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华师版7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学案.doc_第1页
第六章华师版7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学案.doc_第2页
第六章华师版7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学案.doc_第3页
第六章华师版7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学案.doc_第4页
第六章华师版7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课时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学习目标: 1、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用检验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5分钟1、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X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小红共用( )元。于是可得方程: 因为1.2 6,所以小红能买到 本笔记本。2、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 (辆)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44座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人,就是全体师生 人,可得方程: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3、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 岁,同学们的年龄是 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2年后,老师 岁,同学们的年龄是 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3年后,老师 岁,同学们的年龄是 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请通过分析,列出方程: 4、这个方程方程不容易求出它的解,用小敏同学的方法,把x1,2,3,4,代人所列方程 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 ,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 。 当把x 代人方程 ,左边 ,右边(45+3)48 发现: 边 边,所以x 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用它可以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问题1:若把上例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列出的方程是: ,用检验的方法能求X的值吗?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评(教师用):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问题2、 甲、乙两车间共生产电视机120台,甲车间生产的台数是乙车间的3倍少16,求甲、乙两车间各生产电视机多少台(列出方程,不解方程)?分析: 等量关系是: 甲车间生产的台数 + 乙车间生产的台数电视机总台数解 :设乙车间生产的台数为 台,则甲车间生产的台数是( )台。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问题3 检验下面方程后面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这个方程的解:2(x+2)-5(1-2x)=-13,x=-1,1 解将x=-1代入方程的两边得左边 = , 右边= , 因为左边 右边,所以x=-1是方程的解.将x=1代入方程的两边得 左边= = , 右边=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 。问题4、 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0元 你猜原来每本价格 元,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 ,列得方程为 。 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15分钟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取的数就是方程的 。2.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是的在括号内画,不是的画。 (1), ( ),3( ).(2) x3(x+2)6+x x3( ),x4( ). (3)5(x1)(x2)0 x0( ),x1( ),x2( ). 3、(2010年福建省泉州)方程的解是 . 4、下列式子中:3x+5y=0 x=0 3x2-2x 5x7 x2+1=4 +2=3x 是方程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5、甲乙两个运输队,甲队32人,乙队28人,若乙队调走x人到甲队,则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其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 )A2(32+x)=28- x B.32+x=2(28- x) C.32=2(28- x) D.332=28- x6、下列各式方程后面括号里的数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A 3x+4= -13 -4 B x- 1=5 9 C 6-2x=1 -1 D 5- y=- 16 7、检验下列方程后面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是相应方程的解.(1)5x-6=0(x= ,x=) (2)+= 1(-2,- 13)8、根据题意,只设未知数、列方程,不必求解A、B两地相距50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km,若两人同时出发,经过3h相遇,如果设甲的速度为x km/h,可列出这样的方程?9、(2010年台湾省)小芬买15份礼物共化了900元,已知每盒礼物内都有一包饼干和价值20元/支的棒棒糖2支,若每包饼干的价格为x元,请据题意列出适合的方程?课题:第二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1)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法则,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2.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重点:掌握移项法则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移项法则。一、 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5分钟1、观察与探究:小明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下图),已知每个小砝码的质量为1克,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设大砝码的质量为x克。想一想: (1) 观察上图中左右两边的天平想象成两个方程,这两个方程分别是:答: (2) 你知道后一个方程是前一个方程经怎样的变化得到的?答: 前后是怎样变形得到的?你有什么启发?说一说: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事例,写出下图变化前后的方程。方程:_ ; 方程:_;方程:_ ; 方程:_;探究结论:等式性质1: 。等式性质2: 。2、 解下列方程 (1)x5 = 7 (2)4x = 3x4分析: (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 ,即x = 7 ,可求得方程的解(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4的两边同时减去 ,即 4x =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即 x = 即 x = 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 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 移到 的 叫做移项注意 (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的项,移到方程的 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 边(2)移项需 号,即:跃过等号,改变符号3、 解下列方程: (1)5x = 2; (2) ;(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 2的两边同除以 ,即5x( )= 2( )(或),也就是x =,可求得方程的解(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的两边同除以 或同乘以 ,即 (或),可求得方程的解解:(1)方程两边都除以 ,得 x = (2)方程两边都除以 ,得 x = , 即x = 或解 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 x = 概括:以上两例解方程的过程,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的形式上面两题的变形通常称作“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 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 1、解下列方程(抽两个小组,一个展示,一个评价)(1)x-7=7; (2)8x=6x-4; (3)-5x=60; (4).解:2、下面是方程x + 3 = 8的三种解法,请指出对与错,并说明为什么?(请小组学生举手展示讨论结果)(1)x + 3 = 8 = x = 83 = 5;(2)x + 3 = 8,移项得x = 8 + 3,所以x = 11;(3)x + 3 = 8移项得x = 83 , 所以x = 5解:3、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请小组学生举手展示讨论结果)(1)9x = 4,得x = ; (2) ,得x = 1; (3) ,得x = 2; (4) ,得y =;4、解方程:44x + 64 = 328(抽两个学生演示)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15分钟1、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 ,注意,移项必须要 ;将x的方程mx=n(m0) 变形为xa的形式叫做 2、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 。3、用适当的数或式填空,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如果2x=53x,那么2x_=5,是根据等式性质_,等式两边都_。如果5x=5y,那么x=_,是根据等式性质_,等式两边都_。4、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1)由3x=5,得x=5+3; 、 。(2)由7x=-4,得x=-; 、 。(3) 由,得y=2; 、 。(4)由3=x-2,得x=-2-3. 、 。(5)从7 + x = 13,得到x = 13 + 7; 、 。(6)从5x = 4x + 8,得到5x - 4x = 8 、 。5、 求下列方程的解:(1)x-5=5; (2)-5x=-4x-4; (3)-12x=60; (4) x - 3 = 2 + 3x6、(2010江苏宿迁)已知5是关于的方程的解,则的值为 7、(2010湖南怀化)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的值是_课题: 第三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2)学习目标:1.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了解解方程的步骤;通过解简单的方程渗透化归的思想。重点: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 难点: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一、 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1、解下列方程,并能说出每一步的变形过程(1)8x = 2x7; (2)6 = 8 + 2x; (3) (1)解 :(1)8x = 2x7,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x = (2)解: (3) 解: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20分钟1、 解下列方程,并详细书写解题过程(学生板演诊断)(1)2x:3 = 6:5; (2)1.3x +1.22x =1.22.7x , (3)2y-=y-32、已知y1 = 3x + 2,y2 = 4x当x取何值时,y1与 y2互为相反数? y1比 y2大2(学生板演诊断)3、已知x=3是方程k(x+4)2kx=5的解,求k的值。(学生板演诊断)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15分钟1、给出下面四个方程及其变形:;其中变形正确的是( ) AB C D2、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 A、若x= y , 则 x-5 = y+5 B、若a= b, 则 ac= bc C、若,则2a=3b D、若x= y , 则 。3、(2010 四川泸州)若x=2是关于x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的值为( )A-1 B0 C1 D4、当x=2时,ax+3的值是5,当x= -2时,代数式ax-3的值是( )A、-5B、1C、-1D、25、解下列方程。(1)185x; (2); (3)(4)10y511y52y; (5)2x15x7 (6)5、已知y13x2, y24x. (1)当x取何值时,y1=y2? (2)当x取何值时,y1比y2大4?课题: 第四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正确运用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1、去括号法则是 。2、“移项”要注意 。3、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含有 的式子都是 式,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5、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4 + x = 7; (2) 3x + 5 = 72x; (3);(4)x + y = 10; (5) x + y + z = 6; (6) =3(7)x2 - 2x 3 = 0; (8) x3-1 = 0答: 。6、解方程2(x2)3(4x1)9(1x)分析:方程中有括号,设法先去括号解:2x 12x = 9 去括号 10x =9 方程两边分别合并同类项 10x + = 9, 移项 x =10, ( ) x = 10 ( )注意:(1)括号前边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 ;(2)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 括号内的项;(3) x =10,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系数化为1,得x = 10,才是结果从上面的解方程可知,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1) ;(2)移项;(3) ;(4)系数化为 。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1、如果方程(m1)x|m| + 2 =0是表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学生演示诊断)2、(学生演示诊断)2、 解方程:(选用)3、已知是方程的解,求m的值(学生演示诊断)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20分钟1 在解方程:时,去括号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1)2x-3y=6 x2-5x+6=0 3(x-2)=1-2x 3x-2(6-x) A、1 B、2 C、3 D、43、若代数式与是互为相反数,则关于的方程的解为 ( ) A.1 B.1 C. 4 D. 4、若2a与1a互为相反数,则a=_。5、x=_时,代数式2(x1)3的值等于。6、 当_时,方程的解和方程的解相同。7、解下列方程: (1) (2)8、若规定一种新运算“”即m nm+2n,例如3 5=3+25=13,则4 (2x+1)=x中x的值是多少? 课题: 第五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2)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总结解方程的步骤;2、灵活解方程,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互评)时间:10分钟1、添括号法则是 。2、求3、6、4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在方程的两边都 ,得x= 。4、解方程: 1分析 :只要把 去掉,就可将方程化为上节课的类型分母为2和3,最小公倍数是 ,方程两边都乘以 ,则可去 解: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20分钟1、解方程:x + (抽学生展示、互评)思考(1)如何确定方程两边乘以的数?(2)在去分母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要注意呢?(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思考的结果)注意 :方程中含有分母,解方程时,一般宜先去分母,再做其它变形去分母时应注意:(1)所选的乘数是方程中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应遗漏;(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方程的两边时,不要遗漏方程中不含分母的项;(3)去掉分母后,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要用括号括起来,(4)带分数化为假分数。2、 列方程去分母后,所得结果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讨论的结果)(1) 由方程,得:2(2x+1)-10x-1=6(2) 由方程,得:(3) 由方程,得:(4) 由方程,得:2、指出下列解方程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各小组确定一人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1) (2)解: 解: 7x=8 4x=16 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时间:15分钟1、当 时,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B)(C)(x-3)(x-2)=0(D)7x+(-3)2=3x-23、把方程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A、 B、 C、 D、4、解下列方程:(1) (2) (3)5、 解下列方程:(拓展提高题、选用)(1); (2); (3).6、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_7、 m为何值时,代数式的值与代数式的值的和等于5?课题: 第六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3)(习题课)学习目标: 1、进一步灵活解方程,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选用灵活的技巧方法来解方程。一、热身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评正)时间:12分钟1、解方程 (1) (2)2、 方程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的解互为倒数,求k的值。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0分钟1、解方程(抽一个学生演示)2、解方程 x(抽一个学生演示)思考:解上面两个方程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25分钟1、与方程x+2=3-2x同解的方程是( ) A.2x+3=11 B.-3x+2=1 C. D.2、方程的“解”的步骤如下,错在哪一步( ) A.2(x-1)-(x+2)=3(4-x) B.2x-2-x+2=12-3x C.4x=12 D.x=33、 小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看不清楚,被污染的方程是: ,怎么呢?小明想了一想,便翻看书后答案,此方程的解是,很快补好了这个常数,并迅速地完成了作业,同学们,你们能补出这个常数吗?它应是( )A、1 B、2 C、3 D、44、当m_时,方程(m3)x |m|-2m30是一元一次方程。5、若代数式是同类项,则a=_,b=_6、解方程: (1) (2) (3)4(x2)5(12x)4(5x1)0;(拓展提高题、选用) 1、已知,则_2、如果2、 2、 5和x的平均数为5,而3、 4、 5、 x和y的平均数也是5,那么x =_,y =_.3、若方程+3(x-)=,则代数式7+30(x-)的值是 4、方程的解是 5、解方程:6、k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小1?课题: 第七课时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习目标:1.掌握分母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难点:把小数分母化为整数分母。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时间:12分钟1、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通过 、 、 、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转化成 的形式 2 、比较与、 与 、 与的大小。解: 、 、 。你用的数学依据是: 。3、解方程解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化为: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x = 。 注意:解此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将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根据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所以等号右边的1不变去分母是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所以等号右边的1也要乘以42,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成立,用的是等式性质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2分钟1、解方程(仿照上题分步完成,抽一个学生演示)2、(抽一个学生演示)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21分钟1、如果与是同类项,则。2、 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5,这三个数分别是_。 3、利用你学过的某个性质,将方程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则变形后的方程是 4、把方程中的分母化为整数,正确的是( )A、 B、 C、 D5、解方程: (1) (2)(3) (4) (拓展提高题选用)1、适合的整数a的值的个数是( ) A. 5 B. 4 C. 3 D. 22、对于未知数为的方程,当满足_时,方程有唯一解,而当满足_时,方程无解。3、关于x的方程:(p+1)x=p-1有解,则p的取值范围是_4.解下列方程:(1) (2)课题: 第八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5)学习目标: 熟悉一些数学中的公式,认清公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公式的恒等变形构造方程求解未知量由题意找等量关系,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时间:12分钟1、将方程去分母,得 。2、在梯形面积公式S=(a + b)h中已知S=120,b = 18,h = 8,求a的值在这个问题中,实际是将S = 120,b = 18,h = 8,代入公式 中,从而得到一个关于a的 ,即可求出a的值解 :3、 已知公式Vn D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1、 甲、乙两库分别存原料145吨与95吨。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1)甲库调走多少吨,两库库存相等? 。(2)甲库调给乙库多少吨,两库库存相等? 。(3)甲库调出多少吨,乙库比甲库多10吨? 。2、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分析 (1)审题:从外处共调20人去支援如果设调往甲处的是x人,则调往乙处的是多少人?一处增加x人,另一处便增加(20-x)人看下表并填空:调动前调动后甲处乙处(2)找等量关系:调人后甲处人数=调人后 解:经检验, 答 :应调往甲处 人,调往乙处 人3 、某城市市内电话都按时收费,3分钟内(含3分钟)收0.2元,以后每加1分钟加收0.1元某人通话用掉了1.2元钱,问他通话多少分钟?分析 这个人通话用掉 元,则他的通话时间 3分钟,等量关系:3分钟内所花的钱 + 3分钟后所花的钱 = 解 :设他通话X分钟,由题意得方程经检验, 答 这个人通话 分钟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18分钟1、在公式中,已知a=3,b=5,s=12,则h=_2、三个正整数的比是1:2:4,它们的和是8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56 B、48 C、36 D、123、一个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2,如果交换个位与十位数字,则所得新数比原数大36,则原两位数为( ) (A)39 (B)93 (C)48 (D)844、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小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5、学校所在地的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部分每千米路程收费1.20元某天李老师和三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病假的学生,坐出租车付了17.60元,他们共乘坐了多少路程?课题: 第九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6)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初步用列方程解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时间:10分钟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它与4的和,求某数解 :用算术方法解: 。如果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其数学表达式为 。此式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得 x 。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量为仓库中存放的面粉运出 ;仓库中还剩余 千克未知量为 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原来面粉量 。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运出 千克,还剩余 千克列表如下:左边右边原有X千克,运出 千克。还剩下 千克。解 :经检验, 答 :原来有 千克面粉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2、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g、45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3、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 上题中,若问“小刚在离终点多远时开始冲刺”,你该如何求解?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18分钟1、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2、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数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3、(2010年眉山)某渔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鱼苗共6000尾,甲种鱼苗每尾0.5元,乙种鱼苗每尾0.8元若购买这批鱼苗共用了3600元,求甲、乙两种鱼苗各购买了多少尾?(拓展提高题选用)1、(2010 北京) 2009年北京市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的总和为5.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比生产运营用水的3倍还多0.6亿立方米,问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各多少亿立方米课题: 第十课时 6.3实践与探索(1) 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和相等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时间:10分钟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使长方形的长是宽的,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解:设长方形的长是X厘米,则宽是 厘米。列方程: ,解得 X= 。检验: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 厘米,根据题意,得2(x 4) 解这个方程, 得x , 检验: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解:在(1)的情况下S 平方厘米;在(2)的情况下S 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x 时,面积最大,达到 平方厘米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分钟1、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如不能,怎么办?将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2 、有一梯形和长方形,如图,梯形的上、下底边的长分别为6cm,2cm,高和长方形的宽都等于3cm,如果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图中所标x的长度是多少?分析 :本题有相等关系: 。解 :3、有A、B两个圆柱形容器,如图,A容器内的底面积是B容器内的底面积的2倍,A容器内的水高为10cm,B容器是空的,B容器的内壁高度为22cm若把A容器内的水倒入B容器,问:水会不会溢出?分析:本题有的数量关系: 、 。解 :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20分钟1、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2、一块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3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1.5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只列方程)?3、在一个底面直径5厘米、高18厘米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4、(2010哈尔滨)君实机械厂为青扬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该机械厂由甲车间生产A种产品,乙车间生产B种产品,两车间同时生产甲车间每天生产的A种产品比乙车间每天生产的B种产品多2件,甲车间3天生产的A种产品与乙车间4天生产的B种产品数量相同(1)求甲车间每天生产多少件A种产品?(2)乙车间每天生产多少件B种产品?课题: 第十一课时 6.3实践与探索(2)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利率问题的应用题。2.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问题中的相等关系。重点、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一、新知准备自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时间:5分钟1、求利率的问题,是有关本金、利率、利息之间关系的一类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是:利 息 ;本息和 ;利息税 20%2、原量百分增长率= , =现在的量。二、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小组结果)时间:15-20分钟1、国家对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76.8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2、某工厂去年的总产值比总支出多50万元今年的总产值比去年增加15,总支出比去年减少 10,因此今年的总产值比总支出多95万元问去年的总产值和总支出各是多少?分析 设去年的总产值为x万元,依题意,有根据今年总产值与总支出的关系列方程解:关于和倍、差倍问题,关键词语是“增加了”,还是“增加到”;甲比乙多a倍,还是甲是乙的a倍例如原有的为a,增加了它的x倍后为a(1+x);原有为a,增加到它的x倍后应为ax例、3某商品2002年比2001年提价5,2003年又比2002年提价10,估计2004年比2003年降价12,则2004年比2001年提价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析 此题是以2001年的价格为标准来研究提价和降价问题的,但又没有给出2001年的价格,所以应当设一个字母来代表2001年的价格,才便于分析问题、列方程、解这个题解 设某商品2001年的价格是a元,则 2002年的价格为 元,2003年的价格为 元,2004年价格为 元1.0164a元 设:2004年比2001年提价的百分比是x则可得方程:答:三、知识巩固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诊断,教师评价)时间:20分钟1、某商场计划拨款9万元从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出厂价分别为:甲种每台1500元,乙种每台2100元,丙种每台2500元,若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解 :分以下情况计算:设购进甲种电视机x台,乙种电视机(50x)台,则 解得x , 50x = 设购进甲种电视机x台,丙种电视机(50x)台,则 解得x , 50x = 设购进乙种电视机y台,丙种电视机(50y)台,则 解得y , 50 (不合题意,舍去)故商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