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同类事故汇编.docx_第1页
石化行业同类事故汇编.docx_第2页
石化行业同类事故汇编.docx_第3页
石化行业同类事故汇编.docx_第4页
石化行业同类事故汇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同类装置典型事故案例现跑料,致使事故进一步扩大。(5)主操在控制室观察到V-202A液位出现下降,没有通知班长和外操去现场检查,思想麻痹,缺乏工作责任心,对事故的发生未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6)车间管理松懈,没有认真吸取1997年3月10日苯乙烯罐罐体爆裂事故的教训,岗位人员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执行不认真。对于新设备投用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漏洞。5.2.3 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严格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对全体职工进行教育,使广大职工从中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安全责任心。(2)严格执脱水操作规定,严格规定脱水操作不离人,完善脱水操作方法。(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完善巡检管理制度,细化巡检路线,内容及要求。5.1 事故经过 1999年2月25日10时40分,加氢车间当班主操邓某打开画面,准备进行乙烯罐切换操作。就在这时,火炬气回收C302报警铃声动阀,查看C302报警原因。约5分钟后,乙烯外送压力报警,压力、流量急剧下降,邓某再返回画面,发现原来B罐出口阀未开,导致乙烯泵抽空,他随即补救措施,将B、C罐出口阀打开,但为时已晚,事故导致下游装置停车。512 事故原因分析(1)当班主操在进行重大操作时精神不集中,麻痹大意,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切换罐未能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安全监督管理不力。513 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加强培训,从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入手,加强职工责任心,职工素质教育。(2)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使车间各项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到位。52 加氢尾油罐一、福建炼化重大液化气跑损事故1、事故经过10月22日11时7分,福建炼化油品车间至码头的672号液化气装船管线(长约6500米)位于码头主引堤上的Dg200波纹补偿器突然爆裂,跑损113吨。2、事故原因事故管线发生爆裂前,安全阀已经起跳,但由于判断失误,又将安全阀前后隔离阀关闭,致使管线薄弱点爆裂,导致液化气跑损。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对于管线中的液化气存量认识不清,对6500和Dg200管线的隔离、泄压设施管理不严格。必须对泄压设施(如安全阀等)进行严格的条件确认,并尽可能在排进物料后进行隔离。事故管线发生爆裂前,安全阀已经起跳,但由于判断失误,又将安全阀前后隔离阀关闭,致使管线薄弱点爆裂,导致液化气跑损。(2)对于封闭管线,特别是危险物料的封闭管线,要设压力指示,并要认真检查压力变化情况。事故管线当日凌晨送料后,两端阀门即关闭,白天气温上升后,管内物料膨胀,压力上升,但由于该封闭段没有压力指示仪表,安全阀的正常起跳被误认为是安全阀出现故障。二、“11.6”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丙烯罐闪爆死亡事故1、事故经过2002年11月4日,合成橡胶厂聚丙烯车间安排清理高压丙烯回收罐(R-104a)(R-101a、b、c)内的聚丙烯粉料。车间通过合成橡胶厂销售部管理的聚丙烯转运队找来4名民工进行清理。11月5日下午,对罐内气体采样分析,可燃气体含量为1.33%,远超过不大于0.2%的指标要求。车间南工段技术员丁文军违章指挥,安排民工清理R-101c。11月6日上午,未进行采样分析,清理了R-101a。6日下午14:30,对高压回收罐R-104a采样分析,丙烯和氧含量均不合格。15:20再次采样分析,丙烯和氧含量为1.84%,不合格。16时39分,车间南工段二班副班长胡东海电话向丁文军询问分析结果,丁文军在电话中表示合格了,指示胡东海安排民工进罐作业,并安排人在外监护。胡东海随即安排民工廖南辉(男,35岁)、袁晓武(男,35岁)和李庆西开始进罐作业,胡东海和另一名民工杨成在外监护。16时45分即发生了爆炸,火柱从人孔处喷出约三米高。罐内作业的3人及罐外2名监护人被不同程度烧伤。罐内3人被送往医院抢救,其中廖南辉于当日18时死亡,袁晓武于25日死亡,李庆西重伤。罐外监护人杨成、胡东海轻伤。2、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高压丙烯回收罐置换不彻底,罐内的残存气体及聚丙烯粉料被搅动过程中挥发出的丙烯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工段技术员丁文辉严重违章,在气体分析不合格的情况下,安排人员进罐作业。胡东海在未见到合格气体分析单,没有开具进设备作业票的情况下传递违章作业指令。作业过程中使用的铁锹于罐壁摩擦产生火花,引起闪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事故反映出聚丙烯车间管理松弛,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习惯违章作业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事故发生前的11月5日及6日上午,分别在气体分析不合格或未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下,不开具进设备作业票,违章安排民工进罐作业,属于严重违章。3)事故同时反映出巴陵石化公司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层层衰减。有关职能部门对危险作业重视不够,车间没有按规定编制作业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有关职能部门也未提出任何要求。在2天的作业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没有到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无证进罐的严重违章行为。没有执行外来人员安全教育制度,4名作业民工中只有一人有入厂安全教育记录,作业人员不具备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各单位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迅速将通报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并针对本单位进行设备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执行、职工及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狠反“三违”,防止类似事故发生。1) 认真落实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及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铭记事故的沉痛教训,扎扎实实地把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切实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确保安全管理不放松。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特别是认真执行重大危险作业安全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安全作业。2)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进设备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进设备作业安全管理。在进设备作业时,一定要落实好防范措施。认真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管线、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合格。要严格执行进设备作业票证的审批手续,坚持“谁签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却保万无一失。3) 要进一步严格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火作业、进设备作业、高出作业、临时用电、动土作业的管理,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督,坚决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4) 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对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完善外来人员的招用、教育制度,确保外来施工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三、南京炼油厂液化气球罐区泄露事故1事故经过1985年11月9日3时48分左右,南京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的球罐区,一条油线上的对焊法兰颈部横向断裂,大量液化气从这里泄出,6时40分检查发现后才将阀门关闭,在长达2小时52分的时间内,跑损液化气54.56吨。如果不是附近装置处于停气检修期间,夜间现场又无明火,很可能发生毁灭性爆炸事故。2事故原因分析1) 法兰选材不当,焊接工艺不严。管线是20钢的,而法兰颈部原有一道0.5 mm深的机械划痕,同时法兰本体硬度高达布氏340度,超标1倍。在长期工作压力下,由机械划痕的薄弱处发展成穿透性裂纹。由于液化气泄漏,气化的降温作用。法兰脆性增加,裂纹扩展,最后形成长395mm、宽2mm的裂纹。2) 操作工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检,导致液化气长时间泄漏。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 合理选用材料2) 加强管线检查和检测,发现材质不符或管线减薄严重时及时更换。3) 加强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按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四“10.23”液化烃泄漏事件1事故经过在旧泵房丙烯线进行更换动火过程中,动火前用火监护人对动火点周围及用火安全措施进行了一一核对落实后,同意施工单位开始动火,9:30时,当监护人对动火现场进行巡检时,发现正对动火点不到一米处的泵一10B进口过滤器附近的压力表指示压力正在快速上升,指示值已达到安全阀定压值,但仍未见安全阀起跳。危险!他立刻制止了动火,并马上用水对刚动火的管线和焊渣进行降温,正准备对泵一10B入口管线进行消压时,泵一10B入口过滤器法兰处垫片突然被撕裂,大量液化气喷出,他紧急对管线进行了泄压,控制了事态的发展。由于他检查认真,及时发现了隐患,并及时采取了果断的措施,避免了一起重大火灾爆炸事件。2、事故原因分析液化气送装车台泵入口处管线距离长口径大,而且处理两端封闭的静止状态,充满液化烃的管线在太阳暴晒下,压力快速上升,系统安全阀失灵,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时,会造成法兰垫片撕裂,液化烃泄漏。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阀的管理,确保压力管线和容器的安全;2)加强对看火人的安全培训,严格看火过程的动态检查制度,确保用火安全。五、丙烯槽车,着火事故1、事故经过1999年11月25日20:50时,油品车间三班班长安排当班操作工徐某对天津第二石油化工厂的一台车号为 Gy0323713槽车进行充装丙烯作业,26日1:15,该车充装完毕停泵后,徐负责对Gy0323713车的气、液相短管拆卸。他未对紧急切断阀复位情况和液相球阀阀位指示情况进行确认,即让二名天津押运员一起拆卸气、液相短管。当拆下液相短管法兰两颗螺丝后,法兰处液相丙烯喷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车间处理不利又未及时上报,2:30大量泄漏的丙烯在槽车顶部因高速喷射产生静电二发生爆燃。2事故原因分析1) 装车操作工严重违反丙烯装车操作规程,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没有确认丙烯槽车液相球阀和紧急切断阀是否关严,就开始拆卸液相短节,造成丙烯泄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违反装车操作规程让用户自行拆卸液相短节,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 油品车间管理不严,对丙烯、液化气等危险物品夜间装车的安全性重视不够,在一旦发生泄漏的情况下没有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平时操作工让用户帮忙拆,装装车短节的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不抓不管,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3) 丙烯槽车于1:20发生泄漏至2:30发生闪爆,历时一个多小时中,有关单位在处理过程中重视不够、处理不当、汇报不及时延误时间,也是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4) 油台环形消防通道不够宽畅,不利于消防车作战回旋。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 加强培训,从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入手,加强职工责任心,职业素质教育。2)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使车间各项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到位。六、去火炬管线倒塌,汽车打火成灾1、事故经过1984年1月23日燕山化学工业公司向阳化工第二聚丙烯装置开车过程中,长明灯点了一天没点着,也不认真找原因。在长明灯没有点着的情况下,操作人员错误地向火炬管线排放液态丙烯。液态丙烯在放空管线内急剧气化,大量吸收热量,使管线的温度突然降低。钢材遇冷收缩,牵动本来就不牢靠的支架,引起去火炬管线倒塌断裂,气体外漏。一辆212吉普车强行通过瓦斯区,由于空气不足熄火。当再次发动打火时,引起爆炸着火。当场烧死5人,烧伤11人,烧坏吉普车1辆、后三轮摩托车2辆、自行车7辆。直接经济损失达3.03万元。2、事故原因分析去火炬放空管线倒塌部分全长168.3米,共有24道焊口,其中有8道焊缝处断开。经检查和化验分析发现,各焊口都存在未焊透、夹渣和气孔,弯曲和抗冲击性能不好,韧性储备极低等情况。另外设计制造缺陷也是放空管线倒塌的主要原因。3、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加强培训,从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入手,加强职工责任心,职业素质教育。2)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使车间各项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到位,七、火炬总管冻裂事故 1、事故经过1996年10月25日16时由于下游装置开工没正常,乙烯储罐告急,大量乙烯长时间向火炬系统连续排放,致使加氢车间A火炬总管及火炬气分离罐V-4100四处脆变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