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华 初中物理.doc_第1页
贾兰华 初中物理.doc_第2页
贾兰华 初中物理.doc_第3页
贾兰华 初中物理.doc_第4页
贾兰华 初中物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兰华老师:第一章 简单运动第一节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引入:“思维运动”、“生命运动”“化学变化”定义:机械运动。宇宙大爆炸,很多年以前起源于一个点,之后爆炸,膨胀,越来越远的运动。地球绕太阳转。“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望一天河”。地球上一些东西都在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两层: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静止的物体就不存在。老师经常说:做好!别动,车停下来了。平时说的静止和运动是什么呢?找“对象”的事:八十年代是工作以后的事,九十年代是上大学的事,二千年代是中学的事,现在变成小学的事。为什么现在不能找对象,找到一个人之后,就是你的研究对象,漂亮不漂亮,你必须有个参考的东西,这个参考的东西,叫做参考物,通过小说已经树立起来了。“长鼻子,小眼睛”(冯巩),“以凤姐为参照物,以刘德华为参照物”如果你的标准时这个,猪八戒,如果符合,就一见钟情了。我要讲的问题是,你找到你的研究对象之后,就有个参照标准,你找到的标准不一样,你找到的状态就不一样。引出:参照物。二、参照物(标准)所以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并不是绝对的运动,而是相对的运动。任何一句话中的运动都是选好了参照物的。有一辆车车上坐着两位同学,地上有一位同学,车在高速向北行驶,A问B:我动了吗?C说:运动的真快?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描述出现了不同。说全的话“你想对于车厢没动”,“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运动的真快!”参照物这么重要,研究谁都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呀?标准就是没标准,任意的,选择运动的,可以!选择静止的,也可以!无论你选择谁,都假定静止。“回家,说树哗哗的往后退去”。以车为参照物,就把车挡车不动的。观光电梯,看地面,会看到地面会“上升”!“神仙”云海里面,撒点干冰,让后就云彩缭绕。云彩这边走了。于是神仙就走了。以云为参照物,就以为神仙就往上走了。“生死时速”,把大街的景色拍下来,做成一个画面,把街景要多快有多快。“运动的物体可不可以当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当做参照物的物体当做静止”。“你家买了辆大奔,正在向右走,260KM/h,后面跟着一辆小别克,60KM/h。都在向右行驶。以大奔的人为参照物,小车在向哪行驶?”3、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参照物的选择不一样,对象的状态就不一样。常选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刻舟求剑”。有的同学说,你讲了半天到底讲了些什么。第一、运动是绝对的。但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是相对的,我们在描述之前要选择参照物。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说是运动的。参照物的选择了是任意的,参照物都假定是静止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状态是不一样的。刮风,是这个意思。空气分子的流动形成风。有个同学骑车向北走。刮的是什么风?北风可以。没风可以。南风行不行。骑得比风速快。开着180迈,往哪走风都是迎面而来,这就叫“兜风”。因为你的速度太快,风都跑不赢你。就相当于后面的空气分子撞不着你,前面的空气分子总能撞上你。所以就叫“风迎面来来”,这时候东西南北风都可以。有一个码头上有一个旗帜,小船上有一个小旗。小船是怎么运动的?二、运动的快慢引入“甲同学2秒内走了4米,乙同学3秒内走了12米”,谁快?1秒内走了多少?有的同学很执着的看着课本,我说你那么执着干嘛,坐好!如果在t秒内走了S米,那1秒内走了多少米?S/t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物理量就叫做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计算式:v=S/t。单位:m/s,km/h。千万别记反了:1km/h=3.6m/s,可以这样记忆。人步行的速度,大概是1m/s.走一个小时,大概就是3.6km/h.常见的速度:人1m/s,自行车5m/s,小汽车40m/s,你的大脑不能走神,2秒钟,开出100米不知道撞多少人了。“百思不得其解”运动的快慢最简单的运动“树叶落下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我给你演示一遍。“第一秒钟走了1m,第二秒还走了1m,那我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每一秒钟走1m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在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相等的路程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频闪摄影每隔一定的时间,拍一张照片。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火车从石家庄开到北京。V=S/t,这就是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1、一段路程,前半段速度是V1,后半段速度为V2,平均速度是多少?2、一段路程,前一半时间运动的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运动的速度是v2,那整个路程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四、速度时间图像v-t,s-t图。久经考验的,审美肯定是可以的。但是究竟是一样的。大夏天的,穿着自己的,外面捂着校服。画两个图。类比正比例函数,越往上翘,说明k越大。匀速直线运动。复习:秒速运动快慢的是,自行车的速度是?速度换算。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引入:为什么要测量?估读太不可靠了。看:估读不可靠,水的温度是60,与个人经验有关。如估读时间:你在网吧里面呆一天就好像一个小时,在教室里面呆一小时,怎么也觉得像是过了一天。唯一可靠的就是表。第一个长度值得有单位。以前罗马皇帝,把脚一伸,就这么长,以这个为单位,就“一脚两脚”有个撒克逊有个皇帝,你是皇帝我是皇帝,为什么一你一的脚,人家伸出胳膊说:从鼻尖到指尖,这么为一个单位。英国国王说:你还神胳膊伸腿,多麻烦,他伸出指头:一直关节为单位,这么长。这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一做买卖就麻烦了,一个国王的胳膊等于一个过往的两脚等于你的十个手指头,因此弄出一套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国际单位:m,meter,大的单位还有Km,1km=1000m。1dm=10-1m,1cm=10-2,1mm=10-3m.1m=10-6m,1nm=10-9m.本节课的重点: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位移,今天就学跟你有着深厚感情的刻度尺,什么叫刻度尺,带刻度的尺子就叫刻度尺。每个人都有一个。(刻度三角板)。连这个你都学不会,太丢人了,学完之后要对你进行一个智力测验。2使用:要看:看什么?怎么看?正着看,反正看,看量程,1m,大家说100cm等于多少米啊?我们再测什么什么?的周长时,带个三角板就可以了。二看分度值,现在是50cm,51cm中间分了十等分,它的分度值是多少?1mm。三看零刻线是否磨损。一边是没事,但是个别情况会磨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2开始。测:将尺子贴近被测物体,与被测的那个宽要平行。尺子薄没有问题,但是尺子一厚,就存在问题了,(用一个笔袋)这么瞄,瞄不准。我跟你说就这么办,把尺子立起来,将刻度贴近书本。立起来,让什么朝下?这个时候误差就更大了。明年实验加试的时候,就有这个实验,人家立起来,他也立起来,很认真的在那读,仔细一看,刻度在上边呢。你看,最后那位同志,厚的尺子应该怎么办?有刻度的那边怎么办?木质尺子要立起来,有刻度的朝下。读:要求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个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现在有一个尺子,11cm,12cm让后在这之间分成了10等份,问,此刻度尺最小刻度值是多少?1mm。有个物体,过了6没到7,这个物体应该读多少?读了6还不罢休,还要估读一位。怎么看出来估读没?这个是厘米位,后面是毫米位,那么在毫米位后边应该还有一位。1.74mm。下面难度来了,需要有点勇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怎么读?10.80,有人说我看着不在上边,读10.79,或者10.81,都对。就是在毫米位后面还要有一位。我再问,没有压在8上,也没有压在9上,正好压在12上,这个时候怎么读?12.00cm你可不要小看这两个0,第一个0是尺子上读出来的,第二个0是估读出来的。有人说12.0和12.00有什么区别啊。这和银行取钱效果一样,就像12.0后面再多几个0,也还是12块钱一样,但是对于物理来说,物理概念是不一样的。下面跟我一块说。这个应该是什么位啊?这个是毫米位,这个尺子的最小刻度值。这个最小刻度值是厘米位,所以最小刻度值是厘米。记:要求估读在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一次要记录,数字+单位。下一个问题,重点啊。三、长度的特殊测量。怎么用刻度尺侧一张纸的厚度?侧一白张志。一百张纸等于多少页。200页。下面来研究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测细铜丝的直径,就这么一点。也不容易测。有的同学怎么缠到一百圈。怎么缠啊,一圈,两圈无圈是几个直径,五圈五个直径的举手?不一定能明白。这个长度是L,直径是多少?L/5。硬币的直径。有的同学说好测啊,这样,这样?难就在于怎么把直径找出来。先把尺子放到地下,让后用直角三角板,一卡,两个三角板之间的具有就是直径,难不难?能不能接受得了?现在还有很多古怪的途径,你看啊,让你测从石家庄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怎么测?用棉线,再拉直。测量长度就学完了,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木质直尺要怎么样?刻度要?读书时,视线要与直面垂直,读书要估读在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三、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S,1h=60min=3600s.测量的工具多种多样。电子表,书上还有各种老机械表。老机械是怎样的?秒表是什么表?每转一圈,相当于一分钟。这里头还有个小圈,每转一圈相当于60分钟。四、误差测出来17.81,测量值和真实值是多少?不知道。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有人说:我测这么好?2、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同学说了,找精密仪器测。精确到纳米级别。有的看着是7.5nm。3、多次测量取平均可以减小误差。有人测量出一个人的身高是1.80cm,这个是一个错误。正确的进行了测量、读数、记录,你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你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本来就有差异,这个就误差。误差有四句话:什么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值。采用精密仪器可不可以避免误差?不能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怎么减小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错误能不能避免?误差能不能避免?三、声音的特性唱1、2、手势表示,音调越高,声带振动的越快。西游记: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啦啦啦啦啦演示,最后唱不上去了,全班笑。音调越来越高,振动越来越快,最后穿不下去了,声带不干了,这个时候就破音了,别说你,就算是歌唱家,拿着话筒,在那场,都不是现场唱的,在录音长唱的。声带真没准,心情好、身体好。男生的声带是“又宽又厚”,女生的声带是“又窄又薄”,谁振动得快。你跳那个芭蕾舞,70多斤,200多斤,这么转,能叫芭蕾舞。女生说话,自然就振动快,叽叽喳喳,声音脆耳,特别好听,男生就不一样了。四、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纸的发声抖动、振动,撕。一、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有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很激动,看到这个填空就会写上“震动”阅卷老师看了很震惊,就给了一个叉叉。我说话说明有发声体在振动,是哪在振动,声带。摸着能感觉。有些生物没有声带。大猩猩、狗。有的能把狗发出的电磁波第一节 质量上一节讲了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物质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下面就不多说了。比如铁、铜就是不同的物质,但是同种物质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比如铁可以组成勺子、锅,这两个物体谁含的物质多?(到门口清醒下),是你们家的勺子大,还是锅大?就是锅所含物质多,我们说: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太麻烦了,就取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我们用质量来表示,就不说铁锅的所含物质多了,而说:铁锅的质量大,勺子的质量少。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如果一个物体所含的物质多,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第二个:单位,国际制单位:kg,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比千克大的单位,吨,1吨=1000kg,不用走神啊。1kg等于多少克?第三个,我这有一个铁块,我把它拿到北京去,质量变不变?拿到月球上去,变不变,化成铁水变不变?化成分子自由飞翔,但是数量也不便。所以质量是一种属性:不随着地点、时间、温度一切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一种属性,苹果,啃了一口质量变不变?(七分钟)第二个大问题:质量的测量:这个就是天平。下面一个个来介绍,先来介绍天平的原理。天平是怎样工作的。天平的工作原理就是一个跷跷板。做过跷跷板没有啊。不过这个跷跷板的特点,和咱们的普通跷跷板不同,是一个等臂跷跷板,这边站一个人,这边堆一堆转头,让这个跷跷板水平,那么人的质量和转头的质量怎么样了?(相等)过我们想知道人的质量就知道砖头的质量就可以了。真实的天平要复杂一点。注意啊,这有一个托盘,而不是直接放在上面。注意:潮湿的、发生化学反应的不能放,第二个、我们说,人的质量等于砖头的质量,但是不知道砖头的质量。如果我们放的东西是知道的,如果一个、二克,去哪找啊,这个是标有刻度值的砖头,叫砝码。而这边的砝码必须的能够搭配出不同的克数来,怎么搭配啊?砝码是多少时能搭配出来啊?提示一下,你买衣服时,37,你一定可以掏出37,三个十块,一个五块,3各一块就可以了,两个。要想实现这一原理,按人民币配置就可以了。人民币有100块,所以就有100克,下面是50克,10克,2克,1克。人家是17.5克,你这个0.5怎么表示啊。1克以下,砝码就无法表示,但是我们有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游码,下面我们说游码的工作原理。这个跷跷板伸出来一格,上面有个滑块,向右移动,是不是和添加游码的效果一样啊。用这个砝码和游码的时候一定不能用手,一定不能在刚吃完油条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怎么使用呢,用镊子。下面看看天平的使用难点:天平放平。游码归零。横梁平衡(横梁上有两个这样的螺母,你看啊,可以来回移动,可以向左移,向右移,这样的状态时,右边的螺母向哪移?怎么就算平衡了。这个中间有个分度盘。当指针指到中间时,或者说这个指针左右摆,最后指在中间,有人说这家伙来回摆动,也可以说:来回摆动,但是摆动的幅度相等。);左物右法(我们把粉笔放在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大部分都是右撇子。如果放左边就得倾斜着,所以我们方砝码是_)如果粉笔的质量是十七克,我们要快速的测出质量,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大到小试。1g的不管用或者还沉,那我们怎么办?用游码。下面回顾一下,放的时候是左物游码。下面将怎么办?游码。有人这么做,你看行不行?游码在这呆着吧,调螺母,可不可以?不行。当你放上这个物体之后就不能在调节螺母了。读下面请一个同学读一下,0-1之间有化了五个格,那么每个格代表?你会发现游码有一定宽度的,你会发现游码左边压着0.4,右边压着0.6,你怎么读?读左边。因为游码归零的时,左边对着零刻线。下面问问,这个是零点几?0.4。下面我们天平的使用:天平放平,游码归零,横梁平衡,(放上物体之后我们不能再调节螺母),左物右砝。有人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游码没有归零。忘记了第二步,后面进行了正确的测量,那么他的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不读游码时,物体质量和砝码是一样的。是不偏大的。但是要读游码,所以测量结果要偏大。)如果砝码用得太久,有磨损了,那么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偏大。本来十克,你读成了二十克,第三步是横梁平衡。第四步是左物右法,下面我说过,游码平衡时在右边,也就砝码加右边的游码就等于物体的质量,有一天我放反了,右边是物体,左边是法吗。当天平平衡时,是右边的+游码=左边的,就是这个砝码不分谁,谁当皇帝听谁的。现在已知最小砝码是1g,小于1g从哪读,他放反了,进行了正确的读书,读出来时87.3g,请问,他测量的物体的真实值是多少?0.3从游码读出来的,所以砝码的是87,所以物体的质量是86.7g。所以下面我讲到最后一步,你应该知道,0.3从游码读出来的,砝码是八十七。这节课应该知道两个概念: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地点、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今天重点是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第二节 密度什么叫密度呢?这个应该做探究性试验,但是咱们根本没那个时间探究,只能在黑板上划一下,这么长探究,中国青年报花了好长的篇幅说素质教育,那是素质教育啊,魔鬼教育,要你10点20睡觉十点二十睡觉,六点二十醒来就六点二十醒来,都规定好了什么时间该干嘛就干嘛。探究是这样的,给你两个物块,有大的有效地,1cm3,2cm3,3cm3,用天平测质量,这个是2.7g,这个是5.4g,这个是8.1g,这个是你怎么看出来的,看出来,每增加1cm3,质量增加2.7g,说明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发现m/v等于2.7。是不是所有的都等于2,7啊,换成一个铜的,发现第一个是8.9g,第二个的是17.8g,第三个的是26.7g,还是发现质量恶和体积成正比。你再找一个东西,金,你发现还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是19.3g.规律找出来了。你发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意义,只要是物体,铝块,质量除以体积总是等于2.7。比如你往深山里去,看到一个金光灿烂的物体,是不是金啊?称一下质量,体积,一看19.3.那就是金,也就是所,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这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等于一个数,对于不同物质来说,这个比值一般来说还是不同的。有的说,二般呢,二般有可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个比值定于为密度,用符号来表示,不是P,P自立,这个腰弓、头低、夹着尾巴做人的。原因是这样的,原来一些的一外号,老肉老师。我说要四块钱的肉,他说你要十块钱的肉啊,我说我要四块钱的,我说就是给你十块钱的。下面看看定义:重新定义速度的概念,你套用得出密度的概念。如果你在2s内走了6米,那么S/t就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意义,就可以表示你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与速度,表示你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m/s,除法的含义就是你1s内走的距离,这个1s就叫做单位时间,我们把速度叫做你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这个叫做速度。m/V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我们怎么定义:单位体积所包含的质量。计算式:单位:g/cm3,kg/m3,水的密度是,换算成。一些常量。声速,水的密度,光速。考试需要记住。前两天唐故宫,上面查了一圈金子,给你两个铁片,挂在头上怪沉的,但是除了沉没有别的好处,但是那玩意儿少啊。比如三百年前出现个玻璃碗,绝对比金碗值钱多了,要是三百年前出现个镜子,绝对也很值钱,那东西不一定好,只是少,少就显得很金贵,有什么用处啊,没有用处,百无一用的就是金,做项链,有些人据说吃饱了没事会吃这个东西,比如红楼梦里的尤二姐,吞金自杀。好了,同学们下面再看看是不是所有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啊,不是,水银,重金属,吃下去必死无疑,电视剧里面想要害人都会在人的就里面下砒霜,还有什么鹤顶红,这个玩意比那些没有差。我不知道吃金为什么也会死。以后有也别吃。水结冰后,边打还是变小,变小。第四:要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说特性,就是特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不变的,把粉笔掰成两半,质量变成两半,一盆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再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跟质量成正比。对不对?但是温度升高了,密度就变小了。因为体积变化了。固体和液体一般都认为它的密度是不变的,但是气体不同,一瓶氧气。原先密度=质量/体积。现在你用掉一半氧气,它的密度变不变,变得原因是什么?质量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体积变不变啊?用掉二分之一,这二分之一会老实的呆着这一边吗?所以密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下面看看密度的有效计算。水的密度是多少:1g/cm3,体积是5m3现在我们求质量。注意,不能混用单位。有位同学,逛超市,买回来1桶油,上面标有5L,5L=5dm3油的密度是0.94g/cm3,质量是多少?有一瓶子,可以装水可以装1kg,如果装煤油的话,可以装多少千克?有一个球,这一球是铝球,铝的密度是2.7g/cm3。V=30cm3,质量是54g,那么空心的部分体积是多少?第三节 密度的测量复习:密度单位体积内同种物质的质量,水的密度是1 g/cm3。特性,属性,属性是不变的,但是特性是变化的。比如水结冰后,质量变不变?所以冰的密度是0.9 g/cm3.一滴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根据公式,能不能说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不能。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它的密度将变小。一、密度的测量:原理。用天平测质量,体积?规则的,长乘宽乘高。用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介绍一下量筒。就是一个筒,标有刻度,10、20、30、40100.ml,1ml= 1cm3,1ml= 10-6m3,量筒的原理是什么呢?先灌上水,原来是10ml放进去小石头,升到了15ml那小石头的体积是?一看量程是100ml,最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是什么?一个格式10ml,眼睛沿平视,凝视它一分钟,显示认真,但是平的一般没有,有点弯曲,要将眼睛跟底部相平。水银是这样的,凸液面。至于为什么这样,以后再说。眼睛要平视。咱们今天的重点:量筒的特殊使用。强调一下:测小铁块,轻轻的放。1、特大的:杂碎?如果测金刚石的话,杂碎了太可惜了?不杂碎的情况下,怎么办?那一个大一点的能盛下的。先放一定得水,先做一个标记,在把东西放下去,做一个标记。让后把这么多水到到量筒里。稍微有点问题,它的工作原理:那一个烧杯,盛一定的水,放上小石头,水面会降到1,那么2至1的体积是小石块的体积,现在把水从1倒到2,小心的倒,再倒到1。原理,明白的举手?关键问题是你找不到这么洁身自好的小石头,既然进去了,总的要带出点什么。有一位贪官说得好:不挣钱谁来啊?因此石头就会带出来一滴水,这滴水就会让测出的体积偏大还是偏小?偏小的举手?你怎么还敢举手?要是不沾的话,是不是降到1,但是沾的话,就会降到1以下,这时候测量体积是不是就变大了。“因为你往容器加水时,先做了记号1,后来加了石子之后,就到了2了。拿出来之后,就比记号1少了一点点,但是你加到2之后,倒到量筒里的水还是从2到1。因此体积不变,因此测量结果准确”。到底准不准确?刚才为什么有人说偏大?准确的举手。这个我一路将来,只有人家XX同学仗义执言,确实是这种结果是准确的。这个没错。错误的在我,为什么在我,把那道题改成了错误的,那道题是这样的,刚来有的同学思路可能都和我一样,短路:先倒水,记下标记1,放小石头,升到2,再拿出来,水面会降到1以下。人家是直接从量筒里面倒水,倒到2,这就会造成到处的水偏大,测出体积偏大,密度偏小。不错啊。第二类:你能放进去,但是不沉底。有的说。针压法,沉水法。既然你不沉底,我就在你脚底栓一个东西,先水面是10,铁块进去变到15,物体进去变成了37,那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第三类:也能放进去,也沉底,但是吸水。一吸水,水面就下降了,会造成测量结果变大。沙子,先放30ml沙子,后来在把物体放进去,晃平,变成了70,那物体的体积是30ml。27g的木块放进去水10ml放进去,吸水,变成了16ml,那这家伙变成了37g,小木块的体积是多少?V水=10ml,那么V木=16ml。关于量筒的特殊测量就是这么算。下面开始测量密度。三、密度的测量。测固体的密度。这个地方难为你的话,就是固体体积的测量。测液体的密度。比如测水的密度。谁不能往托盘天平上放,有个人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先测烧杯的质量m0=100g,再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120g,那么谁的质量是多少克?把水倒到量筒中,就可以测出V,用m/V 就可以测出密度。这种方法可不可以?完全可以,小缺陷,在于你倒的时候倒不进去,有个大水滴。既然倒不进去,就会让测量的体积偏小。密度就会偏大。有误差!比如,人家脸上有个小疙瘩,但是人家仍然是个帅,这一笑就露馅了。虽然有误差,但是仍然是正确的方法。有的同学长着青春美丽痘,老是看着别扭,老想着怎么把这误差纠正纠正。那这个误差怎么纠正呢?同学的误差纠正“倒完之后再测一下质量;第二种,直接先测第二部,水和烧杯的质量,到处一部分,再测出剩下的水的质量。”好,我明白了,先测出总质量300g,剩下120g,那说明你倒下去的有多少g?倒进去80g,这样求出来密度。这样就没事了。还有没有:称一下量筒多重?把水倒到量筒里面,称一下量筒和水的质量。理论上没问题,但是实际上,量筒重心太高,摔下去,罚五块钱。第四节 特殊测量特殊测量有这几种:只给天平不给量筒,只给量筒不给天平,三既不给天平也不给量筒。后边你就学过了,给一个弹簧秤都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今天自学给天平,不给量筒来测量。为什么不讲给量筒不给天平,还没学这么多知识呢。现在解决的是只给天平不给量筒。看一个例题:给的器材有天平,没有量筒,让你测牛奶的密度。用符号来表示。没有量筒,必然有别的器材,给的是水、矿泉水瓶1个。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啊?给牛奶了吗!?当然给牛奶了。先用天平测一矿泉水瓶的质量。用m0的质量(100g)。用矿泉水瓶测出一矿泉水的质量m1,假设为180g,测出,一矿泉水瓶的牛奶的质量m2。可以测出水的体积,牛奶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同,牛奶的质量=?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是:(m2- m0)/( m1- m0)*是不是可以了,明白的举手?利用水来解决牛奶的体积。测固体的密度,只给天平不给量筒,仍然用水来解决体积问题。给的器材是:烧杯两个,水、一个金属块、天平。难点在于怎样利用这两种器材来设计实验: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我先成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放进去金属块之后,水会溢出来,质量m2,计算出水的体积。)用天平测烧杯的质量m0。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1.金属密度的表达式为m金/( m1- m0)*我们再重复一遍天平(不带砝码)两个烧杯,两个量筒,要你测金属块密度。怎么用不带砝码的质量给测出来?别的高手呢?怎么就这么三个人呢?天平调平,两边放上烧杯。一个烧杯放上金属块,再另一边倒水,天平再次平衡。把水倒入量筒中。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和温度:状态变了,密度也变了。铁块一加热,质量不变,体积变化,密度发生变化。有的物体热胀冷缩,有的热缩冷胀,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2班就特反常,特酷、特深沉、特可爱、特天真。这个水有什么用啊,不要小看这个,挽救了鱼的生命,没有这一反常特性的话,鱼都得死。在哈尔滨的冬天,负五十摄氏度,啥概念,外边转一圈,摸一下耳朵,没了。但是鱼也没冻死。这一块水,没有反常特性,热胀冷缩,一冷一缩的话,密度就变化,是不是就沉底了。热水就上去了,让后又冻冷了,又下来了。整个喝水都变成负五十摄氏度,第二天要开都是死鱼了。有这一特性,越冷越膨胀,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就在水上漂着。“牺牲了这一个,幸福了这一家”它在着挡着严寒,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外边冷的进不来,里边热的出不去,虽然外面是负五摄氏度,里边是4摄氏度。第二天又是春暖花开。二、密度来鉴别物质:咱们常听的一个故事,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有一个皇冠,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里面包了一块铜,你可看不出来,可以用天平,测出质量m,体积太大,用排水法测体积。如果等于金的密度,就可以确定是用金做的。另外一个相关问题是“空心问题”。铁的密度是7.9,质量是156g,体积是40cm3,是空心还是实心,空心体积是多少?看咱们班多能啊?看啊。外观的体积是40,我要把实心部分体积减去,是不是就是空心的体积啊。实心部分体积,就是质量除以密度啊。所以可能空心部分就是40-20.三、混合密度:什么叫混合密度?把一块金和一块银,混合在一起,求这个物体的密度。我才不管你是什么混合,我指根据密度的定义,让天平测总质量,量筒测体积,质量是质量之和,体积是体积之和。盐水选种问题:春天来了,农民伯伯要种地了,来年人家长出树苗来,你的种子烂地里了。怎么选?一个个挑不现实,用盐水,把种子往里面一倒,瓷实的都下去了,不瓷实的上去了,盐水密度的合适,什么最合适呢?盐水=1.1*103最合适,有个同学配出盐水质量为0.6kg,体积是0.5dm3,符合要求吗?不符合。说明稠了还是稀了?该怎样?加水,那么加多少水就符合要求了?当别人直勾勾的盯着你,你走到哪,盯到哪,你就在心里觉得害怕。加水之后,按g/cm3来算,就是1.1 g/cm3混合密度等于盐和水的总质量除以盐和水的总体积,总质量=600+m,总体积=500cm3+m=1.1算出:m=500.四、鉴别牛奶、酒精的纯度问题。现在除了三氯氰胺还出现了别的东西。前几天买点薏米,现在16元一斤,原来五块多。回去之后,盖饭,就看到松油的去,那个油罐车跟垃圾车没什么区别,就是地沟油,买冬瓜,你那称脏脏啊,拿起来给我一看,你看!我说你赶紧给我装起来吧。一口唾沫,捻开那个袋子。不要以为外面的东西多干净。牛奶的纯度就不鉴别了,鉴别酒精的纯度。0.8加的水越多,密度是变得越大还是越小?加水不能太多,消毒的酒精,含水不能超过10%。如果含水量是10%,总质量是m,那水的质量是0.1m,那酒精的质量是0.9m,这时候酒精的密度是多少?如果你把0.82做出来了,你二中是没啥问题的。一、有较高的水平,第二个是你做了!下面我们看看,怎么做啊。总质量/总体积,m/V水+V酒精,把酒精和水的密度带进去。最小是0.8,最大是0.82在这个范围内是合格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按教学大纲来说,混合密度不做要求。河北省出现这样一个小填空。有一盆盐水,密度是1.05g/cm3已经盐水的体积为400cm3,再已知纯盐的密度是2.6 g/cm3问,盐水里面含多少盐?先算出盐水的总质量,为420g,设盐水中m盐+m水=420g,盐的体积+水的体积=400cm3.解二元一次方程m盐=12.5g.第三章第一节 力力学力学,从今天开始真正进入了力学,力的单词是Force什么时候用过力啊?推门时用了力。什么是力?人对门推的作用,人对球踢的力,机器,拖拉机拉犁,磁铁对铁块吸的作用。那么是力?一、力:概念: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问:两个物体不接触能否产生力的作用?一个力涉及到几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开物体,必须有两个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按手臂)使物体产生形变,弓一拉就弯了,一拉弹簧就变长了,一捏橡皮泥就扁了,一压桌子,这桌子发生形变了吗?(没有!有!)为什么看不出来?因为你肉眼凡胎!使用这样的精密仪器(原先学过光,光的反射)如果你的桌面是平的,一按,产生形变,有凹陷,是不是就放大,一按桌子,就发生形变。有人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样描述不准确!力可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没把你打成猪八戒。咱们班男生多踢足球也多。看看力可以使球产生哪些变化。后卫得到球之后,脚把球开出去了,球有禁止变成运动,这个中卫得到球之后,一脚踩到球上,这个球由运动变成静止,赶紧往前带,求速度会越来愈快,带到这儿,对方来抢球了,不好,赶紧把球踢出去了,前锋一看,机会来了,一顶球,球就飞偏了,飞出去了,仔细一看谁踢球了,中国男足。跟巴西踢球输了七八个,还满脸微笑。力的效果:有运动变成静止,由静止变成运动,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到最后还拐弯了(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这些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你看到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肯定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第二个效果是?什么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下面这个问题比较难。杨利伟在飞船里面组着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叫!因为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二、力的单位:牛顿!牛顿是力学的奠基人,紧接着要学牛顿的三大定律。用Newton的第一个字母。拖起来两个鸡蛋的力大概就是1N。有的同学说:我多牛啊?托起你的力大约是500N到600N。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力的那些因素可以影响力的效果?大小。力的方向。你要开门就这样。力的作用点。门把手,你不能把门把手放到这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最关系效果,这些又影响效果,因此就成了要素了。所以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有了三要素描述还不方便,我用10N得力沿水平方向拉桌子。我说了这么多,你的脑袋里有良好的印象吗?你说!记起来很麻烦。如果用简明形象的画图说好。如果要画图的话,h是不是要把三要素画出来。这就是力的示意图。下面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画一桌子,不管什么,一律用物块来表示。高中更简单,都用点来表示,你长得英俊那也用一个点。在初中,你再漂亮也是一个木块。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桌子。有的同学说你怎么随便画?我用这个线段完全可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下面问问同学来说说。线段有个起点,你拽哪,起点就放在哪。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线段的方向在末尾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书上有时候用线段的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终点不常用。下面你画一个与水平方向30角的大小为15N的力。现在的新课标,明明拉着桌子角,也画在中间,为什么,我来告诉你。以后我们把木块也看成一个点。点位于几何的中间。物体受到四五个力的时候,都可以认为作用点在这里,这个画法是正确的。越往后,都可以画到中间,这个是正确的!一个力必然涉及到几个物体?两个,用手拍墙,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画在作用点上。因此手拍墙的这个力,作用点在哪?因此墙受到的力,作用点在墙上。(学生在拍墙?)手有啥感觉!会发现手疼,说明墙对你的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墙对你的力,你打墙,墙也打你。力出现时,就一对力。如果我们把这个叫做作用力,这个就叫做反作用力。因此我们说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的事例我们遇到好多,比如划船的时候,你的船桨是不是向后啊,水就会对船一个向前的力。所以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上旱冰鞋,你一推墙,你也就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们有两个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是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上两个物体上,同时出现。问:它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的?(两个!)是F1在先还是F2在先?有同学就有疑问了,说不对!又一次,我打了同桌一巴掌,他去告我状,按照你的道理,我打他了,他也打我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是10N的力打他,她也是10N的力打我。他的脸肿了,我的手也不好受,谁先打谁?同时的。你说他告状干什么?(玩呗!)最主要的原因,你打人的方式不对,你的手皮糙肉厚,人家脸皮多薄啊。你以后这种方式打人,把你的脸一伸:我大人来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怎样?方向?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找个同学做演示!说我两拔河,我赢了,是我拉他的力大,还是他拉我的力大?我拉他的力和他拉我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为什么是我赢了?第二节 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弹力?有力作用在胳膊上,会产生一个效果。使物体产生一个形变,我们把这种形变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另外一种,塑形形变。老师说你可塑性强,那是表扬你,可造之材,老师更希望把你捏成这样的,一文明不行,不打不闹,轻声细语,每天除了学习不知道干啥。五班是弹性形变,你把它纠正过来,一不愣神就回去了。我们就说这样的可塑性差。弹性形变:撤去力之后就恢复原状了。这样一张纸。伸出你的拳头来,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就要怎样?就会给拳头一个反作用力。我们把这个力就叫做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就叫做弹力。2、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比如:这个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跟这个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假设墙给它一个弹力的话,还会保持静止状态吗?接触但是没有形变。弹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谁受到的力?拳头。作用点在哪?拳头上。方向呢?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垂直。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常见的弹力:最美的奥运冠军,蹦床孙雯娜,这就是弹性形变。我们小时候,就做个弹弓。我们那时候那个橡皮筋都是好东西。语文老写一个作文是幸福的童年,快乐的一件事,你们哪有什么快乐的事?板擦和桌面:;压力和支持力的区分。今天我们主要说说:这个弹力,弹簧测力计。一个弹簧,原长10cm,用F来表示,形变量用X来表示,10N的力,伸长了1cm,用20N 的力,伸长2cm,那么变成了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啊?如果画图得到话,用X表示横坐标,F作为纵坐标。一定要区分X和X,发现一连起来是一条直线,说明生了么关系?F与X成正比,用关系式来表示:F=KX,如果施加50牛顿的力伸长多少?伸长了6cm,施加了多少牛顿的力?如果施加600N的力,会伸长多少?60cm?有的同学说不对,施加这么大的力,这个弹簧直了,变成铁丝了。在一定的地步,弹簧的伸长不再变化,因此,这就叫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再连起来一块说说。“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根据这个原理做成弹簧测力计。原长10cm,伸长到11cm施加了多少力啊?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F=KX,初中不讲,高中时候,我初中的时候叫倔强系数,现在又叫劲度系数。现在理解为比例常数K就可以了。使用:(1)看:一看量程,二看最小分度值;2.5N分成5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三看指针是否指零。1、举手报告;2、自己调节;3、拉坏了,进行仪器处理。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测。不指零,减去原先的数值就可以了。四看先拉两下,不灵敏,指针和面板之间的摩擦大不大。到实验室的第一个标准动作是这样看,看什么?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拉两下。关键是看态度,一看3秒,监考老师眼泪哗哗的。(2)测:挂物体。你看啥东西都没挂,怎么会有个示数?弹簧秤本身就有重力。什么都没挂1.0,挂上之后3.0,瓶重2.0,拉倒了,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偏大,还包括弹簧测力计本身的重力。(3)读:不用估读,(除了刻度尺要求估读之外,其他的测量仪器不要求估读。)靠近6就读6,靠近7就读7。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啊?现在,问你个比较难的问题,完好的弹簧测力计,挂上5N的物体,示数是多少?再问个问题,向下拽的力是5N,向上的力也是5N,那么弹簧测力计是多少?就是5N。实物演示。弹簧要保持平衡状态,是不是受合力为0,向下的是5N,向上的也是5N。平着拉,左边3N,右边3N,示数是多少?3N。(复习:原理,使用)画图:那根弹簧比较敏感?B。要做一个比较灵敏的弹簧测力计,要使用B。要做一个量程较大的用a还是用b。第三节 重力在三百年前,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英国有一颗苹果,长在牛顿家里,还有一个苹果,在一个下午,牛顿在树下喝着咖啡。苹果落下来了,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就琢磨。为什么苹果往下落,而不往上落。这么一琢磨,就琢磨出一个很有名的定律、嫦娥二号都是根据这个定理来计算轨道的。这棵苹果树就变得无比宝贵,剪下了一个苹果枝,栽在了校园里面,师生无比激动,要是某一天也结个苹果,一砸砸出个浆糊来多好。什么叫万有引力。原来苹果下落时,是有原因的,是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下来的。地球吸引苹果,苹果吸引地球吗?这是什么力啊?相互作用力。为什么叫万有引力,原来一研究,不仅仅吸引苹果,还吸引月球。所以月球围绕地球转,是受到了地球的吸引,钱塘江大潮,就证明着月亮吸引着地球。8月15刚过去,为什么一看到月亮这么高兴啊?因为放假!因为皓月当空时,对你的大脑有吸引力,把你的血液都吸引到了头顶上时,供血充足,所以心情特别特别好。只要存在着质量的两个物体之间就存在着吸引力。MM/R2,10-11所以虽然有吸引力,但是感觉不到。苹果为什么下落,地球吸引,我们就把苹果下落所受到的力就叫做重力。定义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三要素:大小,砝码的重力有多少?一测就是。砝码静止,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受到了重力,向上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应该相等。读出来弹簧称的示数就是重力。下面我们讲一个实验,不进行探究了。当一个1Kg的物体,发现重力是9.8N,2kg,是2*9.8。我们发现受到的重力,就是它的质量*常数9.8.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9.8N/kg,它的意思就是1Kg受到的重力是9.8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含义是这样的。这是地球。中国人是这样的,美国人是这样的,美国多难受呀,一不小心就掉到太空里了。因此中国人的重力竖直向下,是不是这样的?美国人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含义是:近似、大约是向地心的。唯一需要你记住的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向下”。在平面下,垂直向下和竖直向下是相同的,但是在斜面上就不一样了。找个同学说说。下面再问问:空中飞行的粉笔,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受到的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同志,我们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就叫做重心。“物体内部最终的一点”。怎么找物体的中心。这家伙,地球的作用点在哪?地球抓它一下。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中心在几何中心。如长方体,球;那质量分布不均匀,就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不倒翁,质量都基本分布在下边。放到了,质量都在下边呢,前边是空的。地球一拽,就起来了。所以重要的是形状规则,还要质量分布均匀。不规则的物体利用垂钓法来寻找重心。手拿着物体,线拉着物体,作用点肯定在这两条线上。一张纸,垂钓法。抓住一个角,一条直线;抓住另外一条直线,另一条直线。重心在物体上。什么叫重力?什么叫重心?奇怪吗?中心没有在物体上,为什么呢?这有一个圆环,由四小块组成。每一小块都有地球的吸引力,都是1N。实际上是四个小重力。我用1个力能够替代这4个力的话,就叫这4个力的合力。最后大家互相扯皮,放到中间最合适。在中间,大小等于4N,作用效果和其他的几个力是一样的。下面我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对不对?重心随着形状变化而变化。一张纸横着,竖着,重心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纸叠起来,形状变了,质量没变,重心发生了变化。再跳高时候有运动,跨越式,背越式的优越性就在于,中心不一定过杆。用纸和笔演示。再往下走,质量往下了,重心就往下了。最高的是两边一边一半时,至始至终中心没有高过这个杆。虽然体育上过去啦,但是物理上不一定过杆。背越式中心不一定过杆,但是你跳得很高时,就过杆了。(不一定)复习: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在初中认为g是不变的量,不管是石家庄还是北极,但事实不是这样,首先声明以上所讲内容,太难了。一下内容超纲。了解,事实上g是可变的,有些题考。为什么是可变的,有一个砖头,栓着它,你转它,必须用绳子施加力给它。要想要某个东西必须施加一个什么作用,力的作用,一张长的绳和短绳那个比较省力?短的。这个是一个地球,在转圈,你也相当于在转圈,是不是需要一个力的作用。这是在石家庄,这是在北极,在北极你转的圈就小了,你转圈需要的力就怎么样?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比如算出来是100N,但是我们知道,围绕地球转圈也需要一个力的作用,所以吸引力要拿出一部分里来转圈,比如10N,那还剩下多少力?90N。这个90N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力。所以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所以: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这句话不对。所以重力的定义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对吗?对!重力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有的同学说:失去重力!失去了重力,但是还有10N,围绕地球转的那部分力。向北极走的话,转圈的力就越来越来,所以重力会越来越大。一个车由赤道开到北京,你发现弹簧秤示数会越来越大。如果听不懂,就把它放下。复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