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_第1页
“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_第2页
“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_第3页
“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_第4页
“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哥特哥特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 摘要 哥特 是一个对西方历史文化 政治 宗教 文学 艺术乃至社会风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概念 文章试图从纷繁驳 杂的关于哥特的种种评述与争议中梳理这一观念在西方文化语境 中的变动 迁移与传递 通过对隐藏在哥特多元意义背后的文化 观念 审美取向与价值评判的剖析 探讨催生哥特在不同历史时 期复兴的内在动力与文化需求 关键词 哥特 哥特建筑 审美趣味 哥特复兴 哥特文化 哥特 gothic 是一个对西方人文艺术 政治思想 社会风 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概念 同时也是一个内涵丰富 通行于史 学 建筑 文学 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 隐藏在哥特多重 语义背后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化 这些变化有时甚至是革命性的 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奥肯 洛夫 乔伊 arthur oncken loveiov 在其论著 观念史论文集 中便将 哥特 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详细探讨了 18 世纪催生哥特建筑 复兴的文化思潮 洛夫乔伊把那些曾对人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 概念与范畴称为单元观念 unit idea 这些观念在其漫长的生命 历程中体现了不同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并对某一时期的政治 经 济 文化 宗教 社会生活以及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而 哥 特 就其渊源可追溯到中世纪之前 在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流变之 后却依然不失为活跃在当代西方文化中的流行元素并日益成为人 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 西方学者对 哥特 概念的探讨已不乏深 入与系统之作 其中较权威的文献有保罗 弗兰克 paul frankl 近千页的 哥特 八个世纪的文献资源与阐释 the gothic literary sources andinterpretations through eight centuries 哈斯拉格 j haslag 的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 哥 特 gothic imsiebzehnten und achtzehnten jahrhundert 以及一些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如德 比尔 e s de beer 的 哥特 术语的起源与传播 gothic origin and diffusion of theterm 以及朱利叶斯 v 施洛塞尔 julius yon scholosser 的 论美术史编纂史中的哥特 on the history of arthistoriography the gothic 本文尝试在这些繁复驳杂 的关于 哥特 观念的文献资源中梳理其大致发展的脉络 以期 对这一观念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深远 影响有更为全面而系统的把握 韦恩 戴恩斯 wayne dynes 在为菲利普 威纳 philip wiener 编 辑的 观念史大词典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所撰写的条目 哥特式概念 concept of gothic 中指出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 民族学和批评美学上的两个方向支配了 哥特 观念的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从词源上追溯到 哥特 一 词的民族起源 gothic 来源于晚期拉丁词语 gothicus 即 gothi 的形容词形式 而 gothi 指哥特人 由希腊语中的 gothoi 演变而来 由于缺乏早期的文字记载 对哥特族的历 史知之甚少 不过现代考古学已经证实 哥特人是原居住在斯堪 的纳维亚南部的一支日耳曼部落 后南下经过长达数百年的融合 与冲突终于于公元 5 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 然而确凿的 史实有时候对于观念史而言未必重要 因为许多观念事实上是基 于主观臆想或错误的推断 而恰恰是这些有失偏颇的论断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哥特族的溯源便是如此 在现代考古学考证 之前 关于哥特族起源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推测 其 中有真实可信的成分 也有异想天开 有违事实的增补 例如第一部对哥特族历史较为详尽的论著是乔丹尼斯 jordanes 于 551 年编写的 格蒂卡 getica 也正是此作导致了 哥特 在 民族学上的含混不清 现代学者塞缪尔 克利格尔 samuel kliger 在对哥特族历史进行学理性考察之后指出 乔丹尼斯为了 美化自己所属的各蒂族 gote 而将其等同于在历史上有过辉煌战 绩的哥特族 更具影响力的是 乔丹尼斯还确立了这样一种观念 即所有日耳曼部落皆发源于居住在北方斯堪的泽岛 scandza 的哥 特族 这种将 哥特人 泛化为所有日耳曼部落的观点很好地解 释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摧毁古罗马文明的北方蛮 族的敌视态度 在他们看来 哥特人就等同于匈奴人 汪达尔人 以及其他野蛮民族 他们捣毁了伟大的地中海古典文明并以自己 的拙劣文化取而代之 关于哥特人在民族学上的另一混淆源自对 贝德 bede 拉丁文 论著的翻译 贝德认为盎格鲁 撒克逊和朱特人是征服英格兰的 日耳曼部落 由于翻译误差 哥特人被误认为定居在英格兰南部 的朱特人 jute 这一观点在 17 世纪被普遍接受 1649 年 威 廉 索姆纳 william somner 编纂的古英文词典 撒克逊一拉丁 一盎格鲁词典 dictionarium saxi no latino anglicum 对哥 特人 gothi 所下的定义是 jutes getae gothes 由此 哥 特 便与英国历史发生了关联 哥特人 摇身成为英国人的先祖 经由这样的泛化 哥特人从地理上便涵盖了斯堪的纳维亚日耳曼 世界并延及英国 正是上述民族学意义上关于 哥特 的阴差阳错的推论导致了 完全不同于历史事实的价值评判 而这些不无偏颇的价值取向与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又赋予 哥特 概念以多重性与不调和性 它 展示了不同观念之间的相互冲突与交融 我们很难严格地按时代 的先后次序来描述这些变化 不过以下几大方面大致可以勾勒 哥特 在西方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重要内涵与发展轨迹 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传统 哥特与野蛮 由于哥特人被视为摧毁罗马文明的北方蛮族 他们势必在遭受 镇压和分割的意大利民族的心灵中引起憎恶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 者看来 野蛮的哥特人取代了他们的合法祖先 从而阻断了光辉 的传统 中世纪 middle ages 这一称谓表明它不是一个独立 的时期而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 是两个文明巅峰之间的低谷 一 个无知与野蛮的黑暗断层 于是 哥特 一语便与中世纪联系起 来 打上了野蛮与粗鄙的标记 意大利人文学者尤其强调了哥特人在书写与建筑两个领域造成 的危害 洛伦佐 瓦拉 lorenzo valla 将中世纪末期的 僧倡黑 体字 monkish black letter script 斥责为 哥特体 以此 与中世纪之前的查里曼王朝和其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字体区分开 来 此外 哥特 也用以非难一种粗鄙的 村野的文学风格 即 对希腊 拉丁语言文学缺乏研习 训练不足的作家所采用的文学 风格 然而对 哥特 最 具影响力的轻蔑用法出自意大利美术史学家乔治 瓦萨里 giorgio vasari 对建筑的批评 在其 名人传 一书中 瓦萨 里谴责中世纪的建筑缺乏秩序 手法笨拙 装饰过度 并假定这 种日耳曼建筑风格由哥特人所引进 瓦萨里的评论暗示了这样一种观念 即艺术的优劣由创造它的 民族来决定 只有伟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 而野蛮的 民族只能创造粗俗 低劣的艺术 这种由历史发展的三段式结构 延伸出的艺术发展的阶段论经瓦萨里整理完善 在欧洲广为传播 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哥特 出自蛮族因此是 低等的 中 世纪的建筑被命名为 哥特 意味着中世纪的建筑低劣于古典时 期的建筑 自此 对哥特建筑的批评无不以古典主义建筑规则为 参照标准 即古罗马建筑师马尔库斯 维特鲁威 波利奥 marcus vitru vius pollio 在 建筑十书 中所设立的原理与法则 维 特鲁威强调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他把 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 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统一起来 认为建筑的结构布局应该仿照 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而哥特建筑繁复庞杂 毫无规则可言 有违古典主义建筑准则和审美标准 因而是低劣的 这种观点甚 至延续到 17 18 世纪 1693 年 约翰 德莱登 john dryden 在 其所译的迪弗雷努瓦 charles alphonse du fresnoy 的著作中明 确指出 所有古代风格中没有的东西就称作野蛮的或哥特的 哥特 所含的轻蔑之意也扩展到建筑以外的艺术形式上 卢 梭先后在 百科全书 encyclopddie 和 音乐词典 中把现代 和声音乐称作 哥特的和野蛮的 发明 认为和声音乐是与古典 意义上的简单而伟大的主调音乐相对立的 同时 百科全书 将 哥特绘画定义为 一种形式粗涩而僵硬的绘画风格 在德国 约 翰 格奥尔格 祖尔策 johann georg sulzer 所著的 美术理论 一书的第二版中 埃申堡 johann joachim eschenburg 扩充并增 加了对 哥特 一词的最新观点 该词在美术中广泛指代一种野 蛮而拙劣的艺术趣味 它表现为美与比例感的缺乏 在埃申堡看 来 这是所有尚未在趣味上得到适当培养之前便涉猎视觉艺术的 未开化民族所共有的 而造成这种低劣趣味的原因在于对自然的 拙劣模仿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之前缺乏细致周密的思考 如此一来 哥特 就暗示了一种随性而至 毫无章法 缺乏理 性的原始粗野以及低劣的艺术品位 这一语义不断扩展 以至于 超出艺术风格上的价值评判而泛指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体现的野 蛮 粗鄙和品位的缺失 例如 紧腰带在那些不赞成此道的人看 来是一种 哥特式腰带 决斗和狩猎之类的社会习俗被斥责为 哥特黑暗年代的余孽 对普遍接受的意见持有异议被视为一种 哥特式偏见 从无伤大雅的社交失态行为到最粗鲁的野蛮行为 皆在 哥特 概念指涉的范围之内 而这一观点的扩散始终没有 脱离 哥特 的民族渊源 哥特人即使到了 18 世纪在塞缪尔 约 翰逊 samuel johnson 的词典中仍然被定义为 未开化的 缺 乏常识的野蛮人 在许多人看来 正是这些蛮族人败坏了文明 1727 年 批评家约翰 乌尔里克 柯尼希 johann ulrich ksnig 不无愤慨地写道 那些被称为日耳曼的民族不仅把他们的无知与低 劣的品位散播到整个欧洲 而且永久地传给了他们的 后代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他们残留下来的东西 看到这一点 那蹩脚的文书 散漫的传奇 对押韵的过 度迷恋 笨拙的僧侣字体 粗鄙的言语 刺耳的音乐 有 失优雅的装束 拙劣的绘画尤其是他们的哥特建筑无 不体现出低俗的品位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传统为 哥特 打上了野蛮的烙印 这一印 迹挥之不去 即便是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积极内涵之后 其最 初的阴影仍如幽灵般萦绕不散 二 英国民族主义的源头 哥特与民主自由 总体而言 17 18 世纪对 哥特 的一般态度仍然是轻蔑 鄙 视的 不过在普遍的诋毁声中 也有积极的呼声 这种声音来自 当时还处于欧洲文明主流外围的英国 当批评的视角从意大利转 向英国 关于哥特族的另一历史推断便引发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评 判 由于民族学上的混淆 哥特人 泛指所有的日耳曼民族 包 括入侵英格兰的盎格鲁 撒克逊和朱特人 因此哥特族被尊崇为 英国人的祖先 这便为日后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宣称 本土化 的热爱自由的哥特传统提供了依据 在英国 对 哥特 一词的关注事实上始于政治 塞缪尔 克 利格尔在其著作 哥特人在英国 17 18 世纪思想研究 the goths in england a study in seventeenth andeighteenth century thought 中指出 哥特 一词的现代意义始于 17 世纪 用以指称英国古老的政治体制 17 世纪 英国议会领导者采用 哥特 一词来捍卫议会的权力以此阻止国王享有对国家绝对的 统治权 为了证明英国历来就有反对专制 维护自由的传统 他 们注意到议会体制事实上并非来自备受赞美的古典时期 而是源 自北欧的日耳曼民族 它是先祖哥特人留下的遗产 而这个先祖 必须首先被美化 于是他们在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 publius corneliustacitus 乔丹尼斯等人的著作中找到了对哥特族的良 好记录 哥特人生性崇尚自由 反对专制 他们英勇善战 体格 强健 无论在智力上还是道德上都优于罗马人和其他拉丁民族 哥特人对正义与自由怀有坚定的信念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们组 织政权的代表制和司法体系的建设上 罗马帝国解体之后 北方 民族建立起的政治形态通常被称为 哥特式政体 gothic polity 有时也被称为 哥特式平衡 gothic balance 或 哥 特式政府 gothic govemment 诚如阿尔吉农 西德尼 algemon sidney 所言 它们由国王 领主 平民和议会组成 这些国家的主权在此 也由此而发挥作用 在英国 哥特政体被 视为民主而自由的 而且这种自由体制即使在英国遭受各种入侵 与征服之后依然得以延续 这种将英国的政治自由传统追溯到哥 特远祖时期的历史观以及这一传统延绵不断的神话 有利于英国 民族主义的发展 并服务于辉格党在 17 18 世纪与主张加强王权 的托利党之间的政冶斗争 当 哥特 一词与英国的自由传统联系在一起时 其政治寓意 进一步扩大 哥特的民主自由体制与古典时期 尤其是罗马时期与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的专制体制形成鲜明对比 哥特 体现 了英国的民族性 它是构成英国本土文化与政治特色的重要元素 它反抗任何罗马舶来之物 包括政治专制主义 罗马天主教体系 以及古典主义美学标准 罗马文明与代表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奥古 斯都时代被视为滋生奢靡 腐败与专制的源头 而哥特民族的勇 敢 坚 定与信仰才是构建美德与自由的楷模 自此 哥特 在英国成 为自由与民主之象征 这一自由不仅是政治上的 也是宗教上和 文化上的自由 正是由于 哥特 在英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性或 者说是优越性使英国成为哥特复兴运动的前哨 三 趣味与审美标准之转变 哥特美学价值重审 尽管在英国 哥特 被赋予了积极的政治内涵 但该词所含的 贬义依然普遍存在 作为蛮族的卑微起源使哥特一开始便被置于 一个与古典相对立的框架结构之中 古典是有序的 哥特是无序 的 古典是简单朴素的 哥特是浮华矫饰的 古典的世界拥有清 晰的规则与法度 而哥特世界不受约束 夸张无度 古典的是美 的 和谐的 哥特是丑陋的 怪诞的 古典代表了优雅的品位 哥特却是野蛮与未开化风气之体现 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要被打 破 有待于古典主义专制统治的瓦解 而 18 世纪中后期出现在英 国以及欧洲大陆的一系列文化取向与审美标准的变化把 哥特 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使之获得了一种独立身份 这种 独立性使哥特的美学价值得以客观的审视 审美趣味的改变集中体现在对 自然 这一重要概念的重新界 定上 正如洛夫乔伊所强调的 要阅读 18 世纪的著作而心中没 有有关 自然 的诸种意义的全盘概念 就是在尚未领悟的含糊 不清中来回摇摆 就无法认识到造成至关重要的舆论和趣味变化 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趣味形成之前 对 自然 的解释完全 由新古典主义者把持 在他们看来 简洁 明晰 对称是构成 自然 的首要风格要素 然而 18 世纪 不规则性 irregularity 开始作为新的标准被纳入到 模仿自然 的原则 之中 它体现在对 17 世纪法国画家克劳德 洛兰 claude lorrain 和尼古拉斯 普桑 nicolas poussin 以及意大利画家 萨尔瓦托 罗莎 sal vator rosa 的风景画中如画风 picturesque 的欣赏 以及英国大规模的风景造园上 伯克曾在 1757 年明确指出 先前流行的布局整齐的几何式花园是人对自然 的侵入 他写道 赞同比例的人把他们人为的观念转嫁给自然 他们用建筑学的 人工的线条与角度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自然最 终逃脱了这些人为的戒律和桎梏 我们的花园说明我们已经体会 到数学概念不是美的真正量度 不规则之美率先打破比例 对称 和均衡的戒律成为造园艺术的新标准 于是有对称花坛 整齐树 篱和笔直小径的法国式花园逐渐被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和中国式 园林所取代 随后这一审美原则迁移到建筑 哥特建筑曾因其细 节上的繁复和结构上的不规整而受到排斥和鄙视 但在新的审美 视野下哥特建筑恰恰比古典风格更 自然 或更 顺应自然 审 美趣味的又一重大变化乃是 变化无穷 取代了 简洁朴素 成 为模仿自然的新要求 哥特建筑以其形态多样的装饰和各部之间 不拘一格的变化与自然本身的丰盈多变相契合 因而受到推崇 而关于哥特建筑以树木为原型的说法则进一步强化了哥特式乃是 对自然的直接模仿 这一观点颇受当时方兴未艾的浪漫主义运动 的喜爱 总而言之 18 世纪美学标准发生了变化 规律性 一致 性和清晰可辨的均衡日渐被视为艺术作品的缺陷 而不对称 异 于常规 变化多端成为更高一级的审美旨趣 虽然这一时代一如 既往地强调模仿自然 但这个自然已不是几何的 规整的 简朴 的自然 而是不拘一格 变化无尽 具有原始质朴与野性的自然 对 自然 的重新界定 体现了 18 世纪审美趣味的重大转向 而这一时期对 崇高 sublime 理论的重新阐释同样引发了美学 领域的重大变革 18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艺术上反对新古典主义 的虚伪纤巧 矫揉造作 崇高的美学风格再度受到推崇 掀起了 关于崇高的讨论热潮 其中颇具影响的是埃德蒙 伯克 edmund burke 于 1757 年发表的 关于崇高与美的概念起源的哲学探讨 a philosophical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beautiful 该书明确将恐惧作为崇高的心理基 础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阐述了崇高感 sublimity 的产生 在 18 世纪 崇高的事物就是能对观者产生巨大心灵震撼使其恐惧和敬 畏的事物 那些体积庞大 力量强大 光亮晦暗 形象模糊 宏 伟壮丽的事物都能引发恐惧 唤起崇高 而哥特建筑那引人注目 的高度 宏大的规模 神秘的光影 古老的历史往往让人心生敬 畏 从而成为崇高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崇高的推崇体现了看 待哥特建筑的一种新态度 它强调了建筑的垂直感 正如迈克 尔 萨德勒 michael sadleir 所言 引发 18 世纪哥特复兴的原 因主要是对建筑的审美趣味由水平向度转向了垂直向度 哥特建 筑那令人震颤的垂直感是对古典建筑单调乏味的水平线的调剂 18 世纪新的审美观念与批评取向使哥特风格的美学价值得以重 新发掘 而同一时期对中世纪文化的反观与价值重审也在很大程 度上促成了对哥特的态度之转变 1762 年 理查德 赫德 richard hurd 在其出版的 关于骑士制度与传奇的信札 letters on chivalry and romance 中将中世纪称为 哥特时代 把哥特风貌与中世纪封建制度 骑士精神以及传奇文学结合起 来 以历史主义的批评观对中世纪文化与文学价值予以了肯定 赫德还将一种客观的审美批评观引入对哥特建筑的评价 他写道 当建筑师以希腊的标准去衡量哥特结构时 他所见到的无非是 畸形 而哥特建筑有其自身的规则尺度 依据此法度去审视 哥 特建筑与希腊建筑一样具有自身的优点 这种审美相对论 aesthetic relativism 有力驳斥了先前对哥特风格的偏见 哥 特 不再是 野蛮 暴力 与 粗鄙 的代名词而是中世纪极 富诗意的表达 18 世纪审美观念与审美标准的变化为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的 一场大规模的哥特复兴运动提供了美学上的理论支持 哥特 摆 脱了古典主义的禁锢 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它迅速发展为一种社 会时尚并在其巅峰时期成为时代精神之体现 四 哥特复兴 时尚与时代精神 哥特风格成为一种时尚甚至代表某种时代精神乃是因为它恰好 符合了某一时代的需求 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更为严肃 更为深刻 哥特风格的复兴始于英国 导致哥特趣味在英国复兴的特殊情感 与精神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与刚刚崭露头角的浪漫主义有关 在对 中世纪富有浪漫诗意的追忆中 考古之风蔚然兴起 人们在古币 木器 旧式挂毯 盔甲武器 传奇手稿 黑体民谣等的狂热收集 中尽情体验原始神秘与奇思异想带来的骚动与亢奋 而与此同时 一种对悲伤 恐惧 阴郁 颓败的审美取向在文学中酝酿而生 它体现在对莎士比亚笔下人物复杂心理与细腻情感的赞赏 对斯 宾塞作品中幻想与超自然恐怖描写的喜爱 以及诗歌中对黑夜 死亡的吟咏 感伤之情往往借特定的场景来抒发 那些远古时代 遗留下来的废墟以其浪漫的忧郁以及自身的不完 整性 为观者提供了无限遐想与审美愉悦 因而为诗人所青睐 同时废墟的残垣断壁象征着无序对有序的胜利 它迎合了一种寻 求摆脱规则约束的审美趣味 因此成为风景造园中如画风格的重 要元素 造园师纷纷将人造废墟引入风景园林的设计 有时间记 载的第一座人造哥特废墟即是由桑德森 米勒 sandemon miller 建于 1746 年 此后 社会名流 贵族豪绅不惜巨资在自己的花园 别墅中竞相建造哥特废墟 为了达到仿真的效果 有的甚至栽种 死树 移植荒丘 人为地制造枯树昏鸦的凄凉景象 由废墟滋养的建筑上的浪漫主义以轻浮的方式展现出来 真正 意义上的哥特风格很少被继承 这一时期 哥特 在建筑上通常 指代的是一种纯粹的装饰风格 一种浮夸的 做作的 有些牵 强且不太严肃的东西 尽管巴蒂 朗利试图以古典的规则去规范 哥特 其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 他的 按规则与比例改良的哥特 建筑 gothic architectureimproved by rules and proportions 以及类似的书纷纷出版 使得哥特风格广为普及 这些书不仅为教堂也为最普通的房舍 壁炉 门廊 窗户提供了 哥特风格的装饰设计图样 就连牛棚 马厩也是哥特式的 难怪 英国桂冠诗人威廉 怀特黑德 william whitehead 不无感慨地写 道 这几年 什么都是 哥特 的 我们的房屋 我们的寝床 我们的书橱 还有我们的睡椅 都是根据我们教堂的某个部分仿 造而来 那些效法自然 优雅的希腊建筑完全被忽视 蒙骗和 浮夸占据了一切 尽管哥特风格遭到新古典主义的批评但仍然成 为这一时代的流行时尚 任何时尚都有其代表性的领军人物 在早期英国哥特复兴运动 中 霍勒斯 沃波尔担当了此任 他精心打造的 草莓山庄 是 哥特装饰风格的极致表现 曾一度成为全欧效仿的哥特式私宅样 板 沃波尔在英国哥特复兴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的建筑实践 还在于他将一种哥特趣味引入了文学 他的 奥特朗托城堡 被 誉为哥特小说的开山之作 该小说以哥特古堡为核心场景 将许 多中世纪传奇的元素如神秘预言 骑士风貌以及超自然现象与现 代小说相结合 开创了一种新型文学式样 此类小说在 18 世纪末 经由安 拉德克利夫和刘易斯等人的完善 发展为风靡一时的大 众文学 文学中的 哥特 最初以建筑为核心逐渐发展出一种怪 诞 恐怖 超自然的文学审美取向 其实无论是哥特建筑还是哥特小说在这一时期都是一种时尚的 符号 早期的哥特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变化和新奇感的追 求 然而到了 19 世纪 人们开始意识到哥特建筑的精髓并不在于 浪漫浮华的外表而在于其结构所体现的精神价值 哥特教堂作为 中世纪宗教信仰 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完美再现 成为基督教 精神最神圣而辉煌的象征 黑格尔在 美学 中写到哥特建筑向 上自由飞升的努力以及两侧立柱相交汇于尖顶的形式与基督教的 内在精神协调一致 它体现了 心灵对有限存在的超越和主体与 上帝的和解 在英国 对哥特教堂的推崇把虔诚的宗教信仰与一种道德的纯 洁性结合起来 19 世纪中期哥特复兴运动的主力干将普金 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 将中世纪时代的生活视为人 类惟一真正健康生活的范本 并将艺术形式与社会状况和人们的 道德精神状态联系起来 呼吁现代社会的变革应该以中世纪社会 为样本 而对中世纪文明的重新捕获应通过对代表中世纪精神价 值的哥特风格的恢复来实现 而这一时期从伦理角度来审视哥特 建筑的另一位理论家是约翰 罗斯金 john ruskin 罗斯金在其 代表作 建筑的七盏明灯 中指出良好的气质与道德修养是造就 优美建筑的神奇力量 同时 罗斯金对中世纪哥特建筑的热爱以 及对现代机器化大生产的憎恶还来自于对人类劳动本身所蕴含的 精神价值的肯定 哥特建筑所代表的虔诚信仰与道德上的纯洁成为疗治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与道德危机的良方 它代表了这一时代的精神需求 同 时这种需求又与伴随浪漫主义而生的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使得哥 特风格在 19 世纪的欧洲广泛传播 在德国 哥特复兴运动在科隆 大教堂的修复中达到高潮 在英国 被大火焚烧的议会大厦以新 的哥特式风格重建 此外 在法国 美国也出现了大量各具特色 的哥特建筑 事实上 到 19 世纪末 在欧洲 哥特 已不单纯是 一种建筑风格的主张 它包含了复杂的民族 宗教和社会道德内 涵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倡导哥特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即通过一种真实 健康 美好的艺术创造来改造现代工业文明日 益沉沦的公众道德和精神世界 哥特艺术已从浪漫主义化的 与 现实无关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成为实现某种社会文化变革理想的 有力武器 五 哥特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延伸 哥特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现实批判性在当代文化中得以延续 不 过与 19 世纪以代表美好精神诉求与良好道德的哥特建筑为范本的 复兴运动不同 当代哥特文化恰恰从哥特小说衍生出的黑暗 恐 怖 阴郁与暴力中汲取力量 通过具有强烈视听冲击的音乐与影 像形式表达对现实社会与生存境遇的不满与反抗 哥特音乐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后朋克 post punk 运动的一个分支 它将朋克反叛和改变社会现实的激情转化为个人的自省 它抛弃 了鸡冠头和三和弦的喧闹与浮躁 趋向于阴冷 哀婉 孤寂的情 感表达 哥特音乐在精神上追求中世纪的阴郁 虚幻和鬼魅 在 形式上带有明显的复古倾向 一方面大量采用古典吹奏乐器的音 色 另一方面引入歌剧唱腔 尤其是女声的锤炼达到圣咏式的高 度 因此 哥特音乐在悲凉 厌世的黑色基调中又有一份空灵和 唯美 在视觉上 哥特音乐追求一种死亡与恐怖之美 演唱者惨 白的面孔配上浓重的黑色眼影与血红的嘴唇 或以美艳的吸血鬼 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