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doc_第1页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doc_第2页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doc_第3页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doc_第4页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窦元杰( 甘肃有色地勘局 兰州 730000)摘 要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中元古代裂谷中的小柳沟白钨矿床 , 赋存于长城系朱龙关群 。矿体主要呈似层状 、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 ,含矿主岩为夕卡岩化灰岩 、夕卡 岩 。地表侵入岩不发育 ,深部已发现含矿的二长花岗岩 。不同方向展布的石英脉成群 成带出现 , 相交部位形成密集区 ,已发现 W、Mo 、Bi 等矿化 。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 学 、地球化学特征 ,推测其为火山喷流 - 岩浆热液改 (再) 造矿床 ,简称层控叠加矿床 ,具 超大型远景规模 。关键词 北祁连 白钨矿床 甘肃 小柳沟1区域地质概况在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处于阿拉善地块与中祁连地块之间的裂谷 - 沟 、弧 、盆系 。在北侧走廊南山南坡和南侧托菜山南坡 2 条深断裂之间的中元古代镜铁山 朱 龙关裂谷中 ,除残留的微古地块上出露前长城系北大河群片岩 、片麻岩夹大理岩 、石英岩外 ,主要出露 : 长城系朱龙关群下岩组碎屑岩 、碳酸盐岩建造夹基性火山岩 、上岩组基性火山岩 、碳酸盐岩建造夹碎屑岩 ,产有小柳沟钨矿 。在托菜山北坡玄武岩 Sm - Nd 等时线同位 素 年 龄1 770 330 Ma (合肥工大 ,1995) ,为该群地层的存在提供了可靠依据 ; 蓟县系镜铁山群复理 石建造夹基性火山岩 , 产有镜铁山铁矿床 、桦树沟铜矿床 ; 青白口系大柳沟群红色碳酸盐岩 建造夹细碎屑岩 。构造变形强烈 ,断裂和褶皱发育 ,主构造呈北西向展布 ,其与北东向北大河 隐伏基底断裂交汇于镜铁山地区 ,对成矿有控制作用 。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基性 - 超基性岩 、中 - 酸性岩的岩脉 、岩株等 ,前者与铜 、金的矿化有关 ,后者发现隐伏二长花岗岩与钨 ( 钼 、铋 、铜) 矿化有关 。区域变质以浅变质绿片岩相为主 ,部分达角闪岩相 。2矿床地质2 . 1地层除第四系外 ,均为长城系朱龙关群 。分上下 2 个岩组 ,5 个岩性段 ,从下而上 (图 1) :2 . 1 . 1朱龙关群下岩组下岩段 ( zh1) :底部为绿泥绢云石英千枚岩夹透镜状镜铁矿 ,上部为碳质或含碳千枚岩 。1上岩段 ( zh2) :下部为石英岩夹绿泥绢云 、钙质千枚岩及灰岩 ;上部为含钙砂质绢云千枚1岩 , 小柳沟以南岩石退色 (灰黄 、浅灰) ,半定量分析普遍含 Mo ,平均达 0 . 039 % ,出露长 1 5001999208226 收稿 。图 1 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简图Fig. 1 Geological map of the Xiaoliugou scheelite depositQ - 第四系冲 、洪积物 ; zh2 - 玄武岩夹绿泥绢云千枚岩 、灰岩 ; zh1 - 含碳凝灰质千枚岩 、云母角闪22岩夹碳质千枚岩 、灰岩 ; zh2 - 石英岩 、含钙砂质绢云千枚岩 ;- 辉长岩脉 ;- 花岗斑岩脉 ;o -1石英闪长岩脉 ; q - 石英脉 ; SK - 夕卡岩 ;1 - 钨矿体及编号 ;2 - 铜矿体及编号 ;3 - 钼矿体 ;4 - 地质界线 ;5 - 断层 ;6 - 产状m ,厚 600 m ;以北岩石为灰绿色 ,不含钼 。2 . 1 . 2朱龙关群上岩组分布在矿区东部 ,火山岩及其凝灰岩明显增多 ,并逐渐占主要地位 ,可分为 3 个岩段 。下岩段 ( zh1) :下部为斑点状含碳凝灰质千枚岩 ;上部为灰黑色玄武质凝灰岩 、云母角闪2片岩夹碳质千枚岩及灰岩透镜体 。该层在小柳沟以北岩石色调深 ,为黑 、黑灰色 ,片理发育 ,硅化 、黄铁矿化弱 ;以南岩石蚀变退色 ,具强烈硅化 ,夕卡岩化发育 ,浸染状黄铁矿 、磁黄铁矿含量明显增多 ,局部可达 5 %至 10 % ,是主要赋矿层位 。中岩段 ( zh2) :由玄武岩夹绢云绿泥千枚岩及灰岩透镜体组成 。南部主要为玄武岩及透2闪石化玄武岩 ,中部相变为玄武岩夹绢云绿泥千枚岩及透镜状灰岩 ,底部见钨矿体 , 北部相变为厚层状灰岩 、绢云绿泥千枚岩 ,见少量透镜状安山 - 玄武岩 。上岩段 ( zh3) :以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 ,局部夹少量绢云绿泥千枚岩 。22 . 2 构造矿区为一单斜构造 ,小柳沟以北地层走向 NW ,倾向 NE ,倾角 4070,以南地层走向由NW 转为 SN , 再转为 NE - NEE ,倾向 E - SE - SEE ,倾角 5075,其与西部近 SN 向展布的石 英岩和 F1 断层总体构成一“D”字形 。局部层间褶曲较发育 。断裂构造较发育 , 可分为走向和横向断层 。前者与地层和主要矿体走向基本一致 ,但表 现不十分明显 ,以正断层为主 。规模较大者有 F1 断层 ,近 SN 向展布 ,长近 1km ,倾向 E ,倾角 70。横断层具放射状 ,总体向中心收敛 ,倾向不定 ,倾角 70,为正断层或平移断层 。与此相 应的节理裂隙发育 ,并有石英脉充填 ,组成石英脉带 。2 . 3 侵入岩辉长岩出露于上岩组 ,多以岩墙或岩床状产出 ,接触界线清楚 。沿接触带有烘烤及绿泥石 化 、绿帘石化 、硅化等蚀变 。局部见星点 、团块状黄铁矿 、黄铜矿 。花岗斑岩分布于下岩组 ,呈岩墙 、岩滴 、岩舌状产出 ,规模小 。石英闪长岩仅在 F1 断层南端东侧出露 , 呈岩滴状 ,面积不足 60 m2 ,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 ,沿接触带蚀变较强 ,黄铁矿 、夕 卡岩 、绿泥石 、绿帘石化均较发育 ,蚀变强烈地段可见黄铜矿 、白钨矿矿体 , 可能是隐伏的含 Cu 、W 、Mo 矿化二长花岗岩的小分枝 。石英脉发育 ,总体上有 NE、NW 、近 EW、近 SN 向 4 组 ,分布于下岩组上岩段千枚岩中 ,在矿 区中部形成密集区 (带) (图 1) ,充填于同期 、不同方向的裂隙系统中 ,相互穿插关系紊乱 。石 英脉中可见白钨矿 、黄铜矿 、辉钼矿 、辉铋矿及少量黑钨矿等 。其中辉钼矿 Re - Os 同位素等 时线年龄 462 13 Ma ,模式年龄 436496 Ma1 。3 矿化特征3 . 1 矿体形态 、规模 、产状矿体多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云母角闪片岩中 ,与岩层产状一致 ,少数脉状矿体受断裂控 制 , 产于不同岩性中 。已发现钨矿体 14 个 ,铜 、钼矿体各 8 个 。后者常与钨矿共生 ,包含在钨矿体之中 , 少数为独立矿体 ,规模较小 。钨矿体主要有 2 个 ,规模大 ,品位富 。1 号钨矿体呈似 层状赋存于云母角闪片岩中 。矿体倾向 80100,倾角 6070。容矿岩石为石榴石绿帘 、透 闪夕卡岩 。地表控制长 560 m , 深 515 m ,平均厚 11 . 94 m ,最厚 27 . 10 m 。平均 w (WO3) 0 . 93 % ,最高 10 % 。4 号钨矿体赋存于绿泥石化云母角闪片岩中 。矿体呈层状 ,倾向 70100,倾角6070。容矿岩石为夕卡岩化灰岩和夕卡岩 。地表控制长 620 m ,深 250 m , 平均厚 19 . 32 m , 最厚 48 . 5 m 。平均 w ( WO3 ) 0 . 62 % ,最高 4 . 16 % 。其它钨矿体长 120365 m ,厚 320 m , w (WO3) 0 . 18 %0 . 5 % 。矿床已控制达大型 ,具超大型远景规模 。3 . 2 矿石物质成分 、组构及类型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 、黄铁矿 、黄铜矿 、辉钼矿 ,次为磁黄铁矿 、辉铋矿 、辉砷钴矿 ( ? ) 。氧化矿物有孔雀石 、蓝铜矿和胆矾等 。脉石有透闪石 、透辉石 、石榴石 、绿帘石 、方解石和石英 ,次为绢云母 、纤闪石和橄榄石等 。主要有用组分为 WO3 ,共生有用组分为 Cu 、Mo 、Bi ,伴生有用 组分有 Ag 、Au 等 。1 号至 11 号矿体 w (WO3) 平均 0 . 60 % ,以 1 号和 4 号矿体最富 ,平均含量分别为 0 . 93 % 、0 . 62 % 。8 个铜矿体平均含量为 0 . 52 % ,最高品位 3 . 95 % 。Mo 0 . 04 %至 0 . 09 % 。矿石主要有它形粒状 、交代残余等结构 。浸染条带状 、细脉 - 星点状 、团块 - 半团块状等构造 。按元素组合可分为钨 (为主) 、钨铜 、钨铜钼 、钨钼 、铜 、钼等 6 类矿石 ;按构造可分为细脉浸 染状 、浸染条带状 2 类矿石 。3 . 3氧化带地表矿体中除白钨矿外 ,硫化物均被氧化 ,形成由褐铁矿 、黄钾铁矾 、孔雀石 、蓝铜矿 、胆 矾 、钼华等组成的黄色铁染带 。氧化深度 30 m 。3 . 4围岩蚀变硅化 :普遍发育 ,石英呈团块 、斑点状出现 ,岩石硅质成分明显增高 。在矿区中部形成大 量 、多组石英脉带 ,使岩石强烈退色 。硅化强烈地段 ,钨铜矿化 、黄铁矿化亦强 ,如石英脉穿过 矿体时 ,白钨矿颗粒变粗 ,黄铜矿呈团块状 ,随之钨铜品位增高 。夕卡岩化 :较为普遍 ,在高钙质岩石和灰岩中尤为强烈 ,生成夕卡岩 。强烈夕卡岩化地段均有较强的铜钨矿化和黄铁矿 。此外 ,尚有绿泥石化 、透闪石化 、绢云母化等 。4 矿床成因初探4 . 1成矿物理化学条件1) 成矿温度矿石矿物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 163372 ,平均 225276 ,表明成矿温度为中高温 。矿石矿物黄铁矿 、黄铜矿 、石英爆裂温度为 210350 ,与均一温度基本一致 。2) 成矿溶液的盐度 、密度和成矿压力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的盐度平均为 w (NaCl)7 %14 . 8 % , 中等盐度成矿流体 ,其密度较低 ,为 0 . 90g/ cm3 。成矿压力较低 ,为 180 105 Pa左右 。3) 成矿氧逸度 、硫逸度 、二氧化碳逸度成矿氧逸度 lgf O2 为 - 40 . 49 ( 计算值) , - 40 -33 (图解值) 。成矿硫逸度 lg f S2 为 - 15 . 78 。成矿二氧化碳逸度 lgf CO 为 - 0 . 76 、- 0 . 84 。2经计算 p H 值在 5 . 046 . 12 之间 ;据 Eh - T 图解确定成矿时 Eh 值4) 成矿的 p H 、Eh 值为 - 0 . 51 ,为弱酸性 - 中性还原环境 。5) 成矿溶液中含硫原子团活度及总硫浓度经计算 ,成矿溶液中含硫原子团活度 lgH S2为 - 2 . 95 、lgHS - 为 - 4 . 72 、lgS 为 - 7 . 75 、lgHSO 为 - 5 . 82 、lgSO 为 - 5 . 64 ,总硫浓度S(M)2 -2 -44为 10 - 3 。表明成矿热液中 H2 S 、HS - 为主要含硫原子团 ,其中 H2 S 占 99 %以上 。4 . 2矿床地球化学1) 包裹体成分石英 - 硫化物脉中石英包裹体一般很细 ( 气相 ,个别见有子晶 。石英包裹体液相成分相对富 Na + 、Cl - ,而贫 Ca2 + 、Mg2 + 、F - ,而SO2 -+-2 - ( SO4 型 ,反映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海水 。气)有时偏高 ,组分类型为 Na- Cl4相成分中 H2O 、CO2 含量高 ,N2 、CH4 也较高 ,表明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有少量有机质存在 。2) 硫同位素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 , 其中黄铁矿 (3 件) 为 + 10 + 11 . 7 , 平均+ 10 . 57 ,黄铜矿 (1 件) 为 + 10 . 7 ,比较集中 ,与陨石 、海洋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均有明显的差别 。据矿床地质特征推断 ,石英 - 硫化物成矿阶段的硫的成因属于混合硫 ,它来源于地层 或地壳重熔花岗岩和大气地表水中硫的混合作用 。3) 铅同位素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 ,3 个黄铁矿与朱龙关群基性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 ,且二者的值接近 。在铅的构造模式图 (图 2) 上位于造山带与地幔铅演化线之间 , 属于深源岩浆 (岩) 铅 。黄铜矿放射铅含量高 ,在构造模式图上投点位于上部地壳线 之上 ,表明这部分矿石铅在搬运沉积和再活化转移成矿过程中 ,经历 U 、Th 含量高的陆源铅的 混染 。4) 氢氧同位素石英 - 硫化物脉中石英 ( 1 件)实测 18 O ( 矿 物) 为 + 13 . 3 、18 OH O 为 + 3 . 07 、2DH O为 - 60 ,表明成矿溶液既不是岩浆水 ,也不是2海水 ,它与硫有大致相同的来源 ,即大气地表水与地层中的建造水或重熔花岗岩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4 . 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从表 1 、2 可见 , 矿区各类岩石中 W 、Sn 、Mo 、Bi 、Cu 、Pb 、Zn 、Au 、Ag 均有不同程度富集 , 以 W 、Mo 、Bi图 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铅 构 造 模式图上的分布特征Diagram showing composition of lead iso2tope of the Xiaoliugou scheelite deposit富集度最高 ,一般比克拉克值高出几十 - 几百倍 ,最高可达千倍以上 。主元素 W 主要赋存在沉积岩和火 山岩中 ,而 Mo 主要富集在二长花岗岩及石英脉中 。Fig. 21 - 小柳沟矿床矿 ;2 - 朱龙关群火山岩铅石铅表 1 小柳沟钻孔部分岩石微量元素含量表Table 1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of rocks from drilling holes in the Xiaoliugou scheelite deposit样 品 数元 素 含 量 ( 10 - 6 ,Au 、Ag 10 - 9)序 号岩石名称WSnMoBiCuPbZnAgAu1234567891063545918942885539灰岩大理岩化灰岩 大理岩夕卡岩云母角闪片岩 绢绿千枚岩石英千枚岩含碳千枚岩 细砂岩石英脉508 . 9606 . 848 . 6275 . 2193 . 0522 . 965 . 8130 . 7185 . 838 . 219. 324. 112. 024. 311. 420. 119. 811. 012. 521. 018. 2132. 674 . 9220. 1622. 169 . 3052. 4054. 9544. 5074. 1681 . 9742 . 723 . 9956 . 3018 . 3128 . 9621 . 2027 . 6420 . 3162 . 06233 . 9106 . 2645 . 7308 . 5236 . 983 . 8611 . 8359 . 6533 . 3708 . 068. 718. 219. 252. 017. 114. 735. 227. 622. 732. 7249255122166339136123227170128649463270516359123954392896126016. 961. 931. 624. 998. 871. 8331. 345. 773. 2418. 58 11 7 二长花岗岩31 . 7 7 . 2 68 . 62 16 . 00 442 . 4 64 . 0 60 557 2 . 05 据甘肃有色地勘局四队表 2 小柳沟地表部分岩石微量元素含量表Table 2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of surficial rocks in the Xiaoliugou scheelite deposit元 素 含 量 ( 10 ,Au 10- 6- 9)序 号岩 石 名 称WSnMoBiCuPbZnAgAu12345夕卡岩化灰岩云母角闪片岩 玄武岩含碳绢云千枚岩千枚状细砂岩186. 7158. 0180. 082. 648. 659. 8020. 5015. 750 . 7025. 2018 . 3036 . 6021 . 2512 . 00243 . 744 . 554 . 09 . 469 . 5126 . 491. 6458. 0107. 5515. 0678. 725 . 035 . 622 . 536 . 048 . 081 . 7360 . 060 . 0381 . 0390 . 00 . 150 . 180 . 140 . 300 . 7419. 65142. 418. 2323. 2027. 95 6 花岗岩脉25 . 0 70 . 00 7 . 00 15 . 0 30 . 0 25 . 0 30 . 0 0 . 20 30 . 00 据甘肃有色地勘局四队综上所述 ,推测矿床可能在岩浆早期开始喷发时 ,喷气 (流) 沉积了富含以 W 为主的岩层 ,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层状矿体 ,后期在重熔花岗岩化活动中及地下水渗滤作用下 ,形成石英脉 群 ,穿插层状矿体使其进一步富化 。并在断层裂隙中形成脉状矿体 。因此该矿床应属火山喷 气 (流) - 岩浆热液改造 (再造) 矿床 ,简称层控叠加矿床2 。5结论矿床赋存于朱龙关群上下岩组之间 、基性火山岩与细碎屑岩的过渡部位 , 矿体的产出 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具有一定层位 。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蚀变的钙质千枚岩 、玄武质凝灰岩 、灰岩中 。后期石英脉的出现使矿石矿物变粗 、品位增高 。并在离层状矿体较远的石英脉带中亦发现钨钼矿化 。由于在钻孔深部打到了二长花岗岩 , 其内外接触带见 Cu 、W 、Mo 矿化及强烈蚀变 ,证实 了深部存在隐伏岩体的推论 。对主矿体及其西侧存在的面状退色圈 , 包括石英脉带及矿化石英闪长岩的出现有了一个合理解释 。矿床的形成 ,早期与中元古代裂谷火山活动产生的喷气 (流) 沉积作用 ,晚期与加里东期 酸性侵入岩产生的热液改 (再) 造作用有关 ,可称之为层控叠加矿床 。参考文献1 毛景文等. 北祁连山小柳沟钨矿床中辉钼矿 Re - Os 年龄测定及其意义. 地质论评 ,1999 ;45 (4)2 康永孚等. 中国钨矿床. 中国矿床 ( 中册)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4 :1105GEOLO GY AND O RIGIN OF THE XIAOL IUGO U SC HEEL ITE D EPOSIT IN GANSUDo u Yua njie( Gansu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