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_第1页
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_第2页
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_第3页
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_第4页
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文件之一省县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组二OO三年十二月报告编写:报告审核: 报告校核:参编人员: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溢洪道防洪安全问题三、输水隧洞存在的问题四、放水涵洞存在的问题五、通讯观测设施的问题六、防汛公路问题七、管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安全鉴定工作建议一、水库洪水复核二、大坝稳定、渗流及变形分析三、溢洪道安全复核四、输水隧洞安全复核五、工程老化分析六、大坝抗震稳定分析七、大坝安全鉴定综合报告附件一:水库现场安全检查提纲附件二:水库安全检查表附件三:1、水库工程位置图 2、水库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3、水库工程部分照片第一章 概述水库位于县镇村境内,属河流域河上游,距县城25km,属小(一)型水库。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9月,主体工程1965年基本竣工。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的小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隧洞、放水涵洞、溢洪道及水电站等组成。水库集雨面积28.4km2,总库容751万m3(原库容825万m3)。50年一遇的设计水位54.72m(原设计水位55.13m),500年一遇的校核水位55.78m(原校核水位56.43m),兴利水位52.20m,死水位39.93m,死库容8.5 万m3,兴利库容424万m3,防洪库容323.57万m3。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10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2272万m3。水库有坝后式电站一座,装机375千瓦。水库可灌溉农田1.36万亩,水库下游防洪保护面积42km2,涉及镇14个行政村,1.9万人口,近3万亩耕地,206国道和下游一批厂矿企业的安全。一、大坝为粘土铺盖心墙砂壳坝,现有坝顶高程58.77m,最大坝高21.8m,坝顶长195m,坝顶宽度3m,上游边坡1:2.5,下游边坡分别为1:2.5、1:3.0,戗台高程为51.00m。二、输水隧洞:输水隧洞为圆拱直墙式压力隧洞,位于坝头左山上从溢洪道下穿过,1984年施工开挖,1986年完工。输水隧洞全长236.8m,其中泄洪洞长167.8m,进口高程41.00m,出口高程为39.80m,上游设排架启闭机台,下游设竖井控制输水隧洞至溢洪道,最大泄量28.0m3/s。发电支洞长69.0m(泄洪洞与发电隧洞分岔点至出口),设计灌溉流量1.35m3/s,灌溉结合发电。三、放水涵洞:放水涵洞于1959年建成,原为糯米石灰浆砌砖拱涵,建成后即漏水,1960年内衬钢筋混凝土圆涵(现浇),直径0.8m,外砌砖未拆除。进口底高程39.93m,出口高程39.80m,总长109m,由竖井启闭机控制;上游侧为8080cm钢筋砼方涵,中间为80cm钢筋砼圆涵,出口为浆砌块石圬工结构,各段具体长度不详。四、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的西侧,在高程为50.20m的岩石基础上砌2.00m高的浆砌石堰,堰顶高程52.20m,堰顶长28m。控制断面以下接第一级消力池,池底高程为39.00m,池长36m,池尾做消力槛一座;一级消力池下接二级消力池,池底高程为36.00m,池长25m,池尾与老河道衔接;1998年泄洪时二级消力池冲毁严重,又临时修筑三级消力池,长度为9m。溢洪道靠近土坝侧挡墙浆砌石结构损坏严重。五、水电站:位于大坝的西岸下游(输水隧洞出口),采用压力涵箱引水至厂房,发电尾水进入渠道灌溉下游农田。第二章 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水库是县重点小(一)型水库,属县水务局管辖。该库大坝建于1958年,工程遗留问题较多。自投入运行后,多次出现险情,虽然多次加固处理,但处理方案受经费限制,处理不到位,险情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为了确保水库大坝安全,2003年12月由市水务局、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县水务局等单位组成的大坝安全检查组,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先后多次对水库大坝工程进行了现场全面的检查。现综合现场发现的问题分述如下:一、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坝基施工中,放水涵洞以东约40m左右未清砂卵石及放水涵采用糯米石灰砌砖拱涵,水库初蓄水即发现坝下游渗水,开始以散浸形式逸出,随着时间延长,渗流在下游河床上以泉眼形式出流,且泉眼逐年增多,渗流量逐渐加大,泉眼口处有明显的水头和沙沸现象。1989年冬库水放空后,在低涵东侧2530米处,大坝内坡脚高程在40m左右有一跌窝,窝深0.2 m,口径5 m。1994年春又发现渗流从泉眼中带出心墙粘土。目前,坝脚下游渗漏段占下游坝脚线纵向长度约2/3,问题相当严重。2003年9月29日又发现坝内坡距东边山脚52米,高程在45.2m处有一跌窝,跌窝口径1.5m,深度1.3m。据水库管理人员对大坝蓄水时观察,大约库水位在49m左右高程,下游河床渗流出口处就有沙沸现象,说明已形成管涌通道,坝基渗漏已严重威胁着坝身安全。二、溢洪道防洪安全问题1、溢洪道一级消力池上游陡坡跌水开成后未护砌,经几十年溢洪,坡面冲刷成大窝小坑,特别是靠坝头处,防洪墙底部已被淘空,危及坝身安全。2、1998年6月26日溢洪道过洪1.5m,冲毁二级池底,池后河床形成长12m、宽29m、深2.5m的方塘,直接影响坝脚安全。3、溢洪道下泄洪水贴坝脚进入下游河道,既影响大坝稳定,又影响观察大坝渗漏情况。三、输水隧洞存在的问题1、因大坝险情日趋严重,为保证水库安全,1984年1987年在坝左侧设置一2m2m门洞型隧洞,因经费不足隧洞洞身未衬砌,经多年运行,洞身冲刷、剥蚀、崩塌严重。该隧洞位于溢洪道下,覆盖厚度较薄(2米左右),加之岩石风化,现已塌穿一处,影响隧洞的正常使用。2、隧洞进口启闭设备老化失灵,启闭困难,钢闸门、栏污栅锈蚀严重。3、泄洪竖井启闭设备老化失灵,目前只能利用发电闸门对水库进行控制运用;竖井砼质量差,渗漏严重,影响正常蓄水和泄洪。4、隧洞泄洪洞出口未设置消能设施,加之紧贴坝脚,危及大坝安全。四、放水涵洞存在的问题1、放水涵洞用糯米石灰砌成,建成后漏水严重,于1960年冬内衬直径0.8m钢筋混凝土圆涵,原砌体未拆除,库水仍沿圆涵四周下漏。2、启闭设备多年使用,锈蚀老化严重,控制闸门为木闸门已腐烂,现用袋装土堵死闸门,无法调控水位。五、通讯观测设施问题1、通讯设施落后:水库现有的通讯设施仅程控电话一部,加之处于线路末端,导致通讯不畅,不能满足防汛需要。2、观测设施老化:水库雨量、水位观测、洪水测报工作均建于六十年代,数据采集慢、精度低,不能适应现代水利的发展要求。六、防汛公路问题水库防汛公路4km,宽度不足5m,现有路面为泥石路面,坑洼不平,路况差;边坡不稳定,塌方严重,汛期经常造成交通中断,给水库的防汛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七、管理设施存在问题1、水库管理所办公设施及观测设施落后,无法满足运行管理需要。2、交通设施落后:因水库地处偏僻地带,缺乏必要的防汛抢险工具,无法满足防洪需要。第三章 安全鉴定工作建议为了切实搞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结合水库工程实际情况,本着客观、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本次安全鉴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水库洪水复核依据现行规范要求,确定水库洪水标准。按1984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和省水利厅(83)347号文件精神,选定设计及校核洪水过程线,进行调洪演算及防洪安全复核。二、大坝稳定、渗流及变形分析根据现状坝体、坝基及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大坝典型断面,计算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坝体渗流及稳定状况,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评价及处理建议。三、溢洪道安全复核复核溢洪道设计、校核等工况下的过水能力,确定特征水位值;分析溢洪道两岸稳定情况,提出总体要求和建议。四、输水隧洞安全复核查明隧洞工程地质情况并作出分析评价。对输水隧洞进行结构复核。五、工程老化分析1、对大坝、输水隧洞、放水涵洞及溢洪道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评价,对裂缝、腐蚀、碳化情况作出定性分析,提出评价意见。2、对输水隧洞及放水涵洞闸门、启闭机、控制系统及电气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启闭机使用情况、丝杆弯曲情况、锈蚀情况、使用年限),并作出安全性能评价。六、大坝抗震稳定分析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坝址区域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6度,不需进行抗震计算。七、大坝安全鉴定综合报告根据各分项报告进行综合,提出总体安全评价及加固处理意见。附件一水库现场安全检查提纲一、现场检查组织县水库现场安全检查由市水务局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二、现场检查的准备1、做好各方面安排,为检查工作所需动力做准备;2、安装临时设施,便于检查人员进行检查;3、准备交通工具和专用车辆;4、同运行管理、设计、科研部门就检查工作进行商讨,弄清检查工作的内容和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三、现场安全检查项目1、坝基大坝坝基检查应注意其稳定、渗漏、变形等。主要检查项目如下:两坝肩区:溶洞、断层、裂缝、渗漏、位移、滑坡。下游坝脚:渗流、湿润、反滤棱体。坝体与岸坡交接处:土坝与岸坡交接处的位移、脱离、渗漏。其他异常情况。2、大坝坝体大坝检查注意应注意沉陷、渗漏、渗透、动物危害现象等。主要检查项目如下:坝顶:裂缝、错动、沉降变形等情况。上游面:裂缝、剥蚀、破损、塌坑、隆起、松脱、蚁害。下游顼:渗漏、护坡草皮、裂缝、散浸、滑坡、白蚁。马道:裂颖、漏水、沉陷、隆起等。棱体:变形、排水是否畅通、排水量的变化。观测设备工作情况。坝全外观现象。下游坝面排水沟淤塞、坍塌情况。其他异常现象。3、溢洪道溢洪道检查,应着重于溢洪道衬砌质量,泄洪能力和两岸边坡稳定情况,主要检查项目概列如下:两岸山体稳定情况。护砌情况及浆砌石质量。溢洪道淤积、埸方、堵塞情况。溢洪道出口冲刷情况。4、输水设施隧洞设施检查应注意隧洞露筋、剥蚀、冲刷。应对进出水口、工作台、启闭设备运行、闸门及各组成部分分项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概列如下:进水隧洞:溶洞、断层、露筋、裂缝、剥蚀、冲刷、砼等级。进水口:拦鱼栅、工作和检修闸门、启闭设备、控制设备。出口:翼墙、尾水渠、其它。5、防汛公路系指坝区防汛和事故处理所必须的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检查项目概列如下:路面 路基排水沟 公路上方边坡稳定桥涵6、水库水库包括库区和库边。水库检查应注意水库渗漏、塌方、库边冲刷、断层活动性以及冲击引起的水面波动现象,尤应注意近坝区的这些现象。主要检查项目概列如下:水库:渗漏、地下水位波动值、冒泡现象;库水流失、新的泉水。库区:附近地区渗水坑、地槽;四周山地植被生长情况;公路及建筑物的沉陷;与大坝同一地质构造条件的其它建筑物的稳定性;原地面剥蚀、淤积。塌方与滑坡:库区滑坡体规模、方位及对水库的影响和发展情况。其它异常情况。7、现场检查评价用语良好:指建筑物形态和运行性能良好,能达到预期效果。正常:指建筑物形态和运行性能达到预期效果,但需维修。较差:指建筑物形态和运行性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维修。很差:指建筑物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现场检查专家组专家组鉴 名单 位职 务职 称组长副组长成员附件二表一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表所在流域:长江流域1、大坝基础施工时,清基不彻底,没有挖到岩基或不透水层,给大坝造成了隐患。2、大坝历经三次加高达到现有规模,大坝断面相继增大与调整,目前真正心墙断面轮廓并不十分清楚,心墙与护坡往往混杂在一起,逐年增大断面时,原来表面留有的雨淋沟、砂砾石与石块未被清除掉,新土覆盖之后,辗压不密实,层面留有间隙,形成上部填土层严重渗漏,大坝存在着严重质量隐患。1989年冬库水放空后,在低涵东侧2530米处,大坝内坡脚高程在40m左右有一跌窝,窝深0.2 m,口径5 m。1994年春又发现渗流从泉眼中带出心墙粘土。2003年9月29日又发现坝内坡距东边山脚52米,高程在45.2m处有一跌窝,跌窝口径1.5m,深度1.3m。3、坝脚有四处明显渗漏,水库水位达49m以上时,有明显的水头和沙沸现象。4、坝脚无排水棱体。5、坝头翼墙渗水,下游导洪墙质量差。6、溢洪道出口陡坡段未衬砌,冲刷严重。7、溢洪道下泄洪水贴坝脚进入河道,冲刷坝脚,汛期无法观察坝脚渗流情况。8、隧洞未衬砌,冲蚀、崩塌严重,现有一处塌穿。9、隧洞进出口闸门、启闭机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现已无法控制。目前由发电闸门对水库进行控制运用。10、通汛观测设施缺少,已有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满足灌溉、防洪要求。11、管理设施缺少且不配套。12、防汛公路工况差。现场检查评价:检查提纲全面、详细,符合有关规定,检查认真、全面,完成了预期任务。所在河流:河支流河管理单位:县水库管理所原设计单位:原地区水电局、县水电局原施工单位:县水库工程指挥部、县水电局坝 型:粘土铺盖心墙砂壳坝竣工日期:1965年5月首次蓄水时间:1960年5月正常蓄水位:52.20m设计最高水位:55.13m运行期最高水位:53.80m运行期最低水位:39.93m检查时运行情况:水库水位:40.5m水库蓄水量:5万m3检查日期:2003年12月表二 水库大坝坝体检查表检查部位及内容检查情况坝顶位移迹象未观测裂缝、错动未观测路面泥路面、坑洼不平防浪墙无照明无其它无降雨、水位等自动监测系统上游面剥蚀严重隆起明显护坡有,不规则、不标准其它上游面发现二处跌窝,分别已处理下游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