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提示 1 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 百家争鸣 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 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 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 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 释 道三家影响最大 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 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 其中儒 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 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导言 孔子画像 老子雕像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 孔子的学说 一 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时代背景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 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文化上 私学的兴起 文化下移 逐渐形成了 士 阶层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 孔子的学说 1 伦理观 提出 仁 和 礼 仁 忠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仁者爱人 礼 提出 正名 主张 克己复礼 同情他人 关心他人 孔子提出的 仁 和 礼 的思想 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仁 的思想体现出孔子对一般民众的关注和爱护 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 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对现代人本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仁 和 礼 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 使中国人形成谦恭 内敛的性格特征 克己 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限制了创新 开拓精神 礼 的思想承认社会等级和阶级压迫 带有消极性和保守性 但另一方面 重视 礼 即是重视社会秩序 重视道德修养 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安定 孔子还把 仁 看成人生的最高理想和高尚情操 培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传统 一 孔子的学说 1 伦理观 提出 仁 和 礼 孔子的这些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 仁 忠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仁者爱人 礼 提出 正名 主张 克己复礼 同情他人 关心他人 问题探究 提问 仁 和 礼 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 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自觉 礼是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 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 只有礼制的规范 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2 政治观 提倡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主张以德治民 以德教化百姓 孔子离开鲁国 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 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 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 曹国 宋国 郑国 陈国 蔡国 楚国 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 孔子在陈 蔡一带 楚昭王打发人请他 陈 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 对他们不利 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 孔子被围困在那里 断了粮 几天都没吃上饭 后来 楚国派兵来 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 碰了许多钉子 年纪也老了 末了 他还是回到鲁国 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周游列国 问题 1 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 为何没有人接受 2 当时各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但为何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春秋时期社会混乱 礼崩乐坏 孔子的思想不符合诸侯的需要 因而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这也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孔子 仁礼德 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问题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会提出 仁 礼 德 的思想 奴隶社会阶级剥削 压迫沉重 春秋末期 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 百姓遭难 人与人之间重名利 轻人情 提出 仁 德 孔子生活在 礼崩乐坏 的时代 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 提出 礼 鲁国的文化传统 为孔子创立儒学提供了条件 一 孔子的学说 a 子曰 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b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c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论语 学而 子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d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e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卫灵公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要学思结合 学习要温习 有恒心 学习要实事求是 鼓励独立思考 坚持真理 3 天命观 重人道 轻天道 怀疑鬼神的存在 4 教育思想 1 伦理观 2 政治观 提出 仁 和 礼 提倡 为政以德 天命 上天的意志 泛指命运 天命难违 任凭天命 指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 制天命而用之 问题 孔子的贡献有哪些 整理文化典籍 保存了文化遗产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五经 乐 佚失 当仁不让 创立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兴办私学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 中华帝国 领导人最强大阵容 国家主席 李世民全国人大委员长 孙中山国务院总理 诸葛亮政协主席 魏孝文帝军委主席 毛泽东国防部长 成吉思汗纪委书记 魏征全国妇联主任 武则天外交部长 周恩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包公环保总局局长 老子商务部长 胡雪岩教育部长 孔子国土资源部长 徐霞客水利部长 大禹地质部长 张衡卫生部长 华佗农业部长 贾思勰建设部长 秦始皇公安部长 展昭发改委主任 商鞅新闻出版署署长 纪晓岚 5 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当时未受重视 后经发扬和改造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对世界文化影响至深 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问题 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 他提出了 仁 德 和 礼 不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统治 而且因他的人本思想而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仰 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需要的主张 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 统治巩固后 孔子受到了重视 社会动乱时 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拜谒老子 道德经 石刻书法 二 老子的学说 老子 也称老聃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 道路 途径 规律 方法 原则 世界的本原 事物的发展规律 修养的最高境界 道是万物本原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地的法则 地要效法天的法则 天要效法道的法则 道效法自然规律 而只有道是自在的 本源的 1 哲学思想 道是万物的本原 二 老子的学说 提出 天道自然无为 自然 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指事物自己如此而没有外力强迫的状态 无为 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强作妄为 辨证法思想 事物有矛盾对立的双方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辩证法思想 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多 多则惑 3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二 老子的学说 1 哲学思想 2 人生观 向往小国寡民 主张 使民无知 问题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道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 天道自然无为 辨证法思想 事物有矛盾对立的双方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守静 就可以 以弱胜强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以德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道德经 问题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 他的辨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 对后世的哲学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无为而治 的思想对约束暴政 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对当代的政治民主化也有指导意义 在人生观上 守静 不争 的处世之道 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 淡于名利的胸怀 百折不挠的精神 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他否定 天命 权威 崇尚自然 要求人们顺应自然 反璞归真 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 发展科学 有深远的影响 他希望社会倒退 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让百姓无知才好管理的主张 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孔子 孔子其人 年代 国籍 简历 地位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礼 仁者爱人 内容 途径 克已复礼 含义 评价 为政以德 含义 对鬼神的怀疑和重视人事 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教育原则 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实事求是 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 兴办私学 学校体制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3点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民本思想 老子 老子其人 年代 国籍 简历 地位 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对宇宙本原的探索 道 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道德经 哲学基础 天道自然无为 内容及其意义 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 仁 为核心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 重现世事功 重实践理性 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历史观方面 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 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 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 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 材料二剔除了 天命 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主张无为而治 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 悲观的态度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 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1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b 万物虚无 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 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 今必胜昔2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 非攻 主张的思想基础 练一练 3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 仁 和 礼 b 仁 和 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 之道4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 道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万物的本原b 抽象的概念c 具体的物质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5 老子主张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 新兴地主的要求b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 手工业者的要求d 富裕商人的要求 6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反对苛政和过度压迫百姓 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 孔子重人与人的关系 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不同点 在治国方案上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维护礼制 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 对 礼 持否定态度 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方案 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都不迷信 天命 远鬼神而重人事 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a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论语 阳货 子曰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b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语 颜渊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多 多则惑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天下柔弱 莫过于水 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a 治大国若烹小鲜 b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c 民之难治 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 国之福 d 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e 小国寡民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问题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 他的辨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 对后世的哲学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在人生观上 守静 不争 的处世之道 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 淡于名利的胸怀 百折不挠的精神 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他否定 天命 权威 崇尚自然 要求人们顺应自然 反璞归真 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 发展科学 有深远的影响 1 07广东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国与国的关系d 夷夏关系2 07全国 古人所谓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 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3 11上海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做事学法家 意思是按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面工程勘察设计合同4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九月份工作计划怎么写(5篇)
- 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执纪执法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中小企业数字营销策略研究与实施
- 农业绿色发展2025政策导向:节水灌溉与水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报告
-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电气原理试题及答案
- 色彩构成试题及答案
- 配电作业专业技能实操-登杆更换台架边相跌落式熔断器
- 影片备案报告范文
- Unit 2 We are family Section A 1a-1d 课件【人教新目标(2024)七年级上册】-1
- (完整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培训
- 全运会转播制作标准
- 2024年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勘察设计质量疑难问题汇编(2024 版)
- 《电力线路安规培训》课件
- 安宁疗护临床实践
- 陶瓷柔性化制备工艺-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