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第第 5 5 课课 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 学习重点 1 记 背诵这三首诗 积累杜甫的名句 2 读 理解诗歌的内容 把握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 世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 写 运用对仗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4 练 把握诗歌中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 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2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4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名句 1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 2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其六 4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6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二 了解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河南巩县人 唐代现实主 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 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 时被叛军俘获 逃出后任左拾遗 后弃 官移家成都 筑草堂于浣花溪畔 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 检校尚书工部员 外郎 世称 杜工部 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 诗史 有 杜 工部集 代表作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组诗 三吏 三别 等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四月 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 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 第二年春天 杜甫买舟东下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 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 都是写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 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 作者借秋天的 景色感物抒怀 故曰 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 咏怀古迹 也是一组七言律诗 和 秋兴八首 同作于大历元年 766 秋 是杜甫在夔州 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 王昭君 刘备 诸葛亮 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 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 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 秋天的重阳节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 身体的病痛 生活的艰辛 时局的动荡 兵乱的不断 使得诗人备受摧残 这一年的重阳节 杜甫约他 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 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 杜甫感慨万千 独自登高 写下了这首触 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2 文体知识 律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是一种讲究平仄 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 近体诗之名 形成于唐代 每句五个字的称为 五律 每句七个字的称为 七律 每两 句为一联 分别称为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偶数句押韵 中间两联讲究对仗 三 夯实基础知识 1 字音识记 先阅读课文 然后借助工具书 完成该题 1 凋伤 di o 2 萧森 xi o s n 3 砧 zh n 4 明妃 f i 5 朔漠 shu m 6 青冢 zh n 7 环珮 p i 8 鬓 b n 9 潦倒 li o 10 渚 zh 2 词义理解 1 凋伤 使草木凋落衰败 2 他日 往日 3 春风面 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4 渚 水中小块陆地 3 识记文言实词 1 回Error Error 2 独Error Error 3 哀Error Error 四 速读感知课文 作者写这三首诗的时间不一样 通过朗读 我们却能感到诗作中流露的情绪大体相同 这 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答 答案 情绪 孤独寂寞 抑郁愤懑 苦闷深沉的愁情 原因 写这三首诗时作者暂时寓居夔州 国势衰微 生活没有依靠 自己又体弱多病 文白对读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 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 白露使枫树林凋谢零落了 巫山 巫峡山高林密 一派萧 森 瑟阴森的景象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江间 波浪 兼天涌 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 接连天际 在萧瑟的景色中 Error Error 塞 上 风云接地阴 边塞大地上都弥漫着阴森的战争风云 Error Error 丛菊两开 两个秋天过去了 因为有家不能回 Error Error 他 日 泪 孤舟一 系 故园心 感伤流泪已非一日 一叶孤舟上 永系着思念故园之情 Error Error 寒衣 处处 催刀尺 白帝城高 深秋季节 人们在赶制冬衣 傍晚站在白帝城高处 可以 急 暮 砧 听到急促的捣衣声 催刀尺 指赶裁新衣 刀尺 剪裁的工具 急暮砧 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 捣衣石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 赴 荆门 生长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 此地还遗留有生长 明妃尚有村 明妃的山村 荆门 即荆门山 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 王昭君 名 嫱 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 改称 明 妃 村 指昭君 村 在今湖北秭归 一去紫台 连朔漠 独留 一别汉宫 她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 只留下 Error Error 青冢 向黄昏 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Error Error 画图 省识 春风面 单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王昭君的月容花貌 只有王昭君的 环珮 空 归 夜月魂 魂魄佩带着玉饰在月夜归来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千载 琵琶作胡语 分明 怨恨曲 千载流传着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 Error Error 中 论 是满腔悲愤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Error Error 登 高 风 急 天高 猿啸 哀 渚清沙白 鸟 飞 秋风劲急 蓝天高远 猿啸悲哀 小洲水清沙白 鸟儿飞舞 回 回旋 猿啸 猿猴鸣叫 渚 zh 水中小块陆地 无边 落木萧萧 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 Error Error 不 尽 长江滚滚 来 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Error Error 万里 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 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 晚年百病缠身 独登 台 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万里 指远离故乡 常 经常 作客 客居异乡 百年 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 苦 恨 繁 霜鬓 潦倒 而今又备尝艰难之苦 国难家愁 使自己白发日多 穷困潦倒 Error Error 新 停 浊 酒杯 病体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 Error Error 一 词句梳理 1 古今异义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古义 这里指夔州的山 今义 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2 画图省识春风面 古义 图画 今义 画图形 多指图样或地图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 远离故乡 今义 一万里的距离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 这里借指晚年 今义 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指人的一生或终身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 极其遗憾 今义 痛苦愤恨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2 词类活用 玉露凋伤枫树林 使动用法 使草木凋落衰败 3 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 一去紫台连朔漠 省略句 2 环珮空归月夜魂 状语后置句 4 翻译句子 1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译文 2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译文 答案 1 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 接连天际 在萧瑟的景色中 边塞大地上都弥漫着阴森的 战争风云 2 千载流传着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3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 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4 飘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 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二 重点突破 5 秋兴八首 其一 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 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 在联络 请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并体会分析这种特点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 首联以秋风起兴 以枫叶凋零 秋气萧森 寄寓老大伤悲 凄苦落寞的情怀 2 颔 联紧承首联 巫山巫峡气萧森 语意 进而描绘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 骇浪滔天 似暗寓 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压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 情的阴沉郁闷 3 颈联以 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 的图景 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 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4 尾联 秋风里一片捣衣声里蕴含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凄凉之情 紧承上文之 故园心 又暗扣题目 绾结全诗 6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 咏怀 可诗歌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 发 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 二字不符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答案 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1 他 当时正 漂泊西南天地间 远离故乡 处境和昭君相似 2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 正好 借昭君当年思念故土 夜月魂归的形象 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王昭君的千载之怨中 含着他自己的深沉怨恨 7 登高 写了飘零的秋景 这个 秋 仅指自然之秋吗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秋 不仅是季节 也是心境 不仅是自身遭遇 也是国家前途 1 季节之秋 秋风正劲 长天高远 猿猴哀鸣 飞鸟盘旋 天地间阔大苍茫 凄凉清冷的景象 皆传达 出秋之凄冷 2 生命之秋 落叶是衰老的象征 萧萧下 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 他 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 面对滚滚长江 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 生命短暂 3 国运之秋 战乱虽已平定 但盛唐景象不再 国事颓败 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 此诗明写季节之秋 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 三者交汇浑融 诗意也由此深沉 博大 8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赏析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 落叶飘零 无边无际 纷纷扬扬 萧萧而下 奔流不尽的长江 汹涌澎湃 滚滚 奔腾而来 秋意萧杀空旷辽阔 一句仰视 一句俯视 有疏宕之气 无边 放大了落叶的 阵势 萧萧下 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无边 不尽 使 萧萧 滚滚 更加形象化 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 伤 2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 气势磅礴 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 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 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 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 笔力 三 疑点探究 9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 群山万壑赴荆门 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 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出生的村上是不适合 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不同意 1 常言说地灵人杰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 钟灵毓秀 才孕育出 昭君这样美貌的 不平凡的女子 2 在作者的心目中 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 眸皓齿 秀发冰肌的弱女子 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3 诗人就是要借 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 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 因此用阳 刚的伟岸作底色是适合 协调的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四 美点赏析 赏析诗歌中对仗的技巧 10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两句对仗很工整 是怎样对仗的呢 有何效果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 一去 与 独留 一 与 独 同义互文 将昭君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 写得入木三分 可见 昭君是多么孤独 2 紫台 对 青冢 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 对比多么悬殊 3 连 对 向 连 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心 笔下有神 4 朔漠 对 黄昏 朔漠 即北方的沙漠 黄昏 一般指时间 在这里更主要指空 间 即和无边的沙漠连在一起的 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 天幕是那样的大 仿佛能够吞 食一切 消化一切 但是独有一个墓草常青的青冢 它吞食不下 消化不了 为什么 青 冢有恨啊 一年年 一天天 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这两句既对仗又对比反衬 上句写昭君生前的不幸与孤苦 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内涵相当丰富 五 随堂写练 11 请自己确定中心写一个小片段 要求运用对仗的手法 200 字左右 妙笔生花 答案 示例 我们回来到了毛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 我们含泪伫立橘子洲头 漫步湘江两 岸 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 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 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 正是杜 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 乡亲们怀着深厚的友谊 连同韶山的泥土 送给我们一颗盛开的红 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烈火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 到秋收起义的烈火 都是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 肩 膀 常常会想 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 才扛得起 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 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 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 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 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 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 注定 要弓着腰 低着头 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 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 含泪写 下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 多 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 摇摇头 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 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 走 可是 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 所以不管多艰难 他都要用自己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 容纳他们的叹息 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 安得广厦千万 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 见骨 天地终无情 而咸阳桥上 直上干云霄 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 他是真正 的人民 代言人 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 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 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 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 困顿十年 方得 小职 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 为人所俘 直至最后 贫病交加而死 当他幼年在自己的 枣树上爬上爬下 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 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 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 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 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 尽管生活已是 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 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 在他为自己举行 告别仪式的时候 还在关心着 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 深入到人们 的心中 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 酝酿 提炼 挥洒 杜甫是大儒 可他分明 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 儒家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 都要 兼善天下 儒家提倡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 都要谋其政 那些 为时代而泣 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 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 视角冷眼旁观 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 这样的诗不知使 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 泪水眼中噙 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 在一个晦 暗的时代 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 男人铁肩担道义 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 一副肩膀 看似柔弱 却 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 让人远远观望 赞叹不止 一 基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森 xi o 暮砧 zh n 塞上 s i 秋兴八首 x n B 妃嫔 f i 朔漠 s 青冢 zh n 群山万壑 h C 单于 ch n 潦倒 li o 凋伤 di o 省识 x n D 霜鬓 b n 渚清 zh 环珮 p i 孤舟一系 x 答案 C 解析 A 项 兴 读 x n B 项 朔 读 shu D 项 渚 读 zh 2 下列句子中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B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C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D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答案 D 解析 佩 珮 3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 牵挂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 离开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 曾经 D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 回旋 答案 A 解析 系 诗中指系舟上岸 4 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C 解析 C 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5 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 宿江边阁 的小诗 中间两联语序已乱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 高斋次水门 不眠忧 战伐 无力正乾坤 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 豺狼得食喧 薄云岩际宿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 中间两联要对仗 最后一字要押韵 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 题 综合起来看 B 项最恰当 二 一法一练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 我 为抒情主体 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笔法 在 蜀道难 中 作者三次发出的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的感慨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王风 黍离 也是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赠汪伦 李 白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6 在这首诗中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 诗的前半部分是叙事 先写要离去者 继写送行者 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诗的 后半部分直接抒情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 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三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7 8 题 岁暮 杜 甫 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 末 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 雪岭 又名 雪山 在成都 今四川成都 西 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 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 作本诗时 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7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 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边境发生战事 时局艰危 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 政治上被 冷落 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的难以 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知人论世 根据注释得知安史之乱 755 763 虽已结束 但山河 又遭吐蕃袭扰 而作者又是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的杜甫 诗文主旨由此可知 首 句写作者年终之时还在远地客居 可见其思乡之情 而此时边境还在用兵打仗 忧国忧民 的情感跃然纸上 相比之下 自己的飘零憔悴又算得了什么呢 战事紧急 局势艰危 朝 中无人请缨 救民于水火 作者一腔匡时济世之志 报效家国之心 可怜无处施展 怎能 不惊呢 8 这首诗使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