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企业管理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企业管理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企业管理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企业管理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企业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在中共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使得农产品在总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增收却陷入了困境。以蔬菜为例,有学者甚至提出由于价格上涨过快,我国蔬菜市场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怪现象,即农民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声称菜价太高,而中间商却得益颇丰。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是中间商获取了高额利润?是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还是另有其深层次原因?作者 在较为系统地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研 究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流通成本的角度切入 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考察农产品各流通环节的成本及利润,以及对比各环节的利润分配,来分析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案例研究是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法,文章选取了细菜类蔬菜茄子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茄子的产地不同将其分为地产(大连)茄子和外地(山东寿光)茄子,然后通过对各环节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调查了茄子从产地到销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四个流通环节 采购环节、运输环节、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及每个环节发生的详细费用和利润分配。通过对比 分析两种茄子的生产、流通成本及各环节的价格,本文发现无论销售地产茄子还是销售外地茄子,利润在农民、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的分配从单位产品获得的绝对量来看,农民 零售商 批发商。但如果将资金周转时间考虑进来,以成本利润率这个相对指标来衡量,则批发商 零售商 农民。利润在各流通主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与农民相比中间商获取了相对较高的利润,即在蔬菜市场中“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流通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间商的最终利润。 由此,本文认为行业性质 的差异是农民 收益较少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我国以农户为基 本单位的农业生产体制使得农民无法有效地参与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从而无法分享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增值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因摘 要 ,要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必须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在生产环节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流通环节则重点要增强农民参与流通的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流通合作组织让农民真正分享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流通成本,流通环节,流通利润分配 n of of a in of to is of of in of s a on to of of to in of to of is a It as to of of of of is of is is In to of s we In of V it in of in is to of to in of it in of of 录 V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 个新闻事件引发的思考 . 1 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2 题的提出 . 3 究框架 . 4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外农产品流通的理论研究 . 6 内学者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 . 7 国内农产品流通一般问题的研究 . 7 农产品流通成本的研究 . 8 蔬菜流通问题的研究 . 10 点评述 . 10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12 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 12 究方法 . 12 究对象 . 12 查设计及样本分析 . 13 查设计 . 13 据来源 . 14 本分析 . 15 第四章 大连市蔬菜生产与流通成本的案例研究 . 17 连市蔬菜流通概况 . 17 东寿光蔬菜的生产成本及到大连的流通成本 . 17 光农民生产环节的费用 . 18 目 录 农民经纪人采购蔬菜的费 用 . 18 菜从寿光到大连的运输费用 . 21 菜在大连批发环节的费用 . 22 菜零售环节的费用 . 24 地蔬菜流通成本与各环节利润分配分析 . 26 连市地产蔬菜的生产及流通成本 . 27 产蔬菜进入流通 环节的方式 . 27 连市地产蔬菜生产环节的费用 . 29 连市地产蔬菜流通环节的费用 . 30 产蔬菜 流通成本与各环节利润分配分析 . 31 菜各流通主体间成本利润率的比较 . 32 同产地蔬菜流通成本构成及利润比较 . 34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37 论及政策建议 . 37 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38 附 录 . 40 参 考 文 献 . 42 后 记 . 47 第一章 导 论 1 第一章 导 论 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个新闻事件引发的思考 南风窗 2006年 8 月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 2006 年 7月 23日 ,中国发生了一桩 2 分钱 引起的血案 。山西运城一名农妇,接到丈夫去县城卖瓜途中打来的电话,丈夫说,县城市场西瓜的收购价格是 2 分钱一斤,这意味着他们用农用车拉去的那些西瓜,只能换回 20多元人民币;而因某种原因,车被交通收费站扣住了,要交罚款 400 多元,要赶紧送钱来。农妇放下电话没有去送钱,她选择了上吊 身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一个价格惨案。据了解,该县城西瓜市场零售价格为 5毛钱左右。从收购价格 2 分钱到零售价 5毛钱,西瓜价值链发生了巨大的失衡。 无独有偶, 10 月下旬 互联网上又报道了类似一则新闻: 2006 年 10 月 15日下午 3 时 许,陕 西省西安附近的村民 愤然 将两车新鲜的芹菜倒在了河里。原来在当地 种芹菜的村民较多, 遇到今年风调雨顺 , 平均 亩产达到 5000多公斤。往年一到收菜季节,外地(如河南)客商就会来拉菜,但今年 外 地 和本地 芹菜几乎同时下来,郑州芹菜市场价才 公斤,而 西安 地 批发 价是 公斤, 除去费用客商 没赚头, 自然 也就不会来。 这两件事情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从生产领域的 2 分钱到消费领域的 5毛钱,经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西瓜的价格竟然翻了 25 倍。同样,农民从育苗、栽种、上肥料、打农药 到 浇地 、 出菜、洗菜 , 投入 几千 元 、 甚至近万元,最后降到几分钱出售都没有市场。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发现在购买蔬菜时却并没有遇到如此低廉的价格。蔬菜经过各流通环节到消费者手中,其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农民持续增收却仍然陷入困境。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是中间商获取了超额利润?是蔬菜流通成本过高?还是另有其深层次原因?本文希望通过案例研究,分析蔬菜在各流通环节的成本及利润分配情况,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初步的解答。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2 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 环节的缺失或不畅都会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与需求的均衡性、常年性之间的矛盾,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市场逐步放开,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多渠道的流通格局逐渐形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供给由“全而短缺”的初期阶段转变为“总量基本 平衡、丰年有余”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4 年中共中央开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央 1 号文件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 促进农民 增收不仅是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基本任务,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形成,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环节多、时间长、费用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农民在总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增收问题却陷入了困境。因此,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是个笼统的概念,根据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大类。具体细分又包括粮食、畜肉、禽蛋、蔬菜、瓜果、水产品等多种生鲜产品。且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各不相同,其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蔬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仅次于粮食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它在改善人们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成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蔬菜的生产、流通、经营和 消费的顺利与否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宜。 第二,蔬菜是“菜篮子”的重点工程,然而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和产品本第一章 导 论 3 身的易腐性等特点,与消费者需求的常年性形成一对矛盾;其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与大城市需求的大市场又是一对矛盾,蔬菜的流通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因此,蔬菜商品流通环节的多少和各环节费用的发生对于合理、科学组织蔬菜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第 三, 蔬菜作为一种农产品,长期以来也是计划供应的一种产品,但由于受我国“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其流通理论一直未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尽管近十几年来蔬 菜新产品的培育、引进和科学栽培技术有较大的突破,但对其流通和消费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度还不够,蔬菜流通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取了蔬菜这类农产品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案例研究,从微观层面上对蔬菜流通成本和费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相关问题的改善和决策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题的提出 蔬菜从生产领域经过流通环节、再到消费市场,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蔬菜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与蔬菜需求的均衡性、常年性、多样性的矛 盾,决定了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呈现出分散 集中 分散的特点,从生产领域运送到消费领域,其间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运输、储存、加工、包装等费用;同时由于蔬菜易腐易烂的特点,使得其在作为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伴随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蔬菜经营者正是在采购价格、费用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的利润来制定销售价格的。因此,每一个流通环节中价格的变化都是由该环节中的费用与利润组成。这里农民获得生产价格,消费者支付销售价格,中间商(蔬菜批发商、零售商)支付各自环节的费用并获取利润。对此,有学者曾提出由于价格上涨过快, 我国蔬菜市场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怪现象,即农民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声称菜价太高,而中间商却得益颇丰,且在这种观点提出后近十年,依然有不少学者陆续引用这种说法。 那么,结合本文开头的两则新闻事件,目前在我国蔬菜流通中利润在各流通主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4 体之间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是否真的受到中间商暴利的挤压?为此,本文将从微观层面上对蔬菜流通成本及其构成进行定量分析,考察蔬菜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各环节的价格及利润分配情况,从而判断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是否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并试图寻找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次 原因,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究框架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理论综述,重点回顾国内外学者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对蔬菜流通问题、流通成本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并通过文献评述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即对本文的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数据来源加以说明。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正文,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即先对同一种蔬菜、两个产地中的生产和流通成本进行分析,说 明蔬菜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构成和利润分配情况,并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试图对农民增收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的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 导 论 5 图 1 1:案例研究框架 注 释 姚今观、纪良纲等学者 1995年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与价格制度一书中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随后洪涛( 2002)、方昕( 2003)等学者也先后在文章提到这一观点,但各位学者都只是从理论上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而没有量化的数据进一步证实。 地产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分析 外地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分析 蔬菜各流通环节利润分配及其原因分析 蔬菜各流通环节费用分析 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政策建议研究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6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外农产品流通的理论研究 西方学者有关农产品流通问题 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901 年约翰 富兰克林 克罗威尔( 美国所作的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 “关于农产品的配送 ”),报告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首开 农产品物流 研究的先河。 1916 年 ,韦尔德 (在农产品营销这一论著中,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从离开农场后的营销过程,重点论述了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组织、商品交易、期货交易、拍卖和联合运输等。 1921年,本杰明 H希巴德 (西奥多 麦克林 ( 保罗 D康沃斯 (分别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有效的农业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方法和政策中,对农产品的合作营销、消费合作社、渠道组织交易方法等作了系统研究。 1932 年,韦尔德 (其农产品营销 一书 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销售和运输等职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特征、流通成本、中间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早期的经典研究实际上构成了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础。 近 20 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细分化,农产品生产的日益 专业化,以及信息、技术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等因素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正在由传统市场交易方式向更加契约化和一体化交易方向发展。与之相应,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正在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交易成本、信息、产权、契约及其结构、组织设计与治理机制的作用,以及流通绩效等方面倾斜。西方学者关注较多的问题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协作与整合( 998; 002)、信息技术 和知识 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003; 003;006)、农产品零售市场与消费者行为( 004) 、政府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贸易的影响 (005; 2006)等。农产品流通正在从传统交易方式向紧密型交易方式转变,由此带来的农产品价值链协作与整合将日益重要 并成为 多数学者的共识, 同时, 将农产品流通第二章 文献回顾 7 过程中的交易与组织等要素纳入价值链及制度环境中系统研究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004)。 内学者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 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重生产、轻流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绝大多数产品的销售由国家指定的企业和部门通过统购、派购和议购实现,商品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取消了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市场逐步放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但农产品流通体系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运销和流通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农民增产不增收。基于上述原因,农产品流通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理论界有关农产品的研究也逐步兴起。 从已有的文献看,我国学者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各不相同。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作者将现有研究成果归为以下几类: 国内农产品流通一般问题的研究 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该领域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1)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石磊, 1999;罗必良, 2003);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农业产业化(温思美、杨顺江, 2000);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措施与政策(纪良纲、李业昆, 1997;徐柏园, 1999);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演 进(姚今观、纪良纲等, 1995;徐柏园, 2000)。该主题的研究围绕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历程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改革的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并根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因而,从研究类型上看,该主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对策性的。( 2)对农产品流通主体和渠道的研究。该领域是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形式与运行机制和效率(周立群、曹利群, 2001; 陈阿兴 、 岳中刚 , 2003; 牛霞 、 安玉发 , 2003;罗必良,2004);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体系的构建(曹利群, 2001;张 闯、夏春玉, 2005);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8 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毕美家, 2001)。( 3)对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刘东英, 2005;李光跃、李毅等, 2006)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贾卫丽, 2006; 韩美贵、张兆同, 2005)。( 4)对国外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对美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建设与运作的研究(陈彦、肖映林, 1999; 闵耀良、邓红卫, 2000);对西欧国家粮食流通体制和农业合作组织的研究(唐柏飞, 2003;刘春浦, 2003;孙烨, 2003) ;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批发市场的研究(丁来强、郑进,1999; 陈建军, 2001; 俞菊生, 2003、 2005;吴干冰、陈本新, 2005);对日本农业协会与合作组织的研究(门峰, 1999;王健敏, 2002; 徐瑜青、张云静,2004);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比较研究(闵跃中, 2000;方志权、焦必方, 2002;俞菊生、王勇等, 2004;范秀荣、李晓锦, 2007) 。 农产品流通成本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者对农产品成本的研究焦点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向流通领域。多数学者认 为,分析农产品成本不仅要看生产环节,还应该关注流通环节,特别是对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而言,流通领域竞争的重要程度甚至要高于生产领域。不同学者研究农产品流通成本的目的和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角度分析,有的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程度的视角出发,有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而寻求路径,还有的是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农产品成本的学者认为:流通成本是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徐志全( 2002)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与流通成本的实证研究 发现 :影响我国大豆市场竞争力 的主要是流通问题,作者将大豆的流通成本定义为两部分:一是运输费,二是装卸、存储和管理费等。运输费占整个流通成本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我国大豆流通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基本上不会随着大豆购销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而装卸、存储、管理等费用的高低与大豆购销方式密切相关。汤石雨( 2003)对吉林省玉米 做了类似研究,作者认为吉林省玉米的流通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作囤成本、烘干成本及铁路运费构成 。 作者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农产品流第二章 文献回顾 9 通成本的因素,并得出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安排不合理 ,要降低玉米流通成本必须从粮食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共同推进粮食流通走向良性的市场化轨道。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胡小平和尹志超( 2003) ,他们选择某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以大米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价格是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对蔬菜、水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而言,流通费用节约的意义大于生产成本节约的意义。流通费用过高会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流通费用优势也可能有决定性意义。翁鸣和陈劲松( 2003)也指出,我国主要粮食价格(成本)构成的情况显示,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最大,流通成本所 占总成本的比重次之,尽管我国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运费远低于生产成本,但它越来越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胡德春( 2003)认为降低流通成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关键。他指出流通载体集团化是降低流通成本 的 最佳组织形式,减少中介环节是重要实现形式,拓宽流通渠道是重要手段。李春海( 2005)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两个方面试图寻求农民增收的路径和实现机制。同时他与胡小平和尹志超的观点相同,认为对生鲜农产品而言流通领域竞争的重要程度要高于生产领域。王玉琪、夏树等人( 2003)则通过实 地采访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绿色通道不畅通,二是市场管理混乱,从而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随意收费、罚款的现象,直接损害了农民增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曹晔等学者( 2004)认为农产品流通费用的高低、流通占用资金的多少、流通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成本,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流通主体发育不全、渠道不畅、流通效率低、时间长等问题是影响我国农产品成本的重要原因。 王学真、刘中会、周涛等人( 2005)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全程的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情 况,研究表明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从农户到批发市场的费用最高,销地零售环节的费用次之。在总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分别是包装费、燃油费、市场管理费和运费。本文在三位学者的启示下,将地产蔬菜的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也纳入到研究框架中来,并且将地产蔬菜与外地蔬菜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利润在各流通环节的分配情况,并希望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措施。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10 蔬菜流通问题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蔬菜流通问题的研究,通常是选择某一个省份(或城市)通过对其蔬菜产业、流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蔬菜流通中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张采庆、谢洁萍( 1997)对上海市蔬菜流通 的调查研究指出:上海市蔬菜市场繁荣稳定,一是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得益于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南京大学与荷兰合作项目“农业产业链管理”( 2001)则研究了南京蔬菜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提出应该优化生产 布局,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供销优化组合,完善流通体系。吴晓佳( 2003)对武汉市蔬菜营销渠道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针对武汉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这三个主要渠道成员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冲突,提出了以建立扁平化、快捷化 蔬菜营销渠道为方向,对现有渠道进行优化和整合的方案。王学真、刘中会、周涛等人( 2005)对北京市蔬菜流通环节与流通费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贾卫丽( 2006)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例对蔬菜物流 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物流运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蔬菜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此外,谢洁萍( 1997)还对我国大中城市的若干蔬菜流通问题进行了综述。张冬科和祝卫东( 1997)对我国蔬菜市场经营主体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俞菊生( 2003)对中国(大陆)蔬菜流通市场的概况、体制变迁、“菜篮子工程”建设、批发市场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洪涛( 2004) 较全面地分析了当前我国蔬菜产销体系,市场体系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要构建适应世贸组织要求的蔬菜现代化流通体系的新思路。 点评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理论回顾,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对国内外农产品流通问题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且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与改革到农产品流通主体与渠道研究,从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效率到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可以说学者们在农产品流 通领域的研究是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第二章 文献回顾 11 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在该领域的应用,不仅深化了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关于交易的契约形式、交易组织类型,以及交易成本与效率等问题的认识,而且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对接。但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进行深化: 首先现有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建设、农业产业化研究等方面,从微观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学者较少。其次学者们在分析方法上大多以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主,而且 多数学者仅采用定性方法在理 论层面上展开研究,而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案例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第三,对一些热点问题和核心问题存在较多的重复研究。由于农产品流通有其不同于其他日用消费品(工业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研究时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双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我们深化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认识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一些学者(徐志全, 2002; 汤石雨, 2003;王学真等人, 2005)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启发下,针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了细菜类蔬菜中的茄子为研究对象对大连市蔬菜流通成本和利润进行理 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以期填补该领域中理论研究的不足,同时为现有理论提供必要的案例支持。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12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考察蔬菜在生产环节、批发环节(包括运输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成本及构成、利润及分配情况,通过对比各环节的成本利润率,分析在我国蔬菜流通中是否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不合理状况,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考虑到本研究所涉及的环节较多且每一环节的调查对象差别较大,如果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不同环节的 被访者很难统一调研标准,因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的方法,试图通过对农户、蔬菜批发商、零售商的深度访谈获得不同流通环节的详细数据和资料,通过深度访谈作者可以很好地观察被访者,便于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分析外地蔬菜与地产蔬菜生产、流通成本时,还运用了图表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究对象 为了研究的简洁,在研究中选取某一类或几类蔬菜是必要和可行的。由于作者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本文只选取了一种蔬菜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为了计算的简便本文假设农民、批发商、零售商只生产和销售这一种蔬菜。研究中选取的蔬菜品种与研究本身并 无太大关联,因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比同一种蔬菜在不同流通环节发生的费用以及利润在各流通主体间的分配,不同品种的蔬菜虽然价格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相对固定,且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不可能存在某一种蔬菜的利润率高于其他品种蔬菜的情况。因此,虽然选取一种蔬菜有一定局限性,但这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偏差。考虑到茄子是城镇居民消费较为普遍的蔬菜,且供给和需求的稳定性较强,因此选取了茄子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3 查设计及样本分析 查设计 本文围绕大连市蔬菜市场展开案例研究,并根 据大连市居民消费的蔬菜来源确定了两个调研方向,即外地蔬菜和地产蔬菜。希望通过对比同一种蔬菜、两个产地间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及各流通环节的价格差异,探究农产品利润在各个流通环节的分配情况,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研究外地蔬菜的流通成本时,作者选取了山东寿光茄子为调查对象;在研究本地蔬菜的流通成本时,选取了大连市蔬菜的主产地之一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管辖下的鞍子山村、谷泡村、李店村、庙山村、车屯、邓屯生产的茄子为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农产品各流通环节主体进行了深度访谈,目的在于收集蔬菜各流通环节的费用及价 格,以期准确地比较农产品在各流通主体间的利润分配情况。在对各环节流通主体深入访问前,作者都事先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 访谈的内容根据对象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提纲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从业年限等。第二部分是被访者所处流通环节发生的主要费用,对农民而言,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费用、土地投入成本、人工费用等;对中间商而言,主要包括运输费、包装费、损耗费、市场管理费、雇用工人费等。第三部分是被访者的销售价格(即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和收入水平以及对目前现状的评价。 在实际调查中, 访谈内容并不局限于提纲范围,而是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做了临时调整和应变。 限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文遵循便利性原则采用了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其中,对大连农户和蔬菜零售商的选取运用了任意和判断抽样技术,对寿光农户的选取采用了雪球抽样技术。对大连双兴商品城蔬菜批发市场经营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商和大商新玛特黑石礁店的调研属于典型调查,对其余批发商的选择则采用了判断抽样技术。 本次调查时间从 2006年 10月 20日 起到 2006年 11月 30日止,这一阶段前期主要收集了相关的二手资料,后期对山东寿光 农户、大连周边地区农户、大连市区内 的农贸市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的蔬菜经营者进行了深入的访问和调研,获取了大量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的一手资料。 在调查地点的选择上按照便利原则与就近原则,选取的大连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 14 农户为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管辖下的农村,批发市场以大连双兴商品城蔬菜批发市场为主,辅之以普兰店市丰荣批发市场和久寿河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则选取了东北财经大学周边的好又多早市,孙家沟早市、夜市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