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导论Introduc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适用中西医结合专业执笔人:吕志平、殷平善杨运高、华何与审定人:吕志平学院负责人:吕志平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课程编号:B020033一、课程简介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为五年制中西医结合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30学时、1学分。该课程系统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历史成就;揭示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简述了各门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特点与研究进展。使人们能科学地认识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势及其对人类医学发展的意义,从而激发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兴趣、热爱和责任感。Introduc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 credit and 30 class hours, is a bas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d student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ajor of 5 years. The book systemically Introduce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explore the basic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ways;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iscipline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students can know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understand the special advantage and significance to humankind, which can inspire their interests, favor and responsibility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性质一、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学科性质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三、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研究方法四、学习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概述 一、我国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的一贯性二、“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正确性三、正确理解“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 四、正确贯彻“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一、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二、中西医结合科研事业的发展三、中西医结合教育事业及其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概述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第二章 医学与医学模式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和进化一、医学模式的定义二、西方医学模式的演变三、中医学模式及其特点四、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研究 第三节 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西方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二、中医学发展的墓本规律三、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四、研究医学发展规律的意义【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2.熟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研究。 3.了解其他。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由来二、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三、中西医结合的外延适用范围)四、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五、三个认识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第二节 “结合医学”的定义一、“结合医学”概念的产生二、“结合医学”的定义【教学要求】 1.熟悉中西医结合的定义。 2.掌握“结合医学”的定义。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简史【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外医药学交流史略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一、西方医学的传入二、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产生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创时期二、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时期第四节 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关系 一、中西医能否汇通与结合认识的的一致性二、中西医怎样汇通与结合思路的相通性三、中西医汇通与结合目标的一致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关系。 2.熟悉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产生。 3.了解其他。 第五章 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意义一、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西医结合的突破口二、通过比较研究,推动方法(论)层面中西医结合三、通过比较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的发展四、通过比较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第二节 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原则一、多维参照系二、系统观点与系统分析方法三、“内在论”与“外在论”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节 中西医比较研究的内容一、 中西医历史背景的比较研究二、中西医哲学观的比较研究三、中西医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四、中西医症状学的比较研究五、中西医诊断学的比较研究六、中西医治疗学的比较研究七、中西医医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八、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九、中西医发展史的比较研究十、其它第四节 中西医生理学的比较研究一、 指导思想的比较研究二、 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三、 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第五节 中西医病理生理学比较研究一、中西医病因学说的比较研究二、中西医疾病转归的比较研究第六节 中西药理学的比较研究一、 中西药理学发展史的比较研究二、中西药理学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三、中西药理学指导思想的比较研究第七节 中西医药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一、西医的认知方法论二、中医的认知方法论【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意义、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原则、中西医比较研究的内容。 2熟悉中西医生理学的比较研究、中西医病理生理学比较研究、中西药理学的比较研究、中西医药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进展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进展概述一、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进展一、 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二、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进展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一、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新学研究进展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学研究进展三、一中西医结合各临床学科研究进展四、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体系的研究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一、阴阳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二、五行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三、藏象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四、气血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五、经络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六、中医学“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进展概述、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 2.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的合规律性研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规律”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规律二、规律的特性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表现一、中华和合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二、中西医结合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必然结果三、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四、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五、中西医结合发展动力性规律【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表现。 2.熟悉有关“规律”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一、哲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二、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三、现代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四、中西医结合理论思想的指导作用第二节 文献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一、文献研究的目的二、文献研究的范围三、文献研究与运用的原则四、科技文献的分类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一、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二、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三、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四、分子生物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五、动物实验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一、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三、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四、中西医结合病案书写规范研究第五节 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一、中药研究思路与方法二、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三、中西药配伍禁忌研究四、中西药结合研究 第六节 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一、临床流行病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二、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三、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学科职能建设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科学认识职能建设研究二、科学实践职能建设研究三、科学预测职能建设研究四、知识创新职能建设研究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意义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思路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指导思想”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熟悉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了解文献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学科职能建设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九章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前景【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客观规律,势在必行一、社会需要中西医结合二、中西医结合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二节 成果显著,前景辉煌一、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二、中西医结合研究引起国际反响第三节 评析展望,前途无量一、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二、从科学家评论展望未来【教学要求】 1. 掌握客观规律,势在必行。 2. 成果显著,前景辉煌、评析展望,前途无量。 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历程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知识结构一、医学专业知识二、哲学知识三、其他自然科学知识四、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素质培养一、哲学思想二、科学方法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能力培养一、思维能力二、研究能力三、自学能力四、表达能力五、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要求】 1. 掌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知识结构。 2. 熟悉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素质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能力培养。 3. 了解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历程。 三、临床见习与要求本课程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内容,未设置临床见习,不做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四、基本实践技能(操作)项目与要求1掌握中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2掌握西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3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五、教材与教学资源教材与参考书籍陈士奎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季钟朴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季钟朴十论中医生理学与中西医结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季钟朴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学苑出版社1991张文康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陈可冀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陈可冀实用血瘀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陈可冀 抗衰老中药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吴咸中 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方药诠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鲁焕章吴咸中论文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陈士奎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甘师俊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陈新谦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侯家玉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黄建平中西医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李志平中西医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冯永泽中西医比较科学出版社2001祝世讷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陈如泉中西医结合方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杜1997朱文峰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于尔辛中西医结合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6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赵棣华中西医结合探脏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六、考核考核种类:闭卷考试。考核命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思考题。考试时间:学习结束后。计分方法:学分制。附:考核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题型(以分数计)合 计客观性题主观性题单选多选填 空名词解释简答题思考题30201082012100七、教学时数分配(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章节理论课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医学与医学模式概述3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1第四章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简史2第五章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的意义6第六章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进展概述3第七章中西医结合的合规律性研究1第八章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概述8第九章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前景1第十章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1测验考核2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