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_第1页
乐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_第2页
乐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_第3页
乐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_第4页
乐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乐 山山 市市中中 心心 城城 区区医医 疗疗卫卫 生生 专专 项项规规 划划 说说 明明 书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52015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 1 第二节 规划总则 3 第二章第二章 概概 况况 5 第一节 市域基本概况 5 第二节 中心城区基本概况 7 第三节 中心城区医疗现状分析 12 第四节 上位规划分析 26 第三章第三章 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 31 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分区 31 第二节 中心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31 第三节 市域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36 第四节 结论 36 第四章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紧急救援应急体系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紧急救援应急体系规划 36 第五章第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和防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防灾规划 39 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 39 第二节 防灾规划 41 第六章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42 第七章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 43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一 对乐山卫生资源状况的总体判断 经过多年建设 乐山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资源的规 模 水平和利用情况总体良好 一 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通过连续不断的建设 硬件设施和服 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布局较为合理 运作协调的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有 效应对了各类公共卫生疫情和突发事件 保障了城市安全 医疗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 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 各级各类医院为主体 门 诊部 诊所 医务室为延伸的医疗服务网络 总体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 疗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市政府实施项目建设 基本实现了均 衡布局 覆盖城乡 有效发挥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双重网底作用 二 资源规模 截止 2014 年底 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286 个 其中 医院 91 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44 个 乡镇卫生院 207 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个 妇幼保健院 12 个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12 个 村卫生室 2195 个 其他机构 诊所 专科疾病防治院 健康教育 所等 738 个 在医疗机构中 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 个 三级甲等中医 医院 1 个 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2 个 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1 个 三级乙等妇 幼保健院 1 个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6 家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5 个 二级甲 等妇幼保健院 3 个 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 1 个 二级甲等老年病专科 医院 1 个 全市医疗机构有病床 15807 张 每千人口有病床数 4 46 张 市 县 市 区 均设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有在岗职工 21295 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5884 人 占 74 6 每千人口有执业 助理 医师 2 01 人 每千人口有注册护士 1 63 人 三 资源利用 2014 年底 全市医疗机构共提供门急诊服务 1529 6 万人次 其中 综合医院 318 1 万人次 中医医院 120 1 万人次 中西医结合 医院 0 7 万人次 专科医院 27 4 万人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56 5 万人 次 乡镇卫生院 375 7 万人次 村卫生室 375 4 万人次 门诊部 2 9 万人次 诊所 医务室 177 5 万人次 专业疾病防治院 所 站 1 2 万人次 妇幼保 健院 所 站 73 3 万人次 疗养院 0 8 万人次 出院人数人 其中医院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人 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28571 人 疗养院 1030 人 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 91 53 公立医院 95 67 非公立医院 79 18 平均住院 10 4 公立医院 10 59 非公立医院 9 79 四 健康水平 继续巩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改革成果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 98 1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 54 2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 42 6 孕产妇艾滋病 梅毒 乙肝检测 率分别达到 97 86 98 17 和 98 19 孕产妇 儿童系统管理率提高到 94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8 07 孕产妇 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11 96 10 万和 4 30 婚检率 产前筛查率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分别提高 到 55 86 23 38 和 94 36 乐山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 业务不断 拓展 全市 7 所二级中医医院全部成立了 治未病 科 并按照 中医预 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 的要求 集中设置了中医预防保健服 务区域 配备了开展 治未病 的人员和设备 启动了治未病工作 二 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 医改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多谋 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09 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 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 提供 为乐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指明了方向 同时 随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得 到释放 对医疗卫生服务期待更高 要求卫生工作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的 基本健康需求 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病有所医上持续 取得新进展 二 国际趋势 从国际视野来看 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民健康战略纳入国家发展 战略 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强调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从单纯的 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 从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转向 以社区 家庭为基础的服务 强调疾病诊治过程中人的整体性 这些趋势 要求乐山进一步重视卫生工作的战略地位 推动形成以 维护健康 为中 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 发展预防 治疗 康复 护理协调发展 的健康服务体系 三 疾病形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并已成为致 死的主要因素 2014 年我市居民疾病顺位统计 非胰岛素依赖 型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 肺炎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同时 传 染病依然是影响居民健康和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SARS 禽流感等突 发性传染病及艾滋病等已构成的新的威胁 一些可能突发的新传染病和输 入性传染病对本市存在潜在威胁 疾病负担的加重带来服务需求的增长 对优化卫生资源结构 增加卫生服务供给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 要求 四 发展要求 目前乐山市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市委 市政府适时提出了 推进城乡一体化 构建和谐乐山的战略部署 卫生事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 要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为经济社会转型发 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 要在维护公共卫生 基本医疗等卫生事业公益性 的基础上 发展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与城市功能 定位相匹配 与国际接轨 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3 五 科技进步 全球范围内 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医学相关领域理论和 技术不断创新 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不断面世 疾病预防和诊治手段 不断进步 同时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也为卫生服务 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革新带来无限可能 进一步重视医学领域科技发展 充 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成为乐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源结构问题 一是纵向配置失衡 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于三级 医院和市级公共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已得到加强 但最 核心的人才等资源配置尚未到位 随着职能增加 基层卫生资源更显紧缺 二是部分专科建设相对滞后 康复 为老医疗护理 精神卫生 院前急救 等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社会办医 数量虽然较多 但总体水平不高 公共卫生社会服务未得到有效发展 二 配置效率问题 全市卫生资源整体宏观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 高 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够顺畅 人员 技术 设备 信息等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 优质 医疗资源过度利用 患者重复就医造成资源浪费 三 服务能级问题 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双方尚未得到有效 培育 医学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聚集不足 医学科技创新 临床和公 共卫生转化能力还有待增强 有关服务平台尚不健全 在医改释放需求和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 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 乐山 医疗卫生服务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 一 规划总则 一 规划总则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理配置和利用中心城区现有卫 生资源 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有效 经济 公平的卫 生服务体系 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人民生 活质量 特制定本规划 二 规划依据 二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 2005 年第 146 号令发布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建规 1995 333 号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 1997 5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994 年 2 月 26 日国务院令第 149 号发布 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设部 2002 7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GB50442 2008 8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卫生部 1994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4 9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中央编办 2006 96 号 10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2006 年 9 月 6 日发布 11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卫医 发 2006 240 号 12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试行 卫生部 2004 1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4 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5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 版 16 乐山市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17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 40 号 1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 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10 58 号 19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 2015 45 号 2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 省卫生厅等部门关 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细则的通知 川办发 2011 27 号 2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 国卫发明电 2014 32 号 22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 2020 年 23 乐山市城市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2009 2020 24 其它相关的法律 法规 文件 标准 规范及规划等 三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相一致 四 规划期限四 规划期限 2015 2030 年 其中 近期 2015 2020 年 远期 2021 2030 年 五 规划指导思想五 规划指导思想 适应乐山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和生活质量为宗旨 以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强化结构调整 和资源整合为主线 以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优势互补 为原则 依托 市场机制 推动多元化办医 在保障市民群众基本医疗的基础上 建立健 全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 以二级综合性医院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为骨 干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 布局合理 分工协作 双向转诊的新型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努力满足多层次 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全面 提高卫生综合保障能力 提升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和综合竞争力 六 规划原则六 规划原则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5 1 宏观调控与优先发展的原则 2 适度发展与合理布局的原则 3 新址建设和旧址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4 医疗设施与公共卫生设施协调发展的原则 5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 七 规划目标七 规划目标 加强供给 完善调控 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合理布局卫生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增进资源利用效率 努力满足人 民群众健康需求 一是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适宜 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基本医 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 形成预防 治疗 康复 护理协调发 展的资源配置格局 服务网络有效覆盖城乡 各类资源短板得到切实弥补 本市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居民健康得到全程关怀 二是实现本市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能的显著提升 政府统筹各方资源 调控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化手段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既有效发挥各自功能 又协同配合 成为有机整体 资源宏观配置效率得到改善 规模优势充分体现 到 2020 年 把中心城区建成川西南地区急危重症和部分疑难病症的医 疗 科研中心之一 使乐山市跻身全省重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市行列 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城市水平 到 2030 年 实现中心城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布局合理 功能 明确 层次清晰 服务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 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卫生服务 需求 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 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 居民健康水平达 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 第二章第二章 概概 况况 第一节第一节 市域基本概况市域基本概况 一 概况一 概况 乐山 以城西南五里 至乐山 为名 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 重要 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城市 是成都经济区核心圈层重要的枢纽城 市 四川商贸重镇和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乐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 北连成都平原 西接川南山地 东及东南跨 川中丘陵 其东邻自贡与宜宾市 南靠凉山彝族自治州 西连雅安市 北 接眉山市 市域地理座标在东经 102 50 104 14 北纬 28 25 29 23 之间 全市行政管辖面积 12826 平方公里 乐山市辖市中区 沙 湾区 五通桥区 金口河区 犍为县 夹江县 井研县 沐川县 马边彝 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四区六县 代管峨眉山市 共计 8 个街道办事 处 96 个镇 115 个乡 2014 年全市人口 354 4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111 3 万人 市委 市政府所在地市中区北距成都 160 公里 东离重庆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6 413 公里 二 社会经济二 社会经济 2014 年乐山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918 0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6 增幅创历史新高 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 并且连续十年增速超过 10 三 次产业结构为 12 5 61 8 25 7 乐山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从 2001 年的 44 0 提升至 2014 年的 61 8 工业对经济贡献有所提升 乐山的工业发展主要由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 冶金建材 盐磷化工 能源 农副产品加工五大行业为支撑 2014 年五大 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 1235 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3 2 随着乐山高新 区和临港产业区的建设以及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 乐山经济发展进入了新 的时期 三 城市建设和发展三 城市建设和发展 乐山是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卫生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双拥 模范城市 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 也是四川省首批规划建设的大城市 2014 年城镇人口 146 万人 城镇化水平 41 2 2014 年末 乐山市中区非 农业人口 27 6 万 城镇人口达到 42 万 乐山市所辖四区 包括市中区 沙湾区 五通桥区 金口河区 非农业人口合计为 48 56 万 城镇人口接 近 60 万 属中等城市 并逐渐向大城市过渡 县区城镇均为小城市和小 城镇 其中 峨眉山市非农业人口 16 64 万 城镇人口 17 53 万 包括绥 山镇和已基本连片的胜利 符溪 峨山四镇 犍为县非农业人口 8 49 万 城镇人口 11 06 万 城镇人口在 5 10 万的有沙湾区 井研县 夹江市 沐川县和峨边县 城镇人口在 1 5 万的为马边县 乐山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区 沙湾区和五通桥 区 其中 市中区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在岷江 大渡河 青衣江交汇地区的 河谷平原内 划分为江东 江西和江南三片 江东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分布在碧山路 凌云路两侧 该区域内包括了乐山大佛 乌尤寺等主要旅 游景点 是市中区的旅游中心所在 江西城区由新老城区两部分组成 目 前是市中区的居住和商业 文化中心 集中了城市大量的人口和活动 江 南城区主要为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 市中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苏稽 水口 牟子 车子 安谷 罗汉等镇区 现状沙湾区城市主要集中在大渡 河与火车站山体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侧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用地 南侧 是工业用地 沙湾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嘉农 太平等镇区 其中在 嘉农镇区还建有较大面积的工业区 五通桥区现状城市主要集中在岷江与 山体之间的狭长地带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夹于岷江和涌澌江中 心的竹根片区 呈十字型沿道路集中布置 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竹根 牛华 片区 老城位于茫溪河畔 五通桥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竹根 牛华 杨柳 冠英镇区 现状乐山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 53 61 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7 91 79 平方米 四 历史沿革四 历史沿革 早在近三千年的巴蜀时期 约当春秋中期 今乐山即是蜀王开明故 治 自秦汉以降 直至魏晋 中原王朝在此设有南安县治 西汉时乐山是 犍为郡南安县的一部分 奠定了今乐山市域基础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 公 元 579 年 将西魏时的眉州 梁时的青州 改为嘉州 同时将原在武阳 彭山 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移到汉时的南安县治 即乐山 新 设的嘉州 领四郡 其中有平羌郡 领县一 即平羌县 今乐山 这里 一直成为多级政权同治之地 隋统一后 乐山属眉山郡 隋代先是郡县同 治 隋开皇三年 公元 583 年 改郡为州 以州直接统县 实行州县二 级制 隋唐主要是州 县同治 唐贞观年间 乐山属嘉州 北宋崇宁年间 乐山属嘉定府 府辖 5 县 南宋宁宗时 嘉州按例升为府 更名为嘉定府 此为嘉定名称之始 府治龙游县 辖五县一监 但 1997 年前乐山市所辖 之眉山 仁寿等地 当时分别属眉州和隆州 元代至元十三年 公元 1276 年 嘉定府升为嘉定府路 辖地较大 计辖十五县 今境内有七县 明 代洪武九年 公元 1376 年 改嘉定府路为嘉定州 直隶布政司 省龙游 县 此乐山又名嘉定州之始 因此 宋元时期 乐山城市地位从升州为府 到升府为路 成为四川地区仅次于成都 重庆的第三大中心城市 明代废 县入州 实行州县合一 以州代县 直隶四川布政司 晚明为道 州同治 清雍正十二年 公元 1734 年 又设嘉定府 恢复明时省去的龙游县建置 但更名为乐山县 名称来历是以城东至乐山得名 并一度实行道 府 县 三级同治 民国时 在川政统一之前 先是撤县入府 后又撤府入县 在 1935 年川政统一后 设第五行政专区 专区与县同治 解放后至 70 年代 中叶 改为乐山专区 地区 仍为专区与县同治 1978 年 乐山县改制 为乐山市 县级 1985 年乐山地区改为省辖市 原乐山市改为市中区 相沿至今 第二节第二节 中心城区基本概况中心城区基本概况 一 现状人口一 现状人口 乐山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 市中区 五通桥区 沙湾区三区的建成 区 目前总人口为 110 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 58 4 万人 现状乐山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一览表现状乐山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一览表 单位 万人 总人口总人口其中 城市人口其中 城市人口 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合计合计11058 4 主城区 市中区 5842 五通桥区32 4310其中 沙湾区19 576 4 二 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二 城市建设用地现状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8 1 1 市中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市中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市中区被岷江划分为江东 江西和江南三片 江东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主要分布在碧山路 凌云路两侧 该区域内包括了乐山大佛 乌尤寺等主 要旅游景点 是市中区的旅游中心所在 江西城区由新老城区两部分组成 目前是市中区的居住和商业 文化中心 集中了城市大量的人口和活动 江南城区主要为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 市中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苏稽 水口 牟子 车子 安谷 罗 汉等镇区 其中苏稽 牟子已基本与城区连绵成片 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建 设 2 2 沙湾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沙湾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沙湾现状城市主要集中在大渡河与火车站山体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侧 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用地 南侧是工业用地 沙湾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嘉农 太平等镇区 其中在嘉农镇区 还建有较大面积的工业区 3 3 五通桥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五通桥区现状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夹于岷江和涌澌江中心的竹根片区 呈 十字型沿道路集中布置 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竹根 牛华片区 沿涌澌江呈 点状布置 老城位于茫溪河畔 五通桥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还包括竹根 牛华 杨柳 冠英镇区 三 现状用地指标三 现状用地指标 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53 61 平方公里 其中 市中区现状建设 用地面积 33 92 平方公里 沙湾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8 36 平方公里 五 通桥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11 33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用地 平方米 居住用地 R1957 3636 51 33 52 一类居住用地 R11 030 02 0 02 二类居住用地 R21384 9825 84 23 72 1 其 中 三类居住用地 R3571 3510 66 9 7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583 2910 88 9 99 行政办公用地 A1155 182 89 2 66 文化设施用地 A220 170 38 0 35 教育科研用地 A3323 976 04 5 55 体育用地 A421 70 40 0 37 医疗卫生用地 A554 51 02 0 93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A66 780 13 0 12 2 其 中 文物古迹用地 A70 990 02 0 02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285 65 33 4 89 商业设施用地 B1162 753 04 2 79 商务设施用地 B262 91 17 1 08 娱乐康体用地 B318 260 34 0 31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44 60 09 0 08 3 其 中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B537 090 69 0 64 4 工业用地 M1007 4518 79 17 25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9 一类工业用地 M1419 557 83 7 18 二类工业用地 M2187 273 49 3 21 其 中 三类工业用地 M3400 637 47 6 86 5 物流仓储用地 W47 40 88 0 81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682 3712 73 11 68 城市道路用地 S1558 3410 42 9 56 6 其 中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S2 S3 S4 S9124 032 31 2 12 7 公用设施用地 U107 462 00 1 84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689 812 87 11 81 公园绿地 G1529 629 88 9 07 生产防护绿地 G2140 112 61 2 40 8 其 中 广场用地 G320 070 37 0 34 总计 5360 73100 00 91 79 注 现状城区人口 58 4 万人 四 城市分区四 城市分区 以嘉州绿心公园为中心 拓展东 北 西 西南 东南五翼 贯通山 水 形成 山耸城中 城随山转 水穿城过 山水相映 融山 水 城于 一体 的城市格局 以岷江 青衣江和大渡河为三条城市空间发展轴 以 自然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 从而形成了 三江 三区 三带 的城市 结构 同时还形成了 一主六次 的城市中心布局 三江 三区 三带三江 三区 三带 三江 指的是大渡河 青衣江和岷江 三区 指的是商务文旅功 能区 嘉州功能区 制造业功能区 沙湾功能区 临港产业功能区 五 通桥功能区 三带 指的是田园生态风光带 都市农业示范带 生态 涵养带 1 1 商务文旅功能区 商务文旅功能区 即乐山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 以及牟子 棉竹 通江 青江等片区 规划发展为以行政 居住 商贸 服务业和旅游 休闲 娱乐为主的商务 区 商务文旅功能区由老城 柏杨坝 通江 棉竹 蟠龙 青江 肖坝 苏稽 饶坎 杨湾 牟子 岷江东岸 绿心和乐山大佛风景区等 14 个片 区组成 老城片区老城片区 北以竹公溪张公桥段为界 东南各以岷江 大渡河为界 西至绿心公园 本区是乐山市传统的城市中心 以服务业 居住功能为主 规划老城片区实施旧城改造 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 逐步降低人口密 度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 防灾设施和绿地环境 提高环境品质 柏杨坝片区 柏杨坝片区 由竹公溪 岷江 龙游路围合的区域 本片区为乐山市 近些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规划延续现状良好的发展势头 重点发展文 化 商业 居住 办公等功能 与青江片区 蟠龙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 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通江片区 通江片区 龙游路以北 岷江以西 成贵铁路以东 嘉峨干道以南地 区 通江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 在岷江三桥西岸通江路西侧布置部分商业 金融设施 棉竹片区 棉竹片区 青衣江以东 成贵铁路以西 嘉峨干道以南地区 棉竹片 区依托靠近成乐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该地低丘曲水的环境条 件 发展高档生活区 旅游服务 大型市场 商贸物流 展示等功能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0 蟠龙片区 蟠龙片区 绿心公园以北 竹公溪以西 乐山高铁站以东地区 蟠龙 片区依托乐山高铁站的建设 布置商业金融 文化旅游 居住功能 与青 江片区 柏杨坝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青江片区 青江片区 青衣江以东 龙游路以南 绿心公园以西地区 青江片区 采用退二进三策略 将现状工业企业逐步置换为商业 文化 居住功能 在青衣江东岸和绿心公园西侧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建设高档居住区 利用高铁站 在站前区发展商贸 金融 办公 酒店等设施 与柏杨坝片 区 蟠龙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肖坝片区 肖坝片区 老城片区以西 绿心以南 青衣江 大渡河所包围的区域 肖坝片区以现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 形成以教育科研 文化 居住功 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苏稽片区 苏稽片区 青衣江以西 成绵乐客运专线铁路以北 峨眉河以东 龙 游路以南的区域 苏稽片区依托现有镇区的基础和乐山市职教园区的建设 契机 沿青衣江西岸集中布置教育科研 体育 会展 商务办公 酒店 文化娱乐 生活居住等 打造苏稽城市次中心 饶坎片区 饶坎片区 青衣江以西 长虹路以南 苏安路以东 龙游路以北的区 域 饶坎片区依托龙游路的建设 发展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 沿峨眉河两侧可适当布置部分一类居住用地 龙游路以北集中布置商业金 融服务设施 杨湾片区 杨湾片区 青衣江以西 嘉峨干道以南 长虹路以北 苏安路以东的 区域 杨湾片区位于青衣江上游 生态环境优美 适宜建设成为以高档居 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 沿青衣江西岸布置商业 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 施 牟子片区 牟子片区 岷江以东 嘉峨干道以南 嘉州大道以北的区域 牟子片 区依托现状正在建设的高档居住小区 加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 岷江东岸片区 岷江东岸片区 岷江以东 嘉州大道以南 乐山大佛景区以北的范围 岷江东岸地形条件复杂 景色优美 可利用山前缓坡地带发展高档居住社 区 在靠近乐山大佛景区的位置在保护区范围以外适当布置部分公共服务 设施 绿心片区 绿心片区 竹公溪路以南 通南路以东 人民西路以北 安森美路以 西的范围 保护绿地景观 尤其是绿心环线以内 禁止一切开发建设行为 乐山大佛风景区 乐山大佛风景区 大桥东路以南 九峰北路以北 迎宾大道以东 乐 五快速路以西的范围 严格按照 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 保护景区环境 2 2 制造业功能区 制造业功能区 包括沙湾区建成区 嘉农镇 太平镇和市中区水口镇为主的片区 依 托沙湾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和机电制造产业园区 规划发展为以冶金建材 机电制造为主的产业区 形成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产业支撑城市 城市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1 促进产业的模式 同时 充分利用水网密集的有利特点 发展生活配套区 形成与生态工业区建设资源共享 以服务产业创生 废弃物集中管理 冷 热源集中供应 绿色能源系统 低碳交通体系为特色的岛中之城发展模式 制造业功能区由沙湾旧城 嘉农 太平 沫东 水口等 5 个片区组成 沙湾旧城片区 沙湾旧城片区 原沙湾区建成区部分 加强旧城改造 增加商业和旅 游文化服务设施 依托现有企业 发展冶金 建材和机械铸造产业 形成 融居住 文化旅游 工业 商贸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片区 嘉农片区 嘉农片区 原沙湾区嘉农镇区及周边地区 依托现状沙湾区冶金建材 产业园的建设 发展冶金 建材和生产性服务业 并配套生活区和公共服 务设施 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片区 太平片区 太平片区 原沙湾区太平镇区及周边地区 依托现有工业企业 发展 钢铁加工及机械设备制造产业 并配套产业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 形成 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片区 沫东片区 沫东片区 原沙湾区建成区以北 沫东路以南 大渡河以西部分 规 划在该片区内新建沙湾区行政中心 并依托行政中心建设体育场 文化馆 等公共服务设施 发展高档居住社区 形成综合性的城市片区 水口片区 水口片区 原市中区水口镇区及周边地区 水口片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片区以机械加工产业和配套居住功能为主 东片区位于青衣江和峨眉河 汇入大渡河的河口地带 生态环境优美 应加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 配置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形成城市生活性片区 3 3 临港产业功能区 临港产业功能区 包括现状乐山高新区 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 乐山港作业区和五通桥 综合配套区 规划发展为以电子信息 新能源 现代装备制造和盐磷化工 为梯度的产业区 协调发展竹根镇 冠英镇 车子镇和安谷镇等城市生活 配套区 临港产业经济区由乐山高新区 含车子 安谷 三江临港经济 开发区 含冠英 乐山港作业区 牛华 竹根 杨柳等七个片区组成 乐山高新区片区乐山高新区片区 包括原乐山高新区和原市中区车子镇区部分 乐山 高新区实行近远错位发展策略 近期发展工业为主 远期将靠近三江交汇 地区和大佛保护区的工业用地置换为商务办公 商业金融 文化创意等城 市高端服务性功能 打造城市次中心 原车子镇区部分以发展配套生活居 住为主 安谷片区安谷片区 包括原市中区安谷镇区及周边地区 安谷片区以居住功能 为主 在片区北部布置工业用地和科研用地 发展成为产业区的配套生活 区和研发基地 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 包括进港大道西侧和原五通桥区冠英镇区部分 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区位优势 发展成为 融临港产业 商务办公 商贸物流 居住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 城市片区 突破 工业港 贸易港 的旧有模式 打造 产业港 商业港 的临港新城模式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2 乐山港作业区乐山港作业区 进港大道东侧的乐山港港口作业区 牛华片区牛华片区 包括原五通桥区牛华镇区及周边地区 发展机电产品加工 和盐磷化工产业 并配套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 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片区 竹根片区竹根片区 包括原五通桥区建成区竹根镇镇区部分 竹根片区加强老 城改造 改善城市环境 在片区北侧和南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 发展硅材 料产业和盐磷化工产业 杨柳片区杨柳片区 杨柳片区沿芒溪河 依托五通桥古镇区 适度发展旅游观 光产业 形成以居住 休闲旅游 工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片区 4 4 田园生态风光带 田园生态风光带 东连乐山大佛 西接峨眉山 以峨眉河为发展纽带 按照城乡统筹规 划理念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廊道 休闲绿道 整治村落风貌 形成独具特色的峨眉河田园生态风光带 5 5 都市农业示范带 都市农业示范带 以岷江河东岸为重点 以乐井路为中轴线 覆盖土主镇 白马镇 青 平镇 童家镇 全福镇 剑峰乡 石龙乡七乡镇 保留原山林 农田等生 态绿地 规划发展为以现代城市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实现城乡互动 以 城带乡 城乡统筹的农村城市化的示范带 培育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乡村 旅游业 生态水产产业 特色花卉产业 海棠 红叶 菩提苗木生产 和 特色林果产业 菩提树 银杏树 红叶黄连木 葡萄 配套产业主要包 括林下养殖产业 林下跑山鸡 獭兔 杜泊羊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6 6 生态涵养带 生态涵养带 位于城市北部 岷江 青衣江两江之间 覆盖市中区和夹江县部分乡 镇 幅员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 有生态良好和植被良好的深丘林地 茶园 以及生态农业 是为大城市提供充足氧源的生态涵养林区 1 分层次 分阶段 分步骤地推进深丘原始生态系统 浅丘农业生 态系统和城镇人工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 加强植树 造林 优化树种结构 提高森林覆盖率 构建大城市北部生态屏障 2 加强生态涵养林带内水源生态建设 以保护区域内各种河流和水 库为重点 加强对河流 湖泊 水库 湿地等水源及流域的综合治理 加 强江源污染治理 3 加强空间管制 禁止开山取石 随意高强度开发等行为 4 加强城镇生态建设 第三节第三节 中心城区医疗现状分析中心城区医疗现状分析 一 中心城区医疗概况一 中心城区医疗概况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用地 54 5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1 02 人均 0 93 平方米 其中市中区医疗卫生用地 42 81 公顷 沙湾区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3 医疗卫生用地 6 12 公顷 五通桥区医疗卫生用地 5 57 公顷 截止 2014 年底 市中区 沙湾区和五通桥区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982 个 其中 医院 45 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28 个 乡镇卫生院 48 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个 妇幼保健院 4 个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4 个 专业疾病防治机构 1 个 采供血机构 1 个 村卫生室 561 个 门诊部 9 个 诊所 276 个 在医院中 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 个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1 个 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1 个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2 个 二级甲等中医医 院 2 个 二级乙等中医医院 1 个 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1 个 二级甲等妇 幼保健院 1 个 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 1 个 二级甲等老年病专科医院 1 个 医疗机构有病床 8506 张 每千人口有病床数 7 73 张 有在岗职工 10350 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8200 人 占 79 2 每千人口有执业 助 理 医师 3 02 人 每千人口有注册护士 3 17 人 一 市中区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一 市中区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市中区医疗卫生用地 42 81 公顷 主要医疗机构包括医院 27 所 妇 幼保健院 2 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24 处 卫生院 7 所 门诊部 6 处 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包括 市中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市中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市急救中心目前是依托市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与医院 一个班 子 两块牌子 相对独立 功能互补 中心城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分别 为 乐山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乐山市中心血 站 市中区医院现状一览表 市中区医院现状一览表 20142014 年 年 序 号 名 称位置性质等级 床位 床 占地 面积 m2 建筑 面积 m2 医生人 数 护士 人数 人 日就诊 人数 人 1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 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新 村街 69 号 公立 三级 乙等 60011590 8330242022651082 2区中医医院嘉定南路 205 号公立 二级 甲等 1805864 598941 947399393 4区肿瘤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凤 凰路北段 133 号 公立二乙11010086 3484577260163 5城北医院龙游路 467 号民营一级7012001200152445 6乐山嘉华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岷 河北街 128 号 民营一级255004005230 7 乐山中西医结合医 院 嘉定中路 111 号民营一级202000160091620 8天主教公信医院 市中区护国寺 98 号 民营一级10036803444492464 9恒康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棉 竹镇夏荷街 52 号 营利 性 一级20150010008523 10乐山市人民医院 乐山市中区白塔 街 238 号 全民三甲120068152 258686 814575461629 11乐山市中医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柏 杨中路 183 号 全民三甲4101600053000180235700 12 乐山市老年病专科 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人 民西路 283 号 民营二甲4004520432839100174119 13乐山肛肠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白 燕路 698 号 民营 二级 10020002800111610 14乐山现代妇产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里 仁街 339 号 民营二级10015007464 292944100 15 乐山国济皮肤泌尿 专科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人 民东路 1 号 民营一级20300061630 16乐山协禾口腔医院 市中区海棠路 93 号 合资二级1572017887612 17乐山市精神病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凤 凰路北段 168 号 全民二甲3003159216000277835 18乐山骨科医院 市中区里仁街 85 号 民营二级5088772000101019 19 乐山市人民医院城 南分院 市中区九峰乡鞍 山村 全民10013320728710926 20乐山口腔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春 华路中段 326 号 民营二级15110012006925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4 21乐山嘉定医院 市中区嘉州大道 537 号 民营10009000 22乐山友谊医院 乐山市中区东坡 路 3 号 民营二级10246004600352275 23 乐山驳骨堂中医骨 伤专科医院 市中区嘉定北路 502 号 市中区 乐五路 66 号 民营二级8035009000416840 24乐山正健医院 乐山市市中区嘉 定南路 2 号 民营一级5010005000222950 25乐山嘉州医院 市中区苏稽镇蚕 桑村 4 组 民营二级45045090000475420 26 乐山立事达医院 肖坝病区 乐山市市中区青 江路 滟澜洲 市中区若水路 318 号 民营二级400 27 乐山市市中区计生 服务站附属医院 合计4917 9184921774690 市中区妇幼保健院现状一览表 市中区妇幼保健院现状一览表 20142014 年 年 序 号 名 称位置 隶属 部门 床位 规模 建筑 面积 m2 医生 人数 护士 人数 日就诊 人数 1乐山市妇幼保健院 乐山市市中区学道 街 96 号 市卫 生局 808346 15082240 2 市中区妇幼 保健院 市中区凤凰路 中段 270 号 百禄 路 306 号 市中区 卫生局 1971300072104887 合计27721346 41221861127 市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现状一览表 市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现状一览表 20142014 年 年 序 号 名 称位置 隶属 部门 床位 规模 建筑面积 m2 医生人 数 护士人 数 日就诊 人数 1通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凤凰路北段 226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30003 人7 人52 人 2柏杨卫生服务站嘉兴路 70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3 张1603 人4 人17 人 3大田社区卫生服务站肖坝大田 市中区卫 生局 6 张3003 人3 人18 人 4高墩子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星路 665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1802 人6 人15 人 5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乐山市中区海棠路 10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1000 6 人4 人23 人 6 肖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乐山市市中区肖坝路 222 号嘉州新城对面 市中区卫 生局 20 张172614 人11 人45 人 7 白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乐山市中区百禄路 19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25 张120022 人12 人102 人 8 张公桥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张公桥大市场三楼 市中区卫 生局 42 张310013 人14 人112 人 9竹公溪社区卫生服务站春华路南段 1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1 张2205 人3 人15 人 10长征社区卫生服务站长青路 44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1 张2205 人5 人15 人 11岷河社区卫生服务站文星南街 262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3403 人2 人20 人 12 上河街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乐山市市中区大桥西街 111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14 张112011 人11 人94 人 13兴发街卫生服务站乐山市市中区兴发街社区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3002 人2 人7 人 14茶坊社区卫生服务站凤凰路中段 267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2305 人2 人11 人 15篦子街卫生服务站篦子街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5003 人2 人30 人 16 泊水街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乐山市市中区叮咚街 167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22 张130012 人16 人42 人 17 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市中区杨河街 132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30 张200018 人19 人25 人 18长征社区卫生服务站长青路 448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1 张2205 人5 人15 人 19石龙社区卫生服务站市中区马铺路绿心苑底楼 市中区卫 生局 0 张2003 人3 人22 人 20苏稽社区卫生服务站苏稽桂花路 9 号 市中区卫 生局 7 张2203 人3 人12 人 21王河社区卫生服务站 22 大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23石雁儿社区卫生服务站 24演武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25翡翠社区卫生服务站 合计17217536141134692 市中区卫生院现状一览表 市中区卫生院现状一览表 20142014 年 年 乐山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 说明书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5 序 号 名 称位置床位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医生 人数 护士 人数 日就诊 人数 1苏稽镇中心卫生院 苏稽镇苏中路 33 号 150860065004832150 2棉竹镇卫生院 棉竹镇棉竹街 58 号 53825886230 3车子镇卫生院 车子镇燧山堰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