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 单选题 1 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 A 身高 B 体重 C 年龄 D 血型血型 E 血压 2 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 A 性别 B 年龄年龄 C 血型 D 职业 E 疗效 3 随机事件的概率 P 为 A P 0 B P 1 C P 0 5 D 0 5 P 0 5 E 0 P 1 4 用样本作推断 样本应是 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 总体中任一部分 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5 若以发汞含量大于 2 6ug kg 为异常 调查某地 1000 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 这资料可看作 A 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计数资料 C 等级资料 D 实验资料 E 以上均不对 6 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作假设 计算统计量 查界值表和作结论 B 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 假设检验 C 统计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统计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 D 设立对照组 估计样本 重复试验 E 统计描述 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 7 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 标准误 C 率 D 全距 E 均数均数 8 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 A 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极差 B 定组距 常用等组距 一般分 8 15 组为宜 C 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 如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 如 2 4 4 6 D 用划记法计频数 E 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小值 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大值 9 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 最宽的范围是 A 均数 标准差 B 极差极差 C 四分位数间距 D 95 的参考值范围 E P5 P95 间距 10 比较 20 头河马体重和 20 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 A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 CV B 方差 C 极差 R D 标准差 S E 四份位数间距 11 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 A 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几何均数 D 全距 E 标准差 12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 适宜的统计量是 A 变异系数 CV B 方差 C 极差 R D 标准差 S E 四份位数间距四份位数间距 13 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错误的是 A 1 96 到 1 96 间曲线下面积是 95 B 1 96 到 2 58 间曲线下面积是 2 C 大于大于 1 645 的曲线下面积是的曲线下面积是 2 5 D 1 96 到 1 645 间曲线下面积是 2 5 E 大于 1 96 的曲线下面积为 2 5 14 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 1 96 A 80 B 99 C 95 D 5 E 47 5 15 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 A 95 B 99 C 50 D 1 E 100 16 抽样误差是由 A 计算引起 B 测量引起 C 抽样引起抽样引起 D 采样结果不准引起 E 试剂 仪器未经校正引起 17 在抽样研究中 均数的标准误 A 比标准差大 B 比标准差小比标准差小 C 与标准差无关 D 比均数大 E 与标准差相等 18 配对设计 t 检验的统计假设为 A 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B 差数的均数来自差数的均数来自的总体的总体 0 C 差数的均数来自的总体 D 差数的均数来自的总体 0 0 E 差数的均数来自的总体 0 19 假设检验的步骤是 A 建立假设 选择和计算统计量 确定建立假设 选择和计算统计量 确定 P 值和判断结果值和判断结果 B 建立无效假设 建立备择假设 确定检验水准 C 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选择 t 检验或 u 检验 估计 I 类错误和 II 类错 误 D 计算统计量 确定 P 值 做出推断结论 E 以上都不对 20 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 结果 t 3 24 t0 05 v 2 086 t0 01 v 2 845 正确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不同 B 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 C 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 两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E 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21 区间 的含义是 2 58 X XS A 99 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 B 样本均数的 99 可信区间 C 99 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D 总体均数的 总体均数的 99 可信区间可信区间 22 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 A 减小样本标准差 B 减小样本含量 C 增大样本含量 增大样本含量 D 以上都不对 23 关于假设检验 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 采用配对 采用配对 t 检验还是成组检验还是成组 t 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C 检验结果若 P 值大于 0 05 则接受 H0 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 用 u 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 要求方差齐性 24 两样本比较时 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 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 A B C D 0 05 0 01 0 10 0 20 25 甲 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 30 个 各取两位数字 随机数字作 为两个样本 求得 则理论上 22 1 212 XSXS A 22 12 12 XXSS B 作两样本 t 检验 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C 作两方差齐性的 F 检验 必然方差齐 D 分别由甲 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 分别由甲 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 95 可信区间 很可能有重叠可信区间 很可能有重叠 26 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时 正确的理解是 A 统计量 t 越大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 统计量 t 越大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 统计量统计量 t 越大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越大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 P 值就是 E P 值不是 且总是比小 27 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 B 和 C 方法治疗 以 服药前后血压的 差值为疗效 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 正确的是 A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 t 检验 B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D 作两两比较的 t 检验 E 以上都不对 28 当组数等于 2 时 对于同一资料 方差分析结果与 t 检验的结果 A 完全等价且 F t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t 检验结果更准确 完全等价且 完全等价且 t F 以上都不对 29 方差分析中 A F 值可能是负数 B F 值不可能是负数值不可能是负数 C 组间离均差不会等于组内离均差 D 组间离均差不会小于组内离均差 E 组间离均差不会大于组内离均差 30 方差分析的目的 A 比较均分 B 比较标准差 C 比较均方 比较均方 D 比较离均差平方和 E 比较变异系数 31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 必然有 A SS 组内 SS 组间 B SS 组间 SS 组内 C SS 总 总 SS 组内 组内 SS 组间组间 D MS 总 MS 组内 MS 组间 E MS 组内0 05 时 结论是 A 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B 证明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证明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D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相等 E 以上都不是 33 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配伍组设计的总变异分别可分解成几个部分 A 2 2 B 2 3 C 3 3 D 3 4 E 3 2 34 方差分析要求 A 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B 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C 各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D 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E 两样本方差相等 35 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表示 A 表示全部变量值的变异大小 B 仅仅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C 仅仅表示处理作用的大小 D 表示处理作用与抽样误差两者的大小表示处理作用与抽样误差两者的大小 E 以上都不对 36 方差分析中 对 3 个样本均数比较 获得 P 0 05 时 结论是 A 说明 3 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B 说明 说明 3 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 说明 3 个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D 说明 3 个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E 以上都不是 37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 分母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人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E 阳性人数 38 已知佛山市和中山市两地肺癌各年龄别死亡率及两地总的死亡率 欲比较 两地总死亡率的高低 应正确选用的分析方法是 A 直接比较两地总的死亡率 B 分别比较各年龄别死亡率 C 计算标化率比较 计算标化率比较 D 不能进行比较 E 以上都不对 39 欲描述疾病发生水平 适宜的指标是 发病率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治愈率 2 年生存率 40 标准化率反映了事物发生的 A 实际水平实际水平 B 相对水平 C 绝对水平 D 真实状态 E 研究总体的水平 41 标准化率适用于 A 比较两地的年龄别死亡率 B 比较两矿山年轻人的患病率 C 比较两工厂老工人的死亡率 D 欲比较两医院的总治愈率 但两医院的重病号人数比率不相同 欲比较两医院的总治愈率 但两医院的重病号人数比率不相同 E 欲比较两医院的粗治愈率 但两医院的医疗水平不相同 42 对合计率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 A 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 使率具有可比性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 使率具有可比性 B 将率变成实际水平 C 使大的率变小 小的率变大 D 使率能够在任意两组中对比 E 以上都不对 43 已知深圳市和广州市两地胃癌各年龄别死亡率及总死亡率 欲比较两地胃 已知深圳市和广州市两地胃癌各年龄别死亡率及总死亡率 欲比较两地胃 癌死亡的高低 最好的癌死亡的高低 最好的 分析方法是分析方法是 A 直接比较两地总死亡率 B 分别比较各年龄别死亡率 C 选用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率比较 D 选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率比较 E 进行两地总死亡率差异的假设检验 44 经调查获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 经调查获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 4 经统一年龄构成后 经统一年龄构成后 5 10 甲地标化率为甲地标化率为 4 5 乙地为乙地为 3 8 因此认为 因此认为 5 10 5 10 A A 甲地人群较乙地年轻甲地人群较乙地年轻 乙地人群较甲地年轻 甲地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乙地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标化率符合实际 45 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 1 例有效 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A 有效率为有效率为 5050 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必须用率表示时 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分母太小 用相对数不可靠 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46 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相对数主要包括 A 构成比 率 相对比 构成比 率 相对比 B 百分率 千分率 万分率 C 百分比 千分比 万分比 D 发病率 患病率 感染率 E 出生率 死亡率 增加率 47 调查某地居民 调查某地居民 1600 人 得蛔虫感染率为人 得蛔虫感染率为 50 则其总体率的 则其总体率的 95 可信 可信 区间为 区间为 A 47 55 52 45 B 48 75 51 25 C 45 55 D 49 68 50 32 E 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48 B 区胃癌总死亡率高于 A 区 但标化后 A 区 高于 B 区 这是因为 A A 区总人口多于 B 区所致 B B 区总人口多于 A 区所致 C A 区老龄人构成较 B 区多所致 D B 区老龄人构成较区老龄人构成较 A 区多所致区多所致 E 总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构成无关 49 平均发展速度实质是发展速度的 表示 A 中位数 B 均数 C 几何均数 D 众数 E 以上都不对 以上都不对 50 对分类资料作分析时 正确的是 A 一组资料内各类构成比之和为 100 而率无此关系 B 比较两组样本构成比的差异 须作假设检验 C 比较两组样本率的差异 须作假设检验 D 某病年龄别患病率 30 岁为 39 5 60 岁为 20 6 可认为 30 岁比 60 岁 患病严重 E 某病年龄构成 某病年龄构成 30 岁为岁为 39 5 60 岁为岁为 20 6 可认为 可认为 30 岁比岁比 60 岁岁 患患 病严重病严重 51 根据下述资料 则 甲疗法 乙疗法 病情 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 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 轻型 40 36 90 60 54 90 重型 60 42 70 40 28 70 合计 100 78 78 100 82 82 A 乙疗法优于甲疗法 B 甲疗法优于乙疗法 C 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 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 D 此资料甲 乙疗法不能比较 E 以上都不对 56 对四格表资料作卡方检验时 若有一个实际数字为 0 则 A 不能作卡方检验 B 必须用校正卡方检验 C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计算卡方统计量作检验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计算卡方统计量作检验 D 不必计算校正卡方统计量 E 还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作校正 57 两个四格表 一个 另一个 可认为 22 0 01 22 0 05 A 前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后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后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尚不能下结论 58 几个样本率比较的检验 得 P 0 05 可推论为 2 A 几个样本率不全相等 B 几个总体率不全相等几个总体率不全相等 C 几个总体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 每两总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 每两个样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9 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 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 则理论频数 A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确定 随 A 格子实际频数的变化而变化 60 某省观察了三个地区的花生黄曲霉素 B1 污染的情况 将资料整理成 3 2 的行 列表 在进行卡方分 析时 发现有只一个格子理论频数小于 5 须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直接用公式 直接用公式计算计算 2 2 1 rc A n n n B 不满足行 列表公式使用条件 最好增加样本例数以增大理论频数 C 删去上述理论频数小于 5 的行 D 将理论频数小于 5 所在的行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实际频数合并 F 删去上述理论频数小于 5 的列 61 卡方的连续性校正使得校正前的卡方值与校正后的卡方值有如下关系 应 卡方的连续性校正使得校正前的卡方值与校正后的卡方值有如下关系 应 用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用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A 校正前的卡方值大于校正后的卡方值校正前的卡方值大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B 校正前的卡方值小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C 校正前的卡方值等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D 不确定 E 校正前的卡方值等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0 5 62 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卡方检验 自由度等于 A 1 B 2 C 3 D 12 E 6 63 四格表卡方检验的无效假设 H0 是 A 两个构成比相等 B 两个样本率相等 C 两个总体率相等两个总体率相等 D 两个总体构成比相等 E 总体构成比相等 64 在两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 实验组的观察值为 0 3 7 14 32 对照组 的观察植为 0 0 2 4 4 8 编秩中零值的秩应编为 A 1 2 3 B 3 1 5 1 5 C 2 2 2 D 1 2 5 2 5 E 不参加编秩 65 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时 如果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时 如果 H 值没有校正 则值没有校正 则 A 提高检验的灵敏度 B 会把无差别的总体推断为有差别 C 会把有差别的总体推断为无差别会把有差别的总体推断为无差别 D 第一 二类错误概率不变 E 第一 二类错误概率都变 66 作符号秩和检验时作符号秩和检验时 记统计量记统计量 T 为较小的秩和为较小的秩和 则正确的是则正确的是 A T 值越大 P 值越小 B T 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 H0 C P 值与 T 值毫无联系 D T 值越小值越小 P 值越小值越小 E 以上都不对 67 在符号秩和检验出现两个差值为零 编秩时 它们的秩应为 A 1 2 B 1 5 1 5 C 2 1 D 1 1 E 不参加编秩不参加编秩 68 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 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A t 检验 B u 检验 C 秩和检验秩和检验 D 卡方检验 E 方差分析 69 符合 t 检验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 不拒绝 H0 时 A 第一类错误增大 B 第二类错误增大第二类错误增大 C 第一类错误减少 D 第 二类错误减少 E 第二类错误不变 70 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 已知 n1 n2 均小于 30 总体方差不齐且极度偏 态的资料宜用 A 卡方 检验 B 秩和检验秩和检验 C t 检验 D u 检验 71 两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 首先应考虑 A t 检验或秩和检验均可 B 用秩和检验 C 用 t 检验 D 符合符合 t 检验还是秩和检验条件检验还是秩和检验条件 72 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 得到回归系数为 0 30 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说 明 A X 对 Y 的影响占 Y 变异的 30 B X 增加一个单位 Y 平均减少 30 C X 增加一个单位 增加一个单位 Y 平均减少平均减少 0 30 个单位个单位 D Y 增加一个单位 X 平均减少 30 E Y 增加一个单位 X 平均减少 0 30 个单位 73 求得 r 值后可推论为 A 两变量间有相关关系 B 两变量间无相关关系 C r 大时就有意义 D n 大时就有意义 E 对 对 r 值作假设检验后才能推论值作假设检验后才能推论 74 作两变量 X 和 Y 的直线相关分析时 正确的理解是 A 作散点图是多余的 B r 大表示相关密切 大表示相关密切 C r0 时可不作假设检验 E 以上都不对 75 对于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系数 下列有几句论断是正确的 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两总体回归系数相等两总体相关系数也相等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符号一致 相关描述关联关系 回归描述因果关系 A 0 句 B 1 句 C 2 句 D 3 句句 76 在相关分析中 得到相关系数为 0 83 不可能的解释是 A X 与 Y 有因果关系 B X 与 Y 有伴随关系 C X 与与 Y 有函数关系有函数关系 D X 与 Y 的总体相关系数为零 E X 与 Y 的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零 77 由样本算得相关系数 r 0 88 说明 A 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B r 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 C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为大于 0 的总体 D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不为 0 的总体 E 以上都不一定对以上都不一定对 78 从样本得到变量 X 与 Y 的相关系数 r 0 92 则 A X 与 Y 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C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D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 0p E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 0p 79 根据样本算得两个随机变量 X 与 Y 的相关系数 r 经 t 检验 P0 E b4 04 B 4 04 C 4 04 D 4 04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b t b t b t b t 87 Y 14 4X 是 1 7 岁儿童以年龄 岁 估计体重 市斤 的回归方程 若体重换 成国际单位 kg 则 此方程 A 截距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回归系数改变 C 两者都改变 D 两者都不改变 88 已知 r 1 则一定有 A b 1 B a 1 C 0 D 0 Y X S Y X S 89 根据某地 6 至 16 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 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 A 普通线图 B 半对数线图 C 直方图直方图 D 直条图 E 复式直条图 90 表达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可用 A 直方图 B 单式直条图 C 复式直条图复式直条图 D 线图 E 百分直条图 91 统计表中不应当出现的项目为 A 备注备注 B 横标目 C 纵标目 D 线条 E 数字 92 欲比较两家医疗机构近 15 年来床位数的增加速度 应当使用的统计图为 A 复式条图 B 百分条图 C 线图 D 半对数线图半对数线图 E 统计地图 93 为研究新药 胃灵丹 疗效 在某医院选择 50 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 随 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 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 胃苏冲 剂 这种对照属于 A 实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相互对照 D 标准对照标准对照 E 历史对照 94 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实验组用丹参 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 的糖丸 这种对照属于 A 实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相互对照 D 标准对照 E 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对照 95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 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 D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96 进行配对设计的目的是 A 实验的方便 B 收集资料的方便 C 分析资料的方便 D 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效率 E 设计简便 97 所谓对样本含量的估计就是要在 A 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 B 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 C 可以说明问题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D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E 能得到拒绝零假设结论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98 医学研究中 设立对照组的目的是 A 分离处理因素的效应分离处理因素的效应 B 均衡实验因素 C 便于估计总体参数 D 减少样本含量 E 减少抽样误差 99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 抽样误差最小的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阶段抽样 100 与普查相比 抽样调查的优点是 A 节省时间 人力 物力节省时间 人力 物力 B 资料分析简单 C 能计算发病率 D 资料的代表性更好 E 统计分析指标少 101 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 调查设计比较简便 B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C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D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E 两者无区别 102 为验证某疫苗在儿童中的预防效果 在某地全部 500 名易感儿童中接种 一段时间后从中随机抽 取 200 名儿童进行接种后效果考察 得阳性人数 178 名 则可认为 A 该研究的样本是 500 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总体是 200 名易感儿童 C 该研究的样本是 178 名阳性人数 D 阳性率是该研究的一个统计指标阳性率是该研究的一个统计指标 E 该资料是计量资料 103 出生率下降 可使 A 婴儿死亡率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 总死亡数增加 D 老年人口数下降 104 计算某年婴儿死亡率的分母为 A 年活产总数年活产总数 B 年初 0 岁组人口数 C 年中 0 岁组人口数 D 年末 0 岁组人口数 105 自然增长率是估计一般人口增长趋势的指标 它的计算是 A 出生数 死亡数 B 粗出生率粗出生率 粗死亡率粗死亡率 C 标化出生率 标化死亡率 D 年末人数 年初人数 106 计算某年围产儿死亡率的分母是 A 同年妊娠 28 周以上的妇女数 B 同年妊娠 28 周以上出生的活产数 C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 死产数死产数 活产数活产数 D 同年出生后 7 天内的新生儿数 107 终生生育率是指 A 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一生实际的生育的子女数 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一生实际的生育的子女数 B 一批妇女按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计算 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C 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 D 某年龄段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 108 婴儿死亡率是指 A 0 岁死亡率 B 活产婴儿在生活一年内的死亡概率 C 某年不满 某年不满 1 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总数之比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总数之比 D 某年不满 1 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婴儿总数之比 109 某病病死率和某病死亡率均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两者的关系为 A 病死率高 死亡率一定高 B 病死率高 死亡率不一定高 病死率高 死亡率不一定高 C 青年人口中 病死率高 死亡率也高 D 女性人口中 病死率高 死亡率也高 110 总和生育率下降 可使老年人口百分比 A 上升 上升 B 下降 C 毫无关系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111 随访观察某种慢性病 1000 人的治疗结果 第一年死了 100 人 第二年 死了 180 人 第三年死了 144 人 则该慢性病的 3 年生存率的算法为 A 0 9 0 8 0 8 3 B 1 0 10 0 20 0 20 C 1 0 10 0 20 0 20 D 0 90 0 80 0 80 112 老年人口一般是指 A 50 岁及以上的人口 B 55 岁及以上的人口 C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 D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岁及以上的人口 121 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B 资料整理 统计描述 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 C 实验设计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实验设计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D 资料收集 资料核对 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 E 统计设计 统计描述 统计估计和统计推断 122 以下不属于定量资料 A 体块指数 体重 身高 2 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 细胞突变率 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123 关于频数表的制作 以下论述是正确的 A 频数表的组数越多越好 B 频数表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值 C 频数表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值 D 一般频数表采用等距分组一般频数表采用等距分组 E 频数表的极差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和 124 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 宜采用 A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CV B 标准差 s C 方差 s2 D 极差 R E 四分位间距 125 关于假设检验的以下论述中 错误的是 A 在已知 A 药降血压疗效只会比 B 药好或相等时 可选单侧检验 B 检验水准定得越小 犯 I 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C 检验效能定得越小检验效能定得越小 犯犯 II 型错误的概率越小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D P 值越小 越有理由拒绝 H0 E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双侧检验的检验效能比单侧检验低 126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 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别的 t 检验 A t 值不变值不变 t 值变小 t 值变大 D t 值变小或变大 不能判断 127 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 B 和 C 方法治疗 以 服药前后血压的差值为疗 效 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 正确的是 A 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 t 检验 B 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资料的 t 检验方差分析 D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E 以上都不对 128 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 1 例有效 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有效率为有效率为 50 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分母太小 用相对数不可靠 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129 经调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 4 105 经统一年龄构成后 甲地 标化率为 4 5 105 乙地 为 3 8 105 因此可认为 A 甲地人群平均年龄较乙地大甲地人群平均年龄较乙地大 甲地人群实际冠心病死亡率较乙地高 C 甲地老年人构成较乙地大 D 甲地各年龄别冠心病死亡率都较乙地高 甲地人群冠心病平均死亡风险较乙地高 132 以下不是卡方检验的用途 A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 B 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 检验频数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拟合优度 D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133 在两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 实验组的观察值为 0 3 7 14 32 对照组的 观察植为 0 2 4 4 8 编 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 A 1 2 3 B 3 1 5 1 5 C 2 2 2 D 1 2 5 2 5 E 不参加编秩 134 根据某地 6 至 16 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 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 A 普通线图 B 半对数线图 C 直方图直方图 D 直条图 E 复式直条图 135 根据样本算得两个变量根据样本算得两个变量 X 与与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r 经 经 t 检验 检验 P0 136 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 以下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 以下 设计不适宜设计不适宜 A 配对设计 B 完全随机设计 C 交叉设计 D 配伍组设计配伍组设计 E 以上设计都不合适 138 与实验相比与实验相比 A 调查中对非研究因素控制更为严格 B 调查不对研究对象作人为干预调查不对研究对象作人为干预 C 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D 调查设计要遵循随机和均衡的原则 E 调查研究的样本可以更小 140 从 到 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 1 96S 2 5 B 95 C 5 0 D 99 E 52 5 141 在医学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是 A 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B 样本是总体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 C 样本是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D 样本是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E 样本是总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部分 142 以下关于概率的定义中错误的是以下关于概率的定义中错误的是 A 当概率小于当概率小于 0 05 则为不可能事件则为不可能事件 B 当概率等于 1 则为必然事件 C 当概率在 0 至 1 之间时 为随机事件 D 当重复实验次数足够大时 事件发生频率接近概率 E 当概率等于零 则为非随机事件 143 频数表不能频数表不能 A 反映频数分布的特征 B 方便进一步统计分析计算 C 便于发现异常值 D 精确估计算术均数的值 E 用于分类资料用于分类资料 144 在描述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时在描述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时 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均数适宜于对称分布资料 B 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适宜于正偏倚分布 C 同一正偏倚分布资料同一正偏倚分布资料 估计的均数值小于中位数值估计的均数值小于中位数值 D 对称分布资料的均数值等于中位数值 E 几何均数特别适宜于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描述 145 用大量来自同一总体的独立样本对总体参数作估计时 关于用大量来自同一总体的独立样本对总体参数作估计时 关于 95 可信区可信区 CI 正确的说法是 正确的说法是 A 大约有 95 样本的 95 CI 覆盖了总体参数 B 对于每一个 95 CI 而言 总体参数约有 95 的可能落在其内 C 各个样本的 95 CI 是相同的 D 对于每一个对于每一个 95 CI 而言 有而言 有 95 的可能性覆盖总体参数的可能性覆盖总体参数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6 在假设检验中 关于 P 值与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值是决策者事先确定的一个可以忽略的 小的概率值 B P 值是在 H0 成立的条件下 出现当前值以及更极端状况的概率 C 值并不一定要取 0 05 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以取到 0 15 D 在同一次假设检验中 作单侧检验时所得 P 值比作双侧检验时所得 P 值小 E 值越小 所得结论越可靠值越小 所得结论越可靠 147 当组数等于 2 时 对于同一资料 方差分析与 t 检验的关系是 A 完全等价且 F t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t 检验结果更准确 完全等价且 完全等价且 t F 以上都不对 148 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陈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各组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B 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C 方差分析中判断 F 值相对应的 P 值时需查双侧界值表 D 方差分析得到的 F 值越大 表明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E 方差分析得到的方差分析得到的 F 值越小值越小 越没有理由怀疑越没有理由怀疑 H0 成立成立 149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 在某地全部 1000 名易感儿童中 进行接种 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 300 名儿童做效果测定 得阳性人数 228 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 则 A 该研究的样本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 228 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 300 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该研究的总体是 1000 名易感儿童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 228 名阳性儿童 151 在比较两个率时 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 在比较两个率时 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 A 使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减小 B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实际水平 C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 D 任两个率进行比较都必须先进行标准化 E 代替假设检验发现两个率之间的差别 152 用 A 法和 B 法分别检测 100 名确诊的癌症病人 A 法的阳性率为 pA B 法的阳性率为 pB 检验 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的方法应采用 A 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 u 检验 B 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 u 检验 C 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 2 检验 D 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 2 检验 E 两非独立样本的总体率是否相等的两非独立样本的总体率是否相等的 2 检验检验 153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判定为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判定为 A T 越大 P 越大 T 越大 P 越小 T 值在界值范围内 P 小于相应的 T 值在界值范围内 值在界值范围内 P 大于相应的大于相应的 以上都不对 154 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符号秩和检验中 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中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中 各组混合编秩各组混合编秩 C 当符合正态假定时 非参数检验犯 II 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 当样本足够大时 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 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 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155 为比较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 可采用 A 直方图 B 复式直条图复式直条图 C 线图 D 构成比直条图 E 圆图 156 回归分析是研究 A 两变量 X Y 变化的关联性 B 两变量 X Y 变化的方向性 C 因变量依赖自变量变化的数量关系因变量依赖自变量变化的数量关系 D 两变量变化的紧密程度 E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比例 157 为减少测量顺序对比较新药与常规药治疗结果的影响 作统计设计时最好 应采用以下哪项措施 A 设对照组 B 随机化安排随机化安排 C 增加实验次数 D 盲法 E 以上都不行 159 关于随机抽样关于随机抽样 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 单纯随机抽样适合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B 当学生学号按入学成绩编排时 评价学生成绩的抽样调查可采用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抽样误差较小 D 分层抽样可以通过分层控制非研究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分层抽样可以通过分层控制非研究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E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只能采用一种抽样方法 160 以下指标谁的分母不是用平均人口数以下指标谁的分母不是用平均人口数 A 死因别死亡率 B 粗死亡率 C 某疾病发病率 D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E 以上都不是 多选题多选题 1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设计设计 B 搜集资料搜集资料 C 整理资料整理资料 D 分析资料分析资料 E 统计推断 2 以下属于数值变量资料的是 A 性别编码 B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C 脉搏次数脉搏次数 D 血糖含量血糖含量 E 职业编码 3 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 A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 B 定量资料 C 经常性工作资料 经常性工作资料 D 专题调查或实验 专题调查或实验 E 分类资料 4 编制频数表时 正确的作法是 A 先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先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B 组段间不得重叠组段间不得重叠 C 常用等距分组常用等距分组 D 极差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E 分组数越少越好 5 下列论断中 不正确的是 A 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 B 均数总比标准差大均数总比标准差大 C 样本均数大时 标准差也一定会大样本均数大时 标准差也一定会大 D 样本量增大时 极差一定增大样本量增大时 极差一定增大 E 变异系数没有量纲 6 作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正确的是 A 均数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均数用于描述集中趋势 B 均数 中位数和几何均数可随意选用 C 标准差是常用的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标准差是常用的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 D 变异系数 均数 标准差 E 四分位数间距和变异系数也是变异程度的指标四分位数间距和变异系数也是变异程度的指标 7 对 95 正常值范围或参考值范围的正确理解是 A 在此范围之外者可能为异常在此范围之外者可能为异常 B 在此范围内者一定正常 C 尚有尚有 5 的正常人在此范围之外的正常人在此范围之外 D 95 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 E 此范围外者 95 不正常 8 作两组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时 若得到 P0 b 0 B r0 C r 0 b 0 D r b E r 与与 b 的符号无关的符号无关 33 以下统计量结果错误的是 A t 检验 t 3 15 B 回归系数 b 7 2 C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r 1 5 D 检验检验 3 85 2 2 E 回归直线截距 a 3 简答题 简答题 1 欲研究广东省 6 岁儿童的身高情况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 200 名 6 岁儿童 进行调查 以此为例说 明同质 变异 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 2 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 3 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 4 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 5 统计学上的变异 变量 变量值是指什么 6 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 7 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 一般水平 的指标有哪些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8 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差别大小 的指标有哪些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9 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各自有何特点 10 简述变异系数的实用时机 11 怎样正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 12 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3 参考值范围是指什么 14 简述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步骤与要点 15 简述正态分布的用途 16 简述可信区间在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作用 17 假设检验时 当 P 0 05 则拒绝 H0 理论依据是什么 18 假设检验中与 P 的区别何在 19 什么叫两型错误 作统计学假设检验为什么要加以考虑 20 配对比较是不是就比成组比较好 什么情况下用配对比较比较好 21 t 检验有几种 各适用于哪些情况 22 什么叫假设检验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有哪些 23 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 24 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 H0 是什么 25 方差分析中 各离均差平方和之间有何联系 各自由度之间又有何联系 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 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如何分 解 26 三组均数比较时 为什么不能直接作一般的两两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27 两组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能否作方差分析 为什么 28 方差分析中 组间变异是来源于那些方面的变异 29 对多组均数作方差分析的主要步骤和结果有那些 30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 32 简述相对数标准化的基本思想 33 解释在何种情况下应选用率的直接标化法 何种情况选用间接标化法 34 率的直接标化法 与间接标化法有何不同 35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6 常用相对数指标有哪些 它们的意义上有何不同 37 统计学上资料是否 具有可比性 指的是什么 你能举出一些不可比的例 子吗 38 二项分布 Poisson 分布各有哪些特征 39 简述二项分布 Poisson 分布 正态分布的关系 40 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41 检验的用途有哪些 2 42 以下表资料说明检验的基本思想 不用计算 2 治疗 治愈 理论 数 未愈 理论 数 合计 治愈率 A 11 20 89 80 100 11 B 31 22 79 88 110 28 合计 42 168 210 20 43 四格表资料检验的条件有哪些 2 44 某病的发病率对全国人口来说是 8 72 现在某县回顾一年 抽样调查了 120 人 有 16 人发病 如果要考察该县的发病率是否高于全国 请问可不可 以对该份资料作检验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 2 45 请指出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相比的优 缺点 46 简述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 47 简述配对比较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 48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步骤 49 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 50 对同一资料 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 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检验结果不一致时 宜以何为准 51 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 52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 0 是否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53 直线回归及其回归方程有何用途 54 简述作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 55 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56 简述直线相关系数意义 57 经检验认为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明两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 对否 58 用什么方法考察回归直线图示是否正确 59 依次写出箱式图中涉及到的各个取值 60 直方图中各矩形的高度等于频数 或频率 对吗 61 统计表的列表原则是什么 62 线图和半对数线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3 某医院拟研究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试确定该研究设计中的三个基本 要素是什么 64 样本含量估计的要素有哪些 65 什么是盲法 举例说明盲法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 66 实验设计应当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则 67 各举一个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的例子 68 按实验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对下列设计加以分析 某医师研究一种新药对 慢性支气管炎的近期疗效 以门诊 30 名病人作为观察对象 以 30 名住院病 人服用传统药物作为对照 经过 3 周治疗后 统计结果发现新药症状近控率 高于传统药物近控率 69 某研究者欲将 15 只大白鼠随机分配到甲 乙 丙三组 每组 5 例 试由 查出的随机数字写出分组结果 并简述分组方法 70 调查研究的基本抽样方法有那些 按抽样误差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出 71 举例说明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特点 72 常用的获得原始资料的调查方式有哪些 应答率最低和所得资料最为可靠 的方式分别是哪种 73 由无限总体抽样和有限总体抽样时所需的样本含量有何不同 74 根据调查范围可以将调查方法分为哪些 75 简述常用的四种随机抽样方法 76 某市卫生防疫站为验证复方制剂 A 桉叶 板兰根 防风 白芷和葛根等 预防流感的效果 取 城区第一幼儿园的儿童作研究对象 小班儿童为实验组服 用制剂 A 大班儿童为空白对照组 不服 用任何制剂 结果认为制剂 A 无预 防流感的作用 试评述该结果 77 何谓人口老龄化 请简述其影响因素 78 发病率 时点患病率 时期患病率的区别 79 疾病统计的观察单位 病人 和 病例 的区别 80 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区别 81 简述婴儿死亡率指标的实际意义 82 平均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的区别 83 简略去死因寿命表的作用 84 简述寿命表中的几个主要指标 85 简述寿命表的用途 86 全死因寿命表可分为哪几类 哪类更常用 87 在肿瘤预后分析中 死于非肿瘤患者的数据怎样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880台矿用湿喷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2万件采油树主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木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咨询公司合伙协议书
- 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6篇
- 虚拟机保护技术-洞察及研究
- 挖挖机买卖合同2篇
- 土地承包合同变更协议4篇
-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等2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山东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湖南湘潭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选调)工作人员4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 绿化项目养护监理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科普短视频与新闻传播融合模式的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GB/T 20841-2007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