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流派前世今生.ppt_第1页
中医学术流派前世今生.ppt_第2页
中医学术流派前世今生.ppt_第3页
中医学术流派前世今生.ppt_第4页
中医学术流派前世今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术流派的前世今生PreviousExistenceandPresentLifeofChineseMedicineSchools 陈可冀广州2010 09 12 一源多流多元互补出自实践 1 杏香一脉是岭南 人民信赖中医药 星罗棋布的凉茶馆 健康美味的老火汤罗浮山葛洪 鲍姑 肘后备急方 和 抱朴子 宋元时期 陈昭遇 太平圣惠方 刘昉 幼幼新书 释继洪 岭南卫生方 最早汇通中医与近代西医的陈定泰 医谈传真 传真 即认为解剖所见的为 真脏腑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成立于1924年 是我国最早兴办的中医药专门学校陈伯坛 1863 1938年 读过伤寒论 1929年 读过金匮 梁乃津 治脾胃病调肝理气是通法邓铁涛 脏腑相关学说 2 中医学术流派ChineseMedicineSchools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礼记 曲礼 儒之门户分于宋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医家类 中国医学 自张仲景以下 经两晋 南北朝 以迄隋唐 两宋 莫不奉 素问 灵枢 及张仲景 华佗为圭臬 向无派别之分也 到金元的时候 才有医学流派的兴起 岳美中 关于中国医学的历史 3 中医学术流派ChineseMedicineSchools 中医学派是以某一种独特的医药学理论主张或独特的医疗方法或技艺为内涵而形成的学术群体应该涵盖行之有效的 一招鲜 流派师承性学派地域性学派问题性学派 4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质ChineseMedicineSchool sFeature 中医学派是医学家临床及机理心得 感悟的心灵沉淀其存在是自觉和主动的 也可能是被动的与其它学派比照以显示自身的学术特色一个具体学派的名称 外延 以至内涵 有时仅反映分类者对该学派的理解 不免时有以偏概全之嫌中医学派是学术界的一种分类理念临床实际常常辨证互补处方 学无常师 择善而为 临症非难 贵在变化 何鸿舫 5 学派的现实存在条件RealisticExistingConditionsforSchools 能标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代表人物能自觉地展示其学术特色所在 并与其它学派有明显区别有承继与传递等学术渊源联系三教九流之论 正统 儒 道 佛为三教 儒 道 法 阴阳 名 墨 纵横 杂 农为九流 汉书 艺文志 加有 小说家 贬义之谓 佛祖 神仙 朝廷 官 商家 治疗 馋 懒 赌钱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南宋遗民谢枋得 叠山集 重权贵戏儒学 6 中医流派的一源多流 一幹多枝 就理论言 阴阳学说是 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终极原理 李约瑟 JosephNeedham1900 1995 7 李约瑟之谜NeedhamPuzzle 李约瑟之命题NeedhamThesis李约瑟之难题NeedhamProblem李约瑟之问NeedhamQuestion为甚么现代实验科学产生于伽利略所在的欧洲 8 医家与学派的现实 方法融古汇今 百家争鸣 活泼清新 和谐共进 医经学派经方学派伤寒学派 外感及内伤杂病辨证 火热学派 河间学派 寒凉学派 攻邪学派 阴不足阳有余学派 相火论 脏腑病机辨证 易水学派 阴不足阳非有余学派 益气健脾学派 温补学派 命火理论 温病 温热 学派汇通学派经方派 古方派 时方派中西医结合医学活血化瘀学派 9 中医学术流派ChineseMedicalScienceSchools 其实所谓派者 乃个人环境之不同 南北地域之各异 因时因地制宜 治法遂殊 非强为分裂 岳美中 关于中国医学的历史 医学流派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土壤 发展的动力 传播的重要途径 也是医学培养人才的摇篮 10 中医学派的被动划分PassiveClassificationforChineseMedicineSchools 刘河间 李东垣 张子和 朱丹溪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刘河间学派 李东垣学派 张景岳学派 薛立斋学派 赵献可学派 李士材学派 伤寒学学派 谢观 中国医学源流论 伤寒 河间 易水 攻邪 丹溪 温补 温病 任应秋主编 中医各家学说 五版 医经 经方 河间 易水 伤寒 温热 汇通 中医各家学说 四版 11 医经学派ChineseMedicalClassicSchool 以 黄帝内经 为指归校订疏证 12 医经学派ChineseMedicalClassicSchool 分类研究专题发挥 13 经方学派ClassicalFormulaSchool 汉书 艺文志 载经方十一家 共二百七十四卷六朝至唐宋 葛洪 肘后方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王涛 外台秘要 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 王衮 博济方 沈括 苏沈良方 董汲 脚气治法总要 旅舍要方 陈师文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徽宗 圣济总录 王贶 济世全生指迷方 史堪 史载之方 许淑微 普济本事方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洪遵 洪氏集验方 宋以后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伤寒学派FebrileDisorderSchool 王叔和整理编辑 伤寒论 方有执 颠倒错乱殊甚 陈修园 有功千古 孙思邈 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宋至金元 韩祇和 伤寒微旨 庞安常 伤寒总病论 朱肱 南阳活人书 许叔微 伤寒九十论 郭壅 伤寒补亡论 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辨证论治按方类证 柯琴 伤寒来苏集 按法类证 尤怡 伤寒贯珠集 按症类证 沈金鳌 伤寒论纲目 按因类证 钱璜 伤寒溯源集 分经审证 陈修园 伤寒医诀串解 15 河间学派 火热学派 He JianSchool 金代刘完素 1110 1200 素问玄机原病式 3卷 成书于1152年 将 素问 至真要大论 病机19条 据五运六气主病归纳为11条 共277字 六气皆能化火 病机十九条火热居其九宋金战乱 疫病流行 纠 局方 温燥之弊 多用寒凉双解散 益元散的原创 16 攻邪学派 寒凉学派 DriveoutPathogenicFactorSchool 张从正 1156 1228 金史 载 其法宗刘守真 用药多寒凉 岂有虚者不可补 实者不可泻之理哉 抨击宋金一些医家盲目投补 创三法六门说入室弟子麻九畴 常德 私淑李子范 17 脏腑病机辨证 易水学派 ClinicalDifferentiationbyZang fuMachanisms 张元素 金 12世纪 著 医学启源 脏腑标本药式 珍珠囊 等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 药物归经李时珍赞曰 辨药性之气味 阴阳厚薄 升降浮沉 补泻六气 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 大扬医理 灵素之下 一人而已 18 益气健脾学派TonifyingPiSchool 李杲 1180 1251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制定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法 创制补中益气 升阳益胃等名方 著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兰室秘藏 升阳除湿汤与补中益气汤之原创者相火与元气不两立 发展甘温除大热法 景岳批评其 相火为元气之贼 论 王好古 阴证略例 罗天益 卫生宝鉴 19 两个清暑益气汤论治之争DifferentViewsonTreatmentofSummerheatDamage 李东垣 1180 1251 清暑益气汤主暑伤元气挟湿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泽泻 神曲 白术 麦冬 当归身 炙草 青皮 黄柏 葛根 五味子王孟英 1808 1866 清暑益气汤主暑热伤津耗气挟湿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20 阴不足阳有余学派 相火论 NurshingYinSchool 朱丹溪 1281 1358 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 学术思想以养阴为主题 著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主滋阴降火 于气 血 痰 郁 火诸证的治疗亦多发挥 创制越鞠丸门人赵道震 赵良仁 戴垚 戴思恭 王履 刘叔渊 刘纯等 私淑汪机 王纶 虞抟 徐彦纯等 21 温补学派 命火理论 SchoolforWarmingandTonifying 薛己 脾胃命门肾 脾肾并重赵献可 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 为命门 独重肾水命火 阐发六味丸 八味丸张介宾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 创左归丸 饮 右归丸 饮 李中梓 先后天根本论 水火阴阳论 22 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论争DifferentViewsonYin YangBalance 滋阴学派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朱丹溪 1281 1358 温补学派 阳非有余 阴本不足 张景岳 1563 1640 浙江义乌朱丹溪陵园 23 鄺安堃教授 命门理论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联系 一个不可以被忘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实验动物肾上腺皮质挖空摸拟 命门火衰 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性激素 甲状腺素等的内分泌平衡与肾阴 肾阳证候发生机理研究的第一人学习 热爱中医 自称其感受 如鱼得水 24 学派争鸣 叶天士 薛雪 徐灵胎SchoolThoughtsContentions 叶天士的划时代学术成就温病传变规律虚损安谷生精养胃阴学说脾升胃降论据络病搜剔论肝阳化风说柔肝熄风法 临证指南医案 清乾隆33年刊行 10卷90篇 温热论 论述其辨证论治经验 踏雪斋 25 学派争鸣 扫叶山庄医案 薛雪 又名生白 一瓢 撰 清嘉庆11年 1806 朱润转录 收录150医案 陆九芝亦珍藏 扫叶山庄旧址今苏州医学院 26 学派争鸣 徐灵胎点评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徐灵胎写出眉批260余条 行批3600余处 对其不足或错误直言不讳地批评和补正 27 学派争鸣 医贯 与 医贯砭 明 赵献可著 医贯 刊行于1617年 强调 肾间命门说 医贯砭 清 徐大椿撰于1764年 对 医贯 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 治则 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 指出当时医界中或有拘泥于温补成方治病之弊 力主辨证论治 但对赵氏学说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28 学派争鸣 新方八阵 与 新方八阵砭 新方八阵 二卷 张景岳将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类药方称作八阵 汇集自创新方186首 新方八阵砭 四卷 陈修园认为 新方八阵 所立新方配伍 方义多 杂沓模糊 尤其是补阴 补阳之说 与张仲景立方之旨不合 29 温病 温热 学派SchoolonWarmDisease 热病用河间 吴又可 温疫论 戴天章 广瘟疫论 余师愚 疫疹一得 创制清瘟败毒饮 重用石膏叶天士 温热论 卫气营血辨证薛生白 湿热病篇 吴鞠通 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组成银翘 桑菊等方王孟英 温热经纬 集温病学之大成 30 吴又可 温疫论 戾气说的思考 清史稿吴有性传 古无瘟疫专书 自有性书出 始有发明 温疫论 1624 二卷本 云 戾气 自口鼻入 崇祯6年 1641 湖北 江浙 山东大疫流行 死者无数 开现代传染病学之先河 31 时方派的兴起ComePopularityofNon ClassicalFormulaSchool 早有端倪 运之不齐 古无异轨 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张元素 清季尤最 叶 桂 吴 又可 薛 雪 王 孟英 等清淡轻灵而随证自拟新方盛行一时陈修园归纳 经方备全 唐宋之后 始有通行之时方 32 汇通学派ConvengenceSchool 在反对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中产生的一种被动思潮 西医亦有所长 中医岂无所短 不存疆域之见 但求折衷归于一是 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 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 实无别途 施今墨1881 1969 华北国医学院第三届毕业生纪念会刊 汇通学派因指导思想及方法论有局限性 成绩有限 33 汇通学派ConvengenceSchool 汪昂 赵学敏 王学权 王清任 陈定泰等接受西说王宏翰 朱沛文 唐宗海 张锡纯等汇通中西恽铁憔 改进中医学陆彭年 中医科学化 34 学派的建立 创新与发展Establishment 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eseMedicineSchools 建立与发展学派的重要条件 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 自由探讨 联系临床实际 不尚空谈要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学派具有传统 深化 创新的自觉具有多系统 多层次 多结构 可辐射的特点 用之见效 社会信任山外有山 水下有水 各有千秋 临床实际注意多元互补 但各处瞎 搭 派 却成不了派既要传统 也要开放 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 要坚持真理 更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学术框框 进一步充实和领跑前进 学派的学术结构要不断充实 与时俱进 发展永不止步 创新没有止境 35 科学态度Scientificattitude 实事求是不盲从 不附和不蛮横 不武断不无病呻吟 36 述而不作者 弟子服其劳 有闻必录提而絜之视频随之推而广之叶桂及丹溪著作均学生完成之例 37 多元互补的中医学术流派 一元多流提倡互补 不要 祧子万家宗一脉 纷纷井底各言天 岳美中老师警句 多元互补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一以贯之 斯之大全矣 王纶 明医杂著 医论 科技与文化及相关学派的健康发展 要有自觉性 发展以避免自然淘汰争鸣要平等相待 多沟通 不要恶搞 不打嘴仗 38 中医学派 继承与创新InheritanceandInnovationforChineseMedicalScienceSchool 研读经典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手册书 医学心悟 笔花医镜 教科书 学宗三家 治重临床 三子者 张仲景 李东垣 叶天士 上下两千年 国亦不乏人 或长于一技 或擅于一专 不能与三子同日而语 东垣十书 临床指南医案 白居易诗句 不薄今人爱古人 厚古而不薄今 了解现代医药学进展 实践完美的诊疗 提高临床贡献度 39 LearningfromDr Shi kuiGuo向郭士魁先生学习 1970 Beijing LearningfromDr Fu zhouPu向蒲辅周先生学习 1958 Beijing LearningfromDr Xue fengRan向冉雪峰先生学习 1956 Beijing 中医师承性学派师承与学习 难忘的教诲与启迪 冉雪峰 常用小陷胸汤合活血通脉剂治疗卒心痛岳美中 变通血府逐瘀汤 归尾 川芎 桂心 栝蒌 薤白 桔梗 红花 桃仁 牛膝 柴胡 郭士魁 血府逐瘀汤减轻心绞痛发作的典型案例赵锡武 善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经方重剂蒲辅周 双和散以补为主 以通为用 人参 茯神 远志 菖蒲 丹参 香附 没药 琥珀 血竭 鸡血藤 任应秋 心主血脉 但更重要的是心主阳气 所以要结合益气药 41 improvingmyocardialischemia改善心肌缺血anti plateletaggregation抗血小板聚集enhancingfibrinolyticactivity提高纤溶活性anti AS抗动脉粥样硬化 MechanismsofCH 2 saction冠心2号作用原理 Paeoniaobovata Dalbergiaoderifere Salviamiltiorrhiza Ligusticumwallichii PromotingtheresearchoncompoundformulaandABCherbs推进复方研究 推进活血药研究 Catharmustinctorius Researchon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toRemoveStasis活血化瘀研究 42 Artemisinin青蒿素Arsenicacid砷制剂Ligustrazine川芎嗪Triptolide雷公藤甲素 创新模式InnovationParadigm 43 研究开发清宫中成药并推广应用 生产进入市场 長者不需要化療 ChemotherapyfortheElderly 香港出發 改變世界 45 1984 Zhang etal AiLingNo 11988 Li etal 治療淋巴瘤1992 Sun etal AiLin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997 Chen etal 靜脈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在中國再崛起ResurgenceoftheUseofAs2O3inChina 46 化毒为效流派 砒 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经验 汞 褥疮 虫类 全蝎 斑蝥 有毒植物药 雷公藤 47 周礼 正义篇 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 根据人类社会进步的需求 来思考和设计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战略观念转变最重要文理交融 多元并举 48 论语 微子 往者不可谏 来者尤可追 虚证论 北京索延昌著 男虚论 女虚论 儿虚论 证病结合问病式 长沙欧阳锜著 纵的结合横的结合 49 中医学派 本土化与全球化并重 梁启超论中国的三个时期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中医 中西医结合似乎也或许有这三个走向时期中国的中医亚洲的中医世界的中医 50 李克强副总理 推进中西医结合PromotionofCM WMIntegration 2010年4月24日 李克强副总理在出席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时强调 推进中西医结合TocarryforwardIM 51 中国一些业内人士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认识误区IncorrectUnderstandingofSomeChineseProfessionalsRegardingTCMDevelopment IntegrationimplieswesternizationforCM 西化 2 CMshouldnotbemodernized 不可能现代化 3 ThegreatestobstacleforCMstocomeintoAmericaisthediscriminationfromFDA FDA的障碍 始终有歧义 但临床实际绕不过去Beopentodifferentinterpretations butcould ntgobyaroundabo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