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交表及其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直交表及其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直交表及其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直交表及其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直交表及其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交表及其應用 田口方法 史华明 1 一 什么叫直交表 直交表是日本品質專家田口 Takuchi 博士于二十世紀50年代發明的一種工具 又稱田口方法 田口是一位數學博士 用建立數學模型方法設計了一套理論 廣泛用于產品 制程參數設計與產品開發階段的品質管理 在降低材料成本 降低環境改善之設備投資及試驗成本中 扮演重要角色 田口也被日本授于最高質量榮譽獎 此方法也被世界所公認 其特點為 利用很少的實驗去求得所要得到的目的和結果 其准則為 一半准則 是柏拉圖 關鍵的少數 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2 二 矢量的直交概念 所謂直交是指 垂直相交 意思是說兩個方向成90 在數學上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例如 1 1 是一個向量 用座標畫出來相當於自原點到 1 1 這一點的一端是箭頭 同樣的 1 1 也可如此表示 如此一來這兩個方向互成90 因此直交 a 1 1 1 1 1 m1 m1 斜率 a b 1 1 1 m2 a 1 m2 斜率 a b 1 1 1 m1 m2 1 1 1 b 1 b 1 900 3 如果我們考慮過 0 0 1 1 的直線 可以求出它的斜率m1 1 在另一面 過 0 0 及 1 1 的直線 斜率m2 1時 解析幾何中學過 m1 m2 1時 二直線成直角 對於經過原點的這兩條直線來說 m1 m2 1 事實上就相當於說 1 1 1 1 0亦即 對 1 1 及 1 1 兩個向量來說 只要先將對應項相乘再相加 如果其和為0 則兩個向量互成直角 a 1 1 1 1 1 m1 m1 斜率 a b 1 1 1 m2 a 1 m2 斜率 a b 1 1 1 m1 m2 1 1 1 b 1 b 1 900 4 三 直交表的導出 某一試驗考慮三個主要因子A B C 且每一主要因子各有2個選擇1 2 則根據排列組合 若要求得到最佳選擇 必需做完如下試驗 其中Yi為各實驗序數之實驗結果 5 按以上方法實驗結果是絕對正確 但要試驗8次 根據望大或望小特性 從中找出最佳數值 不足是試驗次數太多 成本高 按田口方法 只要測量4次 即可找到最佳數 過程推倒如下 1 無交互作用直交表 取A B兩因子 且分別具有兩水准 設A因子之低水准與高水准分別為A1與A2 B因子低水准與高水准分別為B1 B2 則A B因子間之組合為 A1B1A2B2 即自低水准開始 其因子及水准排列為 A1B1A1B2A2B1A2B2 6 若將其因子與水准分開 并展開則為 使用上表 可以得到相對獨立之結果 2 有交互作用直交表當A B有交互作用時 若令A B兩因子都在水准1或水准2時 1 1 1或2 2 1 1 為 2 為 考慮A B因子間有交互作用下 則上表改為 7 此表即構成 L4 2 直交表 此表有如下特性 1 各因子和水准為向量2 各向量垂直相交 成90 3 具向量一切特性m1 m2 1 1 1 3 8 四 2型直交表之意義n為因素之個數 2為水准 因此 若使用3因子 每一個因子有2水准 則使用之直交表為2型 通常寫成 L4 2 n 3 La 2 之意義L 拉丁方格之英文第一個字母Latina 實驗次數 行數2 水准數b 因子數 自由度或行 a 1 b 9 五 直交表的直交論証 L4 2 3 令1 1 則2 1 其中左邊方塊內為A B C三因子之水平選擇 若將方塊內之值做調整 令1 1 則2 1 則形成右邊之方塊 由于右方塊中任兩行之乘積為零 若以向量表示 則代表兩向量垂直 故稱直交 例如 列1與列2向量相乘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0 步驟 一 二 三 四 五 五 五 六 2型直交表展開 n 我們已知L4 2 假如我們要得到L8 2 該如何得到 兩者是什么關系 下面對后者進行展開 3 7 11 一 將A因子放入第一列之位置 如上表 并將8除以2 其中高水准低水准各半 并且以低水准向高水准排列 其中A因子之水准1及水准2出現之順序為連續4個水准1 再出現連續4個水准2 二 將8除以2之結果再除以2 并將B因子放在第二列 則得每次因子B之水准1及水准2在2型直交表之連續出現數 即8 2x2 2 然后以小往大排列 如此一直循環 因此 因子B之水准1及2在第二列出現為二個1后出現二個2 三 當A B因子配置完成后 則考慮A B兩因子之交互作用AxB填在成份b之旁 即第三列 其水准之配置 取決于A之水准與B之水准乘積 若A 1 B或A 2 B則AxB 1 否則為2 n 12 四 目前已完成三列 還有四列待填 由于a b已放入且axb也已放入 故此時將新的因子C放在axb旁 即第四列 其出現之順序為小到大循環著 其連續出現之個數則為8 2x2x2 1 如此則得 四 即C之水准1與2之出現狀況1接著一個2 五 當得到C因子時 C因子也可能與其它既存因子如A B或AxB產生交互作用 故下一步驟為考慮交互作用 考慮交互作用時 必需按在C因子前面各因子之出現順序排列 例如在C因子前出現之順序分別為A B AxB 故排列時也需按此順序 最后綜合步驟 5 與步驟 3 則得L8 2 之直交表 7 13 試算C因子與F因子是否直交 我們將1水準以 1表示 2水準以1表示 將其相乘後之結果再相加其結果為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4 0 計算其 A B A C A D F G 也可以以此類推計算是否互成直角 舉例 將我們常見的L8 27 的直交表 計算其任意兩因子間是否互相垂直 14 因子以X表示1水準以 1表示2水準以 1表示 以三個因子各2水準的來排列實驗計劃 其可能組合排列如下 15 16 以往當我們在做實驗設計時 大多以錯誤的方式來進行實驗規劃的工作 田口方法則以直交表試驗來規劃實驗計劃 直交表已成為產業界 實驗設計的主流 產業界藉由實驗 來了解生產中的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不再全然靠經驗 來改進產品品質 直交表的實驗設計 其實驗次數少 有其經濟性的優點 用它來做參數設計更是如此 17 七 直交表的應用 手算法說明 制程參數設計例 假設其製程參數及其水準數如下 A參數 溫度A1水準 100 C A2水準 120 C B參數 材質B1水準 甲公司材質 B2水準 乙公司材質 C參數 機器C1水準 美國製機器 C2水準 日本製機器求其最佳參數組合 18 實驗次數 直交表安排說明 19 計算A因子的效應值 以紅色為基準線 第 次實驗相加與第 實驗相加相比較 可得知 B水準及C水準會相抵消 2 10 18 2 14 A1 2 6 4 2 5 A2A2好 20 計算B因子的效應值 以紅色為基準線 第 次實驗相加與第 實驗相加後相比較 可得知 A水準及C水準會相抵消 2 10 6 2 8 B1 2 18 4 2 11 B2B1好 21 計算C因子的效應值 以紅色為基準線 第 次實驗相加與第 實驗相加後相比較 可得知 A水準及B水準會相抵消 2 10 4 2 7 C1 2 6 18 2 12 C2C1好 22 可計算出最佳組合為 A因子為A2好 溫度120 C B因子為B1好 甲公司材質 C因子為C1好 美國機器 23 八 田口式品質工程技術 由電腦軟體計算 設定因子與水準數 24 設定特性將實驗值輸入望小特性公式 S N 10log 1 n Yi 2 25 S N比之值S N1 10log 1 n Yi2 10log 1 1 102 10log100 10 2 20S N2 10log 1 n Yi2 10log 1 1 182 10log324 10 2 51054 25 1054S N3 10log 1 n Yi2 10log 1 1 62 10log36 10 1 55630 15 5630S N4 10log 1 n Yi2 10log 1 1 42 10log16 10 1 20412 12 0412 26 計算後 電腦屏幕顯示S N結果Raw是Y的平均值 因重復試驗次數是一次 平均數仍是Yi 27 A效應值 貢獻度 計算A1 S N S N1 S N2 2 20 25 1054 2 22 5527A2 S N S N3 S N4 2 15 5630 12 0412 2 13 8021A因子MAX MIN 13 8021 22 5527 8 7506B效應計算B1 S N S N1 S N3 2 17 7815B2 S N S N2 S N4 2 18 5733B因子MAX MIN 17 7815 18 5733 0 7918 28 C效應計算C1 S N S N1 S N4 2 16 0206C2 S N S N2 S N3 2 20 3342C因子MAX MIN 4 3136S N bar A1 S N A2 S N B1 S N B2 S N C1 S N C2 S N 6 22 5527 13 8021 17 7815 18 5733 16 0206 20 3342 6 18 1774 29 計算後 電腦顯示一覽表 根據上表中水准一和水准二 做出如下A1 S N B1 S N和C1 S N圖 30 S N越大越好 查看S N圖形得知 A1 B1 C1為最佳組合 31 工程推定 最佳組合S N計算S N S N bar A2 S N S N bar B1 S N S N bar C1 S N S N bar 18 1774 13 8021 18 1774 17 7815 18 1774 16 0206 18 1774 18 1774 4 3753 0 3959 2 1568 11 2494 32 工程推定 33 手算與電腦計算出來之答案一樣 但是由於有些因子 例如材料或機器 其成本太高 如果用次級品 其S N比的差異不大時 我們可選擇次級品代替 我們可由電腦計算出其次級品之S N比與高級品之S N比來做比較 34 三個軸代表三個因子 A B C 八個點代表八個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