 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体制 机制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 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带动宁夏及周边省区同类专业改 革发展的骨干专业 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 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人力资源支撑 二 项目建设内容 1 1 创新创新 双主体 双责任双主体 双责任 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改革目前由学校单一办学的模式 充分体现 行业 企业 院 校 三方合作办学的特色 建立由行业 企业 系部三方人员组成 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课程体系构建 教师聘任与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等 方面组织调研 开展研讨论证 制定了 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和 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 等配套制度和工作流程 使 双主体 双责任 校企合作育人 评价机制运行顺畅 有力地 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根据专业特点 细化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 与考核 校企人员互聘 教师流动中心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技术研 发与推广 企业冠名订单培养 学生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 校中厂 厂中校 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与山东星科智 能技术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 限公司 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4 个区内外教师流动 4 中心 作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的有效平台 形成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鼓励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 锻炼 不断更新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通过有效手段培养企业 兼职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规律 对有条件的要帮助他 们申报教师资格证 参加职称的评定 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改革和课 程开发的积极性 形成 校企融通 互惠双赢 的良性机制 2 2 创新创新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结合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我区企业产业结构特点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自治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导向 依托行业 企业的深层次参与 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拓展技术与 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 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瞄准宁夏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 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专题研讨会 对宁夏地区机电行业高技能人才 需求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 在此基础上 把培养服务于宁 夏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 高技能且具有跨职业发展能力的 专门人才确定为该专业培养目标 2 根据培养目标创新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人 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构成进行深入分 析 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教育资源 遵循综合职业能力的 形成规律 利用院内外实训基地先进的设备和 校中厂 厂中校 等便利的实训条件 对在校学生 前两年 采取 课堂 校内实训车 间 课堂 校中厂 反复交替的工学模式 采用 学做一体 和 任 务引领 等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注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 程 实现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高 最后一学年在指导教师的 5 带领下到校外实训基地 以企业 厂中校 兼职教师为主体实施顶 岗实习 接受校企双重管理和指导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把所学专 业知识 专业技能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全方 位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 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坚持把企业文化 与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机电行业 从业基本要求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顶岗实习相融通 通过岗位轮 换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形成互相理解 相互合作与支 持的和谐气氛 顶岗历练结束后 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鉴 定 对技能合格学生颁发 顶岗工作鉴定证书 争取合格率 100 优良率 80 3 3 采用采用 倒流反馈倒流反馈 的思路 构建的思路 构建 三用一突出三用一突出 基于工作过基于工作过 程的课程体系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 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 务的基础上 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 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 编写特色教材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 采用教 学 做一体的形 式组织教学 把学校 双基训练 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 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 方法能 力的培养 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采取深入企业调研 召 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梳理典型工作任务 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工学 结合实施教学 顶岗实习 毕业生跟踪反馈 采用 倒流反馈 的 方法 构建 三用一突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广泛开展企业调研 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分析研讨机电一 体化人才成长规律 梳理典型工作任务 探讨开发专业学习领域 6 以提高 综合职业能力 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在对机电 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召开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 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 分析探讨机电一体化人才成长规律 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学徒阶段 独立完成简单操作 独立 操作 技术能手 梳理出 8 个典型工作任务 机电设备的认识 机电设备操作 机电产品的加工与装配 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 班 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技术交流与共享 工艺流程制定 机电新技 术的综合应用 依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要求 参考行 业技术规范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考核鉴定要求 校企合作开发出 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 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 研讨论证 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制定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 以提高 综合职业能力 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围 绕 11 个学习领域对应开发编写 11 门工学结合教材 每门课程不是 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 如何工作 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依据机电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 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 学习任务 3 采用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习情 境设计课业 科学系统地组织学习内容 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 自主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改变传统的课程与工作缺乏联系的状 况 教师是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生力军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学习 情境 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编写以 工作页 和 引导文 为代 表的课业文本 包括任务描写 学习目标 内容说明 时间要求和 评价标准等 为任务引领式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最大限度地 7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 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 点 具有职教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 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教学 体现 行 动过程完整 和 手脑并用 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 两个方面 在 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导向 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三个教学 层次实施教学 5 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 确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 机械零部 件的手工加工 室内 外电气布线的计划和实施 典型零部件 的加工与装配 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 机电设备的维护与 保养 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 6 门课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进行重点建设 其中 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 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 二门课程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并 出版工学结合教材 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加工 计划和实施室内 外电气布线 典型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 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 养 四门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并编写校本教材 机电设备认识 常用机电设备的操作 机电新技术的综合运用 3 门课程编写 校本教材 编写 生产组织与指导 技术培训与指导 机械加 工生产实训 电气设备生产实训 职业技能考证训练 5 本特 色讲义 6 发挥专业教学团队优势 不断完善专业资源库建设 以专兼 职教师团队为主做好专业资源库建设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通过深入教育 人力资源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 企业及兄弟职业 院校进行广泛调研 掌握一手资料 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企业技术 8 人员和学院信息中心的技术协助下 围绕 11 门学习领域课程和 3 门 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 教材开发 讲义编写的同时 进行相应的学 习资源库建设 专业资源库主要完成包括专业标准库 网络课程库 多媒体课件库 案例库 试题库 试卷库 专业图片库 专业视频 动画库 专业信息文献库等子库的主要内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 业资源库建设 为教师进行课程学习领域开发 教学资源共享 实 施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和在职人员培训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7 坚持以教学研究引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以 机电产品生产 工艺流程制定 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 等 6 门核心课程为重 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并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的 不断深入 4 4 按照按照 两先 两后 逐层递进 校企共育两先 两后 逐层递进 校企共育 的模式的模式培养双师培养双师 队伍队伍 制定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细化和实 施 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实施方案 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实施 细则 专兼职教师外出培训选拔管理实施办法 双师型教师培 养规划 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实施方案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管理工作流程 等措施 以此为载体形成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激励机 制 充分发挥 4 个企业教师流动中心的培训功能 通过技能培训 生产实践 产品研发和教学交流等形式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形成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经过 3 年的建设 使本专业专任教师达 到 21 人 其中引进专业带头人 1 名 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 培养专 业骨干教师 12 名和专业教师 6 人 建成 40 余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 源库 每年聘用行业 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 22 9 名以上 使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1 1 专业教师队伍全部 具备双师素质 其中 双师型 教师达到 20 名以上 比例达到 100 以上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到 50 团队中有 院级教学名师 技术专家 培训专家 整体水平达到院级优级教学 团队要求 1 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 体现其引领作用 引进 1 名 在区内本行业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立足本系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安排其到德国 日本 新加坡等国进行 1 个月的 学习培训 拓展视野 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能力 通过主持机电一 体化技术应用研究课题 参加行业技术学会 国内外学术会议 跟 踪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 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推广 应用能力 2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突出其核心作用 从本专业现有教学 团队中 分批选派 12 名中青年教师 到国内知名的职业院校进修 到企业实践锻炼 主持或参加教研课题 精品课程建设 参与技术 攻关项目 经过 3 年的培养 建成一支视野开阔 掌握先进机电一 体化技术 在机电设备操作 安装调试 维修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 用与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并使其成为教师队伍 中的核心力量 3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和到国内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或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 安排 6 名青年 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机械加工 电工 钳工 数 控加工 数控维修等工种的实践能力 4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由企业推荐 校企共同选拔建立 40 余 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制定企业兼职教师培训计划 针对企业 10 兼职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 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 学技能 5 5 按照按照 围绕生产性 体现先进性 突出实用性围绕生产性 体现先进性 突出实用性 原则建设校原则建设校 内外实训基地内外实训基地 1 利用自治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机械加工中心和电工电子 及自动化中心建设两个 校中厂 区域 根据专业教学和顶岗实习 特点 在 2011 年 2012 年以 筑巢引凤 合作投资共建 的形式 引进银川新长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数控机床制造及维修改造生产 线一条 企业投入资金 设备 材料周转 500 万元 进行机械加 工 数控机床装配与技术改造生产 为学生提供机械加工 电气设 备生产 组装 调试顶岗实训岗位 20 30 个 同时为教师提供实践 锻炼的岗位 2 新建 11 个机械制造 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实训车间 构建起 设备先进 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围绕 校中厂 的教学与生 产需求 在校内实训基地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充设施 设备 在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与设备维修 电工电子技术 自动化 技术方面新建 11 个实训室或实习车间 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 并为 校中厂 的生产进行配套加工 实训车间均按照 学做练 一体 化形式布局 配备桌椅 实训设备和信息化教学媒体等 3 依托我院担任宁夏机电五金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的优势 加强与行业内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即 厂 中校 的建设 以 厂中校 的形式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 实习 到 2012 年共建成 32 个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校内校外实训互 补 形成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培养的机制 届时可承担机电一体化 技术专业及专业群 100 的生产性实习实训任务 11 6 6 建立建立 学校 企业 社会多方参加 多元评价学校 企业 社会多方参加 多元评价 的教学质量的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保障体系 1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 成立由系主任 书记 教学秘书 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质量 督导小组 对日常教学 顶岗实习 教学安全 学生学习等教学活 动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督导检查 审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工作 情况 针对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并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和系部进行反馈 提出整改意见 2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 依据学院教学质量保障 体系建设框架 制定 教学质量督导考核实施细则 教学质量监 控流程 实训基地管理细则 实训教学管理细则 学生顶岗 实习实施办法 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环保责任细则 机电一体化专 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实施细则 校中厂履行实训教学责任协议 等教学质量督导措施 由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组负责督导检查 3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调研 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按照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架 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建设团 队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标准 实 践技能训练标准 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 并作 为教学质量督导检查的主要依据 通过实施 检查和反馈不断加以 完善 4 落实教学质量保障的具体措施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 考核评 估工作流程 建立由系教学督导组 合作企业管理人员 学生等三 方独立评价的质量监控工作机制 以学期初 期中 期末教学检查 12 教学督导 教师听课 校企交流座谈 学生评教 教学质量评比 校内技能训练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考核评价等形式和载体 切实落 实各类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5 建立 顶岗就业实习 学生的质量保障机制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环境下 成立了学生顶岗实习 就业领导小组 由系主任担任组长 系书记 任副组长 系副主任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秘书担任成员 与学 院招生就业处紧密配合负责本系学生顶岗实习的联系与组织落实工 作 实习前 先要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到学院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 安全生产以及企业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邀请知名合作企业 召开顶岗实习双选会 遵循学生意愿与企业需求 学院制度相结合 原则 确定到每个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数 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选 定企业与学院参与顶岗实习指导的教师 发放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 册 最后送学生到企业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经常性到企业检查和了 解学生实习情况 确保实习学生各项权益落实到位 形成了学院 企业共同管理 教师 师傅共同指导 学习 生产相互衔接的顺畅 机制 7 7 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示范作用 提升服务于宁夏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示范作用 提升服务于宁夏区域经济发展 的能力的能力 发挥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 与浙江亚龙科技集团 武 汉华中数控股份公司等合作建立电工电子技术 数控技术服务中心 面向宁夏地区企业 职业院校开展电子 数控 自动化教学设备技 术培训 参与企业设备升级改造 组织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制定相关岗位能力标准 编写培 训教材 面向企业在职职工 下岗职工 复转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 13 力举办专项技能或职业技能培训 尽快提升他们就业层次 实现与 用人市场基本对接 充分利用自治区政府实施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工 程的有利时机 有针对性地开展长短期技能培训 在大学生创业园成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服务中心和电气焊 机 械设备维修服务中心 面向社会开展电机 家用电器维修 电气焊 修和汽车维修 机电设备装调等技术服务 发挥大学生创业园区的 窗口作用 鼓励大学生成立 水电维护中心 社区职业技能培训 站 等 到社区宣传安全知识 维护咨询 排忧解难 为社区精神 文明建设 共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8 8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的同步发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的同步发展 利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资源 师资团队 实训条件等资源 平台 实现专业群成果共享 促进整个专业群协调发展 1 专业群学习领域开发 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 培养方案制定 参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组织企业专家 骨干教师 深入社会进行广泛调研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 进行数控技术 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开发 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体系构建及 人培方案制定 将 机电设备液压系统的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维护 2 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同时配套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2 部 编写 4 门工学结合特色讲义 完成 3 门课程专业资源库建设 为专业群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 骨干教师 4 名 专业教师 4 名 企业兼职教师 4 名 其中为数控技术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 为 数控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骨干教师各 2 名 培养专业教 师各 2 名 兼职教师各 2 名 14 2 重点建设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实训室 由于数控技术应用专 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关联度较大 专业群其他实 训室建设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融为一体 实现技术优势 设 备优势 资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三 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属于地方财政 支持项目 项目总投资为 1350 万元 其中自治区财政投入 1307 万 元 学院自筹 43 万元 其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建设投入 39 万元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投入 145 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投入 100 万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955 万元 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投 入 6 万元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投入 5 万元 专业群建设投入 100 万 元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主要用于企业调研 校企 校校交流 相关 制度制定 企业专家研讨费用以及牌匾制作等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 程体系建设费用主要用于企业社会调研 课程 教材 资源库开发 专业论证会 师资队伍建设费用主要用于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 学 习与培训 教师能力提升等 校内实训建设费用主要用于电工电子 中心 360 万 数控技术中心 340 万 机械加工中心 255 万 见表 1 表表 1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总预算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总预算 单位单位 万元万元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合计合计 自治区财政投入自治区财政投入学院自筹投入学院自筹投入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合计合计 总总 计计 2808497221 519 51350 1 国外调研费用 6410 2 国内调研费用 2215 办学体 制机制 创新与 校企合 3 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 224 15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合计合计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 自治区财政投入自治区财政投入学院自筹投入学院自筹投入 合计合计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4 论证研讨费 224 5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5712 6 院校 校企之间交流合作 224 作制度 建设 小计 2191839 1 调研 专家论证 101020 2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325 3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学习领 域开发 121830 4 精品课程建设 01818 5 专业资源库 141327 6 出版教材 校本教材 特色 讲义 122537 7 教学质量 毕业生跟踪调查 448 人才培 养模式 与课程 体系改 革 小计 5590145 1 专业带头人 14620 2 骨干教师 202040 3 其他教师培训 5510 4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151530 师资 队伍 建设 小计 5446100 1 钳工实训车间 20020 2 焊工实训车间 30030 3 普通车工实训车间 1000100 4 机械产品综合生产实训车间 0110110 5 数控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车间 340340 6 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 40040 7 机电技术综合仿真实训室 50050 8 高低压电器安装与维修实训车 间 20020 9 维修电工综合实训室 25025 10 电子产品生产维修实训室 03030 实验实 训设备 购置 11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仿真实训 室 0190190 16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合计合计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 自治区财政投入自治区财政投入学院自筹投入学院自筹投入 合计合计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小计 625330955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336教学质 量保障 小计 336 企业职工新技术培训 112 院校交流 112 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服务 11 社会服 务能力 建设 小计 235 1 核心课程领域开发与人才培 养方案制定 127010 2 精品课程 特色教材 课程 资源库建设 005 519 525 3 师资队伍建设 609015 4 工业产品设计及仿真训练室 50000050 专业群 建设 小计 507221 519 5100 四 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项目能够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建 设任务书要求顺利实施 依据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 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项 目领导小组 由我区机电行业专家和机电工程系负责人 骨干教师 组成 全面负责项目的落实 协调和检查 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 行三级管理 任务到位 责任明确 具体如下图 1 和表 2 所示 17 图一图一 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 职能示意图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 职能示意图 表表 2 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行三级管理说明表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行三级管理说明表 一级一级 项目项目 负责人负责人二级项目二级项目负责人负责人职务职务督办人 主要参与者督办人 主要参与者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施卫保 系主任 专业带头人 施卫保 韩四满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 程体系建设 张海洋副主任 张海洋 李春菊 秦萍 张晋 王立华 张喜平 课程及资源建设张源淳专业带头人 张源淳 李春菊 秦萍 张晋 王立华 张喜平 师资队伍培养施卫保 系主任 专业带头人 张海洋 韩四满 实训基地建设杜戈副主任施卫保 杜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杜戈副主任施卫保 杜戈 机电 一体 化技 术专 业及 专业 群 施卫保 系主任 陈庆成 宁夏五 金机电行 业协会会 长 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张嘉宁系书记张嘉宁 张海洋 杜戈 校企合作 办学机制 体制创新 二级项目 负责人 施卫保 专业群建 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秦萍 学院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领导小组 学院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项目办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 一级项目责任人 施卫保 人才培养 模式与课 程体系建 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张海洋 师资队伍 建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施卫保 校内实训 基地建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杜戈 校外实训 基地 校 中厂建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施卫保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二级项目 负责人 杜戈 教学质量 保障 二级项目 负责人 张嘉宁 18 项目建设过程中 按照任务书要求 分月度 年度逐步推进 半年进行中期检查 年终进行总结 并把骨干专业建设作为重点工 作来抓 实行一把手负责人 与系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绩 效考核挂钩 集全系之力抓专业建设 确保了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 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一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 1 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重点 聘请知名企业专家 行业专家和机 电一体化专业带头 骨干教师 12 人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 在此基础 上 数控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根据需要建立了专业指 导委员会 与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公司 宁夏新瑞长城机床公司 山 东星科智能技术公司 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等区内外知名企业 合作建立了 4 个教师流动中心 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 会议 制度 教师流动中心工作制度 兼职教师聘用制度 顶岗实习管理 制度等十几个制度 保障了校企合作高效有序运作 如下表 3 所示 表表 3 3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情况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情况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情况完成率完成率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1 个专业3 个专业 300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5 个8 个 160 教学质量保障建设 99100 校企合作 机制建设 教师流动中心 44100 2 2 创新了创新了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校企合作 工学校企合作 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9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下 深入数 10 家其内外知名企业 开展 企业发展 人才需求 生产流程 岗位能力分析等方面的调研 本 着 德能并重 培养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 具有良好综合职业能力 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原则 创新了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 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分析人 才成长规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建立了 三用 一突出 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完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及专业群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完成了 8 门精品课程建设 编写校本教材和讲义 18 本 课程资源库 9 门 如下表 4 所示 表表 4 4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情况完成率完成率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3 个专业3 个专业 100 人才培养方案 33100 精品课程 88100 校本教材 912133 特色讲义 99100 人才培养 模式与课 程体系 课程资源库 99100 3 3 创新了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了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按照 两先两后 逐层递进 的师资模式 进行双师型教学团 队建设 先后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青年教师通过选送到德国 瑞士 新加坡等国外培训 参加国家骨 干教师培训 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 参加学术会议 企业挂职锻炼 参加技能竞赛和技能训练鉴定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高 教师队伍的教 学理念 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其中三名教师被评为学院 专业带头人 9 名教师确定为骨干教师 一名教师成长为自治区高 20 校教学名师 双师型教师达到了 100 同时利用 4 个教师流动中心 选拔企业素质高 能力强 负责任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专业 兼职教师 或担任专业教学或担任顶岗实习指导 对企业兼职教师 主要采取教育学 教学方法等培训 专兼职教师培训率达到 103 如下表 5 所示 表表 5 5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情况完成率完成率说明说明 培养专业 带头人 22100 培养施卫保 张源淳为机 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 引进和聘 请专业带 头人 12200 聘请宁夏力成电气集团乔 清博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带 头人 引进秦萍为电气自 动化专业带头人 培养骨干 教师 1014140 专业教师 培养 68133 培养兼职 教师 2224109 师资队伍 建设 双师型教 师 1218150 4 4 新建 改造相结合 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新建 改造相结合 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围绕 校中厂 厂中校 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宁夏新 瑞长城机床公司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公司 山东星科智能技术有限 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协议 共完成了电工电子电气 自动化 机械加工 钳焊等实训车间或实训室 11 个 新建立了高质 量的 17 个校外实训基地 引进宁夏新长机数控机械设备公司进驻实 训基地 建立了校中厂 校企合作成立了数控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2 个技术服务中心 并制定和完善了实训基地相关制度 提升了实 训基地文化和内涵建设 积极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联系进行技术培 训和鉴定 完成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 2 项 年培训人数 800 余人 实现收入 15 万元 为宁夏本区 14 中职学校进行中职示范校建设提 21 供培训 如下表 6 所示 表表 6 6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情况完成率完成率说明说明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2527108 其中新建 11 个 改扩 建 16 个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 1117154 实训基地 建设 校中厂建设 2150 电器设备生产线 场地 不足 技术服务中心 22100 年培训人数 230600260 不算学生和重复培训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对口交流支援 兄弟院校 416400 其中高职 2 所 中职 14 所 二 项目资金完成情况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团队严格按照学院骨干校建设管理办法与 骨干校建设项目办的要求 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严格执 行项目资金管理 在进行实训设备采购时 严格执行政府公开采购 在学院采购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 每项经费的使用都履行严格的审 批制度 无滥用情况 各主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如下表 6 所示 表表 6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单位单位 万元万元 预算投入金额 万元 预算投入金额 万元 实际投入金额 万元 实际投入金额 万元 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总额总额 中央中央 财政财政 地方地方 财政财政 其他其他 投入投入 总额总额 中央中央 财政财政 地方地方 财政财政 其他其他 投入投入 完成完成 率率 小计 1 3501 307431 3781 179 4198 6102 1 基本建设 2 设备购置 9559551040850190109 3 制度建设 39393939100 4 师资建设 其中 外 100100106 9106 9 106 9 22 聘兼职教 师 5 课程建设 145145115 5115 579 6 6 专业群 100574365 6578 665 6 7 其他方面 11111111100 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举措 1 1 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组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 会以及数控技术 电气自动化 2 个专业群专业指导委员会 由委员 会讨论制定 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和 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 委员会会议制度 等 定期召开会议 分析市场人才需求和技术发 展信息 讨论专业教学改革 课程开发 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标准 及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 安排学生实习 教师培训等工作 制定相 关规章和细则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2 2 创新了创新了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 以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 能力和社会能力 培养为主线 与合作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面向 的职业工作岗位 职业资格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通过解构学科体系 以高 等学校学历教育框架为基础 系统建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的动手能力和系统的基础知识 将思想品德 职业道 德 企业文化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使人才培养不仅能够 适应行业企业当前的具体岗位要求 而且能够面向未来解决跨岗位 甚至是跨职业领域的复杂问题 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多能 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研讨专业指导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 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内外调研报告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24 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示意图 如下图 2 所示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要 求 一方面 紧抓实验 实训 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建立了实践教 学目标体系 内容体系 以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为目标 具体措 施是 第一以实训基地为校内 教 学 做 一体教学示范点 以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为校外产 学 研结合教学示范点 推进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进程 第二根 据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训 实习 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 全面的 系统设计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技术 仿真 技术 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持双证书或多证书 的比例不断提高 第四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研究探索 教 学 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 精心设计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系统的 基础知识 依托校外山东星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 司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合作 25 成立 4 个区内外教师流动中心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 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等 17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组建了院系二 级 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学院与实习单位之间紧密配合 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形成了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 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可以 概括为 三层次 四阶段 能力逐层递进 德知技并重 三层次 以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培养为主线 将思想品德 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的养成贯穿于人才 培养全过程 第一年主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年重点进行专业学习 并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使人才培养不仅 能够适应行业企业当前的具体岗位要求 而且能够面向未来解决跨 岗位甚至是跨职业领域的复杂问题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四阶段 第一阶段精心设计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系统的基础知 识 强化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重点开展 教 学 做 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与效率 第二 阶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技术 仿真技术 创新和改革实 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 考取相关职 业资格证书 第三阶段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第四阶 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实训教学 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进行了全面的 系统设计 并通过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实战中运用 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逐层递进 遵循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型人才从学徒 简 26 单工作的独立操作 独立操作 技术能手 技术专家的人才成长 规律 采用文化基础与思想教育 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 生产实 践与综合运用 素质与能力逐步提升 逐层递进 德知技并重 坚持德能并重培养原则 将德育教育 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 培养学 生既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履 行岗位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 成为一个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 吃苦 耐劳 讨人喜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3 校企合作构建了校企合作构建了 倒流反馈 三用一突出倒流反馈 三用一突出 特色的课程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系 召开了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 共同研究了机电一体化人才成长规律 组织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按 照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群知识 能力需求 梳理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行业企业标准 国家技能鉴定和完成工作任务对知识 技能需 求确定学习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实施的 倒流反馈 思路 开发相关学习领域课程 把校企双方参与研讨的实践专家和骨干教 师分成若干个课程开发小组 对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化和任务化分解 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课程 发挥跟踪反馈 27 体系的作用 通过学生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和工作中的实际体验 以及企业的建议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倒流反馈 三用一突出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上图 3 所示 在课程构建时必须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 增加相 应的学习内容 同时在专业课程中也必须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以体现 多能并重 的培养要求 采用 倒流反馈 的方法 构建 三用一突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倒流反馈思路 企业就 业环境分析 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开发学习领域 设计相应学 习课程 制定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培养 企业实习 生产验证 反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表如下表 8 所示 表表 8 8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路径与学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路径与学习领域 成长阶段成长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备注备注 学徒阶段 机电设备的 认识 机电设备认识 企业生产环境的认识 普通车床的 认识 曲柄压力机的认识 空气锤 的认识 弧焊电源的认识 电机与 变压器的认识 高低压配电柜的认 识 变频调速设备的认识 专业基 础课程 机械零部件的 加工 手工为 主 手动加工螺纹零件 手动加工鸭嘴 锤 手动加工折弯工具 手动加工 虎钳 手工加工冲裁模 手工加工 车模 核心 课程 室内 外电气 布线计划和实 施 多地控制单盏灯照明电路的安装布 线 民用住宅室内电器综合布线 住宅配电箱的安装 车间电气线路 安装 宾馆室内控制台的设计 楼 宇弱电综合布线 室内电气综合设 计与施工 核心 课程 独立完成 简单操作 机电设备的 操作 常用机电设备 的操作 砂轮机操作 电焊机操作 台式钻 床操作 立式钻床操作 普通车床 操作 普通铣床 牛头刨床操作 剪板机 折弯机 冲床操作 数控 机床操作 起重机操作 开关柜的 实训 环节 28 成长阶段成长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备注备注 操作 典型零部件的 加工与装配 二级减速器传动轴的加工与装配 液压千斤顶的加工与装配 减速器 齿轮的加工与装配 简单冲裁模的 制作与装配 核心 课程 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